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渡江計劃(二)

陳敬雲對於該選擇哪種渡江作戰方案也是有些疑慮,他雖然繼承了前世陳敬雲的軍事知識,但是卻沒有繼承他身爲一個軍官該有的軍事直覺和才華,這也是陳敬雲自從掌控軍隊後一直沒有親自指揮部隊的原因,不是他不想親自指揮一場大戰,而是他有着自知之明,他沒那個本事。

不管是之前的杭州之戰,廣州之戰、蘇南戰事還是說皖贛戰役,陳敬雲都是直接劃下了作戰目標給手下的將領們,然後具體作戰事宜都是下面的將領們所負責。正是因爲陳敬雲的這種放手狀態,才使得參謀部下屬各司那麼重要,尤其是作戰司,幾乎承擔了國民軍所有對外戰爭的計劃制定。陳敬雲要做的就是提出戰役目標,告訴那些將軍們他要佔據那些地盤,剩下的事情就是將軍們去想辦法把地盤給搶過來。陳敬雲幾乎不提出任何詳細的作戰計劃,從前是,現在也是。

這些專業的事情還是交給專業的人來辦,要不然他養着統帥部裡那麼多將軍做什麼,難道養着好看啊!

而現在,這些將軍們已經給他提出了作戰計劃,而且一次還來了兩種方案,而這種狀態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一個總體的可行的計劃,而不是手下們給他扔出來一大堆方案讓他選擇。

所以他當即就是開口:“既然現在有兩個方案,那麼就然參謀部組織兩次推演,然後擇優而用。”

陳敬雲如此說,袁方只能道:“明白,參謀部這兩天就會組織相關的推演,隨後在稟報於元帥!”

陳敬雲點頭:“嗯,這兩個計劃中,都說要集中優勢兵力,不管是從揚州爲主攻還是以合肥爲主攻方向,那麼都需要大量的兵力!參謀部是否推算過我軍在蘇南地區的兵力是否足夠?”

袁方道:“參謀部已經經過計算,現在我軍在蘇南地區的兵力還是少了些,參謀部建議把第十一師調來蘇南。”

陳敬雲聽罷皺眉:“第十一師尚未成軍,所轄的炮兵團連火炮都沒有,如何能夠作戰?”

袁方解釋道:“第十一師可以調來蘇南繼續訓練,等待火炮抵達,也可以作爲局勢敗壞時當成預備隊使用!

此時一邊的陳衛華也道:“現在我軍已經和桂軍、滇軍達成聯盟,廣東地區雙方都已經開始撤軍,桂軍和我軍以及滇軍的軍事對持已經緩解,現在我們三家都已經抽調兵力進攻湖南之際。廣東威脅已經不大,第十一師是可以抽調出來了,甚至第三師也可以抽調北上。”

“第十一師抽調北上還好,但是第三師怎麼能動?陸榮廷的第五軍雖然已經集結主力北上,但是放人之心不可無!”一邊的俞若飛提出了反對意見。

陳衛華道:“我軍在江西和湖南地區還有第一混成旅和第四軍,廣東現在還有三個地方守備團,擔負一定的守備任務是可以的,桂軍要背叛我們調軍東進的話,我軍之第一混成旅和江西的部隊完全可以南下馳援,到時候我軍也可以通過海運緊急向廣州增援,威脅並不大!現在我軍在蘇南正值需要大量的兵力,把第三師這支久經訓練的主力部隊一直放在廣州無所事事就是浪費!”

此時,沈綱也是提出意見:“廣東方向繼續保持第三師這支主力部是略顯浪費,不過我們可以做出一些變通嘛,我看可以從第三師、第十一師抽調部分的部隊組建一個混成旅,哪怕是新兵多一些,重武器欠缺一些,但是用來應急還是可以的。到時候第三師的主力部隊還是可以北調到蘇南的。”

“如此一來,我軍又得擴編一個混成旅,財政能否可以支撐?”很少說話的後勤部總長孫廣亮提出關鍵問題所在。

陳敬雲這個時候也是開口了:“軍費的壓力雖然是有,但是隻是一個混成旅的話問題不大!”

在這種事情上,陳敬雲向來是很決斷的:“袁總長,你記一下,從第三師抽調一部分,第十一師抽調一部分步兵部隊,組建第第十四混成旅,相關的重武器可以暫緩補充,先把架子搭起來擔負廣東防務,第三師北調蘇南!”

“那林軍長的第三軍?”袁方小心翼翼的提出了一個更嚴肅的問題,那就是第三軍的地位問題,現在第三軍就已經只剩下一個第一混成旅和第三師了,而且現在第一混成旅已經進軍湖南,第三軍的兵力是國民軍四個軍當中最少的一個。

陳敬雲道:“第三軍軍指揮部隨同第三師一起北調蘇南,然後將第十一師也調來蘇南化入第三軍建制。擔負蘇南地區總預備隊。至於第一混成旅調入第四軍建制。廣東由第十四混成旅單獨負責。”

國民軍爲了在北伐戰事的時候集中更多的部隊,準備抽調第三師和第十一師北上,同時成立第十四混成旅,爲此陳敬雲親自向陸榮廷拍發電報,要求雙方徹底停止廣東西部地區的軍事對持,國民軍將會把第三師抽走,而桂軍的部隊也必須全部回到廣西境內,然後派遣主力部隊進入湖南,承擔對湖南的主要戰事。

廣州的第三師一直以來就是陸榮廷的心頭病,怎麼看怎麼礙眼,有第三師在,陸榮廷根本就不敢把梧州等地的部隊抽調太多,現在陳敬雲說要把第三師抽調北上,他自然是樂意的,當即同意減少廣東西部的駐軍,只剩下一個旅的部隊,而這個旅主要也是用於對龍濟光殘部的鎮壓剿滅,龍濟光的殘部到達粵西后,並且還渡海進入了海南地區,雖然兵力和裝備都不強,但是一直也是桂軍的壓力所在,雖然不怕龍濟光反了天,但是也得留着部隊應對龍濟光。

之所以這麼順利,這也和三家已經結盟有很大關係,同時陸榮廷也已經打上了湖南的注意,想要把主力部隊用來湖南方向,到時候哪怕佔據不了整個湖南,但是也要拿下大半個湖南,擴充桂軍的地盤。

不但桂軍和國民軍的對持減少,滇軍和桂軍的對持也已經減少很多,從之前的數萬軍隊對持減少到現在雙方都承諾只在兩省邊境佈置一個師的部隊,而後陸榮廷的第五軍抽調主力部隊準備進入湖南,而唐繼堯也是準備騰出手來把四川給收拾了。

南方三家軍閥的大規模軍事對持結束,解放出來三家衆多的兵力,桂軍第五軍進入湖南的兵力已經高達兩個師一個旅。滇軍的第七軍也派遣了兩個師進入四川地區對第六軍進行增援,準備是徹底打開四川那邊的局勢。

而爲了解決三家的軍事對持,陳敬雲也是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他已經按照當初的聯盟協議給桂軍拔去了一百萬的軍費,給滇軍也有兩百萬,當初三家的聯盟協議中,桂軍和滇軍答應和陳敬雲組建南方聯軍,接受南方臨時政府的整編,同時中央也就得承擔一部分他們的軍費,全部給自然是不可能的,只能說給一部分而已。而桂軍和滇軍得到了這批軍費後,連錢都沒要,立即就用這些錢向國民軍採購了衆多的軍械彈藥,重武器國民軍自己不夠用肯定是買不到的,但是步槍和子彈以及其他軍事物資還是能夠買到的,國民軍的庫存裡有着衆多的老舊槍支呢。

再說了,陳敬雲要指望着他們進攻四川和湖南乃至湖北,用來分擔北洋的壓力,也就不可能看着他們槍彈兩無,適當的支援一批輕武器彈藥是必要的。

第三軍的第三師和第十一師即將北調之際,參謀部也終於是決定了最後的渡江戰役方案,這一次的方案算得上是沈綱和參謀部方案的結合體,主攻方向放在安徽地區,在揚州方向部署一定部隊進行伴攻。而最主要的戰略目標就是拿下合肥,取得安徽南部後,東進威脅津浦線上的滁州和蚌埠,爲了預防萬一,這個改進版的計劃裡國民軍準備一次性的在安徽投入六個師以上的部隊,用以確保兵力優勢。

在這個初步計劃中,參謀部計劃用第九師、第八師、第五師、第五混成旅爲主力從蕪湖渡江,安慶的第六師也向東北進軍合肥,形成以四個師一旅爲第一梯隊的主力部隊。同時抽調第一軍抽調常州第四師、上海第一師進駐皖南,作爲第二梯隊緊隨第一梯隊身後。而第三軍的第三師和第十一師抵達蘇南後,分別進駐上海等地區,填補第一師和第四師的防禦空白,後續戰事中,第三師也會從南通或者江陰進行渡江,威脅揚州等江北地區進行牽制作戰。

屆時,這將會是一場集中了十餘萬部隊的大會戰,第一戰略階段會以安徽爲中心,而下一階段將會以滁州爲中心。只要成功執行這一計劃,那麼江北地區的馮國璋兩師一旅就會陷入被包圍困局。從而徹底改變蘇南地區的戰略僵局。如果失敗,國民軍就是敗退長江以南,最後也可以依靠海軍來阻絕北洋軍的南下反攻,如果是慘敗,北上兵力損失過半以上的話就會引發連鎖反應,哪怕是有着海軍也不能阻擋北洋軍的反攻南下,到時候陳敬雲就只能跳下秦淮河了。

計劃永遠都是美好的,而現實也總是殘酷無比的,參謀部給陳敬雲做出瞭如此計劃,說着一旦成功如何如何,但是不管什麼計劃都會有着偏差,各種各樣的意外總是出乎人們意料的冒出來!

這一次,同樣如此!

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350章 蔡凝(一)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745章 印尼騷亂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576章 蘇俄參戰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28章 購軍械(一)第408章 煉油廠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260章 聖誕夜(二)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592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1034章 變化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213章 大戰(三)第992章 大勝大敗(二)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908章 日軍的反撲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38章 英國領事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777章 家事天下事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121章 五月二十二號夜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908章 日軍的反撲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1022章 中德停戰協議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462章 裝甲科與裝甲部 隊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360章 宣傳處(二)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149章 吉利斯(三)第588章 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986章 T18之震撼(二)第965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三)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394章 蔡秘書第866章 全軍覆沒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119章 反攻開始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649章 魚雷夜襲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
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350章 蔡凝(一)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745章 印尼騷亂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576章 蘇俄參戰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28章 購軍械(一)第408章 煉油廠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260章 聖誕夜(二)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592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1034章 變化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213章 大戰(三)第992章 大勝大敗(二)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908章 日軍的反撲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38章 英國領事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777章 家事天下事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121章 五月二十二號夜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908章 日軍的反撲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1022章 中德停戰協議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462章 裝甲科與裝甲部 隊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360章 宣傳處(二)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149章 吉利斯(三)第588章 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986章 T18之震撼(二)第965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三)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394章 蔡秘書第866章 全軍覆沒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401章 琳娜的思念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119章 反攻開始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649章 魚雷夜襲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