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

前後兩次的華盛頓海軍條約中都沒有更改對戰列艦的限制,除了限制各國的主力艦總噸位外,更是對單艦性能進行了嚴格的限制,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三萬五千噸,艦炮口徑不得超過十六寸。

而這兩個限制的條件讓各國的戰艦設計師們頭疼不已,因爲他們發現設計戰艦時,如果要採用十六寸艦炮並且還能取得相應的防護能力時,那麼排水量至少需要四萬噸,這一點從日`本、美國、英國以及中國的新式戰列艦上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說明,不管是最早服役的中國炎帝級戰列艦還是緊隨其後的日`本加賀級戰列艦或者是美國的南達科他級戰列艦,這些戰列艦的都是裝備了十六寸的艦炮,而他們的排水量無一例外都是上升到了四萬噸以上。

雖然防護能力有所差別,不過這主要是因爲這三款戰艦的航速和主炮不僅相同,比如加賀級是十門的主炮和二十六點五節的航速,防護能力也較低。美國的南達科他級擁有最強的火力足足十二門主炮,以及最強的防護,但是速度很悲劇。而中國的炎帝級的火力墊底只有九門的主炮,防護能力居中比加賀級強一些,但是遠不如南達科他級,但是炎帝級的航速卻是最快的,足足二十八節的最高航速讓他成爲了現今世界上最快的戰列艦。主力艦裡頭比炎帝號還快的不是沒有,但那些都是戰列巡洋艦,比如日`本的天城級,比如英國的胡德級,再比如美國的列剋星敦級,這些戰列巡洋艦速度是快了,火力也不算差,但是防護能力卻是太差。

從目前的戰列艦發展情況來說,裝備十六寸艦炮,標準排水量達到四萬噸以上的戰列艦纔是合格的。

然而華盛頓海軍條約卻是硬生生的把戰列艦的排水量限制到了三萬五千噸,這就讓戰列艦的設計也遇到了條約型重巡設計的尷尬,那就是想要火力就沒防護,要麼就是有了以上兩者卻是沒了航速,總之:火力,防護,航速這三者必定要犧牲一個。

而在各國的海軍中,哪怕是最爲注重航速的中國海軍也是把火力放在了第一位,要不然當年也不會爲了讓炎帝級裝備上九門的十六寸五十倍主炮而一而再再而三的對航速進行妥協,從最初設計的三十節降低到二十九節,而施工的時候再一次被迫降低航速到二十八節。

由此可想而知,在各國海軍將領眼中,火力依舊是戰艦的第一要素,這一點不但體現在條約型戰列艦的設計上,跟體現在各國所進行的條約型重巡的設計上,各國進行萬噸重巡的設計時,無一列外都是選擇了條約限制的上限八寸炮,而選擇了八寸炮後又爲了保持速度,就被迫放棄了這些萬噸重巡的防禦能力,由此造成條約重巡幾乎是清一色的薄皮大餡的貨色,和中國在建的世廣級以及之前服役的華太級一萬五千噸重巡完全不是相同等級的類型。

基於這一點,中國海軍最新式條約型戰列艦的首先設計目標就是火力,海軍方面提出新式戰艦必須儘可能的擁有最大火力。

而設計的次要因素就是航速,東海大海戰中不但日`本得出了未來主力艦必須擁有高航速,而中國海軍同樣是更堅定了主力艦高速化的原則,所以海軍提出新式戰艦必須擁有和炎帝級一樣的航速,以便在未來的海戰中和炎帝級能夠進行戰術上的配合。

至於防護能力,那就是在滿足了火力和航速的條件下能夠做多好就是多好了,而在給防護分配的有限重量中,海軍根據未來海戰的交戰距離會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在空中觀察的條件下交戰距離可能會出現視距外交戰的情況下,那麼戰艦的防護重心就應該進一步側重於水平裝甲的防護,因爲在遠距離的炮擊中,炮彈的落點角度會越來越大,擊中水平裝甲和炮塔頂端裝甲的記錄會遠遠超過炮彈擊中側舷裝甲的記錄。另外炮彈的威力也會隨着交戰距離的拉昇而改變,交戰距離越遠,炮彈對側舷裝甲的威脅越小,但是相對的對水平裝甲的威力會越來越大。

“通過以往的交戰經驗和多次的試驗數據,我們認爲未來的海戰當中,進行遠距離炮戰的時候,水平裝甲所面對的威脅遠比側舷裝甲大。”程璧光中將對艦政司的技術專家們交代新式戰艦設計要素的時候,不止一次的提到要求水平裝甲的重要性。

當海軍根據以往的東海大海戰經驗以及各種試驗得出了這些結論後,也就是提出了相應的設計要求。

而限制中國新式戰艦設計的除了條約的限制以及對未來海戰方式的預測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技術方面的限制。

要造戰列艦,除了船體施工的具體細節外以及戰艦的設計外,影響最大的就是三個方面:裝甲,動力系統,火力系統。

對於現今的中國來說,裝甲方面的限制不大,中國國內新造戰艦的鋼材,包括普通的造船鋼還是裝甲鋼都已經有多個鋼鐵企業可以提供,包括東南鋼鐵公司,蕪湖鋼鐵公司,武漢鋼鐵公司,這三家國內的主要鋼鐵企業裡頭,技術有先進有落後,從技術上來說從漢陽鐵廠發展而來的武漢鋼鐵公司最爲落後,其生產的也是最大路貨色的克虜伯裝甲,即目前中國海軍中的標準裝甲鋼CKC裝甲鋼。而東南鋼鐵公司作爲國內第一個引進並大規模生產CKC裝甲鋼,技術較爲成熟,產量也很大,乃是國內最大的裝甲鋼供應商。

至於蕪湖鋼鐵公司,原本是東南鋼鐵公司和美國伯利恆鋼鐵公司的合資產業,不過後來在華夏銀行進行重組的時候,華夏銀行旗下多個企業也是進行了資產重組,爲了避免國人指責東南鋼鐵公司爲托拉斯企業,壟斷了國內的鋼鐵市場,所以華夏銀行直接把蕪湖鋼鐵廠和東南鋼鐵公司進行資產上的剝離,並重新組建了蕪湖鋼鐵公司。控股模式爲華夏銀行和美國伯利恆公司合資控股。

實際上,華夏銀行本來就是中國的一個超級托拉斯企業,壟斷了國內諸多行業,而且這些被壟斷的行業都是關係到國家民生的重要行業,比如電力、福樂電氣公司幾乎壟斷了中國所有的電力相關產業,福樂電氣公司不但建設發電站,建設電網,而且還投資建設電纜廠,電燈廠等電力相關產業,甚至連無線電、電話這些都是福樂電氣公司的產品。而鋼鐵行業也同樣如此,國內第一大鋼鐵企業東南鋼鐵公司是華夏銀行的全資企業,第二大鋼鐵企業蕪湖鋼鐵公司是華夏銀行和伯利恆的合資企業,而國內的第三大鋼鐵企業武漢鋼鐵公司裡,華夏銀行也掌控有高達百分六十五的股份,而還有其他的數家鋼鐵企業也和華夏銀行脫離不了關係。

不過雖然華夏銀行掌控了絕大部分的鋼鐵企業,不過華夏銀行只是在資本上對他們進行了控股,實際上這些企業的經營和業務依舊是獨立的,三大鋼鐵企業彼此之間依舊是最大的競爭對手。

三大鋼鐵企業中,蕪湖鋼鐵公司作爲華夏銀行和美國伯利恆鋼鐵公司的合資企業,並且伯利恆鋼鐵公司還掌控了蕪湖鋼鐵公司的控股權,並且按照早些年的相關合同,蕪湖鋼鐵公司是可以引進伯利恆鋼鐵公司最新的專利技術的,所以從技術上來說,背後站着伯利恆鋼鐵公司的蕪湖鋼鐵公司是最先進的,不但製造出來的CKC裝甲最爲優質,而且還引進了伯利恆公司最新研發的BTC裝甲。

BTC裝甲可是伯利恆公司的最新產品,美國在一戰後所建造的所有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都是採用的這種裝甲鋼,在美國建造的中國炎帝級戰列艦自然不例外的同樣是採用了BTC裝甲鋼。

所以中國的新式戰艦的裝甲鋼也會採用BTC裝甲鋼,可以在造戰列艦的數大技術難題但中,裝甲是最好解決的一環。

排在第二位的是動力系統,中國的蒸汽輪機動力系統一直都不算太好,儘管國內已經發展了很多年,爲了扶持國內的蒸汽輪機產業,海軍的衆多軍艦也都是採用了國內的蒸汽輪機,包括重巡、航母在內,而那些輕型巡洋艦和驅逐艦更是採用國產的蒸汽輪機了。不過在之前打算建造的堯帝級戰列艦上,兩次動工兩次拆除的堯帝級戰列艦都沒計劃說採用國內的蒸汽輪機,而是準備進口。

而這一次,動力系統是採用國產的還是採用進口的,就得看國內工業部門以及海軍方面的博弈了,但是總體來說不管是用進口貨色還是用國產的,這動力系統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就算無法進口也能用國產的湊合着用。

真正困擾並阻礙中國新式戰列艦設計建造的因素實際上只有一點,那就是主炮!

不管是要採用中國海軍中國現役的十六寸五十倍炮還是採用十六寸四十五倍炮又或者是說十五寸艦炮,國內的兵工廠都無法提供,只能是採用進口。

中國的艦炮發展算得上是快速了,目前對於八寸口徑一下的艦炮的生產都問題不大,儘管現在生產的八寸艦炮還是人家美國人一戰前的技術水平,但是也不會差太多。而對於八寸以上口徑的艦炮發展就有些坎坷了,作爲中國最大同時也是唯一的一家大口徑艦炮生產廠家上海兵工廠,他們一直都在往大口徑艦炮上而努力。

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647章 夜幕中的炮聲(一)第11章 午夜暗香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335章 航空變革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77章 福州兵工廠(一)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225章 參謀部總長(一)第679章 進攻平壤(二)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953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二)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842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二)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986章 T18之震撼(二)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285章 風雨欲來(三)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562章 東海大海戰(二)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790章 進軍緬甸(一)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1054章 戰損(二)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82章 左將軍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24章 殺人奪權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783章 我們要打仗了(二)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28章 購軍械(一)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961章 低估(二)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48章 山東亂第91章 福州冬日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455章 北京肅清第960章 低估(一)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97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498章 湖南危急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479章 左玉剛的勇猛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66章 福寧公司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第843章 對日作戰計劃第673章 戰鬥到最後第795章 中俄戰爭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623章 財團壟斷
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647章 夜幕中的炮聲(一)第11章 午夜暗香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335章 航空變革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77章 福州兵工廠(一)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225章 參謀部總長(一)第679章 進攻平壤(二)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953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二)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842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二)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986章 T18之震撼(二)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285章 風雨欲來(三)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562章 東海大海戰(二)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790章 進軍緬甸(一)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1054章 戰損(二)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82章 左將軍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24章 殺人奪權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783章 我們要打仗了(二)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28章 購軍械(一)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961章 低估(二)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48章 山東亂第91章 福州冬日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455章 北京肅清第960章 低估(一)第822章 北方六省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97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498章 湖南危急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479章 左玉剛的勇猛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66章 福寧公司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第843章 對日作戰計劃第673章 戰鬥到最後第795章 中俄戰爭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623章 財團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