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潰 逃

田雄邦的預感還是比較準確的,如果之前有人對他說,兩三千倭寇敢向他兩萬人發起衝擊,估計是不會相信的。

田橫一郎除了個人武力值比較高,到蘇杭之後,他一直沒有遇上什麼對手,所以,他堅信以他爲核心抱團的倭寇,絕對可將眼前的敵人衝潰。哪怕之前宮崎林等人兩千人被殲滅,這一次,他想證實一下,倭寇的真正戰力有多強,免得倭寇在蘇杭喪失了自信。

田橫一郎敢衝出來,也是因爲之前見護牆之戰,軍兵明顯佔先機的情況下,被倭寇一個衝鋒,就掃清了護牆上的敵人。這說明前來的敵人並不強,戰鬥意志差。對這樣的對手,最好的辦法就是衝鋒,讓敵人完全喪失戰鬥意志。

堡壘的大門打開,田橫一郎跑在最前面,高舉着武刀,撕聲竭力地喊着。其餘兩千倭寇,見首領衝在最前面,其他的人也都奮不顧身衝鋒。不管前面有多少軍兵,都一往無前,毫不猶豫。

田雄邦見倭寇當真衝出來,也不知倭寇到底有多少人,在他想來,倭寇肯定遠比他們知道的人數多,不少倭寇藏在鎮裡,所以纔敢衝出堡壘,與平倭軍對拼。

倭寇到底有多少人?田雄邦心裡一下子也慌亂起來,大聲叫喊,傳令讓軍兵結陣抵住倭寇的衝殺。鎮街可本身不大,但倭寇此前將不少建築都燒掉,推平。這時候,倒是利於兩軍交戰。

平倭軍之前在護牆上被斬殺不少,倭寇的兇殘,他們早就聽說的。如今,親眼見到倭寇砍殺軍兵,短短時間就倒下一片。如今,倭寇居然敢衝出堡壘,必然是人數上多過他們,纔會有這樣的決絕。

軍令是讓所有軍兵結陣,按說只要結陣之後,倭寇衝殺過來,這邊有弓箭、有盾牌、有長槍和刀手。嚴防死守,總能夠將衝過來的倭寇抵住。

但平倭軍這時候心裡沒幾個有信心,都在想着,萬一守不住,自己該怎麼辦?一些軍兵打算套,另一些軍兵卻在執行軍令。一些人在觀望,一些人被動地隨着身邊的軍兵做防禦。

這樣的軍心又如何有戰鬥力?更別說目前的平倭軍前軍這些人,自身的武力就弱,駐軍本身就是樣子貨,歪瓜劣棗的,操練一個月,最多就是操練時動作整齊一些,好看一些。但拼殺之際,都是竭盡全力的那幾下子,扛住了活,抗不住死。

田雄邦讓三千人往前堆,做出人牆來對抗倭寇的衝鋒。如果是真正有戰力的軍兵,這樣做也不是不可。防住敵人的衝殺,也可挫敗敵人的戰鬥意志的。

只是,前軍的精銳哪有勇氣去拼殺?原以爲自己人多,十倍之力,滅掉以前來人的倭寇,自然輕鬆。誰知倭寇人數遠超預計,甚至比他們的人都要多,又如何對抗?

軍令之下,執行的人佔多數,因爲也明白,直接潰逃不一定逃得掉,還有軍法也會不容忍,軍法也會將潰逃者無情斬殺。

倭寇的衝鋒堅決而迅猛,如同一股泥石流從高高山嶺傾瀉而下,然後,急速而充滿撞擊力量,衝撞在平倭軍破綻百出的防禦上。撞擊之後,倭寇揮刀砍剁是堅決而果敢、狂野而無所顧忌。

抵禦的盾牌在衝撞到來時,那牆就破了,盾牌後的軍兵被殺,倒下,身後的層層軍兵,卻不能及時補上,頂住。倭寇乘着防禦出現的縫隙,鑽進來,大肆地破壞、殺戮,使得軍兵倒下更多,令面臨刀刃揮至多軍兵更加慌亂、無措。

幾個呼吸之間,臨時組織起來的防禦就告破,然後,密集的軍兵開始四散而逃。這時候,誰跑得快,跑得比戰友更快一些,那就難怪保住性命。

而那些反應慢一些的,還在想着往前衝要與倭寇拼命的軍兵,自然都會被倭寇斬殺。零散的力量,已經無法進行抵抗,更多的人被這股潰散席捲而逃。

後面的軍兵看到前面的已經亂了陣腳,便轉身先跑,往更開闊的身後跑走。

田雄邦當真有死的心情,本來好好的局面,轉眼間成爲全軍潰逃的局面。而他在護衛隊裹挾之下,也不得不往外跑。田雄邦這一羣人都是有馬的,跑起來自然比普通軍兵更快,自然一陣子就跑到更前一些的位子。

所有參戰的人羣,還有一個人比田雄邦更無助,那就是中軍派來隨軍參戰的官員,名叫李剛。文官,本以爲這次過來,那是穩穩可撈一筆軍功的美差,誰知在眼看着軍功到手的短暫喜悅,轉瞬就變爲逃命。

好在李剛也是騎馬,被軍兵裹挾,隨着軍兵往後逃走。對李剛而言,逃命沒什麼羞恥或心理負擔,文官在軍中本身就有逃命的選擇。可他卻擔心被倭寇追上,縱馬而奔,又沒有什麼馬術,催馬也催不懂,前後左右都是軍兵。

沒跑多遠,突然那馬因爲前面摔倒幾個軍兵,擋住了前行的路。馬猛地往旁邊一躍,避免踩踏軍兵,卻將馬背上的李剛摔下馬,致使左腳摔斷了。

軍兵人潮在潰逃,李剛被幾個人踩過,好在田雄邦看到李剛落馬,讓兩個護衛過來,將他拖上馬背,繼續逃命,才保住一條命。

潰逃二十里,倭寇追擊十餘里後也沒力氣追殺,便退回見湖鎮,將堡壘的大門重新關死,並沒有要走掉的跡象。也不擔心平倭軍再次集結來攻打。

散佈在見湖鎮周邊,原準備遠觀戰局的蠻族軍探子,本來在這邊分佈有兩三百人。見倭寇追殺平倭軍,一時間他們的人也沒辦法集中,聚集不了抗擊倭寇的力量,只能退開隱蔽。

等倭寇大軍追殺出見湖鎮,蠻族軍有人提議反殺盡鎮裡去。被否決這樣的提議,倭寇的人數遠超過平時的數量,而他們總人數不足三百,確實沒有必要硬拼一場。

五天之後,在見湖鎮外潰散而逃的平倭軍,總算聚集收攏。這時候,田雄邦清點前軍人數,已經不足一萬五千人。也不知是不是被倭寇斬殺了五千軍兵,還是潰散後,這些軍兵找不到大軍駐紮地……

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440章 敢不敢第331章 何來軍糧第317章 如何選擇第269章 欺負人第5章 抄 詩第561章 阿德說楊家子第246章 各自對句第665章 無戰損第110章 生蠻五支第538章 雷義認輸第48章 耶律鍾玉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217章 玉滿懷第679章 朱子善的陽謀第489章 手腳乾淨點第275章 文名單薄第384章 批條在誰手中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150章 騎兵突襲第520章 啞巴開口第450章 文昭帝的深意第332章 自我介紹第424章 接戰前第20章 曲解經典第101章 土法煉鋼第91章 劁 豬第204章 賺大了第199章 關巖山寨第280章 百十斤第274章 身子麻第641章 開早朝第549章 騎兵衝陣第450章 文昭帝的深意第136章 難取捨第152章 大宗師之威第517章 追蹤者是誰第90章 知與行第719章 皇室之戰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244章 惡意濃烈第30章 內功是什麼東西第44章 一幅對聯第698章 殺無赦第162章 楊猛拼命第303章 報 官第70章 攻楊家第463章 白素梅第157章 互 罵第133章 給你選擇第134章 生意要不要第438章 珍稀的奇物第195章 輕鬆擒下第248章 暗 謀第139章 洞內作坊第178章 勝 出第357章 退路被堵第639章 活不過三天第420章 不缺膽氣第315章 星夜返回第616章 太子也煎熬第625章 金銀不用給第412章 山裡潛伏第574章 太子行跡第667章 北地耕織第369章 招人手第346章 膽顫心驚第240章 求 聯第254章 行有行規第110章 生蠻五支第137章 耶律鍾玉的蹤跡第415章 文武孰弱第175章 斬馬腿第280章 百十斤第16章 你賴皮第665章 無戰損第32章 蘿蔔乾第13章 到 手第488章 選擇的機會第196章 初戰大捷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596章 京城風起第395章 奇襲見湖鎮(七)第297章 周新良主導此事第389章 奇襲見湖鎮(一)第459章 大將軍指揮不動第512章 見老爸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269章 欺負人第146章 態度粗暴第446章 籌劃新粥場第383章 逼 問第357章 退路被堵第480章 死亡線第699章 排禾縣第280章 百十斤第552章 退入山莊第246章 各自對句
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440章 敢不敢第331章 何來軍糧第317章 如何選擇第269章 欺負人第5章 抄 詩第561章 阿德說楊家子第246章 各自對句第665章 無戰損第110章 生蠻五支第538章 雷義認輸第48章 耶律鍾玉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217章 玉滿懷第679章 朱子善的陽謀第489章 手腳乾淨點第275章 文名單薄第384章 批條在誰手中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150章 騎兵突襲第520章 啞巴開口第450章 文昭帝的深意第332章 自我介紹第424章 接戰前第20章 曲解經典第101章 土法煉鋼第91章 劁 豬第204章 賺大了第199章 關巖山寨第280章 百十斤第274章 身子麻第641章 開早朝第549章 騎兵衝陣第450章 文昭帝的深意第136章 難取捨第152章 大宗師之威第517章 追蹤者是誰第90章 知與行第719章 皇室之戰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244章 惡意濃烈第30章 內功是什麼東西第44章 一幅對聯第698章 殺無赦第162章 楊猛拼命第303章 報 官第70章 攻楊家第463章 白素梅第157章 互 罵第133章 給你選擇第134章 生意要不要第438章 珍稀的奇物第195章 輕鬆擒下第248章 暗 謀第139章 洞內作坊第178章 勝 出第357章 退路被堵第639章 活不過三天第420章 不缺膽氣第315章 星夜返回第616章 太子也煎熬第625章 金銀不用給第412章 山裡潛伏第574章 太子行跡第667章 北地耕織第369章 招人手第346章 膽顫心驚第240章 求 聯第254章 行有行規第110章 生蠻五支第137章 耶律鍾玉的蹤跡第415章 文武孰弱第175章 斬馬腿第280章 百十斤第16章 你賴皮第665章 無戰損第32章 蘿蔔乾第13章 到 手第488章 選擇的機會第196章 初戰大捷第471章 銜尾咬住第596章 京城風起第395章 奇襲見湖鎮(七)第297章 周新良主導此事第389章 奇襲見湖鎮(一)第459章 大將軍指揮不動第512章 見老爸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269章 欺負人第146章 態度粗暴第446章 籌劃新粥場第383章 逼 問第357章 退路被堵第480章 死亡線第699章 排禾縣第280章 百十斤第552章 退入山莊第246章 各自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