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沛公犯病

便有范增說道:“羽兒,你難道想引大軍北上與項公會合?”項羽點頭道:“正是。楊熊敗軍堵截在前,章邯大軍圍追其後,我叔叔定處境險惡。那楊熊在此城抵擋我大軍半月,我軍弟兄死傷慘重,羽兒正要追上這廝,殺他泄恨。”

范增捋着銀鬚,慢悠悠問道:“你可知項公渡河南下目的何在?”項羽聞言一愣,略一思索,說道:“我叔叔意在出兵南陽,走武關攻入關中。”范增頷首道:“羽兒果然有長進,一猜便中,不愧老夫一番教導。項公志在奪取關中腹地,直搗咸陽。”

他不由連聲讚道:“這真是一招妙手,讓章邯不得不引軍南下。老夫猜測,這主意不是項公所出,而是另有其人。”項羽問道:“是誰?”范增道:“不出意外,便是那縱橫家高弟,有經天緯地之才的韓信所出。”

虞芷雅在旁一聽,急聲道出二字:“是他!”臉上滿是關切之意。

項羽擡眼望了虞芷雅一眼,哼了一聲:“我軍智謀之士衆多,這主意未必是韓信所出。”范增道:“先不管是誰的主意,咱們還是來就事論事,商討軍機。”

項羽又搖搖頭:“這主意雖好,卻進取不足。我要是叔叔,就不渡河南下,而是直接西進上黨,兵出河東而攻函谷。只要函谷關一破,關中就唾手可得。那章邯王離縱然有雄兵數十萬,也是拿我軍無可奈何。”

范增誇一聲:“羽兒與老夫想到了一處。項公必考慮過此計,只是他素來穩持,不會出此險着。”他頓了一頓,又道:“項公大軍南下,志在關中。我軍便不該北上,而是要作前驅與他開道,先去攻打南陽,叩關奪縣,爲他掃清途中障礙。”

項羽道:“叔叔處於秦軍圍追堵截之中,羽兒怎能不去救援?”范增笑道:“羽兒多慮了。圍追是有,堵截卻談不上。那楊熊殘兵敗將,如何能擋項公鋒芒?韓魏兩境府兵,又怎是我軍對手?他身邊更有韓信,鍾離昧兩位智勇雙全的大將,定能殺出重圍,把章邯拋在身後。”

正說話間,有一小兵來報,武信君快使趕到。

那使者拿出一封書信交給項羽。項羽展開一看,說道:“我叔叔召我引軍北上,與他會合。”

范增嘆氣道:“既是項公軍令到,北上就北上吧。羽兒請急速傳令,大軍即刻開拔,直取雍丘!”

※※※

一場橫跨中原十餘個郡,波及秦楚好幾路大軍的大戰正式開場。追擊與被追擊,伏擊與反伏擊,捕獵與反捕獵,雙方將帥鬥智鬥勇,各施奇謀。在這場角逐中,分不清誰是獵人,誰是獵物。

項梁的大軍,在邁了一個狐步,從平原津渡河北上,又從上游的宿胥口南下黃河。

十餘萬大軍的一動一靜,可不是說的那麼說容易,輜重糧草皆要考慮。而尾追過來的秦軍輕騎,則是來去如風,不消半日便趕上了楚軍負責斷後的鐘離昧部。

鍾離昧不愧爲縱橫家的弟子,利用漳水與洹水擺開陣勢,做出一副半渡而擊的架勢,逼得秦軍輕騎不敢渡河,待楚國大軍,輜重糧草全部渡過黃河,這才乘坐最後一趟舟楫穩穩渡河。

楚國大軍動一動難,章邯的十幾萬秦軍也是不易。等他追到黃河邊,渡船皆被楚軍蒐羅得乾乾淨淨一艘不留。章邯只好派出工兵伐樹扎筏。這麼一來,渡河的時間大大推延了。

楚軍過了黃河,便遭遇到濮陽守將周內的截擊。那周內率領五千府兵,想要在途中一處峽谷埋伏狙擊一下楚軍的先頭部隊韓淮楚部。卻被韓淮楚識破,派季布繞道去了周內的後方,準備來個反包圍。周內一見計謀暴露,引兵急回濮陽,半路上被韓淮楚率領鐵騎趕上,一場野戰軍對府兵的不算激烈的戰鬥中,韓淮楚怒斬周內於馬下。

韓淮楚即催師殺到雍丘城下。那雍丘乃是魏地重鎮,原魏國大將傅寬曾領重兵在此與章邯軍決戰,被殺得大敗。現有秦將蘇駔鎮守,有守兵五千。

那蘇駔得了章邯飛檄軍令,要據城堅守,拖延楚軍的步伐。聞楚國大軍到此,不敢與戰,便整備守城器械,將城門緊鎖,準備堅守城池。

殊知魏豹早已得知楚軍要來,暗伏黨羽於城中。韓淮楚兵馬剛到,魏黨即裡應外合發起暴動,殺死守城秦軍打開城門,迎接韓淮楚進城。韓淮楚哪裡會客氣,大軍直驅城內。又是一場野戰軍對府兵的一邊倒屠殺!更有魏黨相助,秦軍不敵難支。蘇駔見大勢已去,自刎而死。

項梁親提主力大軍入駐雍丘,而此時章邯纔剛剛渡河。人未卸甲,馬未摘鞍,便有飛騎趕來,報秦將章平領兩萬鐵騎渡過平原津,攻下濟北郡首府廬縣!

那廬縣乃是遊擊將軍彭越鎮守。章邯退兵趙地,楚軍佔領濟北,那彭越的游擊戰術便無用武之地。他讓季心去見項梁,吵吵嚷嚷要來項梁軍中效力。項梁的答覆是:吾軍紀嚴明,恐將軍及下屬受其約束難以習慣,不如爲一城之守逍遙自在。

那意思就是說你老彭是個慣匪,手底下也都是些匪瘤子,要是到我軍中定會違反軍紀。到時我項梁要以軍紀治你的罪又面子上過不去。就外放給你一座城池,讓你當個土皇帝讓你去自在逍遙。

彭越心中一合計,也覺得有道理。他又不願遠離老巢鉅野澤,項梁便任他爲廬縣之守,負責濟北一郡的防衛。彭越便欣然前往,帶着他手底下那幫老弟兄一起去廬縣赴任。

要說彭越打游擊戰是十分的在行,打正規的仗卻是門外漢。他一聽說章平領秦軍到來,還以爲那秦軍是紙糊的,帶着他一幫弟兄出城倉促交戰。

彭越軍中任命的軍侯、伍佰主皆是他手下一幫懶散慣了的水盜,連擊鼓進軍鳴金收兵都弄不清。有的連盔甲都不穿,光着膀子就提刀上陣,臉上描得青一塊紅一塊,胸前畫着老虎獅子骷髏頭,脖子上掛着魚骨頭穿成的項鍊,貌似廟裡的小鬼,山裡的妖精,還以爲秦軍是他們打家劫舍的“牛子”,見到他們這幅凶神惡煞的樣子就腿打哆嗦。

結果腿打哆嗦的不是秦軍,而是他們這幫烏合之衆。一看到秦軍鋪天蓋地一片玄色,陣容整嚴,那陣仗他們哪裡見過?立刻恨不得逃回水窪子找個蘆葦蕩躲起來,要逃多遠就有多遠。

大戰一開,秦軍硬弓強弩發出的箭雨鋪天蓋地,嚇得這些烏合之衆腿抽筋手發虛,連盾牌都提不起來,掉頭就跑。彭越氣得是暴跳如雷,“老子還沒有鳴金,你們這幫傢伙怎麼就往回跑?大碗喝酒大稱分金時怎麼從不見你們有人躲開?”

這仗可想而知,彭越被殺得大敗。手底下萬餘軍馬,逃回廬縣的只有兩千人。折損的人中,其中一大半都是戰場上自己給自己開了小差的“兄弟”帶的隊伍。

章平揮師直進,兵臨廬縣城下。彭越兵損大半,這城無法守。他也只會在鉅野澤玩迷蹤拳,不擅守城。看到秦軍攻城用的雲梯,撞車,腦裡一陣發暈。心裡一想,這正規軍的將軍還真不是人乾的,還是逃回我那老巢作我的盜匪頭子算了。於是也給自己開了小差,帶着金銀美女沒命價逃回鉅野澤去了。

※※※

這濟北郡一丟,楚國大地皆暴露在秦軍的鋒芒之下。項梁一聞大驚:“若章平揮師南下,國都危矣。”便欲引兵東向迎擊章平。

韓淮楚勸道:“而今之計,項公斷不可親自東去,只須派遣一員能征慣戰的大將即可。章邯大軍即日便到,項公速領大軍西去,按原計劃直取南陽。倘若東向,則去路被章邯所佔,再不能攻入秦川。”

項梁憂道:“若只派一將去迎擊章平倒是不妨,吾擔憂的是章邯領十餘萬大軍攻伐我楚地。我軍中子弟親眷皆在楚國,項某族中父老均在江東。縱能攻入秦川,家鄉受秦人荼毒,楚王命不保夕,項某雖百死何贖!”

韓淮楚道:“末將不才,願提三萬軍馬入楚,與秦軍周旋。哪怕那章邯攻楚,末將亦有把握拒敵。”

項梁不相信道:“秦軍虎狼之師,你有何把握以三萬軍拒敵於都城之外,保大王安全?”

韓淮楚解釋道:“末將雖只有三萬軍馬,項羽的西路軍卻有大軍過五萬,可速召回勤王。盱眙附近還有呂臣,劉邦的數千兵馬。秦軍入我楚國腹地,國人必深惡痛嫉。末將就地招兵買馬,必一呼百應。國人必羣起襲擾,管教那秦軍步步雷池,處處荊棘,深陷楚地不能脫身。項公正好可乘機攻入關中,奪取咸陽。末將恐怕那章邯不敢下此決心,拿秦川百姓與暴君胡亥的生命作此豪賭。”

項梁嘆了口氣:“韓信,吾不是不相信你的能力,只是要把大王與楚地父老的安危來作此豪賭,項某實在下不了這決心。還是吾大軍悉數東歸,可保無虞。”

項梁遂不聽韓淮楚所勸,執意要引軍歸國。一場能制秦軍於死地的奇襲,便告夭折。

※※※

且不說那項梁軍的動向,把筆墨先轉到楚都盱眙。

楚懷王熊心接報彭越兵敗,濟北有失,大驚,即傳衆文武商議拒敵之計。

上柱國陳嬰道:“現國都郊外只有沛公劉邦的兵馬較多,可速傳旨令他北上迎敵。另派快使去往項梁叔侄軍中,召其引軍回援。齊國田假田榮二田正在爭位,我王速遣使者去齊地勸說二田暫且罷戰,派兵援助。此二人皆曾受我王厚恩,只要有一路人馬到來,便可截擊秦軍的後路。”

楚懷王遂納陳嬰之計,派陳嬰去往郊外劉邦軍營。

那無恥的流氓劉邦也聽說了秦軍的攻來,正在發愁。

他自告奮勇來盱眙保護楚王,原來只是想保全自己這一點點實力。誰知道秦軍真的攻來,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在盱眙附近,除了涓人將軍呂臣的一千兵馬,就只有劉邦少得可憐的四千舊部。不用問,那楚懷王必會傳旨命他抗敵。

拿這四千連秦嘉都打不過的沛縣舊部與兩萬虎狼秦軍相抗,笑話!雞蛋能與石頭碰嗎?借一百個膽子給劉邦,劉邦都是不敢。

想抗旨不遵,劉邦更是想都不敢想。他已在項梁面前自告奮勇要來保護楚王,如今真的要他保護,他不出兵怎說得過去?那項家叔侄知道了,還不將他生生劈了?

劉邦在軍帳中踱來踱去,倍是焦急。這一急之下,還真給他想出了主意。那招數他也曾經用過,那就是裝病。

“俺劉季重病不起,你楚王總不能派我出征吧。楚國滅不滅,你熊心死不死關我屁事,先避過這風頭再說。若是秦軍真的攻來,俺就鞋底抹油,帶着俺這四千兵馬向西南逃竄。天下之大,還怕無處可容俺劉季嗎?”

劉邦主意拿定,立即付諸實施,大叫一聲,四肢抽搐,人似癡呆了一般,轟的一聲倒在地下。

帳外士兵聽見劉邦一聲大叫,趕緊進來看個究竟,卻見他這副模樣,大感吃驚。問他話卻彷彿沒聽見,兩眼空洞,一言不發。若是他嘴角流點痰出來,那樣子就跟發羊癲瘋沒什麼區別。

有人忽道:“沛公莫非是舊病復發?”

魏國丞相周市曾圍沛縣,劉邦就曾病成這副模樣。聽見有人提醒,衆人貌似恍然大悟,齊聲道:“原來沛公又犯病了。”

衆人正七手八腳把劉邦往榻上擡,只聽帳外一人高聲道:“沛公這病,吾能治好。”

說話間,陰險家蕭何與軍師陸賈笑呵呵走了進來。

第二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三章 久別重逢第十四章 索築秦宮第四章 大喜之日第二十八章 屠刀高舉第五十五章 大秦亡國第十章 劍舞送君第四十九章 望塵莫及第十三章 風起雲涌第十七章 滕公救駕第三章 漂母饋食第三章 青青子衿第五十三章 下一個套第二十章 分而化之第三十二章 手刃淫賊第十五章 自請爲王第二十一章 勢同水火第十章 劍舞送君第四十三章 濰水之戰第四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十七章 匈奴王庭第二十三章 貌合神離第二十五章 絕地反擊第四十二章 佳音傳來第二十四章 擺龍門陣第十九章 呂四小姐第十九章 持戟郎中第五十九章 渭水破敵第三十六章 千里傳信第三十二章 借兵三千第二十八章 力拼英布第四十七章 反目成仇第十八章 退敵兩箭第六章 舌吐蓮花第三十三章 博浪一擊第三十二章 大浪淘沙第二十五章 擋之披靡第四十章 背信棄義第二十七章 勇往直前第一章 天子之氣第二十三章 鳴鏑弒父第十九章 蛇母妖姬第五十一章 周勃奪軍第一章 阿房一炬第七章 刎頸之交第五章 江湖規矩第三十八章 往死裡整第三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三十九章 霸王出山第四章 脣舌退兵第二十六章 木馬屠城第三章 彌天大謊第三十三章 保駕護航第二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四十八章 智取陳倉第二十四章 坐收漁利第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四章 做個看客第四十七章 再回長安第十七章 初戰告捷第二十六章 字字璣珠第十五章 突破瓶頸第二十五章 軍師瘋了第二十五章 軍師瘋了第十五章 天下結盟第十一章 截江弒君第四十四章 追斬龍且第十四章 韓信掛帥第十章 枯井無波第十六章 衆魔之主第十四章 悲從中來第二章 天池驚變第三十五章 滄海橫渡第十八章 大蛇吐丹第十五章 天下結盟第三十七章 三年之期第二十五章 符合聽令第六十三章 請動大駕第九章 生死未卜第十四章 裂土封王第四十三章 決一死戰第二十八章 琅琊先生第二章 琴音引君第四十五章 亡命之徒第二十七章 心魔驟起第二章 大切蛋糕第二十七章 好生震驚第七章 先倨後恭第三十五章 賣國密謀第十六章 王子冒頓第十七章 顛覆乾坤第一章 阿房一炬第十三章 崤山三義第三十一章 同門鬥法第四章 前車之鑑第一章 風雲突起第二十章 大蛇逞威第九章 夙根未盡第三十九章 終極決戰第二十七章 分頭並進
第二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三章 久別重逢第十四章 索築秦宮第四章 大喜之日第二十八章 屠刀高舉第五十五章 大秦亡國第十章 劍舞送君第四十九章 望塵莫及第十三章 風起雲涌第十七章 滕公救駕第三章 漂母饋食第三章 青青子衿第五十三章 下一個套第二十章 分而化之第三十二章 手刃淫賊第十五章 自請爲王第二十一章 勢同水火第十章 劍舞送君第四十三章 濰水之戰第四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十七章 匈奴王庭第二十三章 貌合神離第二十五章 絕地反擊第四十二章 佳音傳來第二十四章 擺龍門陣第十九章 呂四小姐第十九章 持戟郎中第五十九章 渭水破敵第三十六章 千里傳信第三十二章 借兵三千第二十八章 力拼英布第四十七章 反目成仇第十八章 退敵兩箭第六章 舌吐蓮花第三十三章 博浪一擊第三十二章 大浪淘沙第二十五章 擋之披靡第四十章 背信棄義第二十七章 勇往直前第一章 天子之氣第二十三章 鳴鏑弒父第十九章 蛇母妖姬第五十一章 周勃奪軍第一章 阿房一炬第七章 刎頸之交第五章 江湖規矩第三十八章 往死裡整第三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三十九章 霸王出山第四章 脣舌退兵第二十六章 木馬屠城第三章 彌天大謊第三十三章 保駕護航第二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四十八章 智取陳倉第二十四章 坐收漁利第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四章 做個看客第四十七章 再回長安第十七章 初戰告捷第二十六章 字字璣珠第十五章 突破瓶頸第二十五章 軍師瘋了第二十五章 軍師瘋了第十五章 天下結盟第十一章 截江弒君第四十四章 追斬龍且第十四章 韓信掛帥第十章 枯井無波第十六章 衆魔之主第十四章 悲從中來第二章 天池驚變第三十五章 滄海橫渡第十八章 大蛇吐丹第十五章 天下結盟第三十七章 三年之期第二十五章 符合聽令第六十三章 請動大駕第九章 生死未卜第十四章 裂土封王第四十三章 決一死戰第二十八章 琅琊先生第二章 琴音引君第四十五章 亡命之徒第二十七章 心魔驟起第二章 大切蛋糕第二十七章 好生震驚第七章 先倨後恭第三十五章 賣國密謀第十六章 王子冒頓第十七章 顛覆乾坤第一章 阿房一炬第十三章 崤山三義第三十一章 同門鬥法第四章 前車之鑑第一章 風雲突起第二十章 大蛇逞威第九章 夙根未盡第三十九章 終極決戰第二十七章 分頭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