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9章 目標:突破臨近空間

與此同時,華夏。

由於太空漁船計劃的特殊性,因此早在確定衛星入軌成功之後,負責發射任務本身的第二炮兵部隊就已經撤離了瓊省。

只留下常浩南他們這些技術人員,以及負責後勤工作的行政人員繼續跟進情況。

當然,現在一切都已經落下帷幕,所以他們也已經沒什麼需要跟進的了。

其實按照最初的計劃,早在昨天晚上,前方人員就應該分批從瓊省撤回到京城。

只不過,常浩南卻特地要求多留一天,準備去見見探空火箭發射場的負責人劉夢遠。

而周平建也以“考察低緯度火箭發射場選址”的理由,一併跟着留了下來。

“對了老周。”

就在一行人乘車前往發射場的途中,常浩南突然問道:

“我之前說的,讓你把整個項目的開銷整理一下……”

還沒等他問完,周平建就趕緊回答道:

“今天早上出發之前,我還專門打電話問過,他們說全都已經整理完成,這會兒應該已經發布到航天局的官方網站上面去了……”

常浩南點了點頭:

“包括快舟一號的研發經費,還有之前兩次地面測試消耗的成本,也都已經做進去了?”

ωwш◆ тt kan◆ ℃O

“我們是直接把發射任務中各個環節的成本列出來,然後再把金額前面的符號從人民幣換成美元公佈出去的。”

周平建嘿嘿一笑:

“簡單折算一下的話,不光快舟一號和模塊化衛星的研發經費,甚至連神舟七號和天宮一號兩項任務的成本都能覆蓋進去……”

常浩南心說還是你們更心黑。

軍售過程中把CNY符號直接換USD符號,他以前一直都是當段子聽的。

沒想到現在真讓自己趕着了。

而且您猜怎麼着?

NASA還得謝謝咱呢!

“說起來,常院士。”

過了一會兒之後,周平建看着遠處已經依稀可見的發射場地,心頭也突然泛起幾分好奇:

“瓊省的這個發射場雖然名字裡也帶着火箭倆字,但過去快三十年裡,發射過最大的東西就是起飛重量331kg的和平2號和285kg的織女三號,最多隻能把十來公斤重的探測儀送到一百公里左右高的地方,甚至連亞軌道都算不上……”

“而且就算國家未來在瓊省建設新的航天發射場,也必定會選擇一個靠近海岸線可以直接建造大型港口的的地方,您怎麼突然想起來去視察那裡的情況?”

常浩南則幾乎不假思索地給出了回答:

“因爲我下一步準備研究稀薄氣體動力學……”

這個理由顯然完全出乎周平建的預料。

以至於他稍微愣了一會兒,才終於反應過來:

“理論研究?”

“嗯……也不完全是。”

常浩南組織了一下語言:

“歸根結底還是爲了後面的高超音速武器項目,但如果能在這個過程中解決一些和稀薄氣體有關的理論問題,那麼對於高超音速飛行器本身也會有所助益。”

周平建面露些許不解:

“可是我聽說,力學所在密雲那邊不是已經落地了一臺JF14超高速風洞麼?”

常浩南低頭略微思索片刻,然後輕輕搖了搖頭:

“最開始我確實也是準備靠JF14風洞完成全部前期驗證測試的,但在負責太空漁船項目的這段時間,我跟航天科工那邊的同志交流過不少次,發現高度50-150km範圍臨近空間的飛行狀況要比預想中複雜很多。”

“目前的JF14風洞只能還原高速度和高總溫,要想研究一般在大氣層內40km以下高度運行的高超音速飛行器來說倒是足夠了,但對於飛行高度更高的跨大氣層飛行器來說,仍然欠缺很多關鍵的理論要素……”

他這句話說的十分雲淡風輕,但聽在對面的周平建耳朵裡,卻幾乎和一聲炸雷差不多:

“跨……跨大氣層飛行器?”

這有點一驚一乍的反應讓常浩南一愣,旋即意識到對方應該是有點想多了。

“我指的不是空天兩用飛行器……至少現在還不是。”

他趕緊解釋道:

“從分類上講,只要是以相對長時間運行在臨近空間高度的,包括以火箭助推作爲初段動力的全滑翔式高超音速飛行器,甚至航天飛機,都算是跨大氣層飛行器的一種。”

聽到這裡,周平建總算鬆了口氣。

看來在短時間內,傳統火箭+宇宙飛船組合的功能還是唯一的,不至於被面前這位神奇常院士鼓搗出來的某種東西突然取代掉。

實際上,對於他來說,臨近空間相關研究也不算完全陌生。

在華夏第一次籌劃載人航天工程的時候,就有人提出過更加複雜,但運載能力和任務靈活性也更強的航天飛機方案。

後來之所以被錢老否定,除了成本確實離譜以外,技術層面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航天飛機相比宇宙飛船需要更長時間運行在50-150km這個高度範圍內,甚至還需要在這個過程中保有一定的機動性,而當時的華夏,或者說整個人類對於臨近空間的瞭解都相當有限。

“所以常院士您是準備以這裡作爲科研基地,進行一系列縮比的鄰近空間飛行試驗?”

“初步想法是這樣。”

常浩南迴答道:

“你應該知道,錢老早在1946年就已經提出,遠程滑行式飛行器的最佳飛行高度大約是96公里,並且根據努森數將流動劃分爲連續流、滑移流、過渡流和自由分子流。”

“而在臨近空間的高空稀薄環境,高超聲速飛行器來流分子平均自由程顯著增大,對於研究飛行器整體氣動特性的宏觀參考尺度來說,飛行器繞流已經滿足過渡流的標準,因此物面速度滑移、溫度跳躍以及努森層形成使得傳統的連續流計算方法對飛行器氣動特性預測完全失準……”

錢學森老先生的專著和論文,像周平建這一代航空航天人員幾乎不可能沒看過。

雖然時隔已久,但後者還是能回憶起其中的不少細節:

“可是我記得……錢老提出的努森數只是個概念上的定性劃分,臨近空間滑移和過渡流飛行器繞流這些系統基本都具有多尺度流動特徵,往往存在局部稀薄效應,不能簡單定義爲完全連續流或過渡流動?”

對方能這麼快就想起其中的要點,確實有些出乎常浩南的預料。

“沒錯……所以我準備在錢老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他一臉鄭重地回答道。

周平建面露震驚,只是張了張嘴,卻沒有說話。

一陣短暫的沉默過後,還是常浩南自己接着繼續道:

“當努森數趨近於0時,氣體可以直接假設爲連續介質,從而像是在大氣層內一樣直接採用N-S方程進行求解,而如果努森數大於10,那麼分子間的相互碰撞可以忽略不計,僅需要考慮分子與物面相互碰撞,這都是相對比較容易解決的部分……”

“但是在努森數處在0.01到10這個區間中的時候,就只能通過數值或解析求解玻爾茲曼方程來解決問題……”

“並且……這也是解決稀薄氣體流動問題最爲統一旳途徑!”

251.第251章 技術換技術第1507章 歸港與重任第497章 無需修改,直接發表!第1101章 克服黑障?第1150章 來自美國的助攻第158章 適航認證必須得自己做!第1202章 八十項技術清單第416章 抉擇,渦扇的10技術路線第1372章 這下輪到美國人用高炮防空了第685章 3月25日,“盟軍”行動第1639章 開盤第80章 蘇霍伊公司的決斷(爲舵主永遠的F4U312.第312章 來到華夏的伊爾78第907章 被推遲的巴黎航展(0點過後應該還有第171章 圖波列夫,也是一種選擇第1652章 國產封裝的證據第1222章 渦扇20,爭奪主動權!第1105章 一炮雙響第1086章 中低軌道通信第921章 大變局第1195章 部署位置在海上?第1159章 放棄自證情結,享受快樂人生第872章 未雨綢繆373.第373章 新軟件的第一個用戶!第1039章 甚至還不止菲爾茲獎?第550章 回擊挑釁!第631章 加力燃燒!第979章 雪中送炭的邀請290.第290章 專利賺錢了第1006章 最大秩距離碼第1559章 Checkmate(將死)第1327章 比美國人自己更清楚第486章 過去有求於人,現在人求於我221.第221章 向歐洲出口工業軟件,風水輪流第165章 霹靂11的未來發展第1016章 SeA650發動機,完成總裝!第1442章 弱小,可憐,又無助第408章 軍宣拯救計劃第597章 試飛F14271.第271章 獵殺獵人,殲轟電7(日萬)246.第246章 能不能干擾GPS?第1379章 千目巡天第1359章 點穴式打擊第1259章 東風31的下崗再就業第1487章 太空交通樞紐347.第347章 搞重型模鍛壓機!第1286章 計算材料學,很神奇吧?第661章 我,普通國企職工273.第273章 飛豹,重獲新生333.第333章 人民海軍,向前進362.第362章 最強大腦,模塊化並行程序開發第1430章 在華夏人面前露個臉第1650章 基石與遠望375.第375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第174章 工藝問題第1612章 觀海的算盤第196章 讓我編寫教材?313.第313章 多兵種聯合,築堤行動!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463章 要不要安70?第1386章 去ITER拼個桌第751章 正式上崗總規劃師第194章 首見殲10(下)第1622章 突破阿貝極限!第1077章 目標是全球適航第1140章 形勢逆轉第1561章 並非短視第1568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1392章 你們的模型,是錯的第1249章 標準3,發射!第68章 推倒重來的勇氣(35)300.第300章 華夏青年五四獎章(二合一)第134章 衆生相(二合一)第421章 空警200,正式立項311.第311章 大佬給我當副手!第1555章 讓美國媒體給華夏做宣傳?274.第274章 老型號也有新春天第517章 渦槳7和渦軸7第1228章 地下堡壘的剋星第659章 西巴爾幹之謀第164章 霹靂震長空!第468章 媒體攻勢第430章 “型號未知的隱身飛機”303.第303章 少年氣(二合一)第1005章 網絡編碼技術第716章 挖牆腳第524章 總不能去求華夏人幫忙吧?第1266章 讓美國人進入自證陷阱第60章 語出驚人(二合一)第1515章 更新一代?第578章 單晶葉片熔模精鑄第1323章 看看能不能撈點東西上來第820章 通往龐加萊猜想的鑰匙第1388章 激烈的競爭第866章 國產大涵道比渦扇的裝機對象第1011章 來自常總的新要求第827章 穿透地球表面第1028章 真正的大合同,風水輪流轉!第1349章 鹹魚翻身的810旅第1279章 目標:突破臨近空間
251.第251章 技術換技術第1507章 歸港與重任第497章 無需修改,直接發表!第1101章 克服黑障?第1150章 來自美國的助攻第158章 適航認證必須得自己做!第1202章 八十項技術清單第416章 抉擇,渦扇的10技術路線第1372章 這下輪到美國人用高炮防空了第685章 3月25日,“盟軍”行動第1639章 開盤第80章 蘇霍伊公司的決斷(爲舵主永遠的F4U312.第312章 來到華夏的伊爾78第907章 被推遲的巴黎航展(0點過後應該還有第171章 圖波列夫,也是一種選擇第1652章 國產封裝的證據第1222章 渦扇20,爭奪主動權!第1105章 一炮雙響第1086章 中低軌道通信第921章 大變局第1195章 部署位置在海上?第1159章 放棄自證情結,享受快樂人生第872章 未雨綢繆373.第373章 新軟件的第一個用戶!第1039章 甚至還不止菲爾茲獎?第550章 回擊挑釁!第631章 加力燃燒!第979章 雪中送炭的邀請290.第290章 專利賺錢了第1006章 最大秩距離碼第1559章 Checkmate(將死)第1327章 比美國人自己更清楚第486章 過去有求於人,現在人求於我221.第221章 向歐洲出口工業軟件,風水輪流第165章 霹靂11的未來發展第1016章 SeA650發動機,完成總裝!第1442章 弱小,可憐,又無助第408章 軍宣拯救計劃第597章 試飛F14271.第271章 獵殺獵人,殲轟電7(日萬)246.第246章 能不能干擾GPS?第1379章 千目巡天第1359章 點穴式打擊第1259章 東風31的下崗再就業第1487章 太空交通樞紐347.第347章 搞重型模鍛壓機!第1286章 計算材料學,很神奇吧?第661章 我,普通國企職工273.第273章 飛豹,重獲新生333.第333章 人民海軍,向前進362.第362章 最強大腦,模塊化並行程序開發第1430章 在華夏人面前露個臉第1650章 基石與遠望375.第375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第174章 工藝問題第1612章 觀海的算盤第196章 讓我編寫教材?313.第313章 多兵種聯合,築堤行動!376.第376章 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大會!第463章 要不要安70?第1386章 去ITER拼個桌第751章 正式上崗總規劃師第194章 首見殲10(下)第1622章 突破阿貝極限!第1077章 目標是全球適航第1140章 形勢逆轉第1561章 並非短視第1568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1392章 你們的模型,是錯的第1249章 標準3,發射!第68章 推倒重來的勇氣(35)300.第300章 華夏青年五四獎章(二合一)第134章 衆生相(二合一)第421章 空警200,正式立項311.第311章 大佬給我當副手!第1555章 讓美國媒體給華夏做宣傳?274.第274章 老型號也有新春天第517章 渦槳7和渦軸7第1228章 地下堡壘的剋星第659章 西巴爾幹之謀第164章 霹靂震長空!第468章 媒體攻勢第430章 “型號未知的隱身飛機”303.第303章 少年氣(二合一)第1005章 網絡編碼技術第716章 挖牆腳第524章 總不能去求華夏人幫忙吧?第1266章 讓美國人進入自證陷阱第60章 語出驚人(二合一)第1515章 更新一代?第578章 單晶葉片熔模精鑄第1323章 看看能不能撈點東西上來第820章 通往龐加萊猜想的鑰匙第1388章 激烈的競爭第866章 國產大涵道比渦扇的裝機對象第1011章 來自常總的新要求第827章 穿透地球表面第1028章 真正的大合同,風水輪流轉!第1349章 鹹魚翻身的810旅第1279章 目標:突破臨近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