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

????今天是陳華天的婚禮,出席的人自然都是要身穿正裝的,陳家這一大家子裡的男人除了年幼的四子、五子,其他的也是清一色的軍服禮服,陳華天、陳華俊這年紀比較大的兄弟,然後十七歲還在武漢軍官學校就讀的三子陳華標也是穿着少尉的軍官禮服。陳敬雲自己也是倒是沒穿軍服。

陳敬雲五個兒子,而這些兒子裡三個已經是現役軍人了,而四子陳華巖和五子陳華恆等年紀到了後,也是會進入軍校的,不管他們以後要經商還是從政甚至是玩藝術,但是青年時代是必須要從軍的,因這是陳敬雲定下的死規定,因爲陳家的地位是依靠軍隊而來,陳家必須在軍隊上繼續掌權。

今天的陳華天是全副行頭都穿上了,一身陸軍少將禮服,將官特授的金絲鑲邊刀身上有着黃金牡丹雕花的配刀、代表軍官軍功榮譽的白銀雙劍勳章、朝鮮戰爭紀念勳章,代表戰場上負過傷的五色星勳章。

由於特殊的背景,陳華天從軍的短短數年就是獲得了衆多的機會,而且晉升的速度是普通將領所無法比較的,進入現役僅僅五年時間就已經升到了少將,而他升這個少將多少也是和今天的結婚有關,陳敬雲總不能讓自己的兒子穿着校官的禮服去舉行婚禮,而且隨着時間的過去,戰爭爆發後自己這幾個從軍的兒子也不可能置身事外,而戰爭是他們能夠快速升起來的最好辦法,只要來幾年戰爭,陳敬雲就能夠安排着把陳華天晉升到中將甚至上將,然後再軍隊裡熬上十幾年積累人脈,到時候自己的年齡也就差不多了。等自己死了,手握軍權的他才能夠接替自己坐上自己這個位置,要不然想要當陳敬雲的繼承人就是一句空談。

陳敬雲的長子結婚,這種事情自然不可能是單純的一場婚禮,某種程度上更像是一場政治聚會,不但國內的軍政要人大多出席,外國駐華大使們也都是接到了邀請,當外面的人都忙這婚禮事務的時候,陳敬雲則是在後邊的書房裡一一接見這些重要人員。見完了國內的人外,還和那些外交大使們進行了一場小規模的交談,交談中他們自然都是說着廢話,空洞而毫無意義。

不過這種表面上的廢話卻也是透露出來了一種態度,那就是各國之間的敵意都還藏在背後,還沒有到撕破臉皮的時候。

臘月後又是春節,這一段時間裡中國顯得很平靜,不但中國顯得平靜許多,就連世界局勢彷佛一下子也都平靜了下來,西班牙那邊的內戰也打的不聲不響,這場代理人戰爭從去年打到現在,雙方互有勝負,不過總體上來說還是佛朗哥方面佔據了優勢。而他能夠佔據優勢的理由很簡單,因爲他有着德國和意大利的直接支持,然後美國方面的民間也向佛朗哥提供了大批援助,至於中國倒是沒有在這場戰爭中發揮太大的影響,軍火倒是賣了不少,不過陳敬雲賣軍火是雙方都賣,是需要真金白銀的,這樣情況下也就比較難左右西班牙局勢了,總體上來說就是一個打醬油的。

春節剛過,陳敬雲就是到了青島參加海軍少昊號的服役儀式,同時也是準備對海軍進行檢閱。

少昊號作爲中國在三十年代裡第一艘也可能是唯一一艘服役的大型主力艦,受到重視是應該的。

要知道自從舜帝號和顓頊號在二十年代後期相繼服役後,中國就沒有服役過戰列艦了,眼下的這艘少昊號雖然噸位只有兩萬七千噸,但是海軍給予定型的卻是戰列艦級別,這個從少昊號的bb-7的編號就可以看的出來。當然了,由於少昊號的噸位不高,而卻主炮也只有十二寸,所以民間上一般都稱之爲輕型戰列艦。

三十年代裡,不但有中國的少昊號這種輕型戰列艦服役,法國和德國都是有三萬噸上下的輕型戰列艦建造和服役,當然了各國建造這些輕型戰列艦的目的是不同的。比如中國造少昊號輕型戰列艦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用來給航空母艦編隊進行護航,而德國那邊的裝甲艦或者戰列巡洋艦是用來破交的,而法國的輕型戰列艦則是希望用來壓制德國的破交艦的。

各國海軍不同的戰略就直接影響到了各國海軍不同的造艦思維。

站在少昊號上,看着海面上週邊的衆多海軍戰艦,陳敬雲生出了一種難得的自豪,自己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終於是打造出來了一支強大的海軍,而這支海軍將能夠爲即將到來的世界大戰爲中國的利益而征戰。

看着陳敬雲站着不說話,周圍的一大羣海軍將領也都是不開口,陳敬雲自豪着,他們何嘗又不是在自豪着,中國海軍能夠發展到今天,除了陳敬雲的大力扶持外,和這些海軍將領們的努力也是分不開的。

兩次中日戰爭中,中國海軍的上下官兵用汗水和勇武證明了他們是可以戰勝敵人的,而這兩次的戰勝讓海軍在國內的重要性也是急劇上升,要不然憑什麼和國之柱石的陸軍爭奪軍費分配,要不然怎麼吸引才華橫溢的年輕人投身海軍。

“少昊號去年竣工後,經過了將近一年的測試和訓練,目前已經能夠以完整姿態進入海軍服役了。”關時傑說着:“不過只有一艘高速戰艦,對於我軍所擁有的六艘航空母艦來說,是遠遠不夠用的!”

陳敬雲點頭,這個他自然知道。

“你們的第八期發展計劃什麼時候能夠確定下來!”陳敬雲問着。

關時傑道:“已經大體完成了,半個月內就能夠提交國家軍事委員會審批!”

陳敬雲道:“和去年年底的初案相比沒有太大的變化吧?”

關時傑道:“一些細節上的變化是有,不過不大,主要是對輔助艦的建造以及海軍基地建設進行了一定的調整!”

中國海軍第八期發展計劃從1936年年初就提出來了,以爲那時候中國已經明確退出了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也就是說1937年一月一號開始,海軍限制條約就對中國沒有約束力了,到時候中國就能夠開始大規模造艦,而且造艦的時候也能夠盡情的讓設計達到最優化,而不是說和條約時代一樣造艦被死死的限定在一些框架內。

要進行新一輪的大規模造艦不是說開始就開始的,這個是需要配合整體海軍戰略以及現有的情況,以最簡單的驅逐艦而來說,倫敦海軍條約時期,中國只能建造一千五百噸上限的驅逐艦,這情況導致中國在三十年代時期建造的民興級驅逐艦性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海軍爲了得到了更大的戰鬥力,犧牲了適航性等部分性能,而且船體的牢固也出現了一定問題,最後1934年開始就不得不陸續返程進行改裝。原本定於建造十二的計劃被停止,只建造了九艘後就停工,原本是準備大規模改進設計後再建造的,不過1935年時中國海軍內部已經是有着退出海軍限制條約的想法,所以也就暫停了一年的建造計劃,1936年正式退出第二次倫敦第二次海軍裁軍會議後,海軍乾脆就是直接放棄了條約驅逐艦的設計,不再對噸位進行嚴格的限制,以追求更好的性能。

當然,不對噸位進行嚴格的限制也不代表說什麼限制都沒有,最大的限制自然就是成本了。

而在一分錢一分貨的情況下,新式驅逐艦要怎麼造也是個大問題,航空派那邊主張新式驅逐艦要擁有強悍的防空力的同時擁有反潛能力,而對於驅逐艦的雷擊能力以及航速則是表示不那麼重要。而海軍內部的一些傾向於夜戰、雷擊的將領則是希望新式驅逐艦擁有強悍的雷擊能力以及高達三十七節以上的航速。而驅逐艦的噸位就這麼多,也不可能面面都照顧到。

最後海軍內部經過多次的討論,最後才定下了新式驅逐艦的大致性能要求,希望擁有五門以上的五寸高平主炮,擁有四門到六門以上的四十毫米防空炮,擁有四門到六門以上的二十毫米防空炮,同時擁有一座或者兩座的四聯裝魚雷發射器,一座到兩座三聯裝深水炸彈發射器,航速方面則是要求能夠達到三十七節。

而這款驅逐艦由於需要同時滿足航空母艦編隊以及巡洋艦隊雷擊野戰的需求,在武器配備上是有兩種的,主炮相同,主要是魚雷和反潛武器上的不同,航空母艦編隊的則是隻有一座魚雷四連裝發射器,兩座的反潛發射機,而雷擊編隊則是有兩座魚雷發射機,反潛發射機只有一座,防空武器上也有變化,航空編隊的有六門四十毫米防空炮,六門二十毫米防空炮,而雷擊編隊中則是隻有四門的四十毫米防空炮和四門的二十毫米防空炮。

簡而言之,這是一款通用化船體,但是細分爲兩個型號的驅逐艦,之所以沒有直接設計建造兩款不同的驅逐艦,自然也是受到成本因素的影響,造一款二十艘的話,比造兩款各自十艘的成本要低的多。

要想達到以上的性能,艦政司給出的設計初案中,則是表示標準噸位會超過兩千噸達到兩千兩百噸,而動力系統也必須採用上海動力公司所提高的高壓衝動式蒸汽輪機纔有可能實現。

最後在成本上也是不低,預計造價達到一千二百萬左右,這價格對於一艘驅逐艦來說已經是非常貴了,這年頭一艘兩萬噸的航空母艦也就六七千萬這樣子。

之所以會這麼貴,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對航速的需求,要向這款驅逐艦跑上三十七節,那可是要差不多六萬匹的馬力,而動力系統的價格上漲就直接拉動了造艦成本的上漲。

這款在1935年就開始設計,1936年定稿並在1937年一月份就開始建造首批兩艘的驅逐艦首艦被命名爲自安號,採用的是華夏復興、中國萬歲、世界和平、民族自由中的自字,尾字則是選用的四川雅安的安字。而根據首艦名極爲級名的通用規則,這一級別的新式驅逐艦被正式定型爲自安級。

自安級在海軍第八期發展計劃中,第一批建造計劃是十二艘,主要用途則是填補第一驅逐艦艦隊裡服役的萬字級驅逐艦,那六艘驅逐艦都是1920年和1921年服役的了,至今已經是足足有了十六七年的服役時間,已經是無法適應現代海戰需求了。這些萬字級驅逐艦從第一驅逐艦隊退出一線後,將會進入數大海防艦隊中擔任二線作戰的任務,比如戰爭時期的補給護航,海岸巡邏等。

海軍第八期發展計劃自然是不可能只有驅逐艦,實際上驅逐艦隻是一個添頭,新一代航空母艦和新一代的輕型戰列艦纔是海軍第八期發展計劃中的核心內容。

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84章 人事任命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726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一)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671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一)第53章 佐藤涼介(二)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47章 復古風情第705章 bb-08輕型戰列艦‘少昊號’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51章 胡陳之爭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440章 愚人節軍購案第59章 蘇浙局勢(二)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480章 青島克和自沉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546章 伯爵夫人(二)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1002章 兄弟(一)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278章 教育事(二)第290章 戰略安排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113章 半截煙(二)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899章 轟炸東京(二)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747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278章 教育事(二)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209章 衝鋒(一)第759章 噴氣時代(二)第652章 雷達計劃第476章 不孝子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485章 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695章 琉球攻略(二)第73章 白雪紅梅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34章 激戰福鼎(一)第502章 大會戰第1003章 兄弟(二)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170章 廣州十月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476章 不孝子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34章 激戰福鼎(一)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1014章 第十集團軍第805章 主動出擊(二)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285章 風雨欲來(三)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133章 籌餉處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229章 外交酒會第95章 北京兵變
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84章 人事任命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726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一)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671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一)第53章 佐藤涼介(二)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47章 復古風情第705章 bb-08輕型戰列艦‘少昊號’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51章 胡陳之爭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440章 愚人節軍購案第59章 蘇浙局勢(二)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480章 青島克和自沉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546章 伯爵夫人(二)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1002章 兄弟(一)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278章 教育事(二)第290章 戰略安排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113章 半截煙(二)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899章 轟炸東京(二)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747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823章 託管安達曼羣島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278章 教育事(二)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209章 衝鋒(一)第759章 噴氣時代(二)第652章 雷達計劃第476章 不孝子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485章 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695章 琉球攻略(二)第73章 白雪紅梅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34章 激戰福鼎(一)第502章 大會戰第1003章 兄弟(二)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170章 廣州十月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476章 不孝子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34章 激戰福鼎(一)第1052章 十大集 團軍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1014章 第十集團軍第805章 主動出擊(二)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285章 風雨欲來(三)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133章 籌餉處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229章 外交酒會第95章 北京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