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清華園

第390章 清華園

“也正好,羅剎國使臣尚未至京城。在羅剎人那,你劉鈺的名字還是夠響亮的。對倭一戰,你既認爲這是殺雞用牛刀,那你便留下,嚇一嚇羅剎人。輔助齊公把西北界約簽了。”

“羅剎人對你很熟,最知你本事,見你不爲主將徵倭,定以爲你留在京城是爲了應對我朝與羅剎可能的衝突。”

皇帝允了劉鈺不直接指揮對倭海戰之後,腦子動的也靈光,迅速想到了這麼一個合適的位置。

本來還在頭疼需要作出什麼態勢才能讓羅剎相信,天朝可能會爲了準噶爾的牧場和羅剎開戰。

現在劉鈺既不去海上,以劉鈺和羅剎國的幾次交流,以及平準一戰打給羅剎特使看的那一仗,留下劉鈺當抵擋上調動萬餘人做姿態。

“待你婚假一過,便每日去樞密院。你與樞密使兩人,一陸一海,共掌此番對倭軍機。你既是認爲後勤輜重運輸,海軍部也需有專門的後勤處,便先把這個搭建起來,推薦人選做這後勤處的主司。”

“此特事特辦,日後陸海軍官武選,自有制度章程。”

看上去一下子給劉鈺分配了一堆任務,可不管是劉鈺還是皇帝,都認爲這算不得什麼抽不開身的事。

對倭一戰被劉鈺在土佐難麼一折騰,幾乎不太可能出什麼意外了;與羅剎談判也是齊國公負責訛詐,劉鈺只需要露個面,做個訛詐時候手裡的刀劍便是。

劉鈺不是很關心這些沒什麼意義的事,善戰者無赫赫之名,對倭一戰又不是賭國運的地步,在劉鈺看來和西南改土歸流的難度差不多,並不上心。

他上心的,是皇帝真真正正要拿錢興辦實學了?

“陛下所言,若是倭人賠款,要拿出百萬兩興辦實學?陛下可有計劃?”

李淦笑道:“此事正好與你說說。我問你,太宗皇帝當年爲何要辦武德宮?”

劉鈺心想,肯定是覺得四書五經那一套有點落伍,又沒能力魔改儒學的永嘉永康學派,破了卻立不了,也不能“我注六經”,又不敢和天下讀書人爲敵甚至打出保天下的大旗來團結士紳地主階級,那就只能這麼折中了唄。

但這些東西也不太好和皇帝說,只好道:“本朝開國太難,在東虜的大炮上吃盡了苦頭,而東虜的大炮實源於登州兵變。之後與僞明交戰,倭人鐵炮足輕、葡萄牙火槍手、鄭氏的黑人衛隊,足見西洋學問在兵事上有用。故而遠見卓識?”

李淦微微搖頭,伸出一根手指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實學自然有用,太宗皇帝當年也說過要興實學。”

“但怎麼興?鋪的太大,反而無法興,天下必然反對。是故太宗皇帝也只好只在良家子中推行,並不妨礙天下讀書人的科舉之路,並行而不亂。”

“朕小時候,便有西洋傳教士教授學問,朕豈不知實學之大用?但其大用者,與其之大害,孰輕孰重?天下讀書人皓首窮經,難不成要讓實學勝過聖人之言?太宗皇帝言,明取天下,取於元少科舉;本朝取天下,取於西安建制後開科舉取士。”

“興之一字,當可深敲。鋪於全國,非興也,實亂也。”

這道理,劉鈺自是明白,當年的那種情況,大順爭天下的時候敢興實學,滿清就會高舉聖人明教的大旗,那就不用爭了,躺平等死就行了。

最終留了一個良家子營學三舍法、武德宮的底子,但也就到此爲止了,再往下走就走不動了。

所以這纔是劉鈺想問的地方,要興實學,怎麼興?

李淦見劉鈺一臉疑惑,笑道:“朕記得你以前說的分餅論。這已經分掉的餅,朕動不得。可若是學了實學,無餅可吃,只怕也難興。幸於軍改、興建海軍,多出來一些餅可以分。”

“再者,攤子鋪的太大,反而不妙。古之三代,有學校之法,王荊公之三舍法亦義出於此,可於全國,不好推行。是故只推行與良家子中、京城、松江、鯨海四處。”

“鯨海新建,並無阻礙;松江商賈居多,朕允其子弟學實學爲國效力。京城就在朕的眼下,多給他們些餅吃;良家子本學實學,只是略改教材深入而已。”

“至於別處,一概不動;各省舉人名額,一概不動;科舉進士人數,一概不動。”

“靖海宮歸於京城,併入武德宮軍校,只分步、炮、海、騎各科,海軍在京學一年而至威海再學一年,上艦實習。愛卿以爲如何?”

“呃……臣以爲,甚妙。”劉鈺心想,出於何等目的,這也能想到,無非就是加強統治而已。

給京城的人更多出路,讓他們成爲軍官支柱,實際上就把軍權抓的更穩了。以京城統治天下,確保京城是忠誠的。

忠誠的京城,就是一支足以扭轉天下大局的力量。

至於松江,那不用提,不過是想把商人也綁到皇權上。良家子是基本盤,動不得,但是人少,可以直接改動教材,而且有之前的底子,不會有太大風波。鯨海現在一共也沒幾個人,也就是給劉鈺個面子,畢竟之前在那花了不少錢了,不能白白扔掉。

軍改之後,一旦挺過這幾年,舊軍裁撤乾淨,每個士兵攤在身上的錢是增加了的。

軍官作爲一個體面的職業,也算是被納入了這種並行的“另類科舉體系”之中,算得上是吃官家飯的了。

新學、舊學都吃官家飯,皇帝居中搞搞平衡,也算是把天下最有本事造反的人都籠絡住了。

沒文化去造反,只能爲王前驅,成不的事的。科舉加新學軍官,在皇帝看來把有能力造反的都拉入了官飯中,又可相互制約,自可長久。

皇帝說的分餅,無非是分財政的餅,看來皇帝對將來開拓財源還是有信心的。

這對劉鈺的計劃毫無影響,不好也不壞。

但他還是想提一句。

“陛下,這實學不只是可以當軍官。諸如農學、手工、冶煉、鑄造……這些,也應重視纔是。”

李淦哈哈大笑道:“朕就知道,你定會問這個。當初效武侯故智時你便說,要讓京城人對實學生出興趣。這飛天遁地、冶煉鑄造、農學紡織,自然也在實學範疇之內。”

“朕已經定了,要在前朝的清華園,建一所科學院。這西洋諸國皆有科學院,朕自也要搞一個,當初就說過的,如今總算是可以辦了。”

“既要建在京城,那裡正是一處好地方。一則是前朝戚畹武清侯所建,昔年號稱‘清華園前後重潮,一望漾渺,在都下爲名園第一。若以水論,江淮以北亦當第一也’,實是以絕佳做學問之處。”

“二則嘛……那裡空着也是空着,無人肯在那裡建園。做實學的,當知子不語亂力怪神,也正合適鎮一鎮那裡。”

清華園的公案,劉鈺早已知曉。齊國公府的別院花園就在附近,除了他們家這個翼國公分到了積水潭這樣的好地方,其餘勳貴在京城沒那麼大的花園和水源,只好都跑到海淀附近建園子了。

皇帝所謂的“力亂怪神”,就是崇禎朝的那樁公案。薛國觀給崇禎皇帝出了個主意:國家危難,困於金銀。文武百官、王孫貴戚累受國恩,理當爲國分憂,納銀獻糧。

武清侯的清華園,既號稱淮北第一園,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加之兄弟爭財產,自是先拿武清侯開刀,結果武清侯死了,死後勳貴外戚們還鬧出了“九連菩薩叫皇帝斷子絕孫”的故事,嚇得崇禎再也不敢問勳貴外戚要錢了。

故而這園子雖好,大順的這幫子勳貴們沒有一個願意要的,任其荒廢,實在是覺得這破地方不吉利,都想留給皇帝。

但大順的這幾輩皇帝一個個都摳摳搜搜的,之前休養生息沒錢建,到李淦這完成了休養生息卻又是個琢磨着開疆擴土留身後名的,這地方便一直空着。

對劉鈺而言,這地方建科學院,從前世的情感上來說,其實心裡是挺願意接受的。

可李淦接下來的話,徹底把劉鈺搞暈了。

“朕已派了你的實學老師戴進賢,攜郎世寧等西洋人,招募通西洋建築者,就在那建一所西洋建築,做科學院。”

這操作,一下子把劉鈺暈到無語。

“陛下不是分了實學和西學嗎?若分了,何苦又非要建西洋建築,這不是反倒叫士大夫厭惡嗎?”

李淦反問道:“怎麼,你還想讓工商與士大夫同列?你啊你,動動你的腦子,好好想想。北儒一派歷來支持實學,但實學要以儒爲本、實學爲末。這等儒生,科舉考不過埋頭苦讀的、實學比不過那些少學聖人之言的。反倒是不成不就。”

“朕建科學院,若不叫他們輕於士大夫,如何使得?況且若是被人以爲朕要再建一個‘武德宮’之類,分走科舉名額,儒林輿論必然譁然,又要陷入‘實學’與‘大義’誰爲本的爭論之中。”

“還不如直接建個西洋式的建築,叫士大夫明白,朕不會用他們搶科舉名額,也不會影響儒學大義,更省了實學與大義誰爲重的爭論。”

“國子監博士,正五品;科學院博士,從五品。皆低一等。以示六經爲重、實學爲輕,建築奇技淫巧,舶來不正,此方可無有爭論。朕也就能做到這了,你若嫌少,自可投錢資助,此是你個人所爲。”

“你可多加資助,但與朕無關,更不可與朕有關。朕乃天子,你可懂?”

(本章完)

第21章 紙上談兵第234章 打小抄第869章 “不正當”競爭(一)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905章 羅馬和迦太基第246章 探險隊第477章 四凶第1465章 最後的鬧劇(十二)第918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二)第731章 毫無組織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1168章 備戰(七)第264章 金刀計第620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一)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127章 必拿下第885章 縣令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1183章 信不信不取決於腦袋第1076章 爭功(一)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625章 手段第1484章 終章 九三年(二)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1401章 遷徙路(四)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572章 藍狗子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93章 破題第587章 不平等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540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下)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1480章 臨別告誡(六)第101章 畜牧稼穡皆學問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第831章 海牙慘案(八)第717章 臀與腦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1452章 “帝”(四)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188章 對策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1070章 惡龍殘影(五)第932章 覺醒(四)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778章 艱難的第一步(中)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353章 傳教千年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703章 海戰(一)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31章 收心第1417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八)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666章 分贓大會(三)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1385章 凡爾賽和約(十二)第148章 魚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順便平第457章 刻舟求劍(上)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359章 三人行,必不遠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1403章 遷徙路(六)
第21章 紙上談兵第234章 打小抄第869章 “不正當”競爭(一)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905章 羅馬和迦太基第246章 探險隊第477章 四凶第1465章 最後的鬧劇(十二)第918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二)第731章 毫無組織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1168章 備戰(七)第264章 金刀計第620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一)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127章 必拿下第885章 縣令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561章 啓蒙工具人(上)第1183章 信不信不取決於腦袋第1076章 爭功(一)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625章 手段第1484章 終章 九三年(二)第646章 亮相帶來的思維改變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1401章 遷徙路(四)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572章 藍狗子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93章 破題第587章 不平等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540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下)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1480章 臨別告誡(六)第101章 畜牧稼穡皆學問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952章 交出主動權第831章 海牙慘案(八)第717章 臀與腦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1452章 “帝”(四)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188章 對策第592章 海上馬車伕的遺產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1508章 終章 九三年(廿六)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1070章 惡龍殘影(五)第932章 覺醒(四)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778章 艱難的第一步(中)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353章 傳教千年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703章 海戰(一)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31章 收心第1417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八)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666章 分贓大會(三)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1385章 凡爾賽和約(十二)第148章 魚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1460章 最終的鬧劇(七)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順便平第457章 刻舟求劍(上)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359章 三人行,必不遠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1403章 遷徙路(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