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續 暗殺風雲(二)

陶成章被刺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光復會和同盟會正是決裂並公開宣揚要彈劾孫文,同時支持章炳麟當大總統,南京局勢瞬間變得動盪不安,原本就讓財政問題搞得焦頭爛額的南京臨時政府對此更是無能爲力,別說準備北伐了,能不能繼續維持現狀都是個問題。

對此,孫文等人讓伍廷芳等和談代表進一步放鬆各種條件,儘快達成和談。北洋代表唐紹儀也按照袁世凱的吩咐積極和談,並迅速的就一系列問題達成了雙方的決議。但是和談的雙方還有很重要的一條沒有解決,那就是清帝的退位問題。南方自然是堅決要求清帝退位的,如果北邊不答應的話那麼和談就無從談起,到時候就算南方各省有意見但是依舊會組成聯軍北伐。總之清帝退位這一點上,不管是孫文還是黃興或是宋教仁,甚至是各省都督陳敬雲,蔡鍔之流幾乎都一口咬定要清帝退位,如果不退位的話就繼續北伐,打到北京把溥儀拉下皇帝的寶座。

對於清帝退位這點上,袁世凱也是想的,並且一直在爲此努力。從這一點上來說,袁世凱和南方革命黨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想要拉清帝拉下馬來,至於後續的權力鬥爭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不能混爲一談。

袁世凱同意,也就代表着北洋軍同意,也代表着北中國的士紳富商階層的同意。按照這樣說來,南北和談應該是沒有什麼分歧的了。

但是這和談有時候並不是南京臨時政府和北洋就能獨自決定的,這事還得清廷點頭。而當清廷的權貴們聽到要皇帝退位這種條件後是堅決不答應,尤其是良弼等人爲首的年輕一輩更是組建了一個宗社黨,號稱用盡一切辦法也要保住帝位,甚至不惜繼續打下去。

清廷權貴的這種態度讓袁世凱惱火之餘也只能繼續拖着,一方面是暗示前線的段祺瑞繼續拉上將領上書請求共和,而另外一方面也讓一干心腹大臣們不斷的或明或暗逼迫紫禁城主動退位。

袁世凱甚至都想着,如果繼續這樣僵持下去的話,那麼他就得命令北洋軍從湖北撤軍,然後在徐州前線也進行收縮,他就不信了到時候北京城裡的這些人能不害怕。

袁世凱用着各種手段企圖逼迫清帝退位,但是卻沒有用軍事強行推翻滿清。這解釋起來也簡單,做人做到袁世凱這份上,已經是位極人臣,下一步就是大總統了。權勢到了這種地步,很多時候考慮的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比如名聲。

反正袁世凱是不願意讓自己背上一個活曹操的罵名,所以拿槍逼着孤兒寡母退位這種事他不想幹,至少暫時還不想幹。

袁世凱有着諸多的顧慮,同盟會的人可就沒有這些顧慮了,爲了讓這些滿清權貴當中的頑固派閉嘴,他們用了最直接的方法:暗殺!

於是乎,在南方陶成章被殺了四天後,同盟會再一次幹起了起家時期的老買賣,天津同盟會的彭家珍身藏炸彈於二十六號向宗社黨的領袖人物良弼行刺,並以自殺炸彈的模式把清廷權貴中頑固派首腦良弼給炸成重傷,他自己也以身殉彈。良弼重傷連忙被送往洋人醫院救治,可惜終究是沒救過來,剛到不久醫院就宣告不治身亡。成爲了清末民初時期被暗殺的衆多政治人物當中的一員。

良弼一死,滿清權貴上下震驚,這個比他們聽到陶成章死訊的時候還有震驚,尤其是那些頑固派們,更是痛心疾呼:“良弼一去,國亡乎!”

這下好了良弼這個宗社黨的領袖都死了,剩下的那些宗社黨成員也是害怕被刺殺不敢出門,偶爾有幾個罵罵咧咧但是地位低說話也沒什麼人聽,至於那些老一輩的權貴比如慶親王一個月前就開始轉移財產了,現在都已經把家財轉移了個七七八八,家人也都送到了天津租界那邊,他自己現在是不上朝,不問事,就等着什麼時候天塌下來,自己盡到了保衛朝廷的最後一份責後就立馬飛遁天津租界,有着富可敵國的家財,沒了這朝廷他照樣能活的滋滋潤潤,犯不着和那些命賤的亂黨拼命。

宮外頭如此,宮裡面的隆裕更是感受到了淒涼的氣氛,重臣們已經不怎麼來宮中商量事務了,偶爾來幾個都是勸退位的,說什麼保全皇家血脈。原本還有良弼那一羣宗社黨的人時常進宮,雖然只是空談但是聽着多少也是點安慰。現今良弼一死,宗社黨瞬間崩潰,一連幾日都沒有人進宮,這還不算,就連宮裡的太監宮女們都覺得大清已經要完蛋了,偷古玩書畫出去變賣的一天比一天多,京城裡的古玩市上天天都能見着往日絕對不能見到的宮中珍品。

再這一片淒涼的氣氛下,隆裕也顧不上什麼祖宗基業,也不管以前良弼等人說的什麼頑抗到底了,婦人的小心思一起就想着,你們這幫子大老爺們都不保着大清了,難道還要我孤兒寡母去保嗎?萬一南邊的黨人北伐打到北京城下到時候自己豈不是更悽慘。

天地良心,黃興的北伐軍要能打到北京城人家早打了,還和袁世凱講什麼和談哦!

眼見着那些幫子權貴大臣,貝勒王爺都不官這宮中的母子倆了,隆裕一狠心一咬牙就給袁世凱送了個口信,說是退位也不是不可以商量,只是這退位後如何安置,皇室地位如何,皇室奉養等問題如何解決到底是個什麼章程!

袁世凱一聽這消息,當即就是面上帶笑,對徐世昌道:“看來太后她老人家已經是下了決心了!”

徐世昌也是笑眯眯的道:“我看裡面也是這個意思!”

袁世凱喝了口茶:“這幾個月功夫,你也算是勞累了,眼瞅着大局已定,這場大戲也快唱完了。到時候你來當這個內閣總理怎麼樣?”

徐世昌卻是搖了搖頭:“你我好友數十年,大家的脾性也都清楚,你知道我是什麼人,我也知道你的心思。如其到時候大家相互爲難,還不如笑看風雲!”

“這怎麼會?”袁世凱心裡的確是想要徐世昌當這個內閣總理的,不但因爲他是自己的朋友,更因爲徐世昌身爲北洋元老,又是內閣大臣,當一個內閣總理是極爲適合的。

可是徐世昌也有自己的打算,這自從武昌事發後數個月連發生的事情這麼多,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竟然是讓了徐世昌有了種脫離政壇的想法,當然了,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知道袁世凱是個強勢人物,當了總統後勢必大權在握。到時候自己再去當這個內閣總理不就是成了擺設嗎,所以這種尷尬事他是不打算做的。

次日,袁世凱親自進宮,隆裕這一次沒有和以前一樣問前線之類的,而是直接說到了退位上面來。

“袁少保,哀家也沒敢奢望太多,只要南邊那些黨人給哀家和皇帝一條生路,以後有個地方住着也就行了。”說話的時候隆裕那唉聲嘆氣的神情看着袁世凱都有些心酸。

甚至有那麼一瞬間,袁世凱都覺得自己太壞了,數個月後一步一步把這孤兒寡母逼到現今這個地步。然而這個心思也只是存在了那麼一瞬間而已,瞬間後就被袁世凱拋之腦後了。

“太后放心,我袁世凱就算是拼了老命也得替太后和皇上掙一個體面的優待條款!”袁世凱說的很堅定。

隆裕等的就是他這句話!

畢竟退位嘛,也是可以有很多種的,有可能退位了就被監禁,有的退位了可能第二天就被殺了,有的退位則是可以繼續享受富貴。而有了袁世凱今天的保證,隆裕至少不用擔心自己以後流落街頭。

也許是真的心懷不忍,袁世凱在接下來親自和南方黨人用電報談判,而且極力爭取皇室優待條款,不但提出清帝可以繼續保持尊位,而且可以繼續居住在紫禁城當中,每年還提出要給五百萬的供養費。

這些條件雖然苛刻,但是南方黨人得知清帝同意退位的時候,也顧不上諸多了,一個個都是滿臉笑容,至於皇室的優待條件,不就是條件嘛,談,好好談!

事實上,雙方和談一直以來都是隻有一個重要分歧,那就是清帝的退位問題。只要這個原則性的問題解決後,剩下的都是不足影響大局的小事,縱然過程還有些坎坷,但是共和大局已定,總是能談下來的。

當這個原則性問題解決後,雙方之間的和談就順利很多,進展迅速。於此同時,陳敬雲在上海的私人代表再一次和楊度會談,這一次楊度給了於世峰一個準信,說只要和談成功,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到時候陳敬雲就是鐵打的福建都督,兩個中央師的番號。當然了,番號是給了陳敬雲,但是怎麼養軍就是陳敬雲自個的事了,別想老袁調撥一毛錢的軍費。

楊度不但和於世峰會談,也和南方的其他幾個實權都督會談,並相繼取得了成果,這一明一暗的兩種會談都是進展順利,又過了幾日,雙方和談的大部分條件已經談妥,就等着一個合適的時機正式宣佈結果了。

而這個時機就是清帝退位,什麼時候清帝退位了,什麼時候才能把和談真正確定下來!

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106章 各方反應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91章 福州冬日第621章 陸小曼第1024章 忍讓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67章 關餘貸款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181章 陳敬雲北上第460章 裝甲車的黯然登場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1022章 中德停戰協議第1040章 秋熱第981章 歐洲遠征軍(二)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990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四)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777章 家事天下事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660章 戰鬥機的對決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576章 蘇俄參戰第160章 作戰司推演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1020章 爲了德國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596章 爆發(一)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925章 東京地獄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981章 歐洲遠征軍(二)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231章 酒和女人第205章 午後上海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568章 渡江南下!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06章 各方反應第235章 岑春煊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432章 空軍視察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1060章 裁軍和改革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71章 各省局勢第919章 自亞號事件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533章 59號戰艦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832章 1942年編制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230章 問與答第37章 擁袁通電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
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106章 各方反應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91章 福州冬日第621章 陸小曼第1024章 忍讓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67章 關餘貸款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181章 陳敬雲北上第460章 裝甲車的黯然登場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1022章 中德停戰協議第1040章 秋熱第981章 歐洲遠征軍(二)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990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四)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777章 家事天下事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660章 戰鬥機的對決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576章 蘇俄參戰第160章 作戰司推演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1020章 爲了德國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596章 爆發(一)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925章 東京地獄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981章 歐洲遠征軍(二)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231章 酒和女人第205章 午後上海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568章 渡江南下!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06章 各方反應第235章 岑春煊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432章 空軍視察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1060章 裁軍和改革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71章 各省局勢第919章 自亞號事件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533章 59號戰艦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832章 1942年編制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230章 問與答第37章 擁袁通電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