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納頭便拜

儘管赴宴時心有疑慮,但李家兄弟甚至都沒讓人搜劉秀的身,這場“鴻門宴”與想象中不太一樣。劉秀懷裡那把被他稱之爲“樊噲”的小刀,根本就沒派上用場。

李通表現得十分親熱,在宅中與劉秀密會,談及對他兄長劉伯升的仰慕,又吐槽了他認爲自己與劉秀共同的“故交”第五倫,最後才低聲對劉秀說道。

“如今天下擾亂飢餓,綠林兵盛,新市兵起,南陽騷動,備受王師賊寇之擾,當此之時,豪右還是得聯手自保才行。”

“縱觀南陽豪傑,其餘不過爾爾,值得共謀大事者,唯李氏與伯升兄弟也!”

“又有讖緯說‘劉氏復興,李氏爲輔’,伯升暗蓄賓客,購作甲兵,李氏願奉伯升爲主,在宛城響應!”

劉秀一聽此言,立刻對李通納頭便拜:“李君高義,若能得李氏之助,大事可期也!”

綠林已打到隨縣,舉事迫在眉睫,劉秀就是奉兄長之命來宛城聯絡賓客朋友,順便試圖搞些弩機,李氏答應加入,簡直是天降大禮。

然而劉秀表面歡喜,心裡對笑呵呵的李氏兄弟,卻無半分信賴。

“李氏富厚,南陽第一,過去一向圍着官府轉,如今忽然找我商議,其語言譎詭,還表示願意作爲輔佐,我家可是殺了他異母兄的仇人啊。”

但身處別人地盤上,也只能順着他們的話走,只是劉秀提出疑慮:“若舉大事,那李君之父在常安做官,他怎麼辦?”

李軼道:“伯父自有辦法脫身,不必文叔擔憂,只管將李氏的倡議轉告於伯升即可。”

他們也沒打算和劉秀立刻將事情敲定,只當他是給劉伯升傳話的小弟。

畢竟劉秀素來低調,隱於兄長的光環之下,名望不顯。若非第五倫特地派人徵辟,又曾得嚴尤賞識做過幾天軍中小官,李家甚至只將他當做路人。

儘管心裡都有各自打算,但雙方表面上卻一拍即合,共語移日,握手極歡。

劉秀既然心存警惕,也沒將舂陵劉氏詳細的計劃全盤托出,只講了一些模棱兩可的信息。倒是李家爲了表達誠意,直接送了劉秀一百架弩,這都是官府明文禁止買賣的禁物。

倒是在劉秀走後,李通捋須道:“難怪第五倫會與此人交遊,還特地闢除,如今看來,劉文叔沉穩厚重,確實有些過人之處。”

“是麼?我怎麼沒看出來。”

李軼卻不這麼覺得:“劉秀雖然多次往來宛城,卻沒有一件值得稱道的事,不過蔭其兄名望罷了。他答應赴約卻半天不出門,見了吾等納頭便拜戰戰兢兢,言語怯懦,事事不敢拿主意,毫無其兄雄傑之氣。”

“我看這劉秀,鄉里之士也,頂多做一個傳話遞信的使者,何足道哉!”

……

劉秀回到居所,便立刻遣朱祐去舂陵給兄長送信,李家的主動結盟是一個很大的變數,必須知會家裡。

又暗中觀察李氏動作,究竟是爲了和官府勾結用語言來欺騙他們,還是當真欲舉大事。

李家確實在做準備,不但籌備兵弩,還購置了大量絛衣赤幘,畢竟漢家以火德著稱,這些可以作爲舉事兵卒的標誌,又數次邀約劉秀密議,竟將城內好幾個曹掾都拉攏了進來。

“看來李次元兄弟確實欲反。”

不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李通這邊都準備造反了,他父親李守還在常安對此一無所知。

“和我家頗似啊。”舂陵劉氏的主事者,名義上是叔父劉良等老一輩,他們至今還被矇在鼓裡,以爲伯升練兵是爲了抵禦綠林賊寇呢!

與之相同的,還有新野陰氏、鄧氏,陰興、鄧晨這些小一輩都在和劉伯升暗中籌劃大事,反倒是家主們茫然無知,但無妨,到時候只要一人響應,就能將整個家族拖下水。

隨着朱祐往返舂陵與宛城,劉秀也得知了南方的最新動向。

“好叫文叔知曉,加入綠林的人越來越多,隨縣頂多撐到入冬。而伯升也與有一面之交的綠林渠帥馬武取得聯絡,巧的是,南陽最早舉事響應的平林軍中,還有你家的一個族親,叫……劉玄。”

“原來是劉聖公啊!”

劉秀認識劉玄,住在另一個裡,都是舂陵節侯的子孫。兩個支系在曾祖時才分家,算他從兄,逢年過節沒少打照面,人家血脈更接近舂陵主系,也是個大地主,地比劉秀還多。

幾年前因爲門下賓客犯法,劉玄假死脫身,跑到隨縣去了,如今劉玄給綠林軍帶路,也負責舂陵諸劉與綠林軍的聯絡工作。

宛城這邊,前隊大尹甄阜正發動各家豪強出錢出力,隨他一起發兵攻擊綠林,解救隨縣。

李家一邊通知遠在常安的老父親趕快跑路,同時決定乘着前隊大軍南下時起事,一舉拿下宛城,然後南北夾擊,讓官軍腹背受敵,而時間就定在……

“立冬日!”

劉、李同盟基本達成,定下日期後,劉秀回望這幾年的籌備,感慨良多。

“自我從太學逃歸,不過才短短三年啊,如今東有赤眉,南則綠林,四夷擾動,王莽敗亡兆現,九州方亂。”

相比於大哥,劉秀覺得,自己只不過是在宛城做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工作罷了,但不論如何,他至少參與其中。

“兄長,吾等期盼已久的漢家復興之日,終於要到了!”

“天變,已成!”

……

地皇三年九月上旬時,第五倫亦已離開了武安,開始折返鄴城。

哪怕是在顛簸的車上,第五倫仍不忘工作,靠着車廂,對着全郡地圖琢磨。

“一舉奪取西北三縣,於我有利也有弊。”

“利好是奪取了鐵礦和地利,既能保證全郡鐵器供應,又佔據了針對邯鄲的制高點。”

“而不利之處,在於拉大了防區,使我兵力捉襟見肘了。”

現在第五倫麾下的兵卒分爲幾個部分。

一千多分得田地的豬突豨勇,由屯田校尉萬脩帶着,就駐紮在武安和涉縣,一面提防趙劉,一邊守衛鐵礦,鎮壓李能殘黨。

又有五百鐵官徒,因爲第五倫不放心他們,遂分化打散,安置在各縣,只留了一部分在鐵工坊。

此外還有五百徵召兵,由郡參軍耿弇統領,第五倫將他調到了南方的黎陽縣。

主力則是三千流民兵,校尉馬援統轄,分爲三曲,北方樑期、中部鄴城、東南方內黃縣各駐一千,主要是看住郡中豪強,兼顧郡東。

如此一來,兵力略顯不足,無事還好,一旦有事,恐怕要拆東牆補西牆。

這五千人都是常備兵,和豪強舉事臨時發動的海量臨時人手不同,是基本脫產的。第五倫每個月要拿出六七千石糧食供應,本就緊張,虧得打倒李家後繳獲糧食兩萬餘石,續了一波。

但兵在郡南練,大老遠翻山越嶺運糧划不來,所以第五倫算了算鄴城的糧倉所餘,入冬後,他最多再募兩千新卒,再多口糧就有些吃緊,除非……

“讓豪強捐糧。”

此外,在第五倫尚未掌控的郡東六縣,還有兩千郡兵,第五倫年初時玩了花招,讓屬令史熊和兵曹掾柴氏相互提防,他們雖然互不信任,但仍得乖乖給王莽守着元城。

“既然西北李氏已逐,各縣宰、尉、丞都安插了自己人,接下來,就輪到收郡東六縣權柄了!”

一統魏郡的事業才完成了一半,這個冬天,真是任重而道遠,第五倫就擔心,外部條件等不得自己按部就班完成計劃。

正思索時,車旁的隨從張魚等人卻發出了驚呼。

“郡君,看,是飛蝗!”

第五倫將頭探出安車,朝遠處的天空望去,果見一副遮天蔽日之景,那是不知多少萬隻蝗蟲在飛舞。

“奇事,這都深秋了,怎麼還有蝗蟲!”

第五倫嘆息道:“或許是從大河南岸飛過來的,聽說關東夏秋之交時大饑荒,蝗蟲漫天,人食人。”

大概是將大河對岸啃食殆盡,便順着風過來了,成羣結隊,指不定要一直飛到太行山纔會停下。

不過這些蝗蟲來魏郡卻是晚了些,秋收已過,而宿麥剛種下還沒發芽,蝗蟲頂多啃一啃菜葉,對魏郡夠不成致命的打擊,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多久,一旦入冬,就等着死翹翹吧。

而落在各地飛不動的蝗蟲,倒是能給一些縣飢腸轆轆的百姓,帶來些難得的蛋白質,唯一擔心的是,這些與季節相異亂飛的蝗蟲會在魏地產卵,給明年的生產埋雷。

人們多認爲蝗蟲乃是神物,祈禱敬送者多,在讖緯橫行的時代尤甚。

但第五倫早在故鄉做曹掾時,有一次遇上蝗災,才知道,這捕殺蝗蟲的命令,不必等他這個真穿越者提倡,另一位“疑似穿越者”已經頒佈了。

早在前朝平帝元始二年發生重大蝗災後,安漢公王莽便遣使者捕蝗,甚至爲了鼓勵此種行爲,還讓百姓將所捕得蝗蟲交給官吏,以重量石鬥受錢,這恐怕是有史以來頭一次朝廷動員全民捕蝗。

而第五倫又聽說,今年夏天,河東鬧蝗災,蝗蜚蔽天,飛至常安,入於壽成室,緣殿閣而上,民間視爲災異,但王莽卻說這是尋常事,又發動吏民設購賞捕擊。

“所以王莽啊王莽,你究竟是迷信,還是不迷信?”

很快就來到這個時代四年了,大新不知還能撐多久,但第五倫還是摸不透王莽這個人。

不論如何,王莽的政令倒是給了各地官府方便,可以將那些妄言“蝗蟲是天意不能打殺而要膜拜”的巫祝堂而皇之逮捕處罰,在天災降臨時,做些小小的掙扎和人爲努力,該燒就燒該吃就吃,餓的時候,這都是肉啊。

這些忽如其來的蝗蟲雖然不會給魏郡造成太大損害,但想想都知道,天上的飛蝗加上地上的蝗蟲:王師過境,大河以南、以東形勢將嚴峻到何種程度。也難怪本該豐收的秋收,逃來魏成的流民卻越來越多,爲第五倫解決了兵源問題,而兗州赤眉也越發壯大。

等第五倫回到鄴城時,耿純第一時間來告知了他一件大事。

“更始將軍廉丹與太師王匡向朝廷報功,又廣發捷報於諸郡,王師已於有鹽郡(東平郡)有鹽縣翦滅赤眉主力!斬首數萬級!”

有鹽郡就是東平,有鹽縣就是漢時的無鹽縣,硬生生被王莽改了名。那兒與魏成隔着一個治亭郡,距離郡界也就三百里距離,十日可達,聽說那兒上個月被赤眉別部攻佔。

這絕對是能夠改變關東形勢的大新聞,可聽到這個大捷報後,第五倫第一時間想到的,卻是王師的傳統藝能,那漫天亂飛的好多顆盧芳頭。

第五倫遂看着耿純:“赤眉主力已滅,這大捷……伯山信麼?”

耿純篤定地搖頭:“我不信!”

……

PS:被降溫封印,起晚了點,第二章在18:00。

第93章 橫刀立馬第294章 公無渡河第361章 採風第86章 好馬配好鞍第517章 再見第246章 南巡狩第97章 大意了第640章 蒼蠅附驥尾而致千里第168章 股東第379章 嘗新第610章 紀昌學射第158章 地皇三年第279章 雖王可也!第573章 輸麻了第185章 納頭便拜第35章 家裡有礦第272章 周公吐哺第521章 假民主第118章 地皇二年第534章 爾虞我詐第292章 其亡也忽焉第138章 誰是我們的敵人第517章 再見第25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第232章 微操第508章 豹尾第448章 山海情第197章 冀州亂成了一鍋粥第133章 蜂蠆之毒第167章 土崩瓦解第191章 安排上了第669章 當陽第28章 季布一諾第525章 畫圓第496章 剛摸清你底細第597章 同室操戈第428章 譬如朝露第538章 王莽之死第142章 反賊何苦難爲反賊第462章 你若以禮來降第30章 新朝雅政第179章 爲何而戰第177章 武安第409章 幷州兵騎第79章 遇事不決第594章 我正在城樓觀山景第619章 大可不必第176章 加戲第595章 你不要胡思亂想心不定第425章 獨立第401章 王業不偏安第602章 不行第516章 野獸第441章 刺客信條第158章 地皇三年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600章 第五層第487章 濁流第350章 他年我若爲青帝第64章 大司馬第651章 刻板印象第282章 皮骨第320章 年年歲歲花相似第103章 龍有三個頭第563章 惡手第653章 砍頭第602章 不行第222章 左隊後隊第133章 蜂蠆之毒第386章 亡國第608章 養蠱第206章 保衛家鄉第327章 離譜第439章 你配嗎第587章 還有一點想笑第509章 斧頭第629章 烽火第620章 五人第385章 持久第698章 魏皇來了,青天就有了第265章 孝子第322章 起龍第575章 繩結第489章 宣戰!第346章 貴賤第617章 爲漢製法第325章 遠交近攻第150章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第203章 地皇四年第462章 你若以禮來降第302章 破釜第260章 不中第145章 騙紙第267章 我爲王第661章 漢中第622章 吾愛吾師第621章 但我大受震撼第435章 末代皇帝第583章 青州刺史第424章 君王死社稷!
第93章 橫刀立馬第294章 公無渡河第361章 採風第86章 好馬配好鞍第517章 再見第246章 南巡狩第97章 大意了第640章 蒼蠅附驥尾而致千里第168章 股東第379章 嘗新第610章 紀昌學射第158章 地皇三年第279章 雖王可也!第573章 輸麻了第185章 納頭便拜第35章 家裡有礦第272章 周公吐哺第521章 假民主第118章 地皇二年第534章 爾虞我詐第292章 其亡也忽焉第138章 誰是我們的敵人第517章 再見第25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第232章 微操第508章 豹尾第448章 山海情第197章 冀州亂成了一鍋粥第133章 蜂蠆之毒第167章 土崩瓦解第191章 安排上了第669章 當陽第28章 季布一諾第525章 畫圓第496章 剛摸清你底細第597章 同室操戈第428章 譬如朝露第538章 王莽之死第142章 反賊何苦難爲反賊第462章 你若以禮來降第30章 新朝雅政第179章 爲何而戰第177章 武安第409章 幷州兵騎第79章 遇事不決第594章 我正在城樓觀山景第619章 大可不必第176章 加戲第595章 你不要胡思亂想心不定第425章 獨立第401章 王業不偏安第602章 不行第516章 野獸第441章 刺客信條第158章 地皇三年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600章 第五層第487章 濁流第350章 他年我若爲青帝第64章 大司馬第651章 刻板印象第282章 皮骨第320章 年年歲歲花相似第103章 龍有三個頭第563章 惡手第653章 砍頭第602章 不行第222章 左隊後隊第133章 蜂蠆之毒第386章 亡國第608章 養蠱第206章 保衛家鄉第327章 離譜第439章 你配嗎第587章 還有一點想笑第509章 斧頭第629章 烽火第620章 五人第385章 持久第698章 魏皇來了,青天就有了第265章 孝子第322章 起龍第575章 繩結第489章 宣戰!第346章 貴賤第617章 爲漢製法第325章 遠交近攻第150章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第203章 地皇四年第462章 你若以禮來降第302章 破釜第260章 不中第145章 騙紙第267章 我爲王第661章 漢中第622章 吾愛吾師第621章 但我大受震撼第435章 末代皇帝第583章 青州刺史第424章 君王死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