第30章 多情更誰追惜

朱敬則這個僕役遞上來一封信。

信上大約說了事情的經過,武則天將朱敬則召入上陽宮。這一點出於李威的意料,他離開後,李治也沒有搬入皇宮。上陽宮地勢開闊,環境又好,雖然危機解除,因此李治一直呆在上陽宮養病。

然後武則天說了一件事。香黛自西方來,孤苦無依,甚是可憐,自己侄子武承嗣對她有好感,想納爲媵人。也就是小老婆,但與妾不同的,妾可以自由買賣,也可以送人。這個媵是有身份的小老婆,不可以自由買賣。可小老婆就是小老婆,地位在家中還是很低下。

作爲國公,可以允許納六名媵人。

說得很輕描淡寫的。

朱敬則沒有同意,李威寫了一封信,那時候裴行儉還沒有離開洛陽。

在信上李威不大好說,於是寫到,詳細的原因,讓朱敬則詢問裴行儉去。朱敬則十分古板,收養這個西方公主爲義女,心裡排斥,不得己問裴行儉,裴行儉說了一些原因。有的他懂,有的他不懂,但知道這個公主,在皇帝手中,以後會有大用。

解釋了一下。

關健他不明白,包括裴行儉在內,不知道後來西方的厲害,自然不會全明白,到了他嘴中,說得就有些纏雜不清。武則天微微一笑,說道:“朱卿,弘兒所想太過闊大,我朝兵力能不能投入到大食拜占庭?更不要說這個法蘭克王國。”

不要說法蘭克王國,就是將大軍率領到達吐火羅(阿富汗巴基斯坦一帶),唐朝兵力都十分吃緊了。最簡單的,後勤供給如何到達?

然後手一揮,道:“就這麼着吧,此事勿要再議。”

強行作媒,連媒都不能算,一個小小的夷人流亡公主,在唐朝人眼裡算什麼?

朱敬則只好離開上陽宮,他脾氣耿直,可經歷過這麼多年,又發生了這麼多事,也不是當年不顧李敬玄權勢赫赫,也要彈劾的愣頭青。出了上陽宮,也就反應過來。

本來這件事,作爲一個堂堂的太后,不該過問的,值得嗎?但武承嗣這個管事,陛下也是有意小題大作。一個若大的皇帝,犯得着,爲一樁放高利貸案,興師動衆嗎?

事皆是小事,至少對這兩人來說,小得不能再小了。

但博奕纔是他們最終目標。

不過好無論懷州,或者滎陽,離洛陽很近,小事沒有人注意,大事情能迅速得知。更能迅速通知,於是立即寫了一封信,讓屬下來到自家府上,讓家中的僕役騎馬到滎陽尋找李威,將此事通知。

婉兒在邊上看着信,不滿地說道:“太后怎麼能這樣做?”

這個公主有多重要,她同樣不大明白,但能看出來在陛下心中的作用,否則都不會給武承嗣那麼厚的賞賜。

李威將信放下來,說道:“你回去稟報你們家阿郎,讓他勿用擔心,太后不會真去做的。”

但發生了這樣的事,李威終於失去了賞遊的興趣,帶着一干人重新回到滎陽。

天色將黑,鄭父又將李威請到書房之中。

對鄭父的做法,李威很不滿,我都說了樑金柱會有很大的前程,而且求的不是你們鄭家的嫡系女子,若是那樣還算過份。只是一個外室的女子,僅在你們滎陽,沒有三百個,也有兩百個沒有訂親的外室少女,還是我皇帝賜婚的,爲什麼不同意。

這讓他不高興。

可站在鄭家的角度,就是外室女子又怎麼的,畢竟還是我們姓鄭的,怎麼能嫁給一個商人。

造成這種想法,是兩種觀念的碰撞。在唐朝生活了很久,可有的思想還是保留着後世的思想觀念。大多數是好的,比如他的平易近人,一些有遠見的見識。有的不好,容易發生誤會。

在這時代,五姓七家的女子就是金貴,這是定律,這是公式,是世人的標準。

鄭父沒有立即拒絕,已經賣了李威一個天大的面子。

若不是知道李威身上發生了一些不可思議的事,就是皇帝,鄭家這一次也不會有這樣的友善態度。

坐下來再次商議,鄭父說道:“陛下,家族裡反對的人很多。”

“鄭翁意思是不同意了。”

“也不是,有一個解決之道,就怕陛下不同意。”

“說說看。”自己出了手,母親立即反擊,不能再逗留於滎陽。雖說母親只是使用一個技巧,不向自己作出讓步,但萬一呢?萬一真強行將香黛賜於武承嗣,在這時代,世人對貞潔觀念不是很看重的,算自己吃了一隻蒼蠅下去不計較,可這個香黛是清教徒,情急之下,來一個懸樑自盡,怎麼辦?

因此,內心有些焦急。

鄭父說道:“陛下,是這樣的,我們家族還有一個女子,長相也好,品行端莊,又會讀一些字,今年十三歲,沒有訂親,只是她是庶出的女子。”

也就是小老婆生的孩子,庶出的子女,在這時代是最悲催的,有時候連家中一個主事的僕役都不如。李威臉色立變,鄭父立即又說道:“陛下,她雖是庶出女子,但不是遠室弟子的女兒,是我們鄭家的嫡系子弟所生。”

說着,皺着一張老臉。

就是這樣了,以後自己這張老臉也沒有辦法見人。這個讓步,也是鄭家最大的讓步。

“我去問一問。”

“行。”

李威找到了樑金柱,將事情經過一說,樑金柱大喜過望。李威不滿,但樑金柱可不會不滿。雖是庶出的女子,可終是鄭家的人,沾着鄭家的腥氣。若不是陛下,平時自己做夢都不敢夢到的。伏於地上,道:“陛下,臣謝過陛下。”

以頭碰地。

李威很無語,將他扶起來說道:“樑卿,別這樣,你是我的心腹,縱然聯親成功,畢竟是庶出,已經很委屈。”

怎麼着,還是我手下最貼心的小弟,鄭家也許賣了面子,但面子賣得不厚。

又道:“記好了,你也有你的尊嚴,又爲我吃了很多的苦。待會兒你們相見時,不可丟了我的臉面。”

“喏。”

答得很乾脆,可李威將他帶到鄭父面前,樑金柱依然兩腿戰戰,十分緊張與激動。與李威打交道,鄭父一直居於下風,可在樑金柱面前,卻十分矜持,擺了擺手說道:“樑金柱,你是一名商人,此舉可以開我幾大家之先河。”

“是,我很感謝。”若不是李威關照,他都能自稱爲僕。

“雖然陛下撮合,但還需卜一下八字。”

“是,是。”

其實主要是兩家的意向,家主同意了,這門親事基本不會有意外發生。

鄭父又說道:“另外你也讓你幼子前來滎陽,讓我家那個孫女看上一看,還有,某不想大張旗鼓。”

沒有提聘禮,樑金柱如今富甲天下,聘禮定會不薄,沒有必要提。

“是,是。”

“那麼某與陛下還有一些事務商議……”

“是,我先行告辭。”

鄭父也不站起來相送,等樑金柱走後,李威說道:“鄭翁,你架子真大。”

對鄭父這種倨傲的態度,李威再次生起不滿。其實也受了母親的影響,多少對這些家族內心處有些排斥。現在這時代,尊卑差別很嚴重,若不是看在李威面子上,樑金柱想進這個府邸都不大可能。

鄭父只是苦笑,道:“陛下,臣只能做到如此,再做,以後臣休想再有臉面出門見人。”

主要想立即返回洛陽,李威也沒有心思再計較商議了,於是默然。

鄭父又說道:“此樁親事讓陛下如願以償,那麼是不是……”

“鄭翁,我有兩言,第一言你們鄭家想要將來後宮什麼位置?”

皇后定下來不會恩准,就是四妃,李威也不想給,但九嬪鄭家顯然不會同意。但沒有想到鄭父微笑道:“嫁出的女子潑出的水,將來後宮如何安排,由陛下賜予。我說的不算,當年王家的女子與蕭家的女子是如何的下場。陛下不準,臣再爭也無用。”

但是不是如此?

這是鄭家最嫡系的女兒,作爲門閥,無論韋家、蕭家、王家,或者裴家,眼下皆沒有鄭家尊貴。當真李威說了的算?

李威很是無奈,心中想到幸好隋唐更替,導致江南門閥衰微,否則這幾十頭怪物森然屹立,朝廷如何自處(僑族指王謝袁蕭,另外還有江南吳姓的朱張顧陸,關中的韋裴柳薛楊杜,代外虜姓的元長孫宇文於陸竇源,江左尚人物,代北尚貴戚,關中尚冠冕,山東尚婚姻,但這幾大羣貴中,僑族衰微,吳姓開發晚偏居一隅,虜姓不必提,關中是新興貴族,因此,以山東幾姓最貴)?

這是一頭老狐狸,該軟時軟,該硬時硬,該模棱兩可是模棱兩可,李威不好再說下去,又道:“婚姻乃是一輩子大事,我回去後也要與父母商議,還人卜合八字……”

反將鄭父一軍。

鄭父哭笑不得,只好道:“那是,那是。”

將李威送走後,李威覺得不滿,鄭父同樣覺得十分委屈,但怎麼辦呢?他畢竟是君王,而且是一個睿智的君王,四姓當中(排除了太原王家),自己這一姓是很弱的,不先崛起,早遲也會象太原王家那樣漸漸末落。

只好搖頭道:“這個皇帝,還真強勢啊。”

不過這一行,這位皇帝除了態度強硬外,也釋放了許多善意,略略能讓他能給家族子弟一個交待……

李威沒有考慮他的想法,鄭家的事大約是告一段落。因此想着朝廷的事務了,想了想,喊來兩名親近的侍衛,讓一人渡河前往懷州,一個秘密到洛陽,尋找狄仁傑。

第二天李威立即出發,返回洛陽。

鄭家上下將他送出了滎陽的城門口,車駕駛了幾里路,忽然前面一輛馬車攔住了他們去路。鄭宮楚走了下來,見了禮,道:“臣妾有一言。”

“鄭家小娘子,請說。”

“我……”

“說吧。”

“我只是想說,能陪伴皇帝身側,是臣妾的幸運,並沒有其他的想法。”鄭宮楚遲疑了很久,終於將這一句話艱難地說了出來。

說完了,跌跌撞撞上了馬車,返回了滎陽。

“陛下,這個鄭家的小娘子很溫順,”婉兒說道。

鄭家這個女子能進入東宮,上官婉兒不會排斥的,其他幾個女子也沒有多大的反感。但裴雨荷內心卻會不安,本來有一個韋月,再加上鄭家這位女子,她在東宮位置越加式微。

看了一眼不遠處的裴雨荷,李威說道:“也許這個小娘子性格溫順,然而這樣溫順的性格,爲什麼今天敢攔住我的車駕,說出這句話?”

上官婉兒不能回答。

“此事你們不要再說,我心中有數。洛陽還有一大堆事等我去處理……”

說着望着西方,朝爭又要開始了。

第29章 輕翻柳陌(二)第190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下)第203章 首功蕭何 再喻王弟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164章 探(二)第72章 沐猴而冠 難得糊塗第389章 以和爲貴(二)第20章 葬楚宮傾國(三)第394章 一聲羌笛(一)第34章 千古絕對 俏女跟蹤第15章 怪叔叔 小蘿莉第64章 廢賀蘭 救公主第417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四)第129章 春雷(一)第14章 爲問花何在(二)第186章 沛王同志 二女道士第420章 約綵鸞歸去(一)第145章 許府添丁 真相大白第403章 竿旗過市(二)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271章 江談第97章 等(上)第445章 散紅光成綺(一)第166章 探(四)第420章 約綵鸞歸去(一)第311章 江流如此(二)第159章 啓航(五)第49章 攤牌(一)第73章 兩小初會 太子病癒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151章 坊間謠傳 再讓大義第24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上)第250章 巧匠第160章 啓航(六)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179章 南征問策 聖意難解第139章 謀架公主 低談秋雨第226章 情意綿綿 好勝稀稀第396章 夜寒月白(一)第233章 活字周頌 九天吉期第343章 數十年載(三)第224章 羣臣諫第5章 願春暫留第31章 東宮大宴 太子約胡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193章 燕子南飛 曬鹽出世第65章 進退失據 禍福難料第13章 爲問花何在(一)第425章 未怕金吾呵醉(三)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339章 蕃胡菸灰(三)第309章 萬事空中雪第26章 亂點桃蹊(三)第122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上)第218章 姚州之戰(三)第176章 合(四)第460章 三千樂指(二)第431章 聽得念奴歌聲(二)第461章 等多時第55章 進宮(下)第221章 姚州之戰(六)第323章 只有丹心難滅(二)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416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三)第42章 成嘆息(一)第306章 橫槊題詩(一)第72章 沐猴而冠 難得糊塗第37章 東園岑寂(二)第115章 暴力繼續時第221章 姚州之戰(六)第180章 韋族家教 春圖育女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44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七)第452章 肯把菱花撲碎(三)第13章 爲問花何在(一)第3章 悵客裡光陰虛擲(一)第350章 非川悽草(七)第360章 射日墜(二)第四四百一十章 望不盡四第第121章 誰是鷹兔第191章 象墓(下)第378章 陌刀橫崖(一)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266章 爭第7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下)第51章 黑山之戰(上)第27章 東郊籍田 一路哭聲第138章 再論大非川第273章 十二言(下)第442章 沙河多麗第146章 定(八)第164章 探(二)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11章 一去無跡(二)第144章 入甕之君 暴刑長安第373章 香車血斾(三)第104章 會戰(五)第105章 武后自誇 明卿變瓜第432章 聽得念奴歌聲(三)第335章 衛公拍手(一)
第29章 輕翻柳陌(二)第190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下)第203章 首功蕭何 再喻王弟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164章 探(二)第72章 沐猴而冠 難得糊塗第389章 以和爲貴(二)第20章 葬楚宮傾國(三)第394章 一聲羌笛(一)第34章 千古絕對 俏女跟蹤第15章 怪叔叔 小蘿莉第64章 廢賀蘭 救公主第417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四)第129章 春雷(一)第14章 爲問花何在(二)第186章 沛王同志 二女道士第420章 約綵鸞歸去(一)第145章 許府添丁 真相大白第403章 竿旗過市(二)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271章 江談第97章 等(上)第445章 散紅光成綺(一)第166章 探(四)第420章 約綵鸞歸去(一)第311章 江流如此(二)第159章 啓航(五)第49章 攤牌(一)第73章 兩小初會 太子病癒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151章 坊間謠傳 再讓大義第24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上)第250章 巧匠第160章 啓航(六)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179章 南征問策 聖意難解第139章 謀架公主 低談秋雨第226章 情意綿綿 好勝稀稀第396章 夜寒月白(一)第233章 活字周頌 九天吉期第343章 數十年載(三)第224章 羣臣諫第5章 願春暫留第31章 東宮大宴 太子約胡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193章 燕子南飛 曬鹽出世第65章 進退失據 禍福難料第13章 爲問花何在(一)第425章 未怕金吾呵醉(三)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339章 蕃胡菸灰(三)第309章 萬事空中雪第26章 亂點桃蹊(三)第122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上)第218章 姚州之戰(三)第176章 合(四)第460章 三千樂指(二)第431章 聽得念奴歌聲(二)第461章 等多時第55章 進宮(下)第221章 姚州之戰(六)第323章 只有丹心難滅(二)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416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三)第42章 成嘆息(一)第306章 橫槊題詩(一)第72章 沐猴而冠 難得糊塗第37章 東園岑寂(二)第115章 暴力繼續時第221章 姚州之戰(六)第180章 韋族家教 春圖育女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44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七)第452章 肯把菱花撲碎(三)第13章 爲問花何在(一)第3章 悵客裡光陰虛擲(一)第350章 非川悽草(七)第360章 射日墜(二)第四四百一十章 望不盡四第第121章 誰是鷹兔第191章 象墓(下)第378章 陌刀橫崖(一)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266章 爭第7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下)第51章 黑山之戰(上)第27章 東郊籍田 一路哭聲第138章 再論大非川第273章 十二言(下)第442章 沙河多麗第146章 定(八)第164章 探(二)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11章 一去無跡(二)第144章 入甕之君 暴刑長安第373章 香車血斾(三)第104章 會戰(五)第105章 武后自誇 明卿變瓜第432章 聽得念奴歌聲(三)第335章 衛公拍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