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9章 目標:突破臨近空間

與此同時,華夏。

由於太空漁船計劃的特殊性,因此早在確定衛星入軌成功之後,負責發射任務本身的第二炮兵部隊就已經撤離了瓊省。

只留下常浩南他們這些技術人員,以及負責後勤工作的行政人員繼續跟進情況。

當然,現在一切都已經落下帷幕,所以他們也已經沒什麼需要跟進的了。

其實按照最初的計劃,早在昨天晚上,前方人員就應該分批從瓊省撤回到京城。

只不過,常浩南卻特地要求多留一天,準備去見見探空火箭發射場的負責人劉夢遠。

而周平建也以“考察低緯度火箭發射場選址”的理由,一併跟着留了下來。

“對了老周。”

就在一行人乘車前往發射場的途中,常浩南突然問道:

“我之前說的,讓你把整個項目的開銷整理一下……”

還沒等他問完,周平建就趕緊回答道:

“今天早上出發之前,我還專門打電話問過,他們說全都已經整理完成,這會兒應該已經發布到航天局的官方網站上面去了……”

常浩南點了點頭:

“包括快舟一號的研發經費,還有之前兩次地面測試消耗的成本,也都已經做進去了?”

“我們是直接把發射任務中各個環節的成本列出來,然後再把金額前面的符號從人民幣換成美元公佈出去的。”

周平建嘿嘿一笑:

“簡單折算一下的話,不光快舟一號和模塊化衛星的研發經費,甚至連神舟七號和天宮一號兩項任務的成本都能覆蓋進去……”

常浩南心說還是你們更心黑。

軍售過程中把CNY符號直接換USD符號,他以前一直都是當段子聽的。

沒想到現在真讓自己趕着了。

而且您猜怎麼着?

NASA還得謝謝咱呢!

“說起來,常院士。”

過了一會兒之後,周平建看着遠處已經依稀可見的發射場地,心頭也突然泛起幾分好奇:

“瓊省的這個發射場雖然名字裡也帶着火箭倆字,但過去快三十年裡,發射過最大的東西就是起飛重量331kg的和平2號和285kg的織女三號,最多隻能把十來公斤重的探測儀送到一百公里左右高的地方,甚至連亞軌道都算不上……”

“而且就算國家未來在瓊省建設新的航天發射場,也必定會選擇一個靠近海岸線可以直接建造大型港口的的地方,您怎麼突然想起來去視察那裡的情況?”

常浩南則幾乎不假思索地給出了回答:

“因爲我下一步準備研究稀薄氣體動力學……”

這個理由顯然完全出乎周平建的預料。

以至於他稍微愣了一會兒,才終於反應過來:

“理論研究?”

“嗯……也不完全是。”

常浩南組織了一下語言:

“歸根結底還是爲了後面的高超音速武器項目,但如果能在這個過程中解決一些和稀薄氣體有關的理論問題,那麼對於高超音速飛行器本身也會有所助益。”

周平建面露些許不解:

“可是我聽說,力學所在密雲那邊不是已經落地了一臺JF14超高速風洞麼?”

常浩南低頭略微思索片刻,然後輕輕搖了搖頭:

“最開始我確實也是準備靠JF14風洞完成全部前期驗證測試的,但在負責太空漁船項目的這段時間,我跟航天科工那邊的同志交流過不少次,發現高度50-150km範圍臨近空間的飛行狀況要比預想中複雜很多。”

“目前的JF14風洞只能還原高速度和高總溫,要想研究一般在大氣層內40km以下高度運行的高超音速飛行器來說倒是足夠了,但對於飛行高度更高的跨大氣層飛行器來說,仍然欠缺很多關鍵的理論要素……”

他這句話說的十分雲淡風輕,但聽在對面的周平建耳朵裡,卻幾乎和一聲炸雷差不多:

“跨……跨大氣層飛行器?”

這有點一驚一乍的反應讓常浩南一愣,旋即意識到對方應該是有點想多了。

“我指的不是空天兩用飛行器……至少現在還不是。”

他趕緊解釋道:

“從分類上講,只要是以相對長時間運行在臨近空間高度的,包括以火箭助推作爲初段動力的全滑翔式高超音速飛行器,甚至航天飛機,都算是跨大氣層飛行器的一種。”

聽到這裡,周平建總算鬆了口氣。

看來在短時間內,傳統火箭+宇宙飛船組合的功能還是唯一的,不至於被面前這位神奇常院士鼓搗出來的某種東西突然取代掉。

實際上,對於他來說,臨近空間相關研究也不算完全陌生。

在華夏第一次籌劃載人航天工程的時候,就有人提出過更加複雜,但運載能力和任務靈活性也更強的航天飛機方案。

後來之所以被錢老否定,除了成本確實離譜以外,技術層面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航天飛機相比宇宙飛船需要更長時間運行在50-150km這個高度範圍內,甚至還需要在這個過程中保有一定的機動性,而當時的華夏,或者說整個人類對於臨近空間的瞭解都相當有限。

“所以常院士您是準備以這裡作爲科研基地,進行一系列縮比的鄰近空間飛行試驗?”

“初步想法是這樣。”

常浩南迴答道:

“你應該知道,錢老早在1946年就已經提出,遠程滑行式飛行器的最佳飛行高度大約是96公里,並且根據努森數將流動劃分爲連續流、滑移流、過渡流和自由分子流。”

“而在臨近空間的高空稀薄環境,高超聲速飛行器來流分子平均自由程顯著增大,對於研究飛行器整體氣動特性的宏觀參考尺度來說,飛行器繞流已經滿足過渡流的標準,因此物面速度滑移、溫度跳躍以及努森層形成使得傳統的連續流計算方法對飛行器氣動特性預測完全失準……”

錢學森老先生的專著和論文,像周平建這一代航空航天人員幾乎不可能沒看過。

雖然時隔已久,但後者還是能回憶起其中的不少細節:

“可是我記得……錢老提出的努森數只是個概念上的定性劃分,臨近空間滑移和過渡流飛行器繞流這些系統基本都具有多尺度流動特徵,往往存在局部稀薄效應,不能簡單定義爲完全連續流或過渡流動?”

對方能這麼快就想起其中的要點,確實有些出乎常浩南的預料。

“沒錯……所以我準備在錢老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他一臉鄭重地回答道。

周平建面露震驚,只是張了張嘴,卻沒有說話。

一陣短暫的沉默過後,還是常浩南自己接着繼續道:

“當努森數趨近於0時,氣體可以直接假設爲連續介質,從而像是在大氣層內一樣直接採用N-S方程進行求解,而如果努森數大於10,那麼分子間的相互碰撞可以忽略不計,僅需要考慮分子與物面相互碰撞,這都是相對比較容易解決的部分……”

“但是在努森數處在0.01到10這個區間中的時候,就只能通過數值或解析求解玻爾茲曼方程來解決問題……”

“並且……這也是解決稀薄氣體流動問題最爲統一旳途徑!”

第1396章 《廬州物質科學研究院是什麼鬼?》第593章 讓全國產三代機上閱兵!第1085章 東風壓倒西風第1209章 摸着美國人過河我宣佈,殲35A已經成爲我最喜歡的飛機了!第785章 火炬實驗室引發的爭議(算昨天的)370.第370章 貴航的新型教練機第60章 語出驚人(二合一)第96章 你憑什麼去研究?第671章 專職秘書406.第406章 給領導畫餅第555章 法國艦隊來訪第809章 還有後手第885章 光控相控陣雷達第1162章 美國人消耗了太多的牛肉,是導致氣候變化的重要原因第1411章 再苦一苦海軍,罵名就由我來擔!267.第267章 還是看看遠處的大飛機吧,家人第1102章 天基數字圖像傳輸系統第724章 南亞的天空亂成了一鍋粥第182章 殲轟7的未來第713章 讓美國人幫忙排除錯誤答案第932章 不是吧,真偷啊?第127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745章 關於艦載機的規劃288.第288章 我一個本科生,怎麼就成了超算269.第269章 驅虎吞狼,安70和伊爾76283.第283章 溜了第833章 龐加萊猜想已經證明了第969章 震驚法雞一整年!第795章 圓環工程,終局第1255章 美國人不管,我們管!第119章 摸不透的需求第804章 老同志的大膽想法第677章 相控陣雷達第452章 進口替代第34章 關鍵抉擇第576章 世界,正悄無聲息地發生變化第996章 決賽,開始!第13章 你告訴我這叫殲7?第55章 另請高明第135章 華麗出場(爲flankerr的打賞加更)第795章 圓環工程,終局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第540章 AC139直升機,進軍通用航空的鑰匙!第1340章 端面燃燒第920章 精確制導時代第1098章 全球鷹第493章 我只需略微出手,便已是這個時代的第844章 渦扇10的產能分配第1426章 各自打算383.第383章 舉國之力,打造九天息壤!第1460章 吸熱型碳氫燃料310.第310章 兩個方案的殲10!(爲盟主【死第1414章 故技重施第455章 大型模鍛件製造攻關小組(日萬,求第1196章 中華神盾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第1015章 雙向數據鏈的關鍵!第1235章 最強之矛309.第309章 楊韋大佬的震驚第457章 汽車行業,要洗牌了第574章 真就造假仙人啊?第172章 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暢想第791章 靈活的胖子第628章 沒辦法,他給的太多了第807章 狗中哈士奇,國中第699章 亂套了,全亂套了(算昨天的)第930章 來自COMSOL的挑戰第1091章 衛星姿態機動第1309章 如果不只是導彈呢?第737章 陣容離譜的畢業答辯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第828章 不就是設備嘛,買!第14章 這已經不是學霸二字能形容的了第201章 需要重型水壓機!300.第300章 華夏青年五四獎章(二合一)第652章 先把GPS干擾器運過去第179章 國產斯貝,有救了!第909章 不是吧,我對常總?228.第228章 組織這是在考驗我啊!(二合一第478章 怎麼,你又要改國軍標?第523章 青出於藍第518章 一步到位的主戰坦克底盤262.第262章 互有勝負,發現問題229.第229章 給年輕同志壓擔子第895章 教育界的地位第715章 抱歉,我也是剛剛想出來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第1241章 助推段延長第1163章 一轉攻勢!第429章 你的鬼怪我的鬼怪怎麼不一樣357.第357章 我,博士,還沒入學,但已經有第846章 給法國人上一課第822章 用預警機做測試第984章 初賽,我們優勢很大第926章 你還說你沒提前準備?第456章 山鷹,兩個半月創造的奇蹟!第501章 華夏行,我也行?第1134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
第1396章 《廬州物質科學研究院是什麼鬼?》第593章 讓全國產三代機上閱兵!第1085章 東風壓倒西風第1209章 摸着美國人過河我宣佈,殲35A已經成爲我最喜歡的飛機了!第785章 火炬實驗室引發的爭議(算昨天的)370.第370章 貴航的新型教練機第60章 語出驚人(二合一)第96章 你憑什麼去研究?第671章 專職秘書406.第406章 給領導畫餅第555章 法國艦隊來訪第809章 還有後手第885章 光控相控陣雷達第1162章 美國人消耗了太多的牛肉,是導致氣候變化的重要原因第1411章 再苦一苦海軍,罵名就由我來擔!267.第267章 還是看看遠處的大飛機吧,家人第1102章 天基數字圖像傳輸系統第724章 南亞的天空亂成了一鍋粥第182章 殲轟7的未來第713章 讓美國人幫忙排除錯誤答案第932章 不是吧,真偷啊?第127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745章 關於艦載機的規劃288.第288章 我一個本科生,怎麼就成了超算269.第269章 驅虎吞狼,安70和伊爾76283.第283章 溜了第833章 龐加萊猜想已經證明了第969章 震驚法雞一整年!第795章 圓環工程,終局第1255章 美國人不管,我們管!第119章 摸不透的需求第804章 老同志的大膽想法第677章 相控陣雷達第452章 進口替代第34章 關鍵抉擇第576章 世界,正悄無聲息地發生變化第996章 決賽,開始!第13章 你告訴我這叫殲7?第55章 另請高明第135章 華麗出場(爲flankerr的打賞加更)第795章 圓環工程,終局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第540章 AC139直升機,進軍通用航空的鑰匙!第1340章 端面燃燒第920章 精確制導時代第1098章 全球鷹第493章 我只需略微出手,便已是這個時代的第844章 渦扇10的產能分配第1426章 各自打算383.第383章 舉國之力,打造九天息壤!第1460章 吸熱型碳氫燃料310.第310章 兩個方案的殲10!(爲盟主【死第1414章 故技重施第455章 大型模鍛件製造攻關小組(日萬,求第1196章 中華神盾381.第381章 設計一個DSI進氣道練練手第1015章 雙向數據鏈的關鍵!第1235章 最強之矛309.第309章 楊韋大佬的震驚第457章 汽車行業,要洗牌了第574章 真就造假仙人啊?第172章 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暢想第791章 靈活的胖子第628章 沒辦法,他給的太多了第807章 狗中哈士奇,國中第699章 亂套了,全亂套了(算昨天的)第930章 來自COMSOL的挑戰第1091章 衛星姿態機動第1309章 如果不只是導彈呢?第737章 陣容離譜的畢業答辯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第828章 不就是設備嘛,買!第14章 這已經不是學霸二字能形容的了第201章 需要重型水壓機!300.第300章 華夏青年五四獎章(二合一)第652章 先把GPS干擾器運過去第179章 國產斯貝,有救了!第909章 不是吧,我對常總?228.第228章 組織這是在考驗我啊!(二合一第478章 怎麼,你又要改國軍標?第523章 青出於藍第518章 一步到位的主戰坦克底盤262.第262章 互有勝負,發現問題229.第229章 給年輕同志壓擔子第895章 教育界的地位第715章 抱歉,我也是剛剛想出來380.第380章 大迎角高機動(HARV)技術驗證第1241章 助推段延長第1163章 一轉攻勢!第429章 你的鬼怪我的鬼怪怎麼不一樣357.第357章 我,博士,還沒入學,但已經有第846章 給法國人上一課第822章 用預警機做測試第984章 初賽,我們優勢很大第926章 你還說你沒提前準備?第456章 山鷹,兩個半月創造的奇蹟!第501章 華夏行,我也行?第1134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