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南洋大開發(十一)

第916章 南洋大開發(十一)

許多年後,當兩淮蘇北漸漸擺脫了極端農奴化的困境,人們不再迫切下南洋時,傳唱起了一首名爲《無向南洋浪死歌》的歌謠。

第一批歷經了下南洋苦難的人們聽到這首歌的時候,總會想到那個讓他們看到了希望的下午。

勸君莫要下南洋,南洋恰似鬼門壇。千個人去無人轉,知生知死都是難。

百般道理微末處,賺錢吃屎都艱難。中介只說南洋好,賺錢如水一般舀。

口似表子嘴一張,親朋不可信其言。到處騙惑人來去,心中只賺中介錢。

千個中介無好死,分屍碎骨絕戶延。幾多人來信其談,拋卻墳墓與祖塋。

光棍單身還做得,無個父母家眷連。涓定吉日與良辰,棄屋離鄉淚連連。

南洋遠於萬里外,做工勞作頂船錢。家眷婦人船倍價,各人路銀記心田。

大船還在港口據,又等好風望好天。也有等到二三月,期間吃住做工還。

順風相送倒容易,不到一旬至南洋。踏上爪哇就知慘,先見墳堆三百聯。

各人打算尋出路,或是僱工或長年。可比家鄉賣牛馬,張嘴看牙敲骨鐮。

少壯之人價稍高,一月算來銀兩錢。四十以外出頭歲,一年只堪算半年。

自己無帳任蚊咬,自己無被任凍寒。欲求己身衫褲換,只能記賬買布纏。

年頭算來年尾去,算來又欠僱主錢。欲走奈何賬未還,再做一年二兩錢。

大年三十人祭祖,心中想起刀割般。上無親侍下無子,就在主家過大年。

初一歇到初四止,除扣費用錢一千。搶劫不過亦如是,南洋各處盡皆然。

人講南洋出穀米,親自食來淚汁鹹。一餐飯無百粒米,全是木薯南瓜填。

木薯燒心難入口,依舊吞得下喉咽。食得多來怕脹死,食得少來力活難。

妻女若隨無事做,無奈接客以換錢。野夫入屋丈夫接,屋外只坐烏龜禪。

不論男人並婦女,每年千萬入植園。千誤萬差在當時,不該信人闖南洋。

李陵誤入單于國,心懷常年漢江山。我今至此也如是,黑髮及爲白髮摻。

心中欲逃無盤纏,做工一年又一年。三年船資十年債,十年老去仍欠錢。

歸家若說南洋好,必是花娘表子言!叮囑鄉親並父老,切莫信說南洋好。

每有子弟非要來,亂棍斷腿鎖屋還。一曲悲歌句句實,並無一句是虛言!

這當然是很久很久之後的歌謠,唱出的只是一個簡單的事實:他們去南洋,就是實質性的債務奴隸,只是大順不準有奴隸,於是不能說他們是奴隸。

一輩子都還不完說好三年船資的債務,其實也有些誇張,但也只能算是略微用了誇張的修辭方法,距離造謠倒還差了挺多。

僱主總有各種辦法,叫你欠錢。

之前邦加錫礦上的手段有的是,那都是可以借鑑的“優秀”管理經驗。巴達維亞糖廠雖沒了居留許可證問題,但只要思路對,總能發散思維想出新手段。

每年若能餘下錢,那簡直可以算作是會計瞎了眼了。

木薯裡面有氫氰酸,他們不知道原因,只是知道木薯不能多吃,吃多了會死。

但於現在,他們既不知木薯是什麼,也不在乎吃了會不會死。捱餓的時候,糞坑裡撿到的爛地瓜,已經完全烏黑了,苦的叫人直乾嘔,也沒說吃了就都死了呀。

此時此刻。

這些災民並不知道在南洋等着他們的,是什麼樣的命運。

只是憑那些“人販子”舌燦蓮花的語言,早已經因爲絕望和常年天災而無神的眼珠,重又有了人的光彩。

當然,這時候的“人販子”,和許多年後小農穩固時出現的“中介”,並不是一種人。

但這時候說的這些話,和將來要說的那些被稱作“必是花娘表子言”的話,也沒什麼區別。

“去吧!南洋可是好地方。那裡的大米,一年能種三季,只要撒上點種就能收。”

“也根本不用去考慮這個時節、那個節氣。你在這,春上一場寒,錯過了節氣,今年就完了。可到了南洋,什麼節氣、什麼日子,都不用記。”

“去了就幹三年的活,頂坐船過去的船資。幹完三年,債還清了,到時候願意繼續幹,就繼續在種植園裡幹。”

“不願意幹了,那就再幹幾年,攢下資本。買點地啊、自己種點啥。只要有力氣,那裡的一畝地頂這裡十畝,難不成還能餓死了?”

“而且,幹個幾年,主家給你們存着錢。到時候,分給你們一塊保證餓不死的地,哎,到時候你們自己蓋個小房子……南洋那可暖和啊,破樹葉子遮着雨就比這裡強。完後自己種點什麼,夠自己吃的。缺錢了,就繼續在種植園裡做幾年工。”

“你們吃過椰子嗎?你們吃過菠蘿蜜嗎?你們吃過芒果嗎?南洋那裡,滿山都是,就算去山裡撿這個吃,也能餓不死。那菠蘿蜜的果子,就像是白糖……呃,你們沒吃過白糖,那苞谷秸稈總啃過吧?比那甜的多……”

“去了那,好好幹幾年,房子、媳婦、地,啥都有了。就算娶不着咱漢家女,找個當地的夷女,那也不愁。”

“夷女一樣能生娃。該有的洞都有。”

人販子唾沫橫飛地講着南洋的種種好處,沒有什麼高超的技巧,只抓住兩件事。

現在。

未來。

現在吃飽。

未來希望。

現在吃飽是奢望。

未來希望在眼前。

許多年後,當《無向南洋浪死歌》唱起的時候,兩淮地區的社會形態、小農生活,已經和現在很不一樣了。

而現在,即便如同後來這浪死歌裡唱的那般,對這裡的人來說,那也是充滿希望的生活。

至少,比現在要強。

這些百姓從出生到現在,上一次感受到“希望”的感覺,還是小時候餓的時候哇哇哭,母親會哺乳自己。那可能是他們這輩子爲數不多的希望大部分時候能滿足的一段日子。

從那之後,一直到今天,纔算是又一次在內心燃起了一種名爲希望的火焰。

他們不在乎椰子還是菠蘿蜜,甚至絲毫不關心比苞米秸稈甜許多是一種什麼樣的味道。

在他們的想象中,或許就是橡子、柿子之類的東西。不管是不是真的好吃,只要是滿山都是,那就餓不死。

而且那裡居然沒有冬天,不用考慮四時節氣。不用如這裡一般,一場秋雨、一場春寒,一年的收成就剩不下多少了。

活着,比什麼都強。

更更更重要的,便是隻要去了南洋,這邊欠老爺的印子錢,一筆勾銷。這一點是官府作保的,雖說是把債記下,按照《大順律》,最高額兩倍做賬目,日後償還。

但一個個都想着,還錢?還個屁!

便是這一點,就足夠他們願意去南洋了。

雖說按照他們粗淺的認識,覺得天下烏鴉一般黑,那邊的老爺也未必就比這邊好多少。

但想着,這邊都他媽這樣了,再差能差到哪裡呢?總不能吃人喝血吧?

不遠處,阜寧縣縣令看着這些被鼓動起來想要去南洋的災民,心裡想的卻是另一件事。

他是個還算是有些良心的人,覺得讓這些百姓有條活路當然是好的。

如今朝廷蠲免,日後據說要行深入的一條鞭法,募役做工,這雜役可免除,再加上幾乎年年蠲免,自己這個縣官其實也就是個“救災指揮者”。

別的縣官還要琢磨琢磨,怎麼把今年的國稅收齊。他在這裡幹了五年了,就一年沒有蠲免,但稅卻也減半了。幹縣官幹到沒有實踐收稅的程度,也足見這地方的悲劇了。

如今讓這些百姓去南洋找活路,還不用縣衙出錢,當然是好事。

但好事之後,節度使下書給府尹、府尹下書給他,示意“佃、主之債不可阻礙下南洋之事”。

不管是節度使,還是府尹,都沒明說這些債一筆勾銷。

就給了一句“不可阻礙”這麼四個字,看上去是要個縣發揮,但各縣能怎麼發揮?還不就是賴賬?

一頭是國公、都督、節度使、府尹;一頭是本地士紳。

選哪邊,這也不需要選。

無非官大一級壓死人,沒頭沒尾的只說什麼不可阻礙,卻又不明說怎麼辦,這在官場內也屬正常,縣令早已習慣。

唯獨真正擔心的,還是今年的債免除了,明年士紳不放貸了,怕是要出大事哦。好在能指望的,也就是國公的信譽,真能把這青苗貸辦起來。

否則,怕是自己這烏紗帽就要不保。

不出事,怎麼都好。你好我好大家好。

出了事,府尹說我就說讓你們不可阻礙、自行解決,可沒說讓你們弄得士紳不肯借貸啊;府尹說完,節度使也能這麼說。

一頭是賭劉鈺守諾,要擔責任;一頭是成千上萬的百姓,苦的久了。

能做到承擔這個看起來風險不高的責任,已經算是官場裡數得上來的好官了。

人販子在那處置災民和百姓,縣令則要應對縣裡和這些人有債務關係和租佃關係的士紳。

有關係的都請過來,阜寧縣縣令只勸道:“這些事,只當是你們助捐了。”

幾個士紳看了看供災民躲雨的簡單窩棚,心道這些人在這裡避雨的窩棚,我們還出了些錢呢,這怎麼還助捐兩次?

再說了,助捐,朝廷還給表彰呢。這回錢明顯是要不回來了,說什麼日後若有命活着必定還錢,那還還個鬼啊?

官家卻不知,有些事能做一次,卻做不得第二次。今次做了,日後管叫官家好看!

心裡雖這樣想,諸多怨,可畢竟也不敢說出來。朝廷的中央集權還沒崩,還管得住這裡,前幾年剛出了一個大案,朝廷的態度在這些士紳看來,很是討厭。

但礙於朝廷現在手裡有錢有兵,卻也只能把這股子怨氣埋在心底。

(本章完)

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1052章 定性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238章 敲定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38章 扣個人質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1109章 上國心態(三)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351章 舊相識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63章 軍歌第264章 金刀計第1435章 分歧(一)第1501章 終章 九三年(十九)第279章 中轉港的尷尬地位第682章 打印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1358章 國富論(一)第406章 都是生意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421章 混亂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1368章 裡病外治(四)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113章 小人哉第348章 怕疼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18章 歸化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第33章 邊軍第240章 納稅做個好商人第1246章 鑽石灣屠殺(二)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193章 恐嚇威脅第264章 金刀計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48章 不可抗力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826章 海牙慘案(三)第4章 衝突第31章 收心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65章 報捷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1000章 扶植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1196章 木牛流馬(三)第1274章 攻防心理(九)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32章 佈置第46章 哈士奇第842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四)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81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236章 中介第125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一)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1052章 定性第459章 馬關換約二十八條第154章 問蛋別問雞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519章 城裡城外(下)
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1052章 定性第308章 禮法還是利益第238章 敲定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38章 扣個人質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1109章 上國心態(三)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351章 舊相識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順第150章 故智新解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335章 可利用的矛盾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964章 修補匠變法開啓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63章 軍歌第264章 金刀計第1435章 分歧(一)第1501章 終章 九三年(十九)第279章 中轉港的尷尬地位第682章 打印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1358章 國富論(一)第406章 都是生意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1270章 攻防心裡(五)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421章 混亂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1368章 裡病外治(四)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474章 屎裡摻飯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113章 小人哉第348章 怕疼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18章 歸化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第33章 邊軍第240章 納稅做個好商人第1246章 鑽石灣屠殺(二)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193章 恐嚇威脅第264章 金刀計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48章 不可抗力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1499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七)第826章 海牙慘案(三)第4章 衝突第31章 收心第609章 最後的集權嘗試第98章 十六年後方爲人第65章 報捷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1000章 扶植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1196章 木牛流馬(三)第1274章 攻防心理(九)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32章 佈置第46章 哈士奇第842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四)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81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236章 中介第125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一)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1052章 定性第459章 馬關換約二十八條第154章 問蛋別問雞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519章 城裡城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