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

1945年的中國,並沒有因爲中國連續對外戰爭的勝利而改變太多,工商業的發展人們大多已經看的麻木了,儘管人們非常期待戰後中國所能夠收穫的龐大利益,但是說實話這些事情普通民衆是不太關心的。

當對勝利習以爲常的時候,人們對戰爭的勝利也就不太關注了,而是會關注更多自身利益的問題,比如說去年開始施行的戰時經濟政策什麼時候纔會取消,什麼時候『政府』纔不會強行『插』手限制薪資水平。偶爾多出來的興趣,大多數也是放在了一些八卦事情上,比如說他們更加關心電影明星周旋的一些八卦新聞,關注着當代文學偶像徐志摩和他幾個女人之間的糾結愛情故事,關注着軍政高層時不時爆發的貪污醜聞,關注着陳氏家族以及國內其他數大家族的一些秘聞等等。

在這個年頭裡,中國國內的表面上是處於一種歌舞昇平的景象,上海里的大上海劇院裡,是場場爆滿,各大俱樂部裡充滿了一擲千金只爲求得一夜之歡的買醉人,最經常登上國內報紙頭條的並不是來自遙遠歐洲的戰爭消息,反而是國內的諸多消息甚至是八卦。

而且國人們對陳敬雲以及陳氏家族的關注往往比對歐洲戰爭更加關注,在這個陳敬雲的四子陳華巖從武漢軍校畢業正式進入陸軍中服役都能夠引起一大堆的記者圍觀,登上無數報紙頭條的時空裡,陳氏家族的一舉一動尤其是陳敬雲的一舉一動往往都能夠引起國民們的極大關注。

所以當陳敬雲遭受刺殺的當天裡,官方都還沒有公佈消息呢,但是國內各地都已經是小道消息滿天飛,無數軍政要員們通過各種手段打聽真實消息,而領軍在外的那些軍方大佬將領們,尤其是現在正在歐洲領軍作戰的數位將領,在當天就是向國內發回了數封急電,詢問真實情況。

他們所關注的哪一點不外乎就是陳敬雲到底死了沒有。

而當時陳敬雲正處於緊急保護程序當中,然後又是急忙召見陳彩等人準備抓刺客並進行清洗前的準備工作,因此也就短暫了消失了這幾個小時裡。

然而就在這三個小時不到的時間裡,南京的警衛師已經是緊急動員,作爲陳氏家族最爲堅定的支持者,警衛師的實際掌控人,陸軍上將俞若飛是急忙前往趕往警衛師駐地,並向陳華天打了電話,暗示:如有意外,警衛師上下必將堅定的站在大公子您的身後!

就連已經被召回南京閒賦在家的陳華俊也是緊急打了n多電話,所爲者自然就是陳敬雲屁股下的那個位置了。

雖然近一年來陳華俊被陳敬雲刻意打壓,但是陳華俊從軍十餘年,加上其在軍事上的天分堪稱是陳敬雲的諸多兒子裡的第一人,被軍中諸多將領廣泛的認爲,陳華俊是繼承了陳敬雲的優秀軍事天份,被陳敬雲打壓前已經是擔任過諸多要職,比如野戰軍的軍長,參謀部作戰司司長等,而且表現的都可以。加上他的『性』格果敢勇猛,使得軍中諸多將領對他是非常有好感的。而諸多的種種也就導致了陳華俊在軍方,尤其是在陸軍裡的威望是陳華天無法比擬的,雖然已經被打壓讓他退役了一年,這一年裡陳敬雲也是用了諸多借口撤換了諸多陳華俊派系的將領,但是僅僅一年的時間絕對是不能把他在軍方的影響全部打消的,如果說這個時候陳敬雲死了,陳華俊自問未必沒有資本再和他的大哥爭上一爭。

陳華天、陳華俊以及其他軍政要員們的心裡緊張自然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陳敬雲太過重要,陳敬雲是否活着對於整個中國甚至整個世界都是有着極大影響的因素,所以陳敬雲遭到了刺殺他們有這些反應是正常的,沒有這些反應纔是奇怪的事情。

不過有這些反應不代表着他們就敢在沒有確定陳敬雲生死的情況下輕舉妄動了,這些緊急聯絡的手段只是作爲一個預防手段而已。

軍政要員們在最開始的那幾個小時裡有些慌『亂』,但是兩三個小時後就是相繼得到了準確的消息,陳敬雲還活着,活的好好的呢,中槍的乃是武官侍從室的護衛。這就讓諸多人有些高興,有些失望,而有些的則是心裡說不出什麼感覺。

對於某些人來說,陳敬雲活着不是好事,但是陳敬雲死了也不是什麼好事。陳敬雲對於他們而言,是一個極其矛盾的存在。

現今中國的大部分人有自己想法的,基本都知道陳敬雲如今在獨裁,畢竟人家以前憲法可是規定只能連任兩屆的,但是陳敬雲從1930年開始,現在都是連任第四屆了,爲此甚至專門通過了一項臨時法案,以局勢緊張、戰爭時期爲理由取消連任兩屆的限制。他自己連任了還不算,竟然還光明正大的開始培養兒子陳華天,這如何能夠讓諸多心懷民`主共和的人心甘啊。

對於陳敬雲獨裁這一點,國內的大部分理智的人都是反對,但是他們同樣清楚,如今的中國離不開陳敬雲,他們即便是反對陳敬雲,但是誰要是真把陳敬雲搞下來,他們第一個就得和他們翻臉。

基於這樣的矛盾心理,就讓他們產生了一種反對但是表示默認的態度,也就是說我心裡反對但是我不會有具體反對的行動。但是他們默認陳敬雲自己獨裁是一回事,但是默認讓陳華天繼承陳敬雲的位置,行那家天下之事又是另外一回事。

你要跑到街上去,問問普通人說以後要是陳華天繼承陳敬雲的位置好不好,有些會說不好說,有人會說估計不太好,有人會有也許是個壞事吧。但是不會有太多人直接說這是好事的。只是真正會做出反對行動的人不多而已。

而刺殺陳敬雲的刺客,經過調查局的調查後,就是來自於國內的一個激進右傾社團,該社團以謀取中國徹底民`主共和爲目標,對陳敬雲的獨裁統治極爲不滿,更加無法容忍陳氏家族行家天下之舉。而值得注意的是,該社團裡以年輕人爲主,很有種清末時期同盟會的感覺。

這已經是說明,中國的新生代年輕人,已經不在和前面幾代的年輕人一樣對陳敬雲充滿了盲目的崇拜,而是有着更多屬於自己的主見。

而這些問題在陳敬雲看來,那純粹是國內民衆生活過的太好了,正所謂飽飯思『淫』欲,吃飽飯了的他們就會瞎想要什麼民`主和自由了,如果是放在幾十年前那會,大家飯都吃不飽,陳敬雲敢拍着胸脯保證,只要自己給他們一口飯吃,無數年輕人就會跟在自己後頭乖乖給自己當炮灰,那裡還會管自個獨不獨裁啊,現在嘛,這招不管用了。

還有陳敬雲還是覺得,現在的教育受衆面太廣了,太多的年輕人接受了高等教育,而利益階層又很難消化掉所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並把這些年輕人也轉化爲利益階層中的一員,這樣一來,諸多受過了高等教育但是利益訴求無法得到滿足的年輕人就會容易產生反社會反黨`國的危險道路上來了。

陳敬雲想着,是不是該縮小縮小高等教育的受衆面呢,再提高提高大學的學費?

屁股決定了思維,陳敬雲是統治者,所考慮的出發點都是維護統治,所以他產生這種非但不發展教育反而要較少高等教育受衆面的想法也就不奇怪了,因爲對於統治者而言,統治下的民衆總是越愚昧越好的。

陳敬雲被刺殺,只是一件小小的波動,在官方媒體宣佈陳敬雲安全無恙就是平息了下來,並且隨後陳敬雲還特地公開發表廣播演講,向全國乃是全世界傳播自己的聲音,所爲的就是一點,那就是告訴世人:“老子還活着,都給我老老實實的待着別『亂』動!”

陳敬雲遭遇刺殺的次數多了,不但他自己麻木了,就連民衆們也是麻木了,正所謂已經是見怪不怪了,知道陳敬雲沒死也就沒有太大關注的心思了。

儘管陳敬雲的這一次刺殺事件表面上已經平息了下來,但是暗地裡卻是引起了極大波瀾,調查局的特工們再一次四處出動,除了搜鋪他國間諜以及反動主義者外,也是趁着這一次機會再一次展開了大規模清洗行動,衆多軍政高層被用各種各樣的藉口被拉了下來。

而緊接着,大量新生代的軍政要員,尤其是傾向於陳華天的軍政要員們被迅速提拔起來,進而進一步鞏固了陳華天在軍政兩屆中的勢力。

陳敬雲花費了那麼大心思培養陳華天,甚至不惜發動大規模的清洗活動,所爲的就是能夠在將來順利的向陳華天交過權利之棒。

當中國國內表面上沉浸在一片歌舞昇平,實則波濤洶涌的情況下,中國的對外政策則是繼續按照最高戰略會議所制定的步驟進行。

在太平洋方向,根據中美兩國達成的表面以及暗地裡的協議,太平洋地區的原有各國的殖民地相繼獨立,包括東印度尼西亞、西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而其中最爲引人注目的就是南北菲律賓的局勢了,這快小地區可謂是中美兩國的重點關注地區,雖然根據中美聯合公約,中國和美國已經公開相繼撤離部隊,但這只是一個表面而已,實際上中美兩國都是大力甚至公開化支持各自的傀儡菲律賓『政府』,其中最爲明顯的就是各種先進軍事裝備的輸入了。

中國空軍在撤離菲律賓的時候,甚至是留下了高達兩個聯隊的作戰飛機被剛成立一年不到的菲律賓空軍所接受,這些飛機可都是中國陸軍現役裝備的螺旋槳飛機,比如f5e、f4h等,讓這個年輕的菲律賓空軍幾乎是一夜之間就成長爲了擁有高達七百餘架各類作戰飛機的龐大空中力量,雖然說菲律賓空軍自身的飛行員素質較差,但是中國空軍採取了折中的辦法,那就是從中國國內召集了大量退役空軍飛行員,然後以僱傭兵的形式被菲律賓空軍所僱傭,直接駕駛戰機出戰。

而棉蘭老島那邊的美國做法也是差不多,人走了,但是大量的裝備卻是留了下來。

中美兩國的如此做法,讓菲律賓的這兩個南北『政府』軍幾乎是一夜之間就膨脹爲一支擁有大量先進裝備的部隊。

而中美兩國武裝這兩國傀儡『政府』,自然不是爲了好看,而是希望這些傀儡部隊能夠在自己的支持下攻克全部菲律賓,繼而徹底控制菲律賓。

太平洋上的局勢雖然緊張,但是表面上依舊平緩,南北菲律賓之間雖然天天都有空軍以及海軍之間的小規模戰隊,但是受限於雙方都是島嶼式的勢力,在海軍沒有成型之前很難大舉入侵對方。不想歷史上的朝鮮半島一樣,只有又一直龐大的陸軍部隊,立馬就能夠橫掃整個半島了,這種事情放在菲律賓卻是不行,在菲律賓,雙方的對比重點還是海軍和空軍之上,至於陸軍倒還是其次的。

歐洲方向,隨着中國爲主導的聯軍部隊登陸巴爾幹半島,並相繼攻克希臘,進入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後。美國爲主動的盟軍部隊則是在南意大利登陸,目前已經攻克了意大利南部地區,正在中北部地區和軸心國部隊交戰。在東線,蘇俄在持續發動了兩個月時間的春季反攻後,受限於四五月份的雨季影響,加上蘇軍目前已經進入波蘭境內,面臨着當初德軍進攻蘇俄時同樣的補給難題,所以這大反攻的步伐也就是暫緩了下來。

整體上,五月份的歐洲處於一種相對平靜的狀態。

不過這種平靜只不過是爲了迎接更加猛烈的風暴而已!

這個風暴就是美國和英國籌備多時,從去年日`本投降後就開始全力準備的對法國沿海地區的登陸行動,也就是說英美兩國準備在法國大西洋海岸開闢一條新戰線,最後對德形成以蘇軍爲主的東線、聯軍爲主的西南線、盟軍爲主的南線、盟軍爲主的西線,一共四大戰線。

在四大戰線的聯合進攻下,就算德國人個個都是超人也無法挽回他們即將全面覆滅的命運!

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1014章 第十集團軍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824章 印度洋是我們的!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408章 煉油廠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297章 蕪湖和宣城計劃第358章 蔡家崗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663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二)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656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第908章 日軍的反撲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577章 總動員(一)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265章 東南宣撫使(一)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794章 太平洋上的煙火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865章 慘烈(二)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1005章 晉升儀式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30章 購軍械(三)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588章 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1005章 晉升儀式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380章 衡陽戰役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95章 北京兵變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235章 岑春煊第1055章 分析(一)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1006章 破碎的水晶(一)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876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一)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92章 定都之爭第129章 夏日情第753章 泰國的擴張(二)第730章 通用機槍MG34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191章 伍世鍾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690章 上海和談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11章 午夜暗香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961章 低估(二)第292章 雙方聯合
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1014章 第十集團軍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824章 印度洋是我們的!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408章 煉油廠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297章 蕪湖和宣城計劃第358章 蔡家崗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663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二)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656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第908章 日軍的反撲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577章 總動員(一)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265章 東南宣撫使(一)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794章 太平洋上的煙火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865章 慘烈(二)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1005章 晉升儀式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30章 購軍械(三)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588章 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1005章 晉升儀式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380章 衡陽戰役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95章 北京兵變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235章 岑春煊第1055章 分析(一)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1006章 破碎的水晶(一)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876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一)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92章 定都之爭第129章 夏日情第753章 泰國的擴張(二)第730章 通用機槍MG34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191章 伍世鍾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690章 上海和談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11章 午夜暗香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961章 低估(二)第292章 雙方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