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場鬧劇

齊國軍馬解散——劉邦立了這個榜樣,其他諸侯國是否也要仿效?

劉邦恨不得能收盡天下諸侯的兵權,這樣他才高枕無憂,但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對待。

那燕王臧荼,趙王張敖,韓王信須在北方防備匈奴入侵,軍馬是萬萬不能解散;衡山王吳芮本是項羽布在南方防備南越國的棋子,如今還是劉邦的棋子,也不能動其兵馬。諸侯中就剩下兩家:淮南王英布,樑王彭越,可以去那裡繼續宣示劉邦“體恤黎民之苦”之心,勸說將軍馬解散。

要論起諸侯們的功勞,韓信當然是排在第一,其次就該排到彭越。若不是彭越屢次從後方騷擾,劉邦早就給那項羽滅了。接着就是英布。英布異軍突起打回淮南老家,猶如一記重拳擊在項羽的後背,將楚軍的軍事鏈砸得漏洞百出。這二位均是開國元勳,勞苦功高,又沒有韓信那戰必克攻必取的才能,劉邦幹嘛還是不能容忍他們擁有自己的軍馬?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就是劉邦想着自己年事已高,太子劉盈年幼。恐自己百年之後劉盈招架不住。

樑王彭越如今擁軍十萬有餘,淮南王英布如今也有七八萬軍馬。待到十年之後人丁繁衍,就絕不是這點兵力。自己在時還可彈壓得住,若是自己一死,彭越英布起兵造反,那壓根就沒有戰場經驗的劉盈如何是這兩位老革命的對手?

劉邦這皇帝做得可真累的。剛剛巡視完齊國,又匆匆去了下一站六安,接下來還有定陶(劉邦給彭越定的都城)。只把那些在洛陽眼巴巴等着他封官賜爵的一大幫功臣等得心焦。

那彭越英布不是韓淮楚這位傻子,如何肯輕易將兵馬全部解散?但是韓淮楚做了這個榜樣,大道理上又說不過劉邦。“天下已定,從此再無刀兵,一個藩國,要恁多兵馬作甚?”“只須維持地方治安就行,安全方面朝廷幫你操心着呢。”“看齊王韓信,軍馬不比愛卿少吧,人家答應得多痛快?”劉邦三言兩語將英布與彭越說得無言以對,只得答應他定下的規矩:藩國軍馬,不得超過三萬。

劉邦一連搞定了三位諸侯王,不虛此行回到洛陽,等候他的就是一場鬧劇。

分封——一個最難擺平,最難讓所有人都滿意的問題。

跟着他劉邦的,誰不是出生入死,誰手上沒有攥着大把大把的功勞?誰厚誰薄?先先封誰後封?誰都要他老兄煞費苦心。

※※※

首先大赦天下。監獄裡囚犯除死囚外統統釋放。

劉太公是劉邦的老爹,理所應當尊爲太上皇。劉媼已死,追封爲昭靈夫人。

封長子劉肥爲齊王,即日去齊國接替韓信。

劉邦親口評定的人中之傑張良爲留侯,食邑三萬戶,讓張良在齊地自己挑選。

劉邦爲什麼要封張良爲留侯。原來他知道張良想走,那留侯就是留住,意思是你永遠也不要想開溜。

古時封食邑,受封者並不一定要回封地,只要找個像《紅樓夢》中烏進孝之類的人管理就行。

三萬戶侯,自己挑選沃土良田,就差沒封王了。劉邦對張良也算是夠意思了。

張良急忙推辭道:“陛下能聽從爲臣之言,乃得天子之位,又被陛下封爲留侯,臣心願已足。諸將士披堅執銳,攻城略地,身經百戰,九死一生。臣只陛下身邊一幕僚,三萬戶愧不敢當。”

張良話裡有話,意思是自己的功高不能與她信郎相比,對劉邦先頭的評價保留意見。

劉邦看了張良一眼,說道:“既然三萬戶愛卿嫌多,一萬戶總不要推辭吧。”

連那王翳四將都封了萬戶侯,張良要是再推辭也說不過去。她想了一想,跪地謝恩。

劉邦評定的另一位人傑蕭何已經貴爲丞相,封爲酇侯食邑八千戶。

那時蕭何還在櫟陽處理朝堂關門的事情,並未到洛陽。

這一下殿上一片譁然。就有那光頭將軍陳武第一個跳出來奏道:“臣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出生入死,僅得三千戶。老蕭在後方蘸點墨搖搖筆,從未流過血負過傷,憑何他食邑比爲臣還多?”

有陳武這麼一說,武將全部跳將出來,羣起發難,統統反對。

那蕭何常年貓在後方,與衆將的感情不深。雖然劉邦評價蕭何爲“人傑”,但大家骨子裡還是瞧他不起。

劉邦早就料到會遇上如此局面,冷笑道:“諸君聽說過打獵的事麼乎?”那打獵誰不知道,衆將答道:“知道。”劉邦又問道:“見過獵狗麼?”衆將答道:“見過。”劉邦便道:“朕給大家打個比方。打獵的時候獵狗去追逐獵物,而獵人發號施令。你們說說看,是獵人重要還是獵狗重要?”

這還用問,狗如何能與人相比?衆將皆答:“獵人重要。”

“這就是了。”劉邦頓了一頓,繼續說道:“諸君在前線衝鋒陷陣,不過圍獵之時,追殺獵物者,狗也,而發令指示野獸之處者,人也。今諸君雖衝鋒陷陣,功狗之勞罷了。蕭何在後方指示發令,積的也是功人之勞。請問諸君,是功人勞高,還是功狗苦高?”

無語啊無語。天子將蕭何比爲獵人,自己只是那獵人驅使的狗。衆將心裡均受到傷害,不敢多說。

(筆者點評:劉邦仗着他天子身份強詞奪理。那蕭何也是劉邦的一匹狗,如何能說是獵人。張良不與將士爭功,有自知之明。)

看着那衆將的表情,劉邦得意一笑:“沒話說吧?既然諸將對朕之言均無異議,朕便宣佈開國元功十八功臣名單。第一,蕭何;第二,曹參……”

簡直是義憤填膺!那現在是漢軍總司令的樊噲再也忍受不住,又發飆奏道:“老曹隨韓信身經百戰,身受七十大創,攻城掠地,功最多,應該第一!”

“對,老曹應該第一!蕭何的功勞,如何能排在老曹之上?”衆將一陣哇哇大叫。

漢家的朝堂上,這時真還未立下規矩。衆將都還將劉邦看做是他們的大哥,由着性子在朝堂上大呼小叫。

這次輪到劉邦無語了。功狗功人的道理都說得透了,他們還要比誰身上的傷口多。這幫頑固不化的傢伙,他們的錯誤思想看來很難糾正。

正當劉邦難以招架之時,居然有人爲他解圍。原來那將領中也有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的。

有一偏將鄂千秋奏道:“雍鄉侯之言謬也。曹參野戰掠地雖多,然皆一時之功。皇上與項羽爭霸五載,輾轉於天下,數次敗亡于山東,蕭丞相總能運來糧秣,補充軍力,實爲皇上最堅強的後盾。死如曹參一百人,漢不至亡。若死蕭何,則難說矣。蕭何之功,乃萬世之功,宜排第一。”

劉邦一下子樂壞了,很高調地說道:“對對對!就是這個道理。蕭何立的是萬世之功,八千戶看來太少,再多加兩千戶。並賜蕭何可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他轉頭對那鄂千秋說道:“朕聽說‘推薦賢臣的人更值得受上賞’。蕭何雖有大功,但如果沒有爾的推薦,功勞也無法彰明。朕封爾爲安平侯,食邑千戶。”

衆將簡直要瘋了,也快傻掉了。

馬上得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天下。劉邦確立蕭何的重要性,打壓諸將恃功而驕,可謂用心良苦。

※※※

封齊國丞相曹參爲平陽侯,食邑萬戶;

留侯張良排在第三;

張耳之子張敖排在第四;

封太尉樊噲爲舞陽侯;

封周勃爲絳侯;

封衛尉酈商爲曲周侯;(因其兄長酈食其被烹殺,劉邦爲安撫酈商,名次靠前。)

封太僕夏侯嬰爲汝陰侯;

封灌嬰爲潁陰侯;

封傅寬爲陽陵侯;

封陳平爲戶牖侯;

封靳歙爲信武侯;

封丞相王陵爲安國侯;

封陳武爲棘津侯;

封王吸爲青陽侯;

封御史大夫周昌爲汾陰侯;

封蟲達爲曲成侯。

那十八元功功臣名單唸完,劉邦又開始封本家劉姓王。

封劉賈爲荊王,統領淮東;

封二哥劉仲爲代王,統領代郡。

※※※

就當大家翹着腦袋等着劉邦繼續往下唸的時候,那劉邦將竹簡一卷,沒了下文。原來他老兄認爲該封的都封了,就這麼地了。

“原來皇帝大哥沒有準備好。這個能夠理解。皇帝大哥沒有準備好,咱就等等吧。”衆將猜測。

一天,兩天,大家都在等。皇帝大哥還沒準備好。三天,四天,還沒準備好。大夥都急了。

洛陽城的酒肆中,天天就聚滿了彪悍的將爺,三五成羣地喝酒吵嘴,光着膀子比誰身上誰的傷口多,誰的傷口重,再就比誰斬下的首級多。爭得臉紅脖子粗時提起拳頭來就幹,那打傷人的事每日總髮生數起。

洛陽令將這情況奏給劉邦,劉邦很是詫異。“他們都是昔日戰場的兄弟啊,就是出生入死的關係,怎麼自家人打起來了?”就召來張良,說是要她去查探。

張良笑問:“陛下難道真不知道他們爲何而爭嗎?”

“朕要知道,何用愛卿去查?”劉邦說道。

“他們是要謀反啊!”張良語出驚人。

劉邦驚道:“天下既已安定,何故而反?”

張良便奏道:“陛下起身布衣,非名旺之族,皆憑此輩將士之力,方得共取天下。今陛下已爲天子,而所封者皆故愛之人。而彼等久待未封,自思天下之地不足以遍封。陛下之聞,乃此輩恐陛下不能盡封,或恐昔日有過失而懼誅者,相聚而謀反。”

劉邦聽了大憂,說道:“彼等皆是驍勇之徒,各有兵權,若是鬧將起來不可收拾。朕當如何處置?”

張良微微一笑,說道:“陛下勿憂。爲臣有一計,可安羣臣。”

劉邦急問是何主意。張良摺扇一搖,笑問:“陛下平生最恨者何人?”

那還有誰?除了那狗日的雍齒。劉邦便道:“雍齒兩度叛朕,早欲殺之。然其自歸韓信以來,多立戰功,又在齊國有韓信袒護,朕雖記恨,不忍殺之。”

“這就是了。陛下可急召雍齒封之,以示羣臣。衆臣見雍齒先封,則人人自定其心,不存謀反之念。”張良說道。

衆將想起來連雍齒都有得封,自己還怕個什麼。張良這妙計叫劉邦立馬心領神會,讚歎不已。於是納張良之言,急忙下旨封雍齒爲什方侯,遣使去齊國急招來洛陽。並叫那王陵周昌成立一個功勞評估小組,立即對各位將領軍功一一評估,上報天子,以此作爲分封根據。

那使者還未出發,消息就已傳開。(當然是劉邦故意讓人透露的。)衆將大喜道:“這纔是咱們的皇帝大哥啊!大哥最恨雍齒。雍齒都能封侯,吾等有何可憂?”於是飲酒只是相慶,再不發生鬥毆的事。

※※※

天使快馬傳召雍齒,那雍齒又在做什麼?收拾行李,正在回家的路上。

劉邦與韓淮楚商議解散軍馬。除了那二十幾個有頭有臉的大將被劉邦吸納到漢軍中,其他人都要捲鋪蓋回家。

雍齒已經被韓淮楚任爲健將,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本可以不用捲鋪蓋。只是他想着以往與劉邦的仇隙,劉邦手下那些小弟對自己的冷眼態度,就有自知之明,榮華富貴絕不是自己能享,還是回家算了。好歹這幾年積蓄了一點家底,又能得到一筆不菲的遣散費,這往後的日子可以衣食無憂。

說起那遣散費。這是韓淮楚停徵軍糧,改以大錢折算,又將戰馬軍械賣給劉邦籌來。戰禍之後,整個中原戰馬奇缺,劉邦爲對付匈奴入侵,對騎兵的建設十分上心。一聽韓淮楚的提議,大喜,哏也不打就都收了下來。

齊軍有戰馬一萬六千匹,按照當時的價錢一匹馬五十萬錢,齊軍將解散的人數有二十五萬,僅戰馬一項,算下來每個士卒可分得三萬錢,足夠安家之用。

雍齒走在回沛縣老家的路上,被那使者半路攔到,召往洛陽。意想不到的是,劉邦那些小弟對他再不是冷眼相看,而是擁擠在城門,像對待大明星一樣給了他一個熱情相迎。

※※※

雍齒中了六合彩一般運氣,被劉邦封地封侯。齊軍中的其他人就沒那麼運氣,該走人還是得走人。

就這麼離開軍營,大多數人還是留戀不捨。

齊軍裨將盛萬,這一日分到了一百來張地契。

那是在齊國最肥沃的膠東平原,即墨城外買下的萬餘畝良田。一萬畝頃良田阡陌縱橫連成一片,分爲一百來份,每位黃河幫的弟兄都分得一份。

除此之外,在那良田旁邊,新建起了一座村落,嶄新的民居,傢什一應俱全。那黃河幫的弟兄,每人得到一座院落。

這是齊王變賣了他的故居,給你們弟兄日後安家之用。遞給他們地契的宦者說道。

“齊王要去淮北,我們弟兄當然跟隨。俺盛萬做不成將軍,做個親兵衛士也心甘情願,要這地契做什麼?”盛萬揣着一大把地契,立即衝到王宮。

韓淮楚看着那急匆匆而來的盛萬心中只嘆,“盛萬啊盛萬,你要是去了淮北,只恐要跟着那韓信一起滿門被誅。”

“寡人親兵衛士已經額滿,如何能容下黃河幫衆多兄弟。你已經是一個將軍,要你做個小卒,就算你心甘情願。你夫人如何能答應?還是聽寡人一言,回家做個寓公,好好享享清福吧。”韓淮楚勸道。

“可是弟兄們捨不得大王你啊!”盛萬噙着眼淚大叫。

“你們一百弟兄,能夠助寡人成就功業,也是因緣際會。捨不得,終須捨得,總不成跟着寡人一輩子。再說寡人若是有所不測,今後還要有人在墳前祭掃。”韓淮楚黯淡地說道。

“大王你說什麼,你活得好好的,怎會遭遇不測?”盛萬瞪大眼很驚訝地問道。

“樹大招風,什麼事都難以預知。”韓淮楚說道。

“俺一介草民,什麼都不懂。俺只知道,誰要動大王一根毫毛,俺盛萬就會豁了這條性命與他拼命。”盛萬大叫着說道。

“糟糕,這莽漢可是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可別爲了那居心叵測的韓信,盛萬一家遭遇不幸。”韓淮楚心中有了一絲不祥的感覺。

好說歹說,韓淮楚終於將盛萬勸走。

第二十章 背水結陣第十四章 井陘古道第四十六章 作壁上觀第二十八章 詐死之計第十二章 舌戰八方第四十五章 邪惡到底第一章 水中一蛟第四十五章 邪惡到底第二十一章 空城之計第十六章 王子冒頓第五十一章 守株待兔第三十六章 隱武軍團第九章 不白之冤第八章 佳人入宮第二十五章 欲取先予第十六章 密林擋道第二章 樊氏一刀第四十八章 大漢立國第十四章 心中夫婿第二十二章 神兵天降第四十七章 分說未來第六章 不爭之爭第二十七章 拳頭夠硬第四十二章 三才劍陣第四十章 鴻鵠高飛第三十一章 御前比武第三章 叛徒雍齒第四十三章 掀然大波第十七章 秦軍戰陣第十一章 欲哭無淚第二十六章 魏舒方陣第二十三章 冷槍戰法第二十七章 敲鐘爲號第二十九章 心有慧根第二十九章 心有慧根第三十五章 雲霄脫困第六章 舌吐蓮花第二章 樊氏一刀第三章 周室少君第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八章 聖劍掌門第一章 霸王神功第二十五章 九天玄女第二十一章 硝煙過後第五章 羣雄聚首第四章 陳平獻策第五章 子房歸來第二十九章 無邊誘惑第三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十五章 風箏之祖第七章 儒門高手第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三十二章 劫後餘生第十八章 大兵壓境第四十章 斬盡殺絕第七章 滅天見證第四十二章 九鬥突圍第三十五章 四面楚歌第十六章 不速而來第十二章 劫數難逃第五章 新婚之夜第七章 儒門高手第二十章 鄰家小妹第十二章 八千子弟第十章 出爾反爾第三章 久別重逢第二十三章 北極戰神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四十六章 大跌眼鏡第十三章 情深意重第三十三章 馬踏紅都第五章 水涌獻弓第二十一章 絕不言走第四十八章 大漢立國第十一章 心臟跳舞第三十九章 天大人情第七章 春風得意第二十八章 老成謀國第六十四章 糖衣炮彈第二十三章 墮入情網第三十八章 十大罪狀第三章 車馬絕道第二十四章 妙虛宮主第九章 帶你上天第四十六章 帶刺玫瑰第三十章 彭越之死第二十九章 豔名遠播第三十五章 穿人無後第四十七章 先破一陣第三十五章 陷身賊窩第八章 投身義軍第十二章 陳平鬻馬第三十章 佳人請君第四十五章 無間戰士第四十一章 天方夜譚第八章 挑戰劍神第十四章 心中夫婿第三十九章 政治陰謀第二十六章 千鈞重擔第五章 名士駕到
第二十章 背水結陣第十四章 井陘古道第四十六章 作壁上觀第二十八章 詐死之計第十二章 舌戰八方第四十五章 邪惡到底第一章 水中一蛟第四十五章 邪惡到底第二十一章 空城之計第十六章 王子冒頓第五十一章 守株待兔第三十六章 隱武軍團第九章 不白之冤第八章 佳人入宮第二十五章 欲取先予第十六章 密林擋道第二章 樊氏一刀第四十八章 大漢立國第十四章 心中夫婿第二十二章 神兵天降第四十七章 分說未來第六章 不爭之爭第二十七章 拳頭夠硬第四十二章 三才劍陣第四十章 鴻鵠高飛第三十一章 御前比武第三章 叛徒雍齒第四十三章 掀然大波第十七章 秦軍戰陣第十一章 欲哭無淚第二十六章 魏舒方陣第二十三章 冷槍戰法第二十七章 敲鐘爲號第二十九章 心有慧根第二十九章 心有慧根第三十五章 雲霄脫困第六章 舌吐蓮花第二章 樊氏一刀第三章 周室少君第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八章 聖劍掌門第一章 霸王神功第二十五章 九天玄女第二十一章 硝煙過後第五章 羣雄聚首第四章 陳平獻策第五章 子房歸來第二十九章 無邊誘惑第三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十五章 風箏之祖第七章 儒門高手第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三十二章 劫後餘生第十八章 大兵壓境第四十章 斬盡殺絕第七章 滅天見證第四十二章 九鬥突圍第三十五章 四面楚歌第十六章 不速而來第十二章 劫數難逃第五章 新婚之夜第七章 儒門高手第二十章 鄰家小妹第十二章 八千子弟第十章 出爾反爾第三章 久別重逢第二十三章 北極戰神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四十六章 大跌眼鏡第十三章 情深意重第三十三章 馬踏紅都第五章 水涌獻弓第二十一章 絕不言走第四十八章 大漢立國第十一章 心臟跳舞第三十九章 天大人情第七章 春風得意第二十八章 老成謀國第六十四章 糖衣炮彈第二十三章 墮入情網第三十八章 十大罪狀第三章 車馬絕道第二十四章 妙虛宮主第九章 帶你上天第四十六章 帶刺玫瑰第三十章 彭越之死第二十九章 豔名遠播第三十五章 穿人無後第四十七章 先破一陣第三十五章 陷身賊窩第八章 投身義軍第十二章 陳平鬻馬第三十章 佳人請君第四十五章 無間戰士第四十一章 天方夜譚第八章 挑戰劍神第十四章 心中夫婿第三十九章 政治陰謀第二十六章 千鈞重擔第五章 名士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