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借問瘟君何處往

安置病患的營地,主要集中在下邳西營,從耿弇管事時,就將病患送到此地隔離。第五倫早在數年前就在軍中安排軍醫,執行患者隔離的舉措,但當時所有人精力都在即將到來的大戰上,只以爲只是冬日常見的漱上氣疾,豈料伴隨寒冬日冷,患者居然越來越多,昨天還身強體壯的兵卒,今日就倒下虛弱不起。

魏軍士卒都是按照籍貫徵發,每個人的袍澤,其實就是鄉黨鄰伍,一人患病,親眷鄉黨自然要幫忙照顧,於是有病不報者有之,入營隔離後還有人走關係送衣送吃者有之,管理頗爲混亂。

直到第五倫親自勒令,軍營制度才爲之一改,但紙包不住火,不少人都得知下邳鬧的居然是傷寒惡疾。他們或多或少聽說過傷寒的可怕,一時間人心大亂,身體還健康的人想逃離此地,但第五倫已將從彭城帶來的四萬人布在下邳周圍,以對敵的姿態盯着幽冀軍團。

既然直接潛逃無果,那些有關係的軍吏就跑去懇求有實權的熟人,希望能調到他處駐紮。

而身患傷寒者就更慌了,他們在封閉的環境下一籌莫展,往日還偶爾入營的鄉黨已未來數日,頓時引發了巨大的恐懼,甚至滋生了謠言:“這是要讓吾等死於此地啊!”

破解謠言、安撫人心說難也難,畢竟傷寒的威脅擺在那,誰家沒有過慘痛的經歷?說簡單其實也容易,只需要將一個事實告知衆人:“陛下仍在下邳!”

而第五倫也適時出現在隔離營外的望樓上,手持銅製簡易喇叭向所有人喊話。

還是那些屢試不爽的宣言,無非是搬出喪於傷寒的皇考皇妣引發共情,再毅然決然地表示:“予不懼傷寒,願與衆士卒共存亡!”

見皇帝如此,士卒們內心稍安,按照他們的經驗,以往郡縣大疫,郡守、縣令總是最先借口“上計”跑路,如今皇帝願留,這說明什麼?

“一定是此次傷寒不足以致命。”衆多士兵得出了這樣一個足以令第五倫啼笑皆非的結論。

第五倫又宣佈,一度患病的車騎大將軍耿伯昭,已近痊癒,他將用與耿弇“一樣”的藥,來治療衆人!

第五倫又沒說完全一樣,只是“部分一致”,想來將蜀中花椒換成淮北花椒,有效成分也不會差到哪去。

但問題又接踵而至,第五倫確實願意動用軍需來照顧這些病卒,但眼下幽冀軍團中,曾與病患接觸過的其餘兩萬餘人,也被安置到了城南,分爲無數個小營進行“觀察”,且不許他們與其餘師旅接觸,這些人倒是還能自己管自己,但西營中,該由誰人照料病卒生活呢?要知道,他們中有人已近重症,難以自理了。

第五倫令將校們,將上個月一度患病卻又早早痊癒的人集中起來,亦有千餘之多,第五倫提出了一個醫者們聞所未聞的說法:這些自愈者,已經實現了“免疫”,短時間內不會再染上傷寒症了。

“予少時關中大疫,傷寒流行,家中人丁死難衆多,但患病痊癒者,卻能在疫中自保,並照顧其餘族人。”

第五倫也不解釋太多,只對這些徵募上來的人保證,只要他們願意入西營照顧病患,無軍爵者按有軍爵的標準發餉——魏國的士兵都是義務徵召,只管吃喝,一年發兩套衣服,其餘都要自理,若沒有突出功績,絕對是折本買賣。但一旦立功得了“下士”軍爵,就有機會當職業兵,作爲什長、伍長,同時領一份軍餉。

若是本就有軍爵者,第五倫則答應給他們增加“積日之閱”。

魏國制度,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廟、定社稷曰勳,用力曰功,以言曰勞,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閱。這所謂的積日之閱,用後世的話說就是……工齡。一個軍中下士,就算沒有突出功績,工齡到了,一樣能升級爲中士,有資格當屯級軍吏。

這下痊癒衆人的積極性才能發動起來,心甘情願入西營照顧病患。

其餘舉措,諸如令未染病患的四萬中央軍在下邳周邊百里內大砍柴火,以維繫軍營中源源不斷的熱水供應,亦或是向各地廣徵幹皁角,令健康者飯前定要洗手等,看上去都是小事,但第五倫卻頗重視地親自抓。

他甚至還帶頭戴了簡易的口罩作爲示範——不戴他不安心,狗命要緊啊!這次留在下邳確實是冒險,第五倫的身體內,就算早年曾染上傷寒並奇蹟般痊癒,抗體也早已消失,這細葛麻的口罩當然沒法和後世比,只能聊勝於無。

靠着種種努力,隨着時間一點點推移,從乍暖還寒的一月初,進入到堅冰漸漸融化的下旬,每天從西營中擡出來的病患屍體越來越少。

而幽冀兵團主營的新增染病者,則從每日數百,減少到了數十,直到一月底,某個豔陽高照的早上,第五倫甫一下榻,就得到了耿舒的稟報。

“陛下,昨日西營中,無人病亡,而南營內,亦無人再染病!”

前者第五倫信,死人不容易瞞住,後者則沒那麼樂觀。

但羣臣已經沸騰了,不論是馮衍、伏隆還是張魚,得知傷寒大疫時都恨不得立刻跑路,只是第五倫堅持留下,他們也只能硬着頭皮同待,膽戰心驚地過了十多天,因爲怕死,衆人倒是嚴格執行了第五倫的要求。

如今總算能鬆口氣,衆人紛紛向恭賀第五倫。

伏隆率先道:“賴陛下天德庇佑,大疫竟旬日消失,實乃奇事也!”

伏隆是個老實人,真不是這塊料,馬屁又沒拍對,第五倫肅然道:“此乃予與羣臣諸將士共同努力,或自守營規不越半步,或響應徵募入營照料袍澤,加上醫者竭力,各地藥材轉運及時,衆策羣力之功也,焉能統統歸於‘天德’‘天意’?”

伏隆啞然,一旁的馮衍則在旁心中暗笑,伏隆還是太年輕,自己多年前,每逢遇事總喜歡第一個說話,發現總對不上皇帝思路後,索性選擇退一步,等別人先上,那就不會有錯了。

於是馮衍和另兩個聰明人張魚、耿舒,連同車騎大將軍耿弇,一同再向皇帝賀喜:“不論如何,若無陛下,此役幽冀之卒必死傷慘重,十去其半,虧得陛下英明調度,才能戰勝‘瘟神’,贏得此役!”

“贏了麼?”第五倫卻沒衆人那般高興,他看着外頭陽光明媚的晴天,心中知道,自己還是運氣太好,真正讓傷寒消失的,是忽然轉暖的天氣。

他也不好打擊衆人,直到桓譚來見時,第五倫纔對他說了心裡話:“吾等贏了,但也沒完全贏。”

儘管仍有千餘人死去,但好歹僥倖在傷寒瘟神下,保全了大多數人,活下來就是勝利。

但第五倫更清楚,他們與傷寒的戰爭也是漫長的。

“傷寒只是暫時消失。”

“隨時會捲甲重來,其勢更強。”

“或許是今年,或許是明年。”

傷寒往往間歇性爆發,中間可能會隔很長時間,可一旦新的大疫重新出現,幾乎忘了慘痛經歷的人類,才終於會回想起,曾經一度被它支配的恐怖。

桓譚見慣了第五倫意氣風發,仿若無所不知,而面對強敵劉秀等,他也是躍躍欲試,欲再造乾坤,從未見第五倫有如此悲觀的時刻——雖然第五倫嘴上沒說,但那股鬱結的情緒,卻並未隱瞞。

桓譚知道,這又是套第五倫話的好機會——自從第五倫不再僞裝“鄉里之士”後,與之交談,永遠有能學到讓人眼前一亮的新知識,桓譚已經習以爲常了,遂斗膽問道:“陛下說與傷寒等病疫之戰極長,會有多長?”

第五倫擡起手,又無力地放下。

“會比予之壽命,比魏之國祚還要長。”

這本就是一場自人類誕生以來,便從未停止的博殺。與病菌、病毒的跨物種戰爭,倒下的人數,十倍百倍於人類爭權奪利的內戰陣亡,它們纔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敵人啊。而這場仗,只要人類還存在一天,就會持續下去,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雙方爲了生存的軍備競賽,一方依靠科技,一方依靠變異,會永無止境升級下去。

第五倫甚至覺得,就算數十百萬年後,人類文明因爲種種原因不幸湮滅了,微生物依然能在地球長存不朽——相較於它們長達數十億年的歷史相比,細菌、病毒同人類這個年輕小後輩共處共生、相殺相愛的時光,簡直是彈指一瞬間。

它們連蟲子都不是,卻比蟲子更加繁盛強大。

第五倫還是漸漸從悲觀中振作了起來,經歷一場場大疫,看清楚真正的“敵人”後,他開始覺得,相較於改朝換代,一家一姓之興亡,或許讓人類在這場永無止境的戰爭中,稍稍贏得一點時間和準備,纔是穿越者最大的責任吧。

“對傷寒,乃至於瘴氣、傳屍、癘風、虜瘡等致死最多的惡疾,吾等了解實在是太少了,大疫起時,諸醫者各持一詞,皆是盲人摸象。”

傷寒、瘴氣、傳屍、癘風、虜瘡,這是世人口中的古代五大疫病,瘴氣或是瘧疾等亞熱帶病;傳屍是肺結核;癘風是麻風病;虜瘡則是天花。除了傷寒間歇性爆發,瘴氣地域性較強北方很少外,剩下三種,恍若百姓身上的跗骨之蛆,每年每月都造成傷痛與死亡。然自春秋以來,扁鵲、淳于意等名醫,對這些病症儘管已有經驗性的總結,但要論緣由、如何治療,依然一塌糊塗。

“吾等不單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第五倫看向桓譚,與他認爲唯一能商量此事的當世“智者”聊起自己的打算。

桓譚道:“知彼虛實,方能百戰不殆,陛下所慮甚是,但要如何知之?”

自揚雄、劉歆相繼逝去後,桓譚已是當世最博學的人,他是天文學上的大咖,對花鳥蟲魚也有興趣,然而唯獨對疾病束手無策。就拿傷寒來說,醫者皆曰是“風邪”所導致,但這風邪看不見,摸不到,如何去了解?

第五倫卻先提起一事:“君山可還記得,王莽天鳳年間,令使太醫、尚方與巧屠共刳剝謀逆者一事?”

當然,那是震動長安的大事件啊!桓譚記得,那一年,曾經參與河南東郡太守翟義舉兵造反的王孫慶,在逃亡九年之久後,終於被朝廷官兵捕到。王莽下令太醫、皇家醫藥庫官以及技藝巧的屠夫,共同把王孫慶活生生的開膛剖腹,挖出五臟,探究它們的位置,觀察它們的功能,並用削尖的竹枝刺入血管,知曉經脈終始。

當羣臣被這樣駭人聽聞的殘殺震撼,桓譚也找機會詢問王莽爲何如此時,王莽卻說了一句讓人費解的話。

“莽雲,如此可以治病……”

當然,老王莽瘋話多了,沒人相信,儒生們寧可將此視爲與商紂炮烙大臣、剖比干心對等的酷刑。

然而第五倫卻決定爲王莽正一次名。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君山,王莽雖狂悖,但此事上卻非無的放矢。”

第五倫說道:“設法將當初參與過此事之太醫、尚方與巧屠人士重新聚集。”

“自今日起,重啓王莽時‘解剖’之事,但凡罪大惡極之死囚,惡疾病死、無人認領之屍骸,皆可歸公剖屍!”

第五倫笑道:

“先生問我如何知彼虛實?很簡單,當先從‘知己’開始!”

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381章 存歿同節第358章 好消息第439章 你配嗎第300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83章 砰!第55章 山高水長第664章 刺馬第386章 亡國第155章 雪上加霜第444章 二王第320章 年年歲歲花相似第214章 稱帝第561章 武安第626章 天子守國門第540章 倫秀(上)第38章 年輕人不講仁德第119章 莫欺少年窮第329章 無題第227章 起立第261章 西漢第164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51章 三辭第343章 六郡皆良家第440章 猛獸第287章 甕中捉鱉第84章 起飛第620章 五人第526章 天命之子第38章 年輕人不講仁德第222章 左隊後隊第425章 獨立第191章 安排上了第41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554章 荊襄第578章 牢不可破的聯盟第284章 盜跖第398章 平林第70章 你是要做一輩子的懦夫第599章 不敗第389章 不跟我回山裡了?第557章 還鄉第217章 拖,就硬拖第64章 大司馬第236章 斧鉞!第117章 打雁第49章 父慈子孝第304章 五等第367章 小鎮做題家第698章 魏皇來了,青天就有了第362章 打虎第48章 穿越者與位面之子第194章 凜凜人如在第325章 遠交近攻第601章 飲馬第370章 大不了從頭再來第70章 你是要做一輩子的懦夫第641章 他跑我就追第595章 你不要胡思亂想心不定第629章 烽火第470章 周率第442章 先王不足法第535章 鼎足第647章 我真的在拉扯了第565章 江漢第5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啊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236章 斧鉞!第381章 存歿同節第493章 預判第196章 攘外安內第423章 燕歌行第46章 騎驢第183章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第528章 看好了,我只示範一次第691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25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684章 雌雄第589章 忠誠!第427章 瓦玉第236章 斧鉞!第225章 五第578章 牢不可破的聯盟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340章給他一個師第613章 這不是和平第271章 打拳第317章 懷哉第380章 軍糧第256章 天變第58章 宗主第237章 革命第201章 碩鼠還是飛蝗第374章 銅馬帝第432章 開掛第542章 第五包圍網第185章 納頭便拜第633章 從實力的地位出發第601章 飲馬第544章 韭菜成精了
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381章 存歿同節第358章 好消息第439章 你配嗎第300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83章 砰!第55章 山高水長第664章 刺馬第386章 亡國第155章 雪上加霜第444章 二王第320章 年年歲歲花相似第214章 稱帝第561章 武安第626章 天子守國門第540章 倫秀(上)第38章 年輕人不講仁德第119章 莫欺少年窮第329章 無題第227章 起立第261章 西漢第164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51章 三辭第343章 六郡皆良家第440章 猛獸第287章 甕中捉鱉第84章 起飛第620章 五人第526章 天命之子第38章 年輕人不講仁德第222章 左隊後隊第425章 獨立第191章 安排上了第41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554章 荊襄第578章 牢不可破的聯盟第284章 盜跖第398章 平林第70章 你是要做一輩子的懦夫第599章 不敗第389章 不跟我回山裡了?第557章 還鄉第217章 拖,就硬拖第64章 大司馬第236章 斧鉞!第117章 打雁第49章 父慈子孝第304章 五等第367章 小鎮做題家第698章 魏皇來了,青天就有了第362章 打虎第48章 穿越者與位面之子第194章 凜凜人如在第325章 遠交近攻第601章 飲馬第370章 大不了從頭再來第70章 你是要做一輩子的懦夫第641章 他跑我就追第595章 你不要胡思亂想心不定第629章 烽火第470章 周率第442章 先王不足法第535章 鼎足第647章 我真的在拉扯了第565章 江漢第5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啊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236章 斧鉞!第381章 存歿同節第493章 預判第196章 攘外安內第423章 燕歌行第46章 騎驢第183章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第528章 看好了,我只示範一次第691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25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684章 雌雄第589章 忠誠!第427章 瓦玉第236章 斧鉞!第225章 五第578章 牢不可破的聯盟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340章給他一個師第613章 這不是和平第271章 打拳第317章 懷哉第380章 軍糧第256章 天變第58章 宗主第237章 革命第201章 碩鼠還是飛蝗第374章 銅馬帝第432章 開掛第542章 第五包圍網第185章 納頭便拜第633章 從實力的地位出發第601章 飲馬第544章 韭菜成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