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定策圖天下
公元961年隆冬的一個夜晚,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在宋朝大臣趙普的府邸,趙普身穿朝服,正襟危坐,正在燈下讀書。
在自己家裡,趙普爲什麼還要穿戴如此整齊呢?原來,大宋皇帝趙匡胤有一個習慣,經常微服私訪,而且不打招呼,已經多次來過趙普府上。所以,爲人嚴謹的趙普,就養成了一個習慣,不到睡覺時不脫朝服,以防皇帝突然到來,搞得手忙腳亂,失去了禮節。
趙普是天津人,與趙匡胤並不同族。有一次,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有病,趙普朝夕侍奉,無微不至,趙弘殷很受感動,認他爲同宗。趙匡胤比趙普小五歲,稱他爲兄,兩人關係十分密切。趙普文化程度不高,但卻足智多謀,策劃了陳橋兵變,把趙匡胤推上皇帝寶座。趙匡胤很信任趙普,遇事常同他商量。
天越來越晚,趙普看看外面,雪下得更緊,天地連成一片,全是潔白。趙普心想,皇帝應該不會來了,他打了個哈欠,伸伸懶腰,準備脫衣就寢。忽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傳來,趙普心裡咯噔一下,莫非是皇帝來了?
趙普趕緊打開大門,門外站着幾個人,身上落滿了雪花,爲首一人,正是皇帝趙匡胤。
趙匡胤一邊往裡走,一邊對趙普說:“先別關門,光義馬上就到。”趙晉心裡又咯噔一下,這兄弟倆深夜冒雪前來,肯定有軍國大事要商議。
趙普猜得沒錯。趙匡胤建宋稱帝以來,已經過了近兩年時間,這期間,他平定了李筠、李重進叛亂,解除了石守信等功臣的兵權,改革了禁軍制度,穩定了大局,鞏固了皇權。如今,趙匡胤已經牢牢掌控了朝廷,他便開始籌劃下一步行動了。所以,趙匡胤約了弟弟趙光義,一同到趙普府上商議大事。
不大一會兒,趙光義也來了。趙普鋪上厚厚的墊子,請他們坐好,又點旺爐火,屋子裡頓時暖和起來。趙普擺上酒肉,三人邊喝邊聊。
趙普問:“天這麼晚了,又下着大雪,陛下爲什麼還要出來呢?”
趙匡胤回答:“我睡不着啊,想想一榻之外,都是別人家的地盤,怎能安心入睡呢?”
宋朝當時管轄的地盤,基本上是北方,但在山西太原一帶,還存在着一個北漢政權。北漢的開國皇帝叫劉崇,是後漢皇帝劉知遠的弟弟。郭威篡漢建立後周的時候,劉崇鎮守太原,不肯歸附,便自立爲帝,史稱北漢,屬於十國之一。北漢國小力弱,便向遼國稱臣,受遼國保護,長期與後周爲敵,後又與宋朝作對。
在遼闊的南方,原先有許多割據政權,經過他們之間的兼併戰爭,現在剩下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六個了。
荊南,以荊州爲中心,佔據湖北部分地區。荊南的開創者叫高季興,原是唐朝的荊南節度使,後來割據自立,歷經五主,現在的國主叫高繼衝。荊南是南方割據政權中實力最弱的,因而沒有稱帝,一直向中原政權稱臣。宋朝建立以後,荊南照樣稱臣納貢。
Wшw◆ttκā n◆¢O 武平,以長沙爲中心,佔據湖南一帶。武平的前身是南楚,南楚被南唐滅掉以後,武平節度使周行逢驅逐南唐,佔據湖南,建立了割據政權。周行逢也沒有稱帝,與宋朝保持着友好關係。
後蜀,以成都爲中心,佔據四川和甘肅、陝西、湖北的部分地區。後蜀的開創者叫孟知祥,趁天下大亂之時,割據稱帝。孟知祥死後,兒子孟昶繼位。孟昶當了三十多年皇帝,把蜀地治理得不錯,國庫充盈,百姓富裕。當時蜀地一斗米價格是三錢,比盛唐時期每鬥四五文還要便宜許多。後蜀依仗地形險要,不向宋朝稱臣。
南漢,以廣州爲中心,佔據廣東、廣西、海南等地,目前的皇帝叫劉釒長 。南漢地大物博,實力較強,但劉釒長 昏庸無道,寵信宦官,政局一片混亂。
南唐,以南京爲都城,佔據江蘇、江西、安徽等地。南唐是南方割據政權中疆域最大、實力最強的國家,先後滅掉了南楚、閩國兩個政權。但是,在後周時期,柴榮連續三次發動戰爭,使南唐受到重創,丟失了江北大片土地,被迫取消帝號,向後周稱臣,後又向宋朝稱臣納貢。此時的南唐國主,是有名的李後主李煜。
吳越,以杭州爲中心,佔據浙江、江蘇、上海等富饒之地。吳越建立以來,奉行保境安民政策,長期對中原政權稱臣,很少對外用兵,使得吳越社會穩定,經濟文化繁榮,百姓安居樂業。吳越是十國割據政權中存在時間最長的,享國七十一年。
客觀來說,後周留給宋朝的基礎還是很不錯的,在南方目前六個割據政權中,已有荊南、武平、南唐、吳越四個稱臣,只有地處西方的後蜀和南邊的後漢仍然稱帝。不過,趙匡胤雄心勃勃,他要徹底剷除所有的割據勢力,把天下完全納入宋朝的直接統治之下。
趙匡胤、趙普、趙光義三個人,一邊圍着火爐吃喝,一邊議論天下大勢,商議如何掃平羣雄、統一天下的大計。
趙匡胤起初打算先向北用兵,首先滅掉北漢,把北方完全統一起來。趙匡胤還有一個設想,他不願意與強大的遼國爲敵,而打算採取重金贖買的辦法,收回幽雲十六州,並已經開始積累資金。
趙普、趙光義都不同意先打北漢。他們認爲,北漢雖然弱小,但有遼國支持,恐怕很難對付,不如先平定南方,等國家實力強盛以後,再與北漢、遼國決戰。趙匡胤覺得有道理,也同意了。
在確定了出兵方向之後,三人經過一番議論,認爲應該先打弱小之敵,採取中間突破戰術,首先佔領湖北、湖南。這樣,向西便於攻取後蜀,向南便於攻打南漢,向東則震懾南唐和吳越。
經過一夜議論,到東方發白的時候,一條先南後北、先易後難圖天下的大計,逐漸清晰了。從此以後,趙匡胤頻頻發動戰爭,上演了一場統一全國的精彩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