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渡江計劃(二)

陳敬雲對於該選擇哪種渡江作戰方案也是有些疑慮,他雖然繼承了前世陳敬雲的軍事知識,但是卻沒有繼承他身爲一個軍官該有的軍事直覺和才華,這也是陳敬雲自從掌控軍隊後一直沒有親自指揮部隊的原因,不是他不想親自指揮一場大戰,而是他有着自知之明,他沒那個本事。

不管是之前的杭州之戰,廣州之戰、蘇南戰事還是說皖贛戰役,陳敬雲都是直接劃下了作戰目標給手下的將領們,然後具體作戰事宜都是下面的將領們所負責。正是因爲陳敬雲的這種放手狀態,才使得參謀部下屬各司那麼重要,尤其是作戰司,幾乎承擔了國民軍所有對外戰爭的計劃制定。陳敬雲要做的就是提出戰役目標,告訴那些將軍們他要佔據那些地盤,剩下的事情就是將軍們去想辦法把地盤給搶過來。陳敬雲幾乎不提出任何詳細的作戰計劃,從前是,現在也是。

這些專業的事情還是交給專業的人來辦,要不然他養着統帥部裡那麼多將軍做什麼,難道養着好看啊!

而現在,這些將軍們已經給他提出了作戰計劃,而且一次還來了兩種方案,而這種狀態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一個總體的可行的計劃,而不是手下們給他扔出來一大堆方案讓他選擇。

所以他當即就是開口:“既然現在有兩個方案,那麼就然參謀部組織兩次推演,然後擇優而用。”

陳敬雲如此說,袁方只能道:“明白,參謀部這兩天就會組織相關的推演,隨後在稟報於元帥!”

陳敬雲點頭:“嗯,這兩個計劃中,都說要集中優勢兵力,不管是從揚州爲主攻還是以合肥爲主攻方向,那麼都需要大量的兵力!參謀部是否推算過我軍在蘇南地區的兵力是否足夠?”

袁方道:“參謀部已經經過計算,現在我軍在蘇南地區的兵力還是少了些,參謀部建議把第十一師調來蘇南。”

陳敬雲聽罷皺眉:“第十一師尚未成軍,所轄的炮兵團連火炮都沒有,如何能夠作戰?”

袁方解釋道:“第十一師可以調來蘇南繼續訓練,等待火炮抵達,也可以作爲局勢敗壞時當成預備隊使用!

此時一邊的陳衛華也道:“現在我軍已經和桂軍、滇軍達成聯盟,廣東地區雙方都已經開始撤軍,桂軍和我軍以及滇軍的軍事對持已經緩解,現在我們三家都已經抽調兵力進攻湖南之際。廣東威脅已經不大,第十一師是可以抽調出來了,甚至第三師也可以抽調北上。”

“第十一師抽調北上還好,但是第三師怎麼能動?陸榮廷的第五軍雖然已經集結主力北上,但是放人之心不可無!”一邊的俞若飛提出了反對意見。

陳衛華道:“我軍在江西和湖南地區還有第一混成旅和第四軍,廣東現在還有三個地方守備團,擔負一定的守備任務是可以的,桂軍要背叛我們調軍東進的話,我軍之第一混成旅和江西的部隊完全可以南下馳援,到時候我軍也可以通過海運緊急向廣州增援,威脅並不大!現在我軍在蘇南正值需要大量的兵力,把第三師這支久經訓練的主力部隊一直放在廣州無所事事就是浪費!”

此時,沈綱也是提出意見:“廣東方向繼續保持第三師這支主力部是略顯浪費,不過我們可以做出一些變通嘛,我看可以從第三師、第十一師抽調部分的部隊組建一個混成旅,哪怕是新兵多一些,重武器欠缺一些,但是用來應急還是可以的。到時候第三師的主力部隊還是可以北調到蘇南的。”

“如此一來,我軍又得擴編一個混成旅,財政能否可以支撐?”很少說話的後勤部總長孫廣亮提出關鍵問題所在。

陳敬雲這個時候也是開口了:“軍費的壓力雖然是有,但是隻是一個混成旅的話問題不大!”

在這種事情上,陳敬雲向來是很決斷的:“袁總長,你記一下,從第三師抽調一部分,第十一師抽調一部分步兵部隊,組建第第十四混成旅,相關的重武器可以暫緩補充,先把架子搭起來擔負廣東防務,第三師北調蘇南!”

“那林軍長的第三軍?”袁方小心翼翼的提出了一個更嚴肅的問題,那就是第三軍的地位問題,現在第三軍就已經只剩下一個第一混成旅和第三師了,而且現在第一混成旅已經進軍湖南,第三軍的兵力是國民軍四個軍當中最少的一個。

陳敬雲道:“第三軍軍指揮部隨同第三師一起北調蘇南,然後將第十一師也調來蘇南化入第三軍建制。擔負蘇南地區總預備隊。至於第一混成旅調入第四軍建制。廣東由第十四混成旅單獨負責。”

國民軍爲了在北伐戰事的時候集中更多的部隊,準備抽調第三師和第十一師北上,同時成立第十四混成旅,爲此陳敬雲親自向陸榮廷拍發電報,要求雙方徹底停止廣東西部地區的軍事對持,國民軍將會把第三師抽走,而桂軍的部隊也必須全部回到廣西境內,然後派遣主力部隊進入湖南,承擔對湖南的主要戰事。

廣州的第三師一直以來就是陸榮廷的心頭病,怎麼看怎麼礙眼,有第三師在,陸榮廷根本就不敢把梧州等地的部隊抽調太多,現在陳敬雲說要把第三師抽調北上,他自然是樂意的,當即同意減少廣東西部的駐軍,只剩下一個旅的部隊,而這個旅主要也是用於對龍濟光殘部的鎮壓剿滅,龍濟光的殘部到達粵西后,並且還渡海進入了海南地區,雖然兵力和裝備都不強,但是一直也是桂軍的壓力所在,雖然不怕龍濟光反了天,但是也得留着部隊應對龍濟光。

之所以這麼順利,這也和三家已經結盟有很大關係,同時陸榮廷也已經打上了湖南的注意,想要把主力部隊用來湖南方向,到時候哪怕佔據不了整個湖南,但是也要拿下大半個湖南,擴充桂軍的地盤。

不但桂軍和國民軍的對持減少,滇軍和桂軍的對持也已經減少很多,從之前的數萬軍隊對持減少到現在雙方都承諾只在兩省邊境佈置一個師的部隊,而後陸榮廷的第五軍抽調主力部隊準備進入湖南,而唐繼堯也是準備騰出手來把四川給收拾了。

南方三家軍閥的大規模軍事對持結束,解放出來三家衆多的兵力,桂軍第五軍進入湖南的兵力已經高達兩個師一個旅。滇軍的第七軍也派遣了兩個師進入四川地區對第六軍進行增援,準備是徹底打開四川那邊的局勢。

而爲了解決三家的軍事對持,陳敬雲也是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他已經按照當初的聯盟協議給桂軍拔去了一百萬的軍費,給滇軍也有兩百萬,當初三家的聯盟協議中,桂軍和滇軍答應和陳敬雲組建南方聯軍,接受南方臨時政府的整編,同時中央也就得承擔一部分他們的軍費,全部給自然是不可能的,只能說給一部分而已。而桂軍和滇軍得到了這批軍費後,連錢都沒要,立即就用這些錢向國民軍採購了衆多的軍械彈藥,重武器國民軍自己不夠用肯定是買不到的,但是步槍和子彈以及其他軍事物資還是能夠買到的,國民軍的庫存裡有着衆多的老舊槍支呢。

再說了,陳敬雲要指望着他們進攻四川和湖南乃至湖北,用來分擔北洋的壓力,也就不可能看着他們槍彈兩無,適當的支援一批輕武器彈藥是必要的。

第三軍的第三師和第十一師即將北調之際,參謀部也終於是決定了最後的渡江戰役方案,這一次的方案算得上是沈綱和參謀部方案的結合體,主攻方向放在安徽地區,在揚州方向部署一定部隊進行伴攻。而最主要的戰略目標就是拿下合肥,取得安徽南部後,東進威脅津浦線上的滁州和蚌埠,爲了預防萬一,這個改進版的計劃裡國民軍準備一次性的在安徽投入六個師以上的部隊,用以確保兵力優勢。

在這個初步計劃中,參謀部計劃用第九師、第八師、第五師、第五混成旅爲主力從蕪湖渡江,安慶的第六師也向東北進軍合肥,形成以四個師一旅爲第一梯隊的主力部隊。同時抽調第一軍抽調常州第四師、上海第一師進駐皖南,作爲第二梯隊緊隨第一梯隊身後。而第三軍的第三師和第十一師抵達蘇南後,分別進駐上海等地區,填補第一師和第四師的防禦空白,後續戰事中,第三師也會從南通或者江陰進行渡江,威脅揚州等江北地區進行牽制作戰。

屆時,這將會是一場集中了十餘萬部隊的大會戰,第一戰略階段會以安徽爲中心,而下一階段將會以滁州爲中心。只要成功執行這一計劃,那麼江北地區的馮國璋兩師一旅就會陷入被包圍困局。從而徹底改變蘇南地區的戰略僵局。如果失敗,國民軍就是敗退長江以南,最後也可以依靠海軍來阻絕北洋軍的南下反攻,如果是慘敗,北上兵力損失過半以上的話就會引發連鎖反應,哪怕是有着海軍也不能阻擋北洋軍的反攻南下,到時候陳敬雲就只能跳下秦淮河了。

計劃永遠都是美好的,而現實也總是殘酷無比的,參謀部給陳敬雲做出瞭如此計劃,說着一旦成功如何如何,但是不管什麼計劃都會有着偏差,各種各樣的意外總是出乎人們意料的冒出來!

這一次,同樣如此!

第360章 宣傳處(二)第206章 妻妾諸事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385章 鐵路和基礎建設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902章 東京空戰(二)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421章 初冬陽光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961章 低估(二)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261章 煙華夜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720章 T11重型坦克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302章 遷移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805章 主動出擊(二)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327章 空中決戰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1053章 戰損(一)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456章 北巡(一)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794章 太平洋上的煙火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82章 左將軍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296章 時代歸屬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113章 半截煙(二)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238章 授勳升職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652章 雷達計劃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677章 二月南京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251章 第二次轟炸(二)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1029章 陳彩時代的結束第657章 裝甲洪流(一)第698章 進軍琉球(一)第656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739章 芬蘭絞肉機(二)第850章 黎明到來第314章 D5系列第871章 擊沉瑞鶴號(二)第56章 內部爭鬥(二)第510章 泰山號航空母艦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416章 熱烈反響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1017章 德國的崩潰(一)第51章 胡陳之爭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984章 克桑西之戰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282章 參謀部會議(二)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139章 7月調整第790章 進軍緬甸(一)第47章 復古風情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
第360章 宣傳處(二)第206章 妻妾諸事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385章 鐵路和基礎建設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902章 東京空戰(二)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421章 初冬陽光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961章 低估(二)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261章 煙華夜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720章 T11重型坦克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302章 遷移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805章 主動出擊(二)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327章 空中決戰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1053章 戰損(一)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456章 北巡(一)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794章 太平洋上的煙火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82章 左將軍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296章 時代歸屬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113章 半截煙(二)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238章 授勳升職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652章 雷達計劃第134章 海軍處(一)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677章 二月南京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251章 第二次轟炸(二)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1029章 陳彩時代的結束第657章 裝甲洪流(一)第698章 進軍琉球(一)第656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739章 芬蘭絞肉機(二)第850章 黎明到來第314章 D5系列第871章 擊沉瑞鶴號(二)第56章 內部爭鬥(二)第510章 泰山號航空母艦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416章 熱烈反響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1017章 德國的崩潰(一)第51章 胡陳之爭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984章 克桑西之戰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282章 參謀部會議(二)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139章 7月調整第790章 進軍緬甸(一)第47章 復古風情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