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6章 木牛流馬(三)

第1196章 木牛流馬(三)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最好是肉爛在鍋裡,鐵路當然是在國內修的越多越好。是誰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這個東西。是誰的,那可以日後革命、沒收、收購等等,關鍵是這個東西要有。

可道理雖如此,在內部做起事來,終究要比殖民地麻煩,不得不考慮內部的利益衝突。

這一次修從門頭溝到京城的鐵路,得罪了許多人,大體上分爲三撥。

一撥,就是南苑那些賣海柴的海戶、海民。

一撥,是趕着駱駝運煤的,京城之前有許多駱駝,就是幹從京西到京城運煤的活,現在全失業了。

最麻煩的一撥,就是京西的一堆和尚了。

靜明寺、潭柘寺、戒臺寺,這幾家寺廟,可謂是鼎鼎大名。歷史上京城的煤產業,很多故事也根本繞不開這幾家在京西的大寺廟。

裡面最次的靜明寺,那也是有大明英宗皇帝的敕碑的。

而潭柘寺、戒臺寺等,更不必提,混的比靜明寺強多了。

麻煩之處,就在於這裡是京城附近,而且是僧侶,劉鈺在京城束手束腳,沒辦法重拳出擊。

更不好弄一波類似於當年在鬆蘇地區,利用外來人口招致的社會傳說,搞冤假錯案,逼着和尚說謠言是自己傳的,從而沒收土地、拆了寺廟、轉移矛盾等等。

之所以說這幾家寺廟,在京城的煤產業歷史中鼎鼎大名,那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門頭溝圈門附近,有一座窯神廟。所謂窯神,就是礦工祭祀的行業神,因爲挖煤死亡率甚高,死人非常正常。

而這尊窯神廟的傳說,那就非常有意思了:靜明寺的和尚開煤窯,強迫勞動,傳聞中有微服私訪的官員,被靜明寺的和尚騙到煤窯裡幹活,高牆大院、護衛森嚴,又跑不出來,最後這位官員終於逃出去了,於是嚴查了京西煤窯的煤奴問題,於是被挖煤的礦工修廟祭祀,視爲保護神。

這個傳聞多半隻是個傳說,但傳說多半來自生活。

至少從現在已有的證據來看,明英宗後,再到滿清順治年間,再到更往後,確確實實有不少“煤窯開辦合同”存世。

裡面畫押的“地主”一欄,明明確確寫的都是靜明寺的高僧,畢竟正常人不可能叫地主明祥、地主性還……這一看就是和尚,正常老百姓不可能起這樣的名。

其實既然四川京城都是中國,那形式也差不多。井鹽是分成制,這邊的煤窯也是分成制:一月三十天,其中五天的產出歸和尚所有。

這是明面上的契,陰陽契,陰契還涉及到寺廟產業免稅等等問題。

說白了,這就是資本家一直頭疼的“土地私有制”問題。這地底下的煤,憑他媽啥歸和尚所有?還有川南的鹽,憑啥歸地主所有?

這就是資本家和地主的矛盾。老馬說過,對產業資本而言,地主就是一羣無用的累贅。

至於潭柘寺和戒臺寺,那也是在歷史上出過“大名”的。

歷史上京張鐵路支線修築的時候,要佔用潭柘寺和戒臺寺的地,於是潭柘寺和戒臺寺的人,憑藉和朝廷的關係,都是敕封的寺院嘛,遂找人言“轉運煤斤,恐有礙貧民生計”。

這樣的事,類似的事,自然會在大順這重演一遍。

這不是特殊性的愚昧,這是普遍性的反動。

這要是在偏遠的山高皇帝遠的地區,或者在殖民地,那簡直不要太簡單。

直接上軍隊,打砸之後,安插罪名,就像劉鈺在鬆蘇地區辦那個謠言案一樣,屎盆子扣上,批臭弄臭;或者狠一點,直接土地全部法理上官有化,就像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搞得那樣。

亦或者,最終解決方案,就是上意識形態,生產資料和土地礦產,到底歸誰所有,辯經告訴天下人,地底下的礦產不該歸地主所有。當然,講道理還是得靠暴力支持,批判和武器的關係,終究是相輔相成的。

只可惜這些辦法,在京城,都不能用。

那就只好照着一里鐵路一萬兩銀子的錢來花,各方面得要調和。

一些私營的煤礦還得按月給靜明寺、潭柘寺等上供;佔地的時候,還只能租寺廟的土地,按年給租子錢。

這裡面京城寺廟的人際關係過於複雜,不像是川南井鹽那樣,可以直接上軍隊,摁着頭要求荒地等收歸官有,也不用怕什麼“厲王之暴政、官有山澤大害民”之類的屁話。

按照歐洲啓蒙主義者的說法,大順是最講法律的。統治階級是地主階級,法律是維護地主階級利益的。私有制下,不管是佔據井鹽產區的地主,還是佔據煤炭產區的地主,想要開礦,就得徵得地主同意。這不是買不買、賣不賣的事,人家就要“一個月一結,五天的產出歸我”、或者“鹽一個月一結,十天的產出歸我”,那咋辦?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大順的第一個正規的蒸汽機車運行的鐵路站,也就是西直門附近的鐵路站,成爲了一個很特殊的地方。

一個類似“宗教聖地”的地方。

“科學教”或者說“實學唯生產力教”的那羣人,只要來到京城,那就自然是要來這裡看看,親身感受一下傳說中的新時代的標誌性的象徵物。

摸一摸、碰一碰、坐一坐。

而佛教徒,也一樣會往這裡趕。

因爲京西地區的幾大寺廟,因爲徵地、開礦、收租等原因,富的流油。

有錢,廟就好看。

本來就在京西有山有水的地方,只論精緻,也比擠在京城裡的那些寺廟強得多。況於說,寺廟這玩意兒,在山裡那也是自帶三分神聖感的。

有了錢,便能修繕的漂亮,又加金身又修琉璃,靠施主佈施圈錢的,肯定沒有靠開礦、地租、佔地補償等的錢多。

沒錢,就沒有富麗堂皇的廟宇。

如今鐵路也已修通,往來方便了許多。而京西的寺廟,藉着鐵路的春風,那也是經常辦一些活動,自然是有不少人擠着上車,去京西的寺廟敬香禮佛。

即便都乘坐同一趟來時裝煤塊和白灰的車,也能看出來兩撥人的不同。

意氣風發,在車上站着吹風,甚至故意一隻手把着欄杆、使勁兒抽鼻子,嗅那醉人的煤煙味兒,時不時嗷嗷怪叫的那些人,多半就是實學“科學教”的人。

拖家帶口,老老實實坐在車上,緊張不安,嘴裡嘀嘀咕咕唸唸有詞的,則多半是去京西敬香禮佛的人。

這件事其實蠻有趣的。

一羣相信科學理應立足現實的人,對這條破破爛爛湊合能用的鐵路,暢想將來;而一羣相信輪迴立足往世的人,卻對現實裡富麗堂皇的新廟宇,頂禮膜拜。

是以從城中趕到西直門附近,還是挺擁擠的,遠遠就能看到許多不同目的的人,沿着宏大的西直門進出。

城中是不能走火車的,無論是蒸汽機車冒出來的火和濃煙對木製房屋的現實威脅,還是蒸汽機車這種奇葩東西對風水震動之類的擔憂,都不能走。

但是煤也不能在城牆外對方,是以在西直門城內地方,纔是真正的堆煤的煤場,要靠馬車之類,趕在行人進出的時候,將煤從外面倒入裡面,再進行分發售賣。

之所以不讓在外面堆煤,原因自然是考慮到安全問題。

一則,一旦封城,這煤堆在外面,裡面燒什麼?是以還不如多費點事,將火車上卸下來的煤,堆在城中新建的煤場。

二則,煤堆在城外,一旦要是出點什麼事,比如戰爭、起義之類。這些煤,既可以用來焚燒城牆城門,也可以堆積過來,阻塞護城河,或者堆積成山攀附城牆。

最基本的安全考慮,京城城牆的周邊,是既不準有建築、也不準有土丘的。這和是否是封建皇朝無關,只是單純的安全考慮。

其實在這條鐵路修好之前,大順的煤,都是走西直門南邊一些的阜成門的。

西直門是水門,是往宮廷裡運玉泉河的水的;阜成門纔是煤門,從蒙元開始,煤就是從這裡運的。

只是,因爲西直門有大順京城第二的大門、又有規模龐大的前朝留下的堡壘。

加建的炮臺,和大量的火炮,正對着新建的車站。可以居高臨下控制。

阜成門那邊,連接原有的官道,從這個風水的角度,阜成門正對着紫禁城和後山上吊的那地方,大順自詡水德,冒着火和濃煙正對着紫禁城和上吊的歪脖子樹,這個論起來也着實不太吉利。

再者,阜成門這邊原本就是運煤的道路,城外的建築比較多,人口也密,拆起來實在是拆不起。

西直門這邊還是大片的蘆葦蕩,人口比較稀疏,加之距離大順的科學院那邊更近,是以最終還是沒有佔原本的京西官道,而是選擇了在空曠一些的西直門——還一個原因是西直門周邊的前朝寺廟遺址上建起來的園子,是朝廷官地,佔地比較方便。

火車站是個新鮮玩意兒。

但說到底,還是個新時代的組成部分,一些新時代的特色,在鬆蘇的時候,牛二就見過了。

比如這個火車站的旁邊,和鬆蘇的碼頭區一樣,立着高大的、醒目的牌子。

【招童工】

十歲以上。包吃住,需父母簽押,原則上不收柺子童。

鬆蘇那邊大量僱傭童工的原因,是因爲工場主發現“一個成年的務農者,在工場裡接紗線的線頭,是不可能的。孩子的手指更靈活”。

而京城這邊的煤礦,大量僱傭童工的原因,是技術進步,導致比如推軌車、掛繩之類的工作,孩子也能幹,而且價格便宜,只要三分之一薪。一些深窄的礦洞,比如炸藥不好炸的地方,也得孩子去背煤。

再者,伴隨着煤的使用,新建築樣式的呈現,也需要一些孩子去通煙囪。大人爬不進去,小孩子可以方便進出,畢竟這個時代也沒有抽菸囪大功率鼓風機。

還一個就是因爲煤的廣泛使用,冶鐵技術的進步,遼地鐵礦的開發,使得鐵爐子成爲了京城家庭的必要配置。鑄鐵的,倒是不貴,就是大順還不能有效廉價地卷出來鐵皮卷,廉價煙囪並未普及,所以每年煤氣中毒的人死的稍微有點多。

孩子可以去煤場,搓煤粉球。普通家庭用煤塊或者煤餅,貧苦人家就只能用煤粉和黃泥攪合成的球。

有詩“贊”曰:新興煤鋪賣煤球,爐上全無火焰頭;可恨賣煤人作僞,爐灰黃土一齊收。

是以百姓還是更信賴這些大店鋪,畢竟誰也不想好容易攢點錢買煤球,結果全都是黃泥巴和爐灰,一點火頭都沒有。

而搓煤球,小孩子也能幹,這些大店鋪,也要趕在冬季來臨之前,多僱些孩子搓煤球——這個連工錢都不用給,冬天的時候,會發一批煤粉球作爲工錢。

大人要幹活,肯定還得要錢,所以不如僱小孩幹,不用給錢。不是大人特殊,而是大人得養家,不給錢是絕不可能幹這個活的。

(本章完)

第1030章 氛圍第379章 四宗罪第325章 迎天使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942章 南美貿易區第46章 哈士奇第1057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463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1167章 備戰(六)第1128章 志向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325章 迎天使第541章 人性第1011章 錯亂的美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148章 魚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941章 自覺(三)第422章 突入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393章 泡沫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201章 七擒七縱亦不懼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1317章 人多聲音才大第186章 維持互信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1082章 爲利而戰第48章 不可抗力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869章 “不正當”競爭(一)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1187章 理藩學(上)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622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三)第1306章 死與復仇(二七)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1041章 國運(上)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024章 割裂(二)第1082章 爲利而戰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778章 艱難的第一步(中)第1401章 遷徙路(四)第922章 歸來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53章 選擇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970章 給錢第584章 都是生意(下)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1490章 終章 九三年(八)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1066章 惡龍殘影(一)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972章 割袍(下)第1375章 凡爾賽和約(二)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57章 開戰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380章 內外有別第1051章 坐莊(下)第1278章 夷丁第412章 自我意識(上)第1012章 圈地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93章 破題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206章 狠話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986章 止步(上)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20章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1010章 另一種表達第790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七)第1450章 “帝”(二)
第1030章 氛圍第379章 四宗罪第325章 迎天使第143章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942章 南美貿易區第46章 哈士奇第1057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463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1167章 備戰(六)第1128章 志向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432章 只把忠臣作奸佞第325章 迎天使第541章 人性第1011章 錯亂的美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148章 魚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941章 自覺(三)第422章 突入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393章 泡沫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201章 七擒七縱亦不懼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1317章 人多聲音才大第186章 維持互信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1082章 爲利而戰第48章 不可抗力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869章 “不正當”競爭(一)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1187章 理藩學(上)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622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三)第1306章 死與復仇(二七)第1311章 死與復仇(三二)第1041章 國運(上)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024章 割裂(二)第1082章 爲利而戰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778章 艱難的第一步(中)第1401章 遷徙路(四)第922章 歸來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906章 南洋大開發(一)第543章 萌芽?萌個屁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53章 選擇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970章 給錢第584章 都是生意(下)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1490章 終章 九三年(八)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1066章 惡龍殘影(一)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972章 割袍(下)第1375章 凡爾賽和約(二)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57章 開戰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380章 內外有別第1051章 坐莊(下)第1278章 夷丁第412章 自我意識(上)第1012章 圈地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93章 破題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206章 狠話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986章 止步(上)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20章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第1017章 全都裝傻(上)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1010章 另一種表達第790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七)第1450章 “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