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登壇拜將

搞定了放牛娃熊心這個後患,項羽方舒了一口氣,頭疼的事又接踵而來。

齊代兩國聯軍左右夾擊,把常山王張耳的十幾萬軍馬殺得潰不成軍。那張耳兵敗之下,投舊部河南王申陽去了。

趙歇便再次據有趙地,複稱趙王。仍以廣武君李左車爲相,拜陳餘爲上將軍,號成安君。趙地百姓歡呼雀躍,皆贊大王英明。

那趙國之亂,還亂不到項羽的地盤。項羽雖有心去剿滅趙歇,還須待整飾兵馬之後。

事情還沒完。一直被項羽嗤之以鼻的盜匪頭子彭越,被齊王田榮封了個大將軍,續擊敗田安之後,又率軍攻打起大梁來。理由是大梁本是魏地,項羽強佔大梁驅走魏豹,叫人看不過眼。

連魏地的主人魏豹都不敢吱聲,要田榮操什麼心來爲魏豹出頭?項羽這個氣啊,是不打一處出。

初時想憑彭越一個盜匪頭子,算哪根蔥,還不配朕親自出馬。便派了一將蕭公角來迎戰彭越這個跳樑小醜。

那蕭公角來到樑地,率兵猛攻彭越佔領的城池。

彭越這次從鉅野澤出來後,手下軍馬好似換了一批人,再也不是那幫仗也不會打,擊鼓進軍鳴金收兵也弄不清的烏合之衆,進退有據,軍紀嚴明。那彭越拿出最擅長的游擊戰術,也不守城,圍着樑地一陣亂跑。蕭公角便十分得意,以爲彭越不過如此。你要跑,我就追上去弄死你!於是帶兵猛追。

彭越的游擊戰術豈是浪得虛名?任蕭公角怎麼追,永遠也落在他身後步他後塵。

彭越的輕騎開始施展騷擾戰,今日襲擊你前哨,明天又燒你糧車,搞得蕭公角防不勝防,疲於奔命。而且彭越開展人民戰爭,鼓動樑地的百姓起來反楚。那魏人見楚軍佔據家園趕走國君,對項羽皆懷恨在心,聽說彭越是爲魏豹出頭,紛紛響應,對彭越的游擊戰術十分的配合。

就這麼你追我趕,蕭公角也產生了厭戰之心。在一次追擊中,誤入彭越精心紮好的口袋,被殺得大敗,狼狽而回。

堂堂的楚軍,所向無敵的雄師,竟然被一羣流寇所敗!項羽震驚不已,對彭越開始另眼相看。

看來不派個有分量的大將,收拾彭越奪回大梁恐怕不行。

最得力的英布已封了九江王,不在身邊。項羽這裡,只有莒城侯右將軍鍾離昧這位智勇雙全的大將比較靠譜。

項羽便令縱橫家高弟鍾離昧出師大梁,領軍會戰彭越。

彭越接連擊敗田安,蕭公角,打了幾場漂亮的勝仗。這人可誇他不得,一誇就得意忘形,自以爲不可一世。見到換了鍾離昧前來,還想用游擊戰術對付。

鍾離昧初到樑地,吸取蕭公角的教訓,並不主動出擊,反而扎穩陣腳,守住各處險要地方,好像有點膽怯不敢與彭越廝殺。

彭越在樑地一陣亂跑,見鍾離昧並不來追。鍾離昧不急,他反而急了。在手下人鼓譟下,發起了一次夜間的突然襲擊!

鍾離昧等的就是這個,早就準備好給彭越一個迎頭痛擊。結果彭越襲擊不成,自己反中了襲擊。

一場不大不小的戰鬥,彭越大敗,逃回齊國而去。鍾離昧揮軍追殺,乘機收服了樑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被貶爲穰侯的韓成,被查出私通齊趙兩國,令其黨羽接應兩國軍馬攻入潁川,恢復他韓國。

“好你個韓成,不殺你留你這條命已算客氣,你竟要自己找死!”

項羽聞報暴跳如雷,立馬下令,斬韓成於彭城曹市,以震懾天下那些反賊。

※※※

秋風蕭瑟,落葉飄零,黃葉遍地。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一間軍丁把守的館舍內,傳來了陣陣劇烈的咳嗽。

面無血色的張良,倚靠在枕上,手中拿着一方手帕,不住咳嗽。一邊咳,一邊咯血。

自上次韓成被貶爲穰侯,張良從馬上摔下,就這麼一直病着。身體狀況直轉而下,日漸衰落。

振興大韓的夢想已成泡影,代表這種夢想的韓成被項羽帶到了離故土千里之外的楚都彭城。這一切,令爲韓國殫精竭慮的張良備受打擊。

而這禍端的由來,竟是因爲她相助劉邦,率先攻下了關中。張良心中深深自責,自怨自艾,腦中時不時映出韓成望着自己的那雙怨毒的眼睛。

爲防備張良逃脫,去漢中追隨劉邦,范增派了一個百將,領一百軍士日夜看守。

其實就算張良有心出逃,她的身體狀況也不允許她策馬。休說是逃到萬里之外的漢中,只要她逃出十里,恐怕也將累死。

這邊咳嗽聲停,大門外忽然又響起了咳嗽之聲。那聲音十分老邁,范增駐着杖,步履十分的蹣跚。

此時的范增,已不是剛出道時那個矍鑠的老頭,也不是鉅鹿大戰那個豪情萬丈的戰士。歲月無情,爲羽兒的江山操碎了心的范增也老了。眉毛稀疏,目光混濁,牙齒也一顆顆地脫落。

偏偏那羽兒依舊不那麼令他放心,時刻做出衝動之舉,仍要他這位亞父時不時指點江山,把持楚國這個鉅艦的舵柄。

范增的身後,跟了兩人,一位是手提藥盒的醫者,一位是手捧白綾的武士。醫者是來爲張良續命,武士是來爲張良送行。何去何從,就看張良今日如何抉擇。

守門軍士見了范增,躬身行禮。那范增擺了擺手,領着身後二人長驅直進,直闖內室,到了張良的臥榻前。

張良眼皮一擡,不經意地望了望范增,問道:“上柱國來此何爲?”

范增嘿嘿一笑,說道:“老夫今日來此,是給子房先生報告一個喜訊。”

張良神色微微一動:“子房如今命在旦夕,如囚之鳥,有何喜之有?”

范增那聲調忽然擡高,拱手道:“恭喜先生,先生的故主韓成私通我大楚的敵國,今日已在曹市斬首。從此先生便無所顧忌,可以一心一意爲我大楚效命。”

“噗”的一聲,張良又是一口鮮血噴出,那殷紅的鮮血灑滿羅衾。

“大王!是爲臣害了你。若不是爲臣去相助沛公,怎會令你落入今日這步田地!”

瞬時張良淚如泉涌,嬌軀只是顫抖,泣不成聲。

范增連聲冷笑:“先生本是韓國重臣,卻三心二意,去助那不相干的沛公。致爲你家主公引來殺身之禍,現在一定追悔莫名吧?

你家主公已死,韓國後繼無人,再無復興的希望,先生就死了這顆心吧。

霸王知道先生身體不好,特命老夫帶御醫來爲先生調製。說是等先生病好,請先生入宮聆聽先生教誨。 WWW● TтkΛ n● CΟ

老夫老矣,總不能管我羽兒一輩子,不知何時就會撒手而去。先生正當青春鼎盛,還有多年好活。我楚國的江山社稷,正需要先生這樣卓越的人才輔佐。如先生有意,這上柱國的位置老夫可拱手讓給先生,吾也可以歸隱林泉,養老自在去也。

先生是否願意接受霸王的美意,讓御醫爲你診治,也好早日康復,一展治國安邦之才?”

那范增的話先頭還有幾分幸災樂禍,後面卻說得十分的誠懇。

如今天下諸侯紛紛造反,時局動盪不安。項羽的身邊,太需要像張良這樣能一計定乾坤的人物。

張良眼睛不望那醫者,卻望向范增身後手託白綾的武士,冷笑道:“若是子房不答應,霸王是否要賜吾白綾一條,投繯自縊?”

范增目光中現出狡黠:“先生乃聰明人,何必明知顧問?”

張良雙目緊閉,說道:“請上柱國回稟霸王,子房先前牽掛故主,自暴自棄,致使身體未有好好調養。吾自幼也曾學岐黃之術,想要病好亦非難事。如今故主已死,子房當自思振作,養好身體爲霸王效犬馬之勞。這御醫就不必了,多謝霸王的美意。”

范增將信將疑,問道:“先生所說可是真心話?”

張良苦笑一聲:“子房如今身在彭城,要殺要剮只憑霸王一句話,上柱國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嗎?”

范增大喜,拱手道:“預祝先生早日身體康復,老夫告辭。”說罷,引了二人蹣跚而去。

※※※

范增走後,張良翻身而起,纖手緊捏,俏目中噴出怒火萬丈。

殺了韓成的項羽,還想要她去輔佐他的江山社稷?此仇不共戴天,項羽的心思便像癡人說夢一般。

范增說韓國後既無人是大錯特錯,韓成的堂弟韓公子信尚在人間活得好好的。

代表韓國希望的韓成既死,只好將希望投向別人。那去往漢中追隨漢王劉邦的韓公子信,便是另一個希望之星。

只有依靠漢王的勢力,才能扶植公子信,再立一個韓國。這一切,太需要那漢王劉邦衝出關中,殺回中原,與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做一場爭霸天下的較量。

“沛公,子房已經準備好了。只要你振臂一呼,子房就會立刻重回你的帳前。不知你準備好沒有?”

此刻張良雖身在彭城,她的心,已飛到了萬里之外的南鄭。那裡有推心置腹的劉邦,有沛縣一幫昔日熟悉的戰友,有令她施展才學的自由空間。而不像在這彭城,連呼吸都感到窒息。

張良的芳心,又憶起一個親切的身影,那便是她向劉邦推薦的她的信郎。

“信郎,在婚宴之時你便不知去向。你是否會像當初承諾的那樣,去追隨沛公劉邦,爲沛公開創出萬里河山?”

張良情思悠悠,喃喃自語。

※※※

與此遙相對應的一幕場景,是旌旗獵獵,金戈鐵馬。威壯的號角連天響起,巨大的鼓聲震天動地。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秋天也是肅殺的日子。

寬闊的高壇神聖而莊嚴,繡帶飄揚。校場內十萬大軍整隊完畢,刀槍林立,甲杖生輝,正等着漢王劉邦登壇拜將。

在一顆繡花針落地都能聽得清楚的肅靜中,漢國丞相蕭何整衣捧書,上壇高聲宣道:“漢王有諭,拜淮陰韓信爲武侯、漢朝大將軍!受命之日,大王親賜劍印。三軍將士,皆聽調度。若有違令,皆由大將軍自行發落!”

接着便是冠冕玉帶的漢王劉邦粉墨登場,走上高壇。

三軍將士一起山呼:“漢王!漢王!漢王!”等着漢王劉邦開始演講。

那劉邦的演講詞十分簡單,沒有別的廢話,只問了一句:“大家想打回老家去嗎?”

劉邦的問話十分捧肚,瞬時校場內像炸了鍋,衆人大笑:“這是當然。”

在巴蜀這鬼地方呆了大半年,誰不想衝出漢中桎梏,回到故鄉?簡單的一句,就把三軍將士的情緒調到高潮。

劉邦又拿出某位國家領導人的派頭,擺了擺手,剎那之間校場內鴉雀無聲。

劉邦又道:“我們今天開設這個壇場,就是要爲大家拜出一位能夠帶領大家打勝仗的三軍統帥。他便是——淮陰韓信!請大將軍韓信――上壇接印!”

“咚咚咚”,戰鼓響起,一陣強烈的震撼氛圍中,頂盔貫甲,意氣風發的韓淮楚踏着堅實而自信的步伐緩緩走向高壇。

“大將軍印!小生便是那叱吒風雲的戰神韓信,從此將一掃陰霾,開創出人生的燦爛輝煌!”

韓淮楚忍住內心的澎湃,來到劉邦面前,單膝着地,向劉邦一拜,接過那象徵漢國最高兵權的大將軍印。

韓淮楚轉身立起,面向大衆,目光犀利地向校場一掃。

那目光猶如刀鋒,要說能夠殺人,相不相信? шωш ▪ttкan ▪c o

全軍皆驚,隨即爆發出了瘋狂的吼聲:“大將軍無敵!大將軍無敵!”

韓淮楚厲聲道:“臣韓信欽承王命,爲三軍統率。自是日起,總督諸軍事物。衆將皆應服本將軍號令,勿有餑逆,違令者斬!”

※※※

男豬腳是怎麼蹦到漢中,作了漢大將軍的?且慢且慢,請聽筆者細細講來。

時光回溯,故事要從韓淮楚隨黃石公跨鶴飛翔,去往漢中說起。

第十四章 索築秦宮第十二章 舌戰八方第三十章 彭越之死第三十章 彭越之死第三章 滿城盡屠第十五章 移山造溪第一章 風雨欲來第十章 勞燕分飛第一章 阿房一炬第二十三章 老實交代第三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五十二章 女將出馬第三十六章 萬世基業第十七章 滕公救駕第三章 彌天大謊第三十五章 負心之徒第三章 久別重逢第三章 車馬絕道第四十三章 掀然大波第六十三章 請動大駕第十六章 密林擋道第一章 千年倚夢第二十四章 高陽狂生第四十九章 反出天國第十五章 移山造溪第三章 三道特赦第四十二章 三才劍陣第五章 一場鬧劇第九章 夙根未盡第三十二章 不治之症第三十二章 手刃淫賊第五十二章 英雄罷印第二章 長平鬼奴第五十章 大雁北歸第二十九章 因人而異第八章 初夜纏綿第三章 叛徒雍齒第二十一章 大打出手第三十七章 假詔合謀第三十一章 同門鬥法第十七章 秦軍戰陣第四十七章 反目成仇第二十章 無米之炊第二十章 鄰家小妹第三章 滿城盡屠第三十章 寢食難安第三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六十二章 徹夜難眠第十五章 指鹿爲馬第二十三章 老實交代第二十五章 九天玄女第一章 風雨欲來第三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四章 擺龍門陣第八章 鹿死誰手第二十四章 大失所望第二十三章 老實交代第十六章 萬千波瀾第十七章 匈奴王庭第三十八章 往死裡整第二章 琴音引君第三十六章 千里傳信第三十一章 同門鬥法第二十九章 豔名遠播第五十八章 望江興嘆第三十六章 爭分奪秒第一章 天子之氣第六十章 大風起兮第三十二章 劫後餘生第二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四十六章 萬念俱焚第十一章 辣女蒙塵第十三章 沛公犯病第二十七章 分頭並進第九章 漢初四傑第二十三章 陷身魔門第二十九章 無邊誘惑第三章 久別重逢第九章 不白之冤第二十一章 身外化身第六十三章 請動大駕第四章 脣舌退兵第十三章 陳平贈畫第三十六章 爭分奪秒第四十六章 萬念俱焚第二十九章 連環毒計第三十四章 水上爭雄第六十一章 齊楚烽火第五十七章 連環重擊第一章 狸貓批奏第六十七章 唯我獨醒第十二章 八千子弟第三十二章 不治之症第四十四章 決戰京索第五十章 關門打狗第二十九章 連環毒計第十三章 陳平贈畫第十章 項軍驕女第四十章 背信棄義第五十七章 長吁短嘆
第十四章 索築秦宮第十二章 舌戰八方第三十章 彭越之死第三十章 彭越之死第三章 滿城盡屠第十五章 移山造溪第一章 風雨欲來第十章 勞燕分飛第一章 阿房一炬第二十三章 老實交代第三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五十二章 女將出馬第三十六章 萬世基業第十七章 滕公救駕第三章 彌天大謊第三十五章 負心之徒第三章 久別重逢第三章 車馬絕道第四十三章 掀然大波第六十三章 請動大駕第十六章 密林擋道第一章 千年倚夢第二十四章 高陽狂生第四十九章 反出天國第十五章 移山造溪第三章 三道特赦第四十二章 三才劍陣第五章 一場鬧劇第九章 夙根未盡第三十二章 不治之症第三十二章 手刃淫賊第五十二章 英雄罷印第二章 長平鬼奴第五十章 大雁北歸第二十九章 因人而異第八章 初夜纏綿第三章 叛徒雍齒第二十一章 大打出手第三十七章 假詔合謀第三十一章 同門鬥法第十七章 秦軍戰陣第四十七章 反目成仇第二十章 無米之炊第二十章 鄰家小妹第三章 滿城盡屠第三十章 寢食難安第三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六十二章 徹夜難眠第十五章 指鹿爲馬第二十三章 老實交代第二十五章 九天玄女第一章 風雨欲來第三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四章 擺龍門陣第八章 鹿死誰手第二十四章 大失所望第二十三章 老實交代第十六章 萬千波瀾第十七章 匈奴王庭第三十八章 往死裡整第二章 琴音引君第三十六章 千里傳信第三十一章 同門鬥法第二十九章 豔名遠播第五十八章 望江興嘆第三十六章 爭分奪秒第一章 天子之氣第六十章 大風起兮第三十二章 劫後餘生第二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四十六章 萬念俱焚第十一章 辣女蒙塵第十三章 沛公犯病第二十七章 分頭並進第九章 漢初四傑第二十三章 陷身魔門第二十九章 無邊誘惑第三章 久別重逢第九章 不白之冤第二十一章 身外化身第六十三章 請動大駕第四章 脣舌退兵第十三章 陳平贈畫第三十六章 爭分奪秒第四十六章 萬念俱焚第二十九章 連環毒計第三十四章 水上爭雄第六十一章 齊楚烽火第五十七章 連環重擊第一章 狸貓批奏第六十七章 唯我獨醒第十二章 八千子弟第三十二章 不治之症第四十四章 決戰京索第五十章 關門打狗第二十九章 連環毒計第十三章 陳平贈畫第十章 項軍驕女第四十章 背信棄義第五十七章 長吁短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