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

南京城中的某棟不起眼的建築裡,陸續有身穿正裝的人員進進出出,但從這外表看上去,這地方就應該是一個普通的辦公地點,或者是那些大公司的辦事處又或者是政府部門,然而很多人卻是知道,這棟不起眼的建築大門上掛着的招牌卻不是什麼公司的辦事處,也不是普通的政府辦公機構,而是在南京共和政府但中地位極其特殊的軍事調查局總部。

在南京共和政府的構架中,有國會,有內閣文官組成的政務院,也有軍事集團的國家軍事委員會,同樣還有最高法院。這些政府機構是明確寫在憲法當中的合法機構,但是除了這些正式機構外,南京共和政府當中還存在着一個極爲特殊的政府部門,那就是軍事調查局。

在憲法組織以及政府行政機構當中,軍事調查局並沒有上層機構,而是和總統秘書處一樣、總統侍從武官室一樣嫡屬於總統直轄,行政級別上甚至可以比政務院的各大部都還要高上一些。

換句話說,調查局的陳彩頂頭上司只有一個人陳敬雲,這一點和秘書處的於世峰以及武官室的陳衛通是一樣的。正是因爲這三個機構相當特殊,這也就造成了於世峰、陳衛通以及陳彩這三個人在政府體系裡的地位也是極其特殊的。

其中的陳衛通還好,武官室主要就是負責陳敬雲的個人安全,平常進行一些護衛工作,基於個人安全的需求,陳敬雲向來是眼裡武官室來的官兵和外界有所接觸,甚至把以前那些諸多軍政要員送來的子弟也給弄了出去,所以這個武官室和外界接觸甚少,如此一來陳衛通自然也就沒有於世峰和陳彩那麼大名氣了。

而秘書處呢,由於總統府並沒有和政務院以及國家軍事委員會設立辦公廳這種機構,所以這個秘書處大體上也就相當於總統府辦公室的職能,而身爲處長的於世峰自然也是位高權重,加上他和陳敬雲的私人關係親密,可以說身爲陳敬雲大管家的於世峰幫陳敬雲處理着所有的齷齪事或者是好事。如果說整個中國內有誰最瞭解陳敬雲有誰知道陳敬雲最多秘密的人,那肯定是於世峰了。

如此的於世峰也就被外人合稱爲陳敬雲的兩大走狗了!

而說起走狗這個名詞,其實真正說起來只有陳彩一個人才符合的,去年孫文在回國就任新中華民國總統之前就發出通電,除了罵陳敬雲外,更是指名道姓的罵陳彩爲陳敬雲的走狗。如此一來,也算是坐實了陳彩的這個外號了,而陳彩自己呢對這個名詞卻是沒有太大的反感,相反還有些自得,偌大中國裡陳彩自問自己是最能得到陳敬雲的信任了,別看其他的那些沈綱、李繼民那些人一個個都是上將頭銜戴着,那些總長次長們看似手握大權看似深得陳敬雲的信任,但是隻有陳彩才知道,在這些文武官員的身邊遍佈的卻是大量的調查局的特工,陳敬雲可是一邊用着他們一邊也監視着他們,雖然說起來很難聽,但是陳敬雲卻是從來都沒有真正信任過那些文武要員哪怕一天。

從福州起義開始陳敬雲就是天天防着手下造反了!

而在整個南京共和政府體系內,真正說起位高權重的除了安華林這個政務院院長和沈綱這幾個軍方大佬外,就剩下陳彩這個人。

軍事調查局的存在就決定了陳彩不可能是普通的官員,也決定了他的權勢龐大無比,而陳彩也甚至自己的權勢來之於陳敬雲的信任,雖然陳彩沒怎麼上過學的,但是戲文聽的多了,知道自己這種錦衣衛頭子是決不能和外臣相交的,所以陳彩自從當上了調查局局長後,幾乎就沒有和其他的軍政要員來往過,而調查局前後查處的數件大案中,栽在調查局裡的官員高達數千人,廳長司長以上級別的都有數十人之多,如果只是單純的查案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調查局查案可不會按照正規途徑啊,對於調查局這種特務機構而已,其調查、逮捕、審判都是內部進行,不會和司法部以及監察部一樣有着公開的審判。

而這種赤裸裸表現出來的錦衣衛性質讓政府內的一羣軍政要員極爲反感,以前鄭祖蔭爲首的內閣從福建軍政府時代再到東南宣撫使時代再到南京大元帥府再到中華共和國臨時內閣時代,在鄭祖蔭時代的內閣的一直極力限制着調查局的勢力膨脹,甚至主持軍方的軍事情報處和調查局明爭暗鬥,具體表現出來就是調查局的經費是連情報處的三分之一都達不到,這種情況在去年西南戰事期間尤爲嚴重,調查局的經費是來之於總統府,當時的內閣爲了支付軍費而大肆削減了總統府的經費,這總統府的經費被削減自然是影響不了多少陳敬雲的個人生活和辦公,武官室和秘書處也花不了幾個錢,這總統府的經費絕大部分都是用來當成調查局的經費的,換句話說削減總統府的經費就是直接削減調查局的經費。

當時的陳彩雖然很不滿,但是當時財政實在緊張,鄭祖蔭擺出一副政務院各大部門都削減了經費,難道你調查局就不能減?所以陳彩也是不得不忍着,一方面是節省經費另外一方面則是直接找到了陳敬雲。陳敬雲對於下面人的這種政治角鬥向來是不管不問的,身爲上位者他要的是平衡,調查局的權勢是極大的,如果沒有內閣的制衡調查局說不定就會走向錯誤的方向,所以一邊是安慰着陳彩,但是也沒有在要求內閣那邊增加總統府的經費。

鄭祖蔭下臺政務院院長後,當了個有名無實的的副總統(前文出現筆誤,把鄭祖蔭寫成同時爲副總統和參議院院長,現修正其爲副總統,國社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錢翰朗爲參議院議長),陳彩原本調查局的日子好過一些了,但是他沒想到同爲國社黨的安華林一上臺後,非但沒有寬鬆調查局的經費,反而是在1915年的財政預算中再一次把大刀砍向總統府預算。在1915年的預算案中,除了軍費,工業發展費以及還債費用之外,內閣所獲得的行政辦公經費是三個億,然後那麼多部門分下去後,總統府的經費也就沒有多少了,雖然比去年的經費略有增加,但是去年的調查局是什麼規模,當時調查局只需要負責國民軍控制區東南各省而已,而現在卻是要把業務範圍擴充到全國,其人員編制急速擴張,所需的經費也是急劇上升,而以內閣分配到調查局的經費連一半都不夠。

而圍繞着調查局的經費問題,陳彩和安華林爲首的內閣進行了一連串的爭論,但是安華林的態度極其強硬,他和陳彩雖然同爲國社黨的核心成員,但是他安華林同樣是文官集團的領頭人,身爲政務院院長的他天生就有着和調查局這種特務機構不對頭的屬性,這倒不是他對陳彩個人有所反感,而是嚴重不滿調查局不經過警察部和司法部以及監察部就擅自調查逮捕和審判,這種行爲在諸多官員心中已經是認爲嚴重的侵犯了憲法。

但是這個機構的最大作用是什麼安華林等人也清楚,那是陳敬雲弄出來爲了監視百官的,要是安華林敢向陳敬雲建議撤銷調查局的話,恐怕最後的結果是安華林自己先下臺。而調查局這種監視百官的行爲同樣也是嚴重侵犯了監察部和警察部的職權,於是乎種種原因加起來就導致了內閣繼續保持了鄭祖蔭時代壓制調查局的做法。

這一點和政治觀念無關,和黨派無關,這是一場單場的權力鬥爭!

而這場鬥爭在安華林等部分內閣成員向陳敬雲提交建立內務部的時候達到了頂峰,雙方之前還是相對剋制的態度一下子就是爆發了起來,當安華林向陳敬雲提交設立內務部的第二天,被安華林提名爲內務部第一任總長的岑春煊的新聞就是登上了數大報紙,報紙上披露了大量岑春煊的舉報材料,材料中不但有着岑春煊收受賄賂的證據,更有着數封岑春煊和前北洋要員馮國璋的書信副本。

官員受賄這種事情是相對普及的,陳敬雲也知道政府內不撈錢的幾乎沒有,但是大多時候只要不太過分的話陳敬雲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於岑春煊的情況同樣如此,人家一大家子單單靠總長的那點工資肯定是不夠花的,外頭有人要孝敬他部分錢財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數額比較小,陳敬雲以往是直接忽視了。

但是一旦這種事情被公佈了出來,那麼造成的影響就是巨大的,而陳敬雲也不得不進行處理。

一得知此事後,陳敬雲立即就是把陳彩叫來然後臭罵了一頓,自己窩裡鬥也就算了,可怎麼能夠撕破臉面公開打鬥而且還牽扯到報紙上去,這內閣才成立沒幾個月呢就出現這種醜聞,這讓第一任內閣如何下得了臺。陳彩心裡也是覺得委屈,這近一年來剋扣調查局的經費也就算了,現在還說要設立內務部,而說要新設立的內務部主要職能也是監視百官,說白了就是另外一個調查局,不同的是這個內務部會設立在政務院之下,和監察部,司法部等一起聯合辦案,走正規的途徑。

這對於調查局來說是不接受的,是陳彩不可接受的,於是乎陳彩一下狠心,就把岑春煊給扔下了臭水溝裡頭,內務部先不管能不能成立,但是先把岑春煊這個預定爲內務部總長的人給踩下去纔是正事。

說起這些黑材料,調查局裡頭多的是,別說是岑春煊了,鄭祖蔭、安華林,洪子泰這些高層們的黑材料都有着厚厚一疊呢,甚至連軍方的沈綱和李繼民這些人也都有着各種把柄把陳彩手裡握着。不過按照陳敬雲的指示,在陳敬雲沒有下決心處理這些人之前,調查局對於這些軍政要員們是隻能調查不能處理。

而現今陳彩把岑春煊的黑材料公佈到了報紙上就是打破了這個默契了,不但打破了調查局和內閣之間的微妙平衡,更讓第一屆內閣受到了國民的嚴重質疑。

爲了平息事態,監察部表態會立即進行相關的調查給國民一個交代,而次日岑春煊發表聲明自己是清白的,並表示願意辭職接受調查。

第一屆內閣只開張兩個月不到,其最重要的部門民政部總長岑春煊就因爲貪污等問題而主動辭職,此事甚至引發了部分年輕學生的騷亂,部分學生竟然是發起了遊行要求第一屆內閣下臺。

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940章 華山號戰沉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37章 擁袁通電第90章 蔡鍔心思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864章 慘烈(一)第783章 我們要打仗了(二)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1050章 坦克對決(五)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462章 裝甲科與裝甲部 隊第576章 蘇俄參戰第384章 鐵路之憂慮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408章 煉油廠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85章 續 暗殺風雲(二)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207章 空襲(一)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121章 五月二十二號夜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143章 飛鴻號第673章 戰鬥到最後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95章 北京兵變第723章 海軍貪污案(二)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767 東南亞戰爭(二)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983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二)第211章 大戰(一)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850章 黎明到來第30章 購軍械(三)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455章 北京肅清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354章 計劃變故第1056章 分析(二)第849章 上海空戰第932章 唐津登陸(三)第84章 人事任命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966章 橄欖枝一號(一)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46章 丫頭換裝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1024章 忍讓第11章 午夜暗香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162章 龍濟光的鬱悶第573章 大反攻(一)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102章 作戰司計劃
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940章 華山號戰沉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37章 擁袁通電第90章 蔡鍔心思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864章 慘烈(一)第783章 我們要打仗了(二)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1050章 坦克對決(五)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462章 裝甲科與裝甲部 隊第576章 蘇俄參戰第384章 鐵路之憂慮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408章 煉油廠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85章 續 暗殺風雲(二)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207章 空襲(一)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121章 五月二十二號夜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143章 飛鴻號第673章 戰鬥到最後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95章 北京兵變第723章 海軍貪污案(二)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767 東南亞戰爭(二)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983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二)第211章 大戰(一)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850章 黎明到來第30章 購軍械(三)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455章 北京肅清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354章 計劃變故第1056章 分析(二)第849章 上海空戰第932章 唐津登陸(三)第84章 人事任命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966章 橄欖枝一號(一)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46章 丫頭換裝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1024章 忍讓第11章 午夜暗香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162章 龍濟光的鬱悶第573章 大反攻(一)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102章 作戰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