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3章 國富論(六)

第1363章 國富論(六)

喬治三世對兩人的看法,表示了贊同。

尤其是在關稅問題上的看法,更是傾向於大順如果真能做到控制東方商品一家壟斷,從而確保各國按照銷售額分配關稅的話,那麼他相當贊同這種貿易模式。

世界上,並不是只有大順談“以史爲鑑”的。

英國也一樣談。

尤其是他們更傾向於談更近的史。

畢竟歐洲並不是一個穩態的社會,過去的歷史和現在相差太大,或者說生產力水平相差太大,社會結構也截然不同。太過久遠的歷史做鏡子的話,難免像是一個鏽跡斑斑的銅鏡,怕是鑑不出什麼。

而以更近一些的歷史,喬治三世對於收稅問題,確實是有些心有餘悸。

當初導致沃波爾被衆人反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沃波爾要加消費稅、降土地稅。

又因爲此時的技術水平之所限、英國四面都是大海走私如同冬天的泥牆一樣透風。

由是引出了叫整個英國都非常討厭的《搜查法》。

以及導致“城堡學說”大行其道的反彈,抗議這種拿着搜查令去家裡搜查走私品的法令。

這件事,不是簡單的所謂抗稅問題,也不知是個簡單的走私販子反抗的問題。

而是本身英國的重商主義已經到了無孔不入的程度,英國人民,也包括愛爾蘭人民、蘇格蘭人民、北美人民的不滿和反抗,是有道理的。

而之後,33年《糖蜜法》的失敗,也就是實行了二十年,基本沒收上來錢的現實,更是讓喬治三世對於徵稅問題很是頭疼。

簡單來說,因爲此時的技術水平不足、緝私手段不夠、加上英國過於嚴重的重商主義導致走私利潤太大。

是以,只能導致英國傾向於在生產端徵稅。

歷史上導致了愛國者黨的喬治·格倫維爾被鬨笑的《蘋果酒法案》,也是這個問題的延伸——在銷售端、運輸端徵稅,是做不到的。那麼只能琢磨着在生產端徵稅,也就極大地激化了矛盾。

這種矛盾必然被激化,你想徵收酒稅,又控制不住銷售和運輸,結果誰種蘋果就跑誰家裡徵稅去,這不扯犢子嗎?

而生產端徵稅,更是讓英國的一些產業,弄出了諸多奇葩的技術變革。

比如玻璃稅,是在生產端徵收的,而且是按照重量徵收的。

於是英國的玻璃產業,開始出現了“夾空”技術,降低了玻璃的重量。

這種在生產端徵稅的想法,有沒有可能實現?

能。

比如大順鹽政改革之後的兩淮鹽、川井鹽,就是標準的生產端徵稅。

但這個前提,是扶植大企業、扼死手工業,通過大企業的高效率、低價格、集約化,上馬蒸汽機、大曬鹽池等新技術,從而形成一個類似於“全國壟斷托拉斯”的機構,然後便可直接在生產端徵稅,同時又依靠高效率和集約化生產使得產品價格並不比之前高。

然而英國顯然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以《糖蜜法》爲例,想要解決,怎麼解決?

漢密爾頓給出瞭解決方案,以暴力手段和稅收調控,逼死小作坊,壯大大工場,利用大工場的效率,確保在徵稅後依舊對小作坊形成碾壓式的價格優勢,形成幾家大頭,然後即可降低徵稅成本,在這幾家大頭徵稅即可。

這是純粹技術上的低成本徵稅方案,要與此時的行政能力、緝私技術水平相適應。

但現在,英國是做不到的。

新英格蘭地區大大小小的釀酒作坊,雨後春筍一般,依託着北美、中美、加勒比、西非的市場,不斷壯大。

英國既不敢徵稅,也無力征稅,因爲徵稅意味着反抗。

而此時的行政效率和技術水平,也決定了,要麼搞東印度公司這種東西、要麼在生產端徵稅、要麼就是如窗戶稅土地稅一般給不動產徵稅。

比如窗戶稅,房子蓋好了,你總不能把窗戶隱藏起來。

而在外面查窗戶,又可以減少矛盾——城堡學說的存在,使得在大街上不進門就查窗戶徵稅的行爲,英國人的容忍度一般來說更高一些。畢竟查窗戶不用非得進屋查。

這種情況下,大順提出了類似於“代收關稅”的行爲,無疑在喬治三世聽來是一種可行的、靠譜的、不扯犢子、可以實現的好辦法。

這種辦法,如果把茶葉棉布等,視作“每年六七月份在阿姆斯特丹定時刷新”的生產,那麼這就可以視作一種高效的在生產端徵稅的模式。

至於說,這種模式,是不是“自由貿易”……

這個,首先要定義一下什麼叫“自由貿易”。

不過,就算再怎麼定義,這玩意兒與其說是“自由貿易”,倒不如說這就是個畸形的、伊里奇說的那種【國際壟斷卡特爾】。

以歷史上非常典型的國際壟斷卡特爾,1884年世界鋼軌卡特爾來做對照。

1884的鋼軌卡特爾,是因爲生產相對過剩,各國坐下來談一談,最終確定英66%、德27%、比利時7%。

而現在大順搞得這玩意兒,確實就像是個畸形的卡特爾。

以茶葉爲例。

原本是各國東印度公司無序競爭,各國的走私茶到處亂跑。

而現在,大順直接壟斷了茶葉的生產運輸環節。

在阿姆斯特丹刷新之後,全歐洲統一標準到岸價,其價格包含了統一的關稅。

比如說,每磅徵稅3便士。

那麼,各國政府拿到的關稅比例,就看各國賣了多少。

也即是,歐洲各國的殖民地和本土總共有多少消費能力,那麼各國的政府就能拿多少關稅、各國的商人也就拿到多少利潤。

各國的政府,實際上也是“盈利”的受益者。

而各國能賣多少,取決於各國有多少人口、多少殖民地、多少勢力範圍。

當然,若不認爲這是一種畸形的卡特爾。

那麼,也是可以認爲是一種“自由貿易”。

畢竟,到了阿姆斯特丹之後,到岸價是全歐洲統一的。

理論上,這不就是比誰家的航運業成本更低、誰家的造船成本更低、誰家的航海技術更高,誰更有市場建設和銷售渠道嗎?

如何解釋,不影響結果。

誰收高關稅,那麼不收茶稅的就會往高關稅地區走私。

這裡面的關鍵,在於大順能否保證每年六七月份,在阿姆斯特丹定時刷新?且別的地方不會刷新?

這是兩個問題。

前者,是大順的茶園生產端,能否確保足夠的供貨?大順的航海術,能否保證每年的航行?

後者,是說大順能否做到,沒有其餘人偷偷把茶葉運過來?

前者,好說。

後者,也好說。

葡萄牙滾蛋、丹麥滾蛋、英國滾蛋、法國滾蛋之後,實際上大順已經可以做到,除了在阿姆斯特丹刷新外,好望角以西不會再在別的地方刷新。

因爲此時茶葉並沒有被人偷走到錫蘭和印度,大順也絕不可能放着湖南湖北等地的山地不管,跑去錫蘭種茶葉去。是以,茶葉想要以走私的方法流到歐洲,還是很難的。

這,便是大順和英國可以談的現實原因。

唸經並不代表可以靠唸經談判。

關鍵是要一邊唸經,一邊搞出一個不那麼扯犢子的方案,並且要考慮到“國家還要存在、且政府需要稅收”這個現實。

非要念經的話,說大順這麼搞算是“自由貿易”,而並不符合因爲生產相對過剩產生的國際卡特爾壟斷同盟的特徵,也不是說不過去。

既然在技術層面舉杯可操作性——實際上也具有可操作性,各國只能去阿姆斯特丹拿貨,拿貨就要登記從屬國以便於事後分關稅,那麼實際上各國商人的銷售範圍,能也只能是本國和其殖民地。

荷蘭之前走私茶猖獗的原因,是因爲荷蘭徹底擺爛了,商人獲得了聯省議會的統治權,他們既不需要維繫常備軍、也不建海軍、更不建軍港,所以荷蘭的茶葉沒有茶稅,自然可以賣的滿英國殖民地都是。

雖然歷史上荷蘭這麼玩的下場,以第三次英荷戰爭被英國打爆、強制荷蘭商業資本購買英國國債、歐洲金融中心轉移到倫敦爲結束。

但現在嘛……荷蘭不是活得好好的?誰說一定得有國防、政府的開支?

大順在北美的行動,支援法國和支援印第安人,那是教育一下北美人民,讓他們更加認同富蘭克林的奧爾巴尼設想:沒有國防開支是不行的,北美的情況並不具備普遍性。

但在荷蘭的行動,則是製造了另一種魔幻:沒有國防、沒有海軍、沒有常備軍,幾大強國都給我保獨,日子不也過的美滋滋?

但是,實際上除了荷蘭人這麼想,英法普奧俄各國都不會這麼想。

所以,大順的談判,在英國這兒才具備可行性,因爲大順主動提出來要給英國關稅。

至於讓英國徵收關稅、或者說拿着關稅去幹啥,那未免就過於險惡了。

顯然,英國這些人自己也清楚,原本的舊體系一崩,很多產業都要崩潰,當然會出許許多多不願做安安餓殍的人。

手裡沒關稅,沒錢,那怎麼行?

哪怕是之前的圈地運動呢,也不是靠着英國的民族性自覺,農夫自覺去給地主讓地方的。

(本章完)

第52章 模棱兩可第946章 旗手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705章 海戰(三)第1436章 分歧(二)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929章 覺醒(一)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612章 搶人才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1281章 死與復仇(二)第7章 紛至沓來的麻煩事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1351章 你們準備好了嗎?第478章 看破第206章 狠話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727章 毀屍滅跡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14章 江湖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1471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275章 明知故問第951章 撒旦與震旦第1490章 終章 九三年(八)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859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上)第706章 海戰(四)第1157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二)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1114章 上國心態(八)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399章 恰合時宜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714章 歸義軍(上)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1312章 死與復仇(三三)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497章 急躁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37章 大膽的想法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1047章 大改第498章 天朝邊界論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405章 籌錢買路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第1241章 三戰定印度(八)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991章 煙幕第221章 先知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463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1338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九)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558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64章 笑與悲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796章 工商局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988章 拍馬屁(上)第72章 參謀第1287章 死與復仇(八)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214章 另起爐竈辦新學第1042章 國運(下)第615章 政變加盟
第52章 模棱兩可第946章 旗手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705章 海戰(三)第1436章 分歧(二)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873章 “不正當”競爭(五)第929章 覺醒(一)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612章 搶人才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1281章 死與復仇(二)第7章 紛至沓來的麻煩事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1351章 你們準備好了嗎?第478章 看破第206章 狠話第1310章 死與復仇(三一)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727章 毀屍滅跡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14章 江湖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1471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275章 明知故問第951章 撒旦與震旦第1490章 終章 九三年(八)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164章 攤丁入畝第859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上)第706章 海戰(四)第1157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二)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1114章 上國心態(八)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399章 恰合時宜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714章 歸義軍(上)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1312章 死與復仇(三三)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497章 急躁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37章 大膽的想法第1005章 新生代(中)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1047章 大改第498章 天朝邊界論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405章 籌錢買路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784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一)第1241章 三戰定印度(八)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953章 步步危機第991章 煙幕第221章 先知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463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第854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四)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1363章 國富論(六)第1338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九)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558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408章 土豆和向心力(上)第64章 笑與悲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796章 工商局第1455章 最終的鬧劇(二)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988章 拍馬屁(上)第72章 參謀第1287章 死與復仇(八)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214章 另起爐竈辦新學第1042章 國運(下)第615章 政變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