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北狩

六月下旬,壽成室西邊的“白虎闕”被打開,一車車往外運着東西,有守備此門的兄弟部隊瞧見他們車輪壓得咯吱響,遂湊過來打招呼。

“這是何物,絲帛?器皿?”

再瞧這全副武裝運送,車輿上還蓋着麻布甚至防雨水的熟牛皮,更讓人心生好奇:“總不會是金餅吧!”

誰也不知道第五倫是何時把宮中剩下的幾十萬枚金餅運走,又運去了何處。反正人人都說:王莽跌倒,第五吃飽。大將軍現在有的是金子,就看底下人願不願意賣命立功。

這時有一車輪子壞掉傾倒,上面的東西滾落下來,兵卒們連忙湊過去,卻見地上掉着的是一卷卷古舊竹簡,拿起一卷還有些份量。原來花費這麼多馬匹車乘和人力,就爲了運書?

奉命守衛此地的人看這幾天架勢,也猜到大將軍要撤,但究竟是宮裡的器皿不好看,還是太倉裡的糧食不好吃,放着那麼多好東西不運,卻運這些既不能用也不能吃,士卒們看不懂的簡牘,圖什麼?

但幾個手裡拿着簡牘想拆開看看的士卒,卻被一位當百喝令:“大將軍有令,此物若是丟了一卷,我就降一級,降無可降就滾去渭北種地!丟十卷直接處死,汝欲害我?快放回去!”

士卒們不由咂舌,連忙扔回車上。

從城外趕來的王隆看着這一幕,頗爲驚訝。

王隆自從勸叔父王元響應第五倫後,就被派往北地郡走了一趟,與控制當地的原涉和大族傅、甘兩家聯絡,並送去第五倫和萬脩寫給原涉的書信。

如今匆匆趕回,怎麼一副要撤的架勢?他連忙詢問當百道:“這些書從何處運出,要運往何處?”

“來自宮中,要送去渭北!”

……

這些滿載書簡的輜車出發的地點,是麒麟閣、石渠閣、天祿閣,它們在壽成室西北角,呈品字型,共同組成了漢朝的國家圖書館。

其中麒麟儲藏朝廷文獻、圖籍和功臣畫像,類似檔案館;石渠閣主要用來辯經,供五經博士探討學術;而天祿閣則專門作爲藏書之所。

第五倫親臨天祿閣,監督將士搬書——他自己也上手搬了一些,倒不是作秀,而是因爲,這座藏書閣有些特殊。

此閣週數十步,高百尺,每當第五倫擡起頭,就會想起老揚雄還活着的時候,輕描淡寫說起,他當年曾被五威司命追緝,以爲不活,於是從閣上躍下想免遭羞辱一事。

結果命沒死成,腿卻斷了,讀書人的尊嚴,碎了一地。

月初時,第五倫讓人將陳崇從閣頂投下,反覆數次,當時覺得出氣,現在想想實在是沒必要:“反而讓此僚的血污了這老師也曾投入心血的學術殿堂,吾之過也!”

第五倫挑來管三閣的人,除了第八矯外,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傢伙:在鴻門被他造反嚇得拜服的老上司樑丘賜。

此人作爲將領頗爲庸碌,但管文化卻是一把好手,誰讓他們樑丘氏本就是詩書傳家呢,樑丘賜還在宮裡差點混上五經博士呢。

“中壘校尉劉向及其子劉歆便是在此校書,各類書籍整理得當,一一按次序運走即可。”

漢朝對文化事業的投入是巨大的,漢武帝明面上獨尊儒術,然對諸子之書依然重視,廣開獻書之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秘府。到了元成之際,皇帝雖然治國不咋地,卻都是愛書之人,求遺書於天下,並安排了人手分類整理。

樑丘賜家族也曾參與此事,遂一一道來:“劉向校經傳諸文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

“每校成一本,由劉向畫出篇目,修改錯誤,寫出提要。”

“劉向死後,又令其子劉歆承父業,將秦末以來藏書加以校勘、分類、編目後寫成定本,分爲提略總頁、六藝、諸子、詩賦、兵書、數術、方技七部分,故名《七略》,一共三萬三千九十卷,王莽時又徵了一次書,由子云公校堪,湊齊了四萬五千五百五十五卷,合爲《別錄》。”

自從三皇五帝以來,諸子百家、醫術方技,中國幾千年的知識文化,就濃縮在這四萬多卷書裡了。

難怪劉歆和揚雄二人,不但通五經辭賦,天文地理、雜技方言,無所不通,名符其實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們都是一邊校書,一邊汲取養分啊,也由此纔有了《山海經》《方言》的誕生。

光只寫了目錄的《七略》《別錄》就夠裝半車,更別說正主了。起碼要上百乘車拉五趟,才能把這些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的知識運完。

翻着七略,第五倫不由暗暗感慨這兩位老人的命運:“你們要是在這閣裡安心搞一輩子學問,不要去碰政治該多好。”

揚雄的成就或許能比現在更大,而劉歆,也不會鬧出學者公知治國晚節不保的笑話。

揚雄到最後是活明白了,可劉歆,還糊塗着呢!

糊塗的不止是劉歆,還有剛從城外趕來的王隆。

“將軍運書出城,究竟是意欲何爲?”

“文山,如今形勢不妙啊。”第五倫唉聲嘆息:“我未能奪下關隘,使得關中成了四戰之地,東南之商於,東北之師尉,皆門戶洞開。而兵力只夠專攻一面,我選擇打田況,奪取河西,然商於的孔仁及武關尉竟降了綠漢。”

綠漢便是指綠林之漢,第五倫卻是和方望心有靈犀,也用了此稱。

“綠林軍已在昆陽贏得大戰,宛城可能都已失守,彼輩士氣正旺,隨時可能派兵入關。我軍連續作戰旬月,疲憊不堪,而渭南大姓態度叵測,我料想,常安很快要面臨一場血戰!我軍沒把握一定贏。”

第五倫指着一車車運出的簡牘:“我知道文山擔心何事,這些都是夫子曾參與校堪的心血,於你我,於讀書人而言,是無價之寶。但對綠林流寇來說,卻一文不值,彼輩或許會用來燒火,重蹈項羽焚燒秦宮覆轍,我若坐視慘劇發生,也將成千古罪人!”

“既如此,倒不如妥善運走,使其遠離兵災,若文山願意,此事就交給你與樑丘將軍來籌辦!”

王隆被第五倫牽着鼻子走,不知不覺已在點頭了:“我一定護好諸書。”

第五倫的目的還不止於保護文化典籍不失,這四萬多卷書,於他而言,還有一個十分現實的作用。

“對這年代求書若渴的讀書人而言,書在哪,他們的心,他們的目標,就在哪!”

最先搬空的是天祿閣,石渠閣繼其後,第三天輪到麒麟閣,這兒以文獻地圖爲主,第五倫亦去瞅了一眼,在閣頂上見到了一幅幅功臣畫像。

開國功臣蕭何張良、漢武功臣衛霍,皆有畫像,第五倫驚異張良容貌之女態,霍去病之年輕,但最全的,還是漢宣的麒麟閣十一功臣畫像。

第五倫熟悉的,就排第一的霍光和排最後的蘇武,其餘在他穿越前,連名都沒聽過!而這其中,還有樑丘賜的曾祖父樑丘賀,排名第九。

“先大夫精通於《易》,善算,料得霍氏餘黨欲行刺宣帝……”

就這?第五倫搖搖頭,漢宣功臣水分有點大啊!

第五倫看罷,讓人將它們也捲了帶走,宮裡雜七雜八的瓶瓶罐罐可以不要,留給下一任主人享受,唯獨這三閣之中,他連一根竹簡都不留!

等下了樓後,一衆屬下過來稟報撤離事宜,第五倫卻回望麒麟閣,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話:“只不知今代若再有麒麟閣,何人當居第一功呢?”

第七彪等人多是大老粗,沒聽太明白,樑丘賜聽明白了,但他這身份和能力不敢去想。

倒是任光,領會了第五倫的意思,將這句話深深記在了心裡!

處理完此事後,第五倫去的下一個地方,是長樂宮。

要搬的不止是書。

還有人!

……

長樂宮自漢初以來,已成太后之宮,因王莽不喜歡長、宮二字,於是改名常樂室。

這兒比王嬿先前居住十多年的明光宮可大多了,搬來十多天了,但她的活動範圍只限於其中的“長信殿”,多事之秋,還是深居簡出比較好。

更換宮室後,得知外頭不再混亂,第五倫的軍紀尚可,她遂打發身邊許多家在關中的宮女離開,回家去和父母團聚吧,如果他們還在的話,她已是家破人亡,孤苦伶仃,她們卻不必如此。

這使得在這深宮中,更加清冷寂寞,故而當王嬿再度受到陰麗華拜謁時,見其無恙,心中甚是歡喜。

陰麗華道:“第五將軍對賤婢頗爲禮遇,衣食無憂,還派人尋到了我失散的弟弟陰興,讓我給南陽寫信。”

但她心裡也有隱憂,第五倫只說了讓劉秀來京“夫妻團聚”,可沒說要送她回去。外頭開始傳綠林大勝新軍,而第五倫對她的待遇也厚了一分。

陰麗華也顧不上擔心自己,還是念着王嬿對她的好,近來第五倫頗有撤離常安的架勢,陰麗華遂請求入宮拜見,得到了允許。

王嬿看着一身華服的陰麗華,和做小婢女時相比,她顯得光彩照人,不由暗暗讚歎,又得知第五倫就拜訪過陰麗華一次,且十分守禮後,還鬆了口氣。

她還以爲,第五倫對陰麗華心懷不軌呢!莫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你我不再是主僕,說話不必那般拘謹。”

王嬿難得有個說話的人,遂指着這碩大的長樂宮:“長樂者,長久安樂也,可住在這裡的太后,又有幾人是快樂的?”

“麗華,你可知,我與過去哪位太后比較像?”

陰麗華不太懂宮中掌故,搖頭不知。

“一個是孝惠張皇后。”王嬿苦笑,那張嫣是呂后的外孫女,親上加親,嫁給了漢惠帝,可她沒生下兒子,只能抱養嬪妃子嗣。第一個因亂說話被呂后給毒死了,而第二個,則被”忠臣“周勃陳平們說成野種,竟遭誅殺!

漢文入主長安後,張嫣雖倖免一死,卻長期被關在北宮,如此十七年悄無聲息。

“還有一人,是孝昭上官太后。”

這位太后離現在較近,更出名點,作爲霍光的外孫女,也是年幼入宮,沒有子嗣,被霍光作爲工具,廢立昌邑王和漢宣帝,而等到霍氏被族誅,她也落得困守深宮。但較爲長壽,竟熬死了漢宣帝,活到了漢元帝時。

王嬿有時候會想,如果她父親王莽能忍住不篡權,當初好好輔佐孺子嬰,功績應當與霍光相同,甚至更大!

可現在,她的身份,竟比張、上官二後更加尷尬,活在這亂世裡,頭夜睡下,卻根本不知道次日會發生何事。

“奉共養於東宮兮,託長信之末琉。共灑掃於帷幄兮,永終死以爲期。”

王嬿喃喃念着這首班婕妤的辭,在長樂宮的日子沒安定幾天,如今聽陰麗華所言,外頭好像又要有動盪了,或許在王莽離開時,便服毒一死了之纔是最好,但當日她也曾舉起毒藥,卻遲遲無法灌入口中,或許是心中,還存了一絲幻想吧。

陰麗華默默聽着,她自己已經很可憐,如此看來,太后亦然。

而就在今天,王嬿的擔心也成了現實。

陰麗華還未出宮,長樂的大門就被打開,第五倫穿着一身戎服,甲冑在身入內,朝緊張得攢起拳頭,面上卻要雍容依舊的王嬿行禮。

“流寇盜賊將入武關,渭南常安或大亂。”

“敢請太后,北狩!”

這一次,他沒有稱“臣”!

……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PS:明天的更新在13:00。

第592章 優勢第562章 委屈第122章 老王第536章 好人第226章 自撰一良方第323章 豆粥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411章 真龍不怕火第436章 軟柿子第528章 看好了,我只示範一次第27章 疏不間親第254章 大預言術第462章 你若以禮來降第289章 天兵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563章 惡手第155章 雪上加霜第443章 故事第459章 體面第140章 該死第517章 再見第618章 不許秀!第618章 不許秀!第99章 訓練有素的醫生第594章 我正在城樓觀山景第339章蔚爲萬夫雄第264章 臣等正欲死戰第267章 我爲王第548章 山頭第166章 前浪後浪第47章 兄友弟恭第238章 殺去常安第39章 用愛發電第70章 你是要做一輩子的懦夫第691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470章 周率第56章 天鳳六年第483章 禮物第519章 罪與罰第409章 幷州兵騎第319章 庖丁解牛第367章 小鎮做題家第588章 先帝創業未半第586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508章 豹尾第179章 爲何而戰第260章 不中第120章 天下亂第332章 雲橫秦嶺家何在第465章 這裡面水很深第131章 如玉第419章 西線無戰事第499章 強渡第566章 圍魏救趙第537章 暴力第220章 戰神第455章 孤膽第628章 喪家之犬第448章 山海情第346章 貴賤第658章 要有光第591章 茅塞第514章 鐐銬第453章 天下第一第526章 天命之子第686章 舊情第129章 綠林第326章 魏蜀吳第631章 竟敢弒主!第424章 君王死社稷!第371章 馮衍第109章 黃河謠第151章 道德綁架第248章 讓我很爲難啊第350章 他年我若爲青帝第655章 對手第650章 氣勢不能輸第497章 中心第280章 破竹第28章 季布一諾第308章 只有新軍在捱揍第307章 驕傲第208章 換家第85章 剿匪第594章 我正在城樓觀山景第293章 武德第50章 你爲什麼這麼熟練第123章 你的名字第525章 畫圓第101章 開局一張嘴第201章 碩鼠還是飛蝗第402章 飯稻羹魚第517章 再見第137章 放棄幻想第201章 碩鼠還是飛蝗第267章 我爲王第478章 溫酒第397章 樹倒猢猻散第404章 猛虎出籠第670章 赴會
第592章 優勢第562章 委屈第122章 老王第536章 好人第226章 自撰一良方第323章 豆粥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411章 真龍不怕火第436章 軟柿子第528章 看好了,我只示範一次第27章 疏不間親第254章 大預言術第462章 你若以禮來降第289章 天兵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563章 惡手第155章 雪上加霜第443章 故事第459章 體面第140章 該死第517章 再見第618章 不許秀!第618章 不許秀!第99章 訓練有素的醫生第594章 我正在城樓觀山景第339章蔚爲萬夫雄第264章 臣等正欲死戰第267章 我爲王第548章 山頭第166章 前浪後浪第47章 兄友弟恭第238章 殺去常安第39章 用愛發電第70章 你是要做一輩子的懦夫第691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470章 周率第56章 天鳳六年第483章 禮物第519章 罪與罰第409章 幷州兵騎第319章 庖丁解牛第367章 小鎮做題家第588章 先帝創業未半第586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508章 豹尾第179章 爲何而戰第260章 不中第120章 天下亂第332章 雲橫秦嶺家何在第465章 這裡面水很深第131章 如玉第419章 西線無戰事第499章 強渡第566章 圍魏救趙第537章 暴力第220章 戰神第455章 孤膽第628章 喪家之犬第448章 山海情第346章 貴賤第658章 要有光第591章 茅塞第514章 鐐銬第453章 天下第一第526章 天命之子第686章 舊情第129章 綠林第326章 魏蜀吳第631章 竟敢弒主!第424章 君王死社稷!第371章 馮衍第109章 黃河謠第151章 道德綁架第248章 讓我很爲難啊第350章 他年我若爲青帝第655章 對手第650章 氣勢不能輸第497章 中心第280章 破竹第28章 季布一諾第308章 只有新軍在捱揍第307章 驕傲第208章 換家第85章 剿匪第594章 我正在城樓觀山景第293章 武德第50章 你爲什麼這麼熟練第123章 你的名字第525章 畫圓第101章 開局一張嘴第201章 碩鼠還是飛蝗第402章 飯稻羹魚第517章 再見第137章 放棄幻想第201章 碩鼠還是飛蝗第267章 我爲王第478章 溫酒第397章 樹倒猢猻散第404章 猛虎出籠第670章 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