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

而這種結果自然不是中國所能接受的,陳敬雲要是真答應了這種條件,估計國內立馬就得翻了天,一個賣國賊的頭號就得戴上一輩子。

再者,陳敬雲之所以發動了這場戰爭,爲的不就是要把旅順以及南滿鐵路等利益給收回來嘛,如果說打了好幾個月以後還恢復到之前的狀態,那這幾個月的戰爭就是白費了,數萬將士的犧牲就會成爲無用之功。

作爲調停人的英國對此也是頭疼不已,中日兩國雖然答應了進行談判,但是雙方的要價都是獅子大開口,而且看兩國談判代表的樣子,似乎都還在等着,等着旅順戰事的結束。

日`本人是想要在旅順崩斷中國陸軍的牙,而中國則是想要奪取旅順後徹底奠定勝局,而這也就讓旅順戰役沒有結束之前,雙方的和平談判不可能取得實際性的進展。

在攻克了203高地之後,第二十七師繼續進軍,並在兩天內連續攻克日軍把守的多個堡壘,而在旅順要塞的東北方向,第三十六師也是相繼攻克龍山堡壘、鬆謝山堡壘,此外第五師也是攻克了多個堡壘地區。

在這場已經持續十天的總攻之中,雖然沒有一戰而下的快捷,但是第三軍的各部隊的確是穩紮穩打的一步一步向前推進,慢慢的把旅順要塞內的三萬多日軍壓縮而擊退。

除了地面上的大規模進攻外,空軍方面的轟炸也是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以威海衛海軍基地爲主的空軍各基地每天都派出了大量的轟炸機前往旅順進行轟炸,雖然日`本方面自從五月份旅順遭到第一次大規模轟炸後,就向旅順增援了不少的飛機,但是這些增援而來的飛機數量太少,根本沒能起到任何效果,基本上剛起飛就被中國空軍的F2戰鬥機給擊落了,加上當時日軍和中國陸軍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朝鮮,日`本陸軍航空兵把主要的作戰飛機都是派遣到了朝鮮,而隨着朝鮮的陷落,日`本陸軍航空兵的一百多架飛機也都是被擊毀。

沒有作戰飛機的旅順只能依靠地面防空火力,在初期這些主要由機槍組成的防空火力也給中國空軍的轟炸機部隊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不過中國空軍也沒有一味的降低高度進行精確轟炸,而是採取了高空進行地毯式的轟炸,而轟炸的目標主要了港口區的兵營和物資倉庫,協同作戰的海軍航空兵則是把轟炸的目標放在了日`本的運輸補給船上。海軍航空兵的魚雷轟炸機雖然面對那些機動中的高航速的軍艦無能爲力,但是對付只有十來節的運輸船還是很輕鬆的。短時間內日`本海軍雖然通過了大量增加機槍的方式來提高防空能力,不過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那些主力艦上,對於這些運輸船可沒什麼搭理。

在多方面的配合進攻下,加上國內上層有意進行和平談判,這也就一定程度上讓旅順內的日`本士氣低下,而在203高地被攻克後士氣更是低迷,低迷的士氣,加上被圍攻了好幾個月之後各處堡壘防線也是出現了諸多的漏洞,以至於在203高地被突破後,旅順戰局一下子就是急劇敗壞,沒幾天功夫中國的進攻部隊就已經可以衝到了旅順港,殘守的兩萬多日軍雖然死活不投降,但是這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旅順前線日軍的不作爲更是讓在倫敦的日`本談判代表感到了壓力,被迫在談判中進行了一定的讓步,而中國方面的代表也是在英國人的壓力下被迫做出了一定的讓步,這個時候雙方的和平談判纔算是進入到了一個實際階段。

陳敬雲一邊看着倫敦顧維鈞發來的密電,一邊是在桌面上敲擊着手指,旁邊的是外交部總長施肇基。

“雖然說旅順可以收回來了,但是這日`本人還是不死心啊,哼,既要想拿回朝鮮,又不想把臺灣給交出來,哪有那麼好的事情!”陳敬雲看罷這電報後對施肇基道:“上次我就說過,這次的談判是有底線的,旅順是必須要拿回來的,而臺灣也是要爭取的。至於朝鮮的地位問題可以適當的讓步,至於賠款是可有可無!”

對於這場戰爭能夠取得什麼戰果,陳敬雲自己是有心裡預期的,首先這旅順是肯定要拿回來的,而其次就是爭取把臺灣給收回來。再以上兩點之外,朝鮮的地位問題以及賠款就是不顯得那麼重要了。

而對於日`本來說,雖然已經戰敗,但是要想讓他們把臺灣主動還回來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以中國海軍目前的實力基本是不用想着渡海登陸強行自己打回來,而想要讓日`本把臺灣也換回來就得付出一定的代價,比如把朝鮮還給日`本。

然而基於東北地區的戰略安全需要,陳敬雲也是不可能直接把朝鮮還給了日`本後繼續讓日`本在朝鮮駐紮重兵的,這是他所無法接受的。而如果不把朝鮮還給日`本的話,顯然日`本人也不會傻愣愣的把臺灣給送回來。

朝鮮和臺灣,只能選一個,從中國自身的戰略安全角度出發,顯然是朝鮮的威脅更大,但是實際上考慮到中國的陸軍實力,只要東北部署一定的重兵,當中日再一次爆發戰爭後,完全可以短時間內就把朝鮮的日軍再一次趕下海去,但是換成臺灣的話就不行了,陸軍再強也沒法子游過臺灣海峽啊!

再者,朝鮮雖然以前是中國的屬國,但畢竟不是直屬的領土,而臺灣卻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從這一方面考慮也得把臺灣作爲優先目標,甚至必要時候用控制下的朝鮮用來換回臺灣都是可以接受的。

不過即便是把朝鮮還給日`本,但是也不可能就這麼直接的把朝鮮送回去了,更不可能讓日軍再一次屯兵於鴨綠江邊。

基於種種考慮,陳敬雲乾脆把後世的朝鮮半島局勢給套用了,不過直接在朝鮮成立兩國獨立國家日`本人肯定是要調教的,那時候也就別指望着日`本會把臺灣換回來了,不過要在朝鮮劃出一個軍事緩衝區用以保障中國的東北三省的戰略安全應該是問題不大。

說到底,陳敬雲是想要用朝鮮把臺灣給換回來,如此情況下自然也就沒有了既能拿回臺灣還能讓朝鮮獨立的好事了。

當陳敬雲提出了這個構想後,日`本那邊一聽要拿臺灣來交換朝鮮的時候,也是有些猶豫不決。不過考慮到朝鮮已經丟失,旅順也失陷在即的時候,日`本方面也是鬆了口風。

當雙方都定下了大體的框架後,這具體的細節談判也就是順利了起來,爲了表示談判的誠意,中國在九月十六號暫停了對旅順的進攻。

十八號,兩國外交談判在倫敦簽訂了中日倫敦條約,條約的主要內容有就是:日`本向中國交還旅順租、臺灣兩地,日`本在東北的南滿鐵路轉讓給中國鐵路公司!這兩點就是中國所收回的利益,而爲了收回臺灣,中國軍方必須在條約簽訂後撤出朝鮮,朝鮮地位問題由日後中日以及朝鮮人民共同決定,實際上就是默認日`本在朝鮮的特殊利益。

爲了避免中日兩國在朝鮮半島上爆發軍事衝突之可能性,以鴨綠江到朝鮮北部的一百五十公里範圍內爲軍事緩衝區,中日雙方都不得在這一區域部署武裝部隊。

旅順問題、臺灣問題、朝鮮問題基本上就是兩國之間的主要爭端,當這三個問題得到了初步解決後,那麼接下來的就是一些枝節了,比如條約中的商貿部分,中國撤銷對日`本產品的懲罰性高額關稅,承諾日`本擁有和其他國家一樣的對華貿易權力,同樣的日`本也撤銷對中國產品的高額關稅,並承諾中國享有相同的貿易權力。

那兩艘坐沉在旅順港內的日`本戰列艦伊勢號和日向號所有權依舊爲日`本所有,戰爭結束後由日`本組織打撈回國。

而條約中沒有任何的戰爭賠款等字眼,甚至是當中國提出要讓日`本爲那一萬多日軍俘虜支付生活費用都是被日`本言辭拒絕,反正就是不給中國任何戰爭賠款的藉口和理由。這賠款不管多少,只要一涉及到這個詞彙,基本上就成了賣國的代名詞,所以一羣日`本高層是無論如何都不肯答應給一毛錢的賠款。

饒是如此,這一條約簽訂後,日`本國內還是掀起了大規模的遊行反對,第二次組閣的山本兵衛權也是被迫宣佈辭職,日`本的內閣再一次倒臺。不過日`本國內反對歸反對,但是這一條約卻是籤都簽了,反悔也反悔不了。

條約剛一簽訂,日軍以及大量的日`本僑民開始撤離臺灣,中國的第四十三師、第四十四師在海軍的護送下登陸臺灣,隨軍而去的還有大批行政官員。而中國駐朝部隊也是同時撤離朝鮮,退回到鴨綠江以北,而日`本則是再一次從釜山、平壤登陸朝鮮。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駐朝部隊撤離前夕,一支由上海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率領的韓國光復軍也是正式成立,並開始活躍於朝鮮北部的軍事緩衝區內。

中日倫敦條約在日`本國內遭到了極大的反對,然而在中國卻是引來了大規模的熱烈慶賀,收復旅順是在國人的預料之內,但是能夠把臺灣給拿回來,卻是讓諸多民衆驚喜不已,至於朝鮮,對於國人來說那本來就不是中國領土,給回了日`本人也不算什麼。

當中日倫敦條約簽訂後,蘇俄一邊是罵着日`本人軟蛋一邊也是主動找到了中俄再一次要求停火!

蘇軍和中俄聯軍在鄂木斯克打了一個多月後,雖然雙方都打出來了海量的炮彈,但是實際上雙方都沒有取得太大的進展,當中日之間的戰爭結束後,蘇軍停下進攻的步伐也是正常的事情,雖然心裡憋屈,但是本身實力不濟的俄羅斯共和國還是很痛快的接受了第二次停戰協議,而作爲第三方的中國也沒理由自己一個人打,所以也就是同意了簽訂第二次停戰協議。

時間到了九月下旬,熱鬧了小半年的東亞戰爭終於是落下了帷幕!

然而這戰爭雖然結束了,也簽訂了看似能夠保證和平億萬年的中日倫敦條約和中蘇俄停戰協議,但是實際上中日之間的對抗並沒有停止,日`本陸軍提出了重建計劃,要求正式組建三十個常備師團,而日`本海軍則是在續建土佐號、高雄號的時候,已經正式確定了紀伊級戰列艦的建造計劃,而中國海軍的兩艘新式堯帝級戰列艦也已經是在戰爭期間陸續開工,而這種情況讓英美兩國是強烈反對,要求中日兩國既然戰爭都已經結束了,那麼就該繼續履行華盛頓海軍條約,不過日`本由於沉沒了兩艘戰列巡洋艦,那麼肯遵守去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啊,說要繼續限制海軍軍備也可以,但是必須准許日`本續建土佐號以及愛巖號,而這自然是引起了中國和美國強烈反對,中國海軍在不久前爆發的戰爭中是深感實力不足,加上之前的一場中日戰爭讓中國大漲信心,用海軍大佬薩鎮冰的話說就是:“我們又不是沒錢造艦,憑什麼我們的艦隊只能有十五萬噸而不是更多?”

所以也是拒絕繼續履行華盛頓海軍條約,並繼續建造兩艘堯帝級戰列艦!

面對日本的海軍再一次擴張,美國也是不得不再一次重啓海軍擴張法案,而美國的舉動又是讓英國人也做不住了,現今的海軍局勢彷佛就像是回到了兩年前一樣,各國不得不爲了限制海軍軍備而再一次齊聚華盛頓進行談判。

而這一次,中國海軍是絕不會滿足於上次的噸位比例的!

第960章 低估(一)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657章 裝甲洪流(一)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485章 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第835章 h1直升機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649章 魚雷夜襲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29章 購軍械(二)第926章 美國人的震驚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65章 也許是愛情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47章 復古風情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969章 北非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582章 第二軍的覆滅第786章 香港問題(一)第857章 第21分艦隊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323章 渡江計劃(二)第705章 bb-08輕型戰列艦‘少昊號’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85章 續 暗殺風雲(二)第23章 收攏軍心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1007章 破碎的水晶(二)第235章 岑春煊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第502章 大會戰第33章 羅漓心思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164章 陸榮廷的野望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596章 爆發(一)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857章 第21分艦隊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706章 陳氏聚會(一)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913章 中美談判第705章 bb-08輕型戰列艦‘少昊號’第89章 政治聚會第1011章 破碎的水晶(六)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301章 解散國會第582章 第二軍的覆滅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319章 南北,戰!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679章 進攻平壤(二)第260章 聖誕夜(二)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215章 陳俞氏的決斷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146章 輿論控制第25章 秦玉年的選擇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577章 總動員(一)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573章 大反攻(一)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91章 福州冬日
第960章 低估(一)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923章 櫻花計劃(二)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657章 裝甲洪流(一)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485章 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第835章 h1直升機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649章 魚雷夜襲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29章 購軍械(二)第926章 美國人的震驚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65章 也許是愛情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47章 復古風情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969章 北非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582章 第二軍的覆滅第786章 香港問題(一)第857章 第21分艦隊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323章 渡江計劃(二)第705章 bb-08輕型戰列艦‘少昊號’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85章 續 暗殺風雲(二)第23章 收攏軍心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426章 冬季休整第1007章 破碎的水晶(二)第235章 岑春煊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第502章 大會戰第33章 羅漓心思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164章 陸榮廷的野望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596章 爆發(一)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857章 第21分艦隊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706章 陳氏聚會(一)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913章 中美談判第705章 bb-08輕型戰列艦‘少昊號’第89章 政治聚會第1011章 破碎的水晶(六)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301章 解散國會第582章 第二軍的覆滅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319章 南北,戰!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679章 進攻平壤(二)第260章 聖誕夜(二)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215章 陳俞氏的決斷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146章 輿論控制第25章 秦玉年的選擇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577章 總動員(一)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573章 大反攻(一)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662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一)第91章 福州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