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降維

長安城中,班彪也一臉疲憊地結束了創作。

他的《王命論》,終於寫出來了!

洋洋灑灑千餘字的雄文,從帝堯受命說起,重點闡述了高祖得天下的過程。

班彪看着自己嘔心瀝血的文章,心情澎湃,暗道:“世俗之人見漢高祖興於布衣而得皇位,不通達其緣由,以爲只是恰巧遭逢暴亂之世,得以舉兵得勢。而如今有些遊說之士,竟把爭天下比作逐鹿,好似僥倖捷足者便能得到。”

“他們都錯了!”班彪朝空氣猛地一揮。

“豈不見餓俘徒隸,飢寒失所,想有一套粗布短衣,一石粟米仍得不到,終於拋屍荒野,爲何?因爲窮達有命!連貧窮都是命中註定,更何況是天子之尊?”

他在文章裡,總結了高祖興盛之由,大概有五點:一是帝堯的後裔,二是身體形貌多奇異,三是神武而有徵兆應驗,四是寬厚明察而仁德忠恕,五是知人善任。

按照這排序,第一、二顯然比後三點更重要。

“跋足劣馬之車,不能馳騁千里的道路;燕雀之類,不能飛到鴻鵠的里程;楶梲小材,不作棟樑之用;凡夫俗子,不能任帝王之位。”

劣馬、燕雀,指的是誰,不言自明,魏、蜀兩王是也。

“《易經》說:鼎折足,覆公餗(sù)。就是因爲不勝其任啊,天命難違,神器有命,強求覬覦漢家天下沒有好結果。若是苟昧權利,越次妄據,外不量力,內不知命,則必喪保家之主,失天年之壽。遇折足之兇,伏斧鋪之誅!”

“而真正的英雄,應當謹慎避禍,學習王陵、陳嬰明於天分,杜絕韓信、英布的非分之念,不聽逐鹿邪說,好好爲漢守土,保護百姓,以待英主興起後獻出,如此,則不失爲一長沙王,福柞流於子孫,天祿其永終矣。”

再看了一遍,班彪頗爲滿意,覺得此文足以批駁第五倫讓人寫的那些歪理邪說,剩下的事,就是散播出去。

他深知魏王心眼小,當初剛進長安時,就將復漢一派的一羣遺老秘密處死,班彪當然不能暴露本名,否則必死無疑。爲了謹慎起見,也不敢假其餘人之手,只能自己抄。

班彪艱難地將一大摞笨重的竹簡擡上案几,揉着痠痛的手腕:“無事,我寫字快。”

“每天能抄兩篇,五天就是十篇。”

“等慢慢散播出去,必能十傳百,百傳千,好叫世人知曉,王命在漢!”

……

“叔皮,這幾日怎如此憔悴?”

班彪作爲秘書郎,掌管圖書經籍,他本就愛書,本職工作做得十分勤勉得當,但這幾天卻頗爲疲乏,不但整個人瘦了一圈,黑眼圈也日益明顯。

奉常王隆遇到他時,還當班彪這二十有一的小年輕不懂得愛惜身體,徹夜勘伐,少不了一番規勸。

殊不知,班彪白天裡在藏書閣中忙活,暮鼓響後下班回到官員宿舍,又要闔門後,就着怎麼點也不明亮的燭光,抄寫他的王命論。

從日入抄到次日夜半,睏倦得不行,就頭懸樑,錐刺股,帶着極大的熱情投入。

有時候被雞鳴吵醒,猛地醒來,發現自己居然在案几上睡着了,墨跡未乾的字粘在手上,竹簡的痕跡印在麪皮,那些理念也彷彿刻在了骨子裡。

抄到第四天實在是撐不住了,遂告病休憩了一日,終於將十篇副本寫完,竹簡已告罄,又得想辦法讓家裡送來——他不敢在長安大量購買,第五倫的繡衣衛鼻子很靈敏。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 看書領現金紅包!

等班彪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入得宮中時,卻發現各官署的官吏,都在捧着一些黃色的東西閱讀、議論。

班彪好奇之下走過去,還被人塞了兩份。

“《漢亡論》?”

“《過漢論》?”

攏共五篇文章,從不同角度敘述了漢德已盡這個事實,除卻回憶漢成、哀以來七亡七死,指出新朝之弊實發端於漢之外,也有講述如今諸漢荒謬的……

盡是第五倫御用文人的作品,杜篤、伏隆等人文才本就優異,如今文章經過潤色修正後,已頗爲優秀。王隆得第五倫授意寫的那篇,更不遜色於班彪文章,成了一柄柄利劍,每個字都戳在他心窩裡。

到這時候他才意識到第五倫考策論的居心,但見三公九卿官署都發了不少,班彪頓時急了,第五倫究竟是動用了多少人手,一夜之間抄了這麼多?

“這些文章……來自何處?”

“來自少府,聽說大王令工匠作器械,自此不需抄寫,一篇文章,一日就能複製百份!”

“日印百份、千份?”

這是降維打擊啊,班彪不鎮定了,面色愈發難看,相比之下,自己披星戴月,日抄兩份算什麼啊……

再低頭去看,只覺得每個字都是第五倫和他的御用文人們對自己的嘲笑,這些字並非用手慢慢抄寫,是沒有靈魂的官樣文章。

但他卻不敢當衆撕毀,只將其遞給旁人,自己則蹣跚着走出宮,再請一天休沐。

然而長安城的士人,也開始在里巷散播這些東西,熱烈討論,聲音嗡嗡入耳,有人關心的是,兩年後的文官考試是否會以這些文章爲模板,也有人念着那些“漢德已盡”的證據,深以爲然。

第五倫將兩項重大科技突破組合在一起,構成自己的宣發武器,讓工匠們加班加點造紙開印,先印個上千份,在長安太學、五陵士林裡傳,最通俗易懂的那篇是承宮所作,可以讓人念給不識字的人聽。

除此之外,還讓人寫了些適合在街頭散播的八卦文章,諸如盧芳本胡種,認匈奴單于爲丈人行,做了兒皇帝,這胡兒編造的世系錯漏百出,名爲漢帝,實爲漢奸;劉嬰是傻子,文章誇大了其癡傻程度,還編造說,與其“皇后”同房還要幾個傅姆幫忙指導;劉玄是無寸功而竊取漢帝之位,生活荒淫無度。劉子輿是假冒,自漢末以來,天下已經出了五十三個劉子輿云云……

這纔是普通人能聽懂並感興趣的事啊,農忙已過,一些百姓閒着也閒着,曬太陽之餘,湊在亭裡聽個熱鬧也不錯。

粗俗,污衊!班彪肺都快氣炸了,民智愚昧,竟然信了這些小道消息,但諸漢確實不爭氣,至今還沒一個能承漢高事業的明君出現。

他憋着氣,又不能與人辯論,臉色憋得鐵青,只回到了居所後,竟是嘔出了一口黑血,趴在桶邊,竟嚎嚎大哭起來。

“悲乎,我現在明白了,何爲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

……

四月份時,第五倫的宣傳冊子已經和大批新制的夏衣一起,送到了前線。

“真是好物什。”奉命率軍征討上黨郡的前將軍景丹,見到此物後嘖嘖稱奇,一篇篇翻閱起來。

“這些文章,城內那些跟着鮑永,想一心爲漢盡忠殉命之人,當真應該看看!”

景丹擡起頭,望向被圍了三闕的上黨首府:長子城。

從三月份開始,短短一月時間,上黨的戰爭已經接近尾聲。

此郡隸屬於幷州,西邊是河東的汾水盆地,東邊越過太行山是河北平原,上黨居於兩者中間,郡地極高,與天爲黨,故曰上黨,爲兩河要會,自戰國以來攻守重地也。

秦、趙兩國就爲了此處,打了長平之戰,當秦國全取上黨,遂居高臨下,制三晉之命,漢初韓信收上黨,乃下井陘。

上黨雖是四塞之固,東帶三關,但西邊面對河東時,除卻一些丘陵外,並無太好的防禦,更何況北漢政權已經大亂:劉子輿在迎親路上忽然失蹤,真定王與趙王相互指責,甚至爆發了戰爭,廣陽王彷徨不知所措,而東邊的銅馬軍則開始西進。

這節骨眼上,誰還管上黨鮑太守死活?鮑永現在就是沒有趙軍援助的韓將馮亭,面對魏軍舉大軍來擊,只能節節敗退,守於長子城。

奉命來到前線勞軍的是郎官伏隆,郎官們經過一月培訓後,被安排到了不同的崗位上,用第五倫的話說就是”實習“,伏隆因剛毅有節,被第五倫遣去典客官署。

到了典客任職,伏隆才明白爲何馮衍身爲元從,明明很努力想混上丞相之位,卻越來越被邊緣化。

他對魏王不顧漢中感到不滿,直言這樣會重蹈三秦王覆轍,開始誇大蜀軍力量,吹噓李熊之智,公孫之才。魏王沒理會,展示岑彭之奏言,讓馮衍駁之。馮衍最終沒爭過岑彭,就在酒後與郎官們說什麼“吾入蜀之勞,毀於一旦”,頗爲委屈。

他不敢怪魏王,遂將怒火轉向岑彭,看不起這“降虜”,以爲行伍老卒之見,壞了大事,以後若叫公孫述坐大,岑彭是要負全責的!

怎麼,封侯加邑,一世富貴不夠,還非得拜個丞相,當爹媽供着哄着才滿意?

核心位置有限,有進就會有出,有的人登上熱炕,也有人要下去坐冷板凳,決於上意。

後來馮衍總算後知後覺,領會魏王先取北方的戰略意圖後,又請命東行,吹噓用三寸之舌,可以說得上黨、太原投降,不廢一兵一卒。

魏王只評了一句:“餘以兵道取天下,將士征伐爲主,縱橫爲輔。敬通勞苦功高,暫且在家休沐安逸富貴,不必奔波了。”

反手卻點了伏隆來前線,魏王喜歡此子辦事牢靠,又熟悉河北人物,一是一二是二,不會亂整幺蛾子。

有些人啊,少用他,反而是在救他。

伏隆道:“馮典客與鮑永爲友,請命來勸降鮑永,然大王未允。大王說,鮑永偏執之人,欲勸其棄漢降魏,何其難也,不必白跑一趟。”

“馮典客只修書一封,由下吏帶至此處。”

“大王沒有說錯,鮑永本人確實不可能降服。”

景丹這些時日算是見識到這個人的死硬了,鮑永有一定能力,曾大破本地的青犢流寇,被北漢封爲中陽侯,且衣着樸素,愛護民衆兵卒,沒有什麼可挑剔的點。若是在太平世道,景丹很樂意和鮑永結交,把酒言歡,但如今卻兵戈相向……

“各爲其主罷了。”

景丹如此想着,讓人在土山上,將馮衍的帛信,連同第五倫的許多宣傳冊子射入長子城中。

馮衍寫來的信,是專門針對鮑永的,只說漢時民有七亡而無一得,民有七死而無一生,今人以爲漢時一片晏然,以此爲由擁護漢帝,實在是荒謬。

而這句話正是鮑永之父所言,被昏聵的漢哀帝下獄,又被王莽處死,殺鮑宣者不獨王莽,亦是漢哀、董賢這昏君亂臣,如今反爲漢盡忠,豈不謬哉?

又言,北漢自詡正統,然而塞北失陷,不出兵收復,上黨被圍,不出兵救援。兵威喪盡,國權日損,四方背叛,銅馬西侵。劉子輿音信全無,恐怕凶多吉少,就算他還活着,亦是假劉,難道鮑永還要爲殉節不成?

而魏王已定三輔,河東、北地從風響應。其事昭昭,日月經天,河海帶地,不足以比。

若以上黨一郡爲敵,這是蚍蜉撼樹,早晚事敗身危,還請三思!

過了一日,城內射了回信,景丹打開一看,頓時笑了。

“鮑君長說,他與馮衍就此絕交。”

這封信,除卻斥責馮衍欺騙朋友,背信棄義,將其罵得狗血淋頭外,當真是不卑不亢,有禮有節,叫景丹看了都有些喜歡。

“永聞之,委質爲臣,無有二心;挈瓶之智,守不假器。是以晏嬰臨盟,擬以曲戟,不易其辭;謝息守郕,脅以晉、魯,不喪其邑。”

“大丈夫動則思禮,行則思義,未有背此而身名能全者也!”

“僕雖駑怯,豈苟貪生而畏死之輩!曲戟在頸,不易其心,誠僕志也。”

立場如此堅定,看來不死不休,是免不了了。

看到這,景丹皺起眉來,值得注意的是,鮑永的信中,還透露了一個在景丹看來,頗不可信的消息。

鮑永堅信他侍奉漢帝劉子輿是真正的天子,但劉子輿如今去處成了個迷,有人說他在真定王那邊,有人說被趙王軟禁,有人說他死了,可鮑永這信中卻揚言……

“諸王雖亂政,然吾主已東狩信都,得銅馬衆數十萬附從,號曰‘銅馬帝’,不日西驅來救上黨,匡復漢宇!”

第322章 起龍第629章 烽火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430章 東北易幟第490章 禹跡第414章 三路兵線第428章 譬如朝露第121章 入宮第634章 要多想第151章 道德綁架第1章 傳火第355章 舅慈甥孝第614章 帝鄉第270章 其血玄黃第346章 貴賤第507章 雙兔第36章 靈氣復甦?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412章 抓大放小第83章 砰!第664章 刺馬第468章 祁山第344章 戰於周原第227章 起立第157章 真·秀第609章 借問瘟君何處往第289章 天兵第546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109章 黃河謠第460章 牛頭第148章 搭班子第4章 第五倫讓梨第527章 相異第369章 我中了!第199章 害羣之馬第207章 紅白黃第631章 竟敢弒主!第656章 英雄第540章 倫秀(上)第376章 比爛第386章 亡國第539章 敵手第282章 皮骨第134章 卿本佳人第553章 陰陽第280章 破竹第104章 封王第175章 大腿第71章 揚子(今晚0點上架)第413章 王權沒有永恆第271章 打拳第389章 不跟我回山裡了?第234章 把腿接上第57章 城市套路深第677章 後翼棄兵第70章 你是要做一輩子的懦夫第129章 綠林第131章 如玉第272章 周公吐哺第560章 鷹梟第477章 把狗騙進來殺第518章 辯經第73章 今益州疲弊第687章 流星第602章 不行第584章 大進軍第470章 周率第173章 路線之爭第527章 相異第208章 換家第603章 堅持守住第635章 三路伐魏第437章 五頭鮑第243章 好日子第639章 得加錢第122章 老王第627章 千里之堤第292章 其亡也忽焉第78章 陰兵借糧第641章 他跑我就追第287章 甕中捉鱉第496章 剛摸清你底細第609章 借問瘟君何處往第509章 斧頭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436章 軟柿子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132章 黃泥第326章 魏蜀吳第616章 焚書第443章 故事第95章 那沒事了第62章 降奴服於第82章 竇融第290章 會師第598章 落紅第105章 刈麥第658章 要有光第629章 烽火第283章 借劍
第322章 起龍第629章 烽火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430章 東北易幟第490章 禹跡第414章 三路兵線第428章 譬如朝露第121章 入宮第634章 要多想第151章 道德綁架第1章 傳火第355章 舅慈甥孝第614章 帝鄉第270章 其血玄黃第346章 貴賤第507章 雙兔第36章 靈氣復甦?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412章 抓大放小第83章 砰!第664章 刺馬第468章 祁山第344章 戰於周原第227章 起立第157章 真·秀第609章 借問瘟君何處往第289章 天兵第546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109章 黃河謠第460章 牛頭第148章 搭班子第4章 第五倫讓梨第527章 相異第369章 我中了!第199章 害羣之馬第207章 紅白黃第631章 竟敢弒主!第656章 英雄第540章 倫秀(上)第376章 比爛第386章 亡國第539章 敵手第282章 皮骨第134章 卿本佳人第553章 陰陽第280章 破竹第104章 封王第175章 大腿第71章 揚子(今晚0點上架)第413章 王權沒有永恆第271章 打拳第389章 不跟我回山裡了?第234章 把腿接上第57章 城市套路深第677章 後翼棄兵第70章 你是要做一輩子的懦夫第129章 綠林第131章 如玉第272章 周公吐哺第560章 鷹梟第477章 把狗騙進來殺第518章 辯經第73章 今益州疲弊第687章 流星第602章 不行第584章 大進軍第470章 周率第173章 路線之爭第527章 相異第208章 換家第603章 堅持守住第635章 三路伐魏第437章 五頭鮑第243章 好日子第639章 得加錢第122章 老王第627章 千里之堤第292章 其亡也忽焉第78章 陰兵借糧第641章 他跑我就追第287章 甕中捉鱉第496章 剛摸清你底細第609章 借問瘟君何處往第509章 斧頭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436章 軟柿子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132章 黃泥第326章 魏蜀吳第616章 焚書第443章 故事第95章 那沒事了第62章 降奴服於第82章 竇融第290章 會師第598章 落紅第105章 刈麥第658章 要有光第629章 烽火第283章 借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