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

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

如今皇帝也算是見過世面的人了,並沒有被這三千萬兩白銀的數額嚇得不敢吭聲。

劉鈺在一旁聽着這個數額,暗地裡竊喜。

心道要說花錢,還是得國家大事花錢啊。

打仗、治水,這才叫花錢。

真要是皇帝沒了雄心壯志,去了趟江南,回京之後修園子去了……倒也不是說不花錢,但那才能花幾個鳥錢?

使使勁兒,六七百萬兩撐死了,也配和打仗、治水這樣的事比花錢?

不花錢,便沒有開拓的動力。

現在這個時代,就是這麼奇葩。以前開拓邊疆,好地方都佔了,開拓就是賠錢的。可偏偏,現在開拓是賺錢的。

集權到這種程度了,君主的意志,直接決定着國家的走向。

只可惜黃河治不了、沒人敢蹦出來說自己有本事根治黃河。

要不然開個兩億的價碼,之後二十年都不用愁皇帝會不對外開拓殖民來想辦法弄錢了。

只不過……

劉鈺看了看那個水利官員,心道只不過你這計劃到底能不能成?

別想的挺好,到時候弄成宋朝三易回河那種事,治水沒治成,反倒是弄出大災?

這事兒要是做毀了,皇帝以後肯定嚇得不敢在治水上“瞎折騰”了,怕不是以後只能老老實實、聽天由命、祭祀河神保平安了?

淮河當然得治。

最好當然是治好。

要不然再這麼下去,不說別的,單說依舊還是保北不保南,提起安徽想到的就是要飯花子;淮河水災,蘇北災荒,松江府各地又工商業興起,蘇北人都跑去蘇南打工,蘇南提起蘇北就覺得窮,愣生生把一個蘇省弄成蘇聯……若還這樣,這些年的折騰,改變了啥歷史呢?

想到這,腦袋一熱,便要出去談談這三千萬兩不是什麼難事的時候,旁邊並立的一名官員悄無聲息地伸出手輕拉了一下劉鈺,示意劉鈺這時候別站出來。

小動作很隱秘,皇帝也沒有注意到。

這時候,緩過神來的皇帝輕咳一聲,示意那些嗡嗡討論三千萬兩這個驚人數額的官員先肅靜。

然後下意識地看了眼劉鈺,示意叫近侍將圖冊交與劉鈺也看看。

劉鈺剛纔腦袋一熱,亦是“老夫”聊發少年狂。

被旁邊的官員輕拉了一下後,頓時冷靜了許多。

眼看圖冊已經到了身前了,劉鈺跪倒,卻不接圖冊,而是道:“陛下,術業有專攻。”

“陛下若問,水爲什麼往低處流,臣可以解釋其中道理。”

“陛下若問,下游水高泊大,何以上游的水流速就緩而至淤積,臣也能以阿爾熱巴拉手段寫出三五個公式。”

“但陛下若問淮河水治不治得,入海入江之後,到底有利有弊?古人云: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臣不敢以不知之事對奏。”

說完,想到自己剛纔出於對數百萬同胞潛意識裡的愛,竟差點做出老夫聊發少年狂的人的行徑,不禁一身冷汗。

得虧那官員拉了自己一把。

當年江蘇節度使和劉鈺談,要準備上書改海運、治水的時候,康不怠就告訴過劉鈺,君子遠庖廚。

當時想的,就是等着黃河哪天決口了,徹底堵死了運河了,不走海運也不行、不治水也不行了的時候,再站出來。

可要是提前站出來了……劉鈺堅信人定勝天,康不怠卻覺得人定勝天不是不對,可也要看和“天”的哪些地方對抗。

若是和黃河對抗、和暴雨對抗,以現在的人力距離勝天還差的遠呢。

治水這事,誰敢保證?

就算淮河五分入海、五分入江的辦法,理論上是好辦法,結果治完之後,老天爺當年就給你來個千年以降的最大洪水,就算修的不錯,可也扛不住啊。

康不怠當年說完之後,田貞儀事後也說過,治水這事,不要站隊任何方案。

治、不治,這個不需要站隊。

因爲海運一旦有基礎了,皇帝必要廢漕運。

廢了漕運之後,必要治水。

但是,治水細節,萬不參與。

就記着一件事:治水,要錢。

缺錢,你來辦;方案,你不懂。

剛纔的一時衝動,純粹是潛意識裡的情懷發作,這時候反應過來了,立刻推諉。

皇帝也是微微一怔後,隨即笑了笑。

心道這倒也是,興國公雖有手段,既能練兵亦可工商,朕竟覺得他什麼事都可分憂了,治水的事,他如何懂?

便叫近侍又把圖冊拿回,目視一圈大臣,本想問問管河道的總督,卻還是沒遞過去。

提出這個意見的水利官員,皇帝自是熟悉,也知他根底,對他的能力還是信任的。

此人姓廖,名寒輝,不是科舉出身,荊襄良家子,武德宮出身。是大順皇朝的“自己人”。

大順當年整合了各部勢力,內部是有各種山頭的。雖然都是“自己人”,但內部有時候也得問問祖上當年是混哪裡的,哪個山頭的。整合之後,後來的良家子若不認得,互相攀談,只問祖上當年哪個山頭的,或祖上陝北延安的、或者祖上瑞金農會的、豫魯蘇北榆園系的、鄂豫皖礦工黃麻農奴系的等等。

以及,尷尬的、放棄鄂豫皖進川,曾另立旗幟的張某的大西系……

這廖寒輝的祖上,是“集賢會”山頭的人。

永昌二年,他們在江西起義,以瑞金、寧都、石城等地爲根據地,組建農會,創建集賢會,組織武裝暴動,建立田兵,綱領是:減租減息、永佃不易。

歷史上,他們被滿清和漢族地主合力絞殺,但餘部一直抗爭了幾十年。

如今,荊襄之戰後,他們與陝北大順軍配合攻下吉安府,會師井岡山。

雖不是嫡系的延安府的人,但瑞金系的在大順內部也算是帶資入股的,還是大順打完荊襄之戰最虛弱的時候。

再者其憑藉對瑞金、寧化等地的控制,對福建地區以及方言人情的熟悉,讓當時被滿清的漢奸炮兵打的難受的大順打通了“國際通道”。

得到了大順急需的西洋火器和大炮,意義非凡。

本來集賢會就完全控制了贛南、閩西的廣大農村,使得命令不出縣城,羣衆基礎極好。

大順這邊的百戰精兵一到,輕而易舉將贛南閩西的幾個縣城拔掉,使鄂湘贛閩根據地連成一片,爲南下東進尋找出海口、打通國際通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且在九宮山後,大順棄用均田免糧口號,集賢會的減租減息、永佃不易的口號也算是路線正確的。

沒那麼激進,整合起來比較順手。

雖然不及滿清南明對地主的保護,但減租減息,也沒有徹底均田那麼激烈,彼此妥協,也算能夠接受。

瑞金集賢會一系的人,日後也編入大順的正規軍,轉戰南北,從炎熱的廣東打到白雪皚皚的赫圖阿拉,出了不少炮兵。

到廖寒輝出生的時候,減租減息的事也就過去了六七十年。

他家祖上本就是在打通國際通道後選爲炮兵的,數學底子不錯,是以考入了武德宮。

之後又從羅剎人和法國人學要塞工程學,主持參與過大沽口要塞羣的設計建造,也以要塞防禦爲目的,治理過海河河口。

再之後,在當年江蘇節度使上書試行海運後,就被皇帝派來了黃淮考察。

能力在大沽口要塞羣和海河河口清理等事上,已經展現出來了。

皇帝當初也是怕他進了河道系統後,沾染上河道系統的壞毛病,故而一直沒有重用,掛了一個郎官的名,這些年一直在黃淮。

皇帝很清楚,河道、漕運就是個污泥坑,出個不染的白蓮花着實是難。

砍頭抄家一年至少三四個,但依舊擋不住,真正準備將來治水的人就不能提早往那裡面扔。

廖寒輝也不是靖海宮出身,和劉鈺也沒啥交集。

但與之前的江蘇節度使攀祖上交情的話,都是當年鄂湘贛系的,這些年倒也不至於清貧艱苦,自有幫襯。

現在開口就是三千萬兩,這顯然也不是信口胡謅。畢竟主持過要塞羣修建,對於耗費和人工效率心裡有數。

而這麼大的數額,既是敢說出來,肯定也不是指望在田賦丁銀或者鹽稅上。

五年平淮,也不能說全國加個“淮餉”,不吉利不說,皇帝太明白這種上面收五百萬下面敢收到五千萬的道道了。

既不加賦,又要有錢,而且張口就是三千萬兩,顯然廖寒輝也是把希望寄託在海外了。

皇帝盤算了一下,這幾年自己的內帑裡是有些錢的。戶政府若是出點,劉鈺這邊再確保一下海外貿易的收益,五年三千萬兩,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治淮,可不只是這三千萬兩的事。

一旦廢了漕運,運河兩岸那些以漕運爲生的,也得一筆錢才能安置。

商賈什麼的,逐利而居,可以換地方。可那些縴夫之類,又無土地——但凡有地,誰幹這一行?

算上這些,可就不是三千萬兩了。

當然,廖寒輝只需要考慮治水治淮,也不能怪他考慮不周。要是啥都考慮到了,要六政府和朝廷何用?

略略猶豫一陣,皇帝便道:“這圖冊,朕先細觀,明後日你自來朕前講解。至於耗費,若能耗費三千萬兩,根治淮河,復唐之兩淮風光,大利天下。”

“錢,不是問題。”

“關鍵還是要看看這圖冊所言之法,到底有無漏洞。”

“此事當慎重。不可本欲救民,卻成害民。若真那般,還不若什麼都不做。”

(本章完)

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290章 翻譯運動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193章 皇帝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1240章 三戰定印度(七)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1374章 凡爾賽和約(一)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100章 槍和槍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第655章 兩幅面孔第15章 居高臨下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177章 機遇期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323章 假公正第411章 出奇第1049章 坐莊(上)第1222章 開戰(一)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157章 老婆本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1001章 缺陷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1164章 備戰(三)第24章 奇怪的聖旨第199章 報捷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290章 翻譯運動第1480章 臨別告誡(六)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807章 閹黨(上)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1162章 備戰(一)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1147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702章 備戰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411章 出奇第144章 先賣後奏,皇權特許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1194章 木牛流馬(一)第807章 閹黨(上)第1357章 英國的總崩潰(六)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290章 翻譯運動第1229章 開戰(八)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549章 澳門的蝴蝶(上)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173章 對日最後一舔第714章 歸義軍(上)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76章 恍然
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290章 翻譯運動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193章 皇帝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759章 憂慮不安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1240章 三戰定印度(七)第911章 南洋大開發(六)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1374章 凡爾賽和約(一)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100章 槍和槍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第116章 沿途見聞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第655章 兩幅面孔第15章 居高臨下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177章 機遇期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323章 假公正第411章 出奇第1049章 坐莊(上)第1222章 開戰(一)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157章 老婆本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1001章 缺陷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1164章 備戰(三)第24章 奇怪的聖旨第199章 報捷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290章 翻譯運動第1480章 臨別告誡(六)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962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八)第807章 閹黨(上)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國第1322章 符合現狀的上層建築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1162章 備戰(一)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1147章 多歧路,今安在(二)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702章 備戰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411章 出奇第144章 先賣後奏,皇權特許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1194章 木牛流馬(一)第807章 閹黨(上)第1357章 英國的總崩潰(六)第1516章 終章 九三年(卅四)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290章 翻譯運動第1229章 開戰(八)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549章 澳門的蝴蝶(上)第1111章 上國心態(五)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173章 對日最後一舔第714章 歸義軍(上)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76章 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