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文名單薄

文峰社的人也在這一高臺上,對楊繼業這個人物,自然是聞名也有不少人認識他。對與楊繼業,文峰社知道不可能拉攏之,便一直當着敵手看待。見楊繼業與孫曉君一起到來,有不少人便鄙視之。

覺得楊繼業完全是年少竊名,有名無實。因爲到目前爲止,關於楊繼業的詩就一首《詠石》,另外就是榮盛酒樓的上聯。單單憑這麼少的詩文,不足以說明一個人有多少詩才,今天楊繼業高調地出現,等會要是做不出好詩,對其名聲的負面影響會更大。

因爲江郎才盡的典故,也爲世代士林前輩告誡後進之語,如果楊繼業沒有好詩出來,便吻合這一典故,傳揚出去,今後楊繼業的才名將受到重大打擊。

文峰社這邊,周新良這個舉人不出現,社首不到,還有文峰社其他主要成員在這邊主導,與華新社以及其他文社進行抗衡。

周學朝也是周家直系成員,秀才功名,今年才十八歲,也算是年少成名。在垣武城的文名也不小,據說詩文辭賦,樣樣精通。周家已經有兩人在朝堂爲官,品秩不低,這讓周家的後人有較高的讀書熱情,周家對直系子女的要求和投入,自然也是比其他人家要更多。

周學朝是周新良最爲有力的助手,周新良也有意將文峰社傳遞到周學朝手中,成爲他在垣武城立足、揚名的資本。

除了周學朝,還有周芳、周山遠等幾個也是文峰社的核心成員,見楊繼業到來,周山遠冷笑地說,“就憑他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兒,孫曉君居然將華新社的名聲,寄託在他身上,等會有他們好看的。”

“我猜,詩評下來,沒準會哭鼻子。”周芳也在冷笑。

“我們先不管對方怎麼樣,主要是準備好我們的詩文。要有拿得出手的詩文,才能夠穩穩壓住華新社。”周學朝沉聲說,“孫曉君不過是有點臭錢,錢儒龍的詩文平平,要不是秦浩然支撐着華新社,他們早就被我們踩在腳下。這一次,是我們最好的機會,我們要做到從今天起,將華新社那些人一直壓住,今後再也擡不起頭來……”

錢儒龍見楊繼業面帶自信,不知道他做的準備如何,今天的文會所做詩詞,往往事先進行準備,而不是臨場命題。如此,有不少人都詩詞,都是來之前讓人所作,而不是自己真正的才華。

當然,文朝的詩詞是優質資源,真正請槍手做出來的詩,也難以被評爲優勝。

反過來說,一個人真正能夠做出傳名的詩詞,也不會爲人做槍手。當然,對於大家大族而言,長輩給下一輩準備好詩詞,卻是有可能的。但真正治學嚴謹的大家族,卻又不會爲自己後代做這種事情,知道揚名固然重要,但不是真才實學的揚名,以後會有吃虧的時候。

孫曉君和錢儒龍等這邊文社的人,也關注着對手文峰社,兩社團的社首都不到場,彼此之間的較量,雙方都有壓力。

“楊詠石,文峰社實力雄厚,除了周家幾個人之外,另有好幾個人的詩才都很好。不過呢,我們這邊也不比他們差,如今有楊詠石來幫忙撐臺,就穩壓他們一方。”錢儒龍比較客套地說。

“錢兄,今天主要還是你和孫兄,還有華新社的師兄們。小弟主要是來學習的,前天才從柳河縣趕來,昨天都還緩過神。對於作詩這個事情,小弟只能說試一試啊。”楊繼業也是謙虛,同華新社的人客套招呼,互相點贊。

巫小陸在這樣的環境中,好奇和欣喜充斥,但他不敢亂說,站在楊繼業身邊一直在觀察楊繼業與人應對,這是今後他該學習的事情。

柳風社的成員與華新社、文峰社並不直接對立,但三大社團是垣武城的三方,即便沒有直接的衝突和往來,柳風社對楊繼業也有足夠的關注。

要說對楊繼業有什麼敬佩,垣武城的士林確實很有爭議,在柳風社中對楊繼業的態度也是如此。最爲主要的是,楊繼業到垣武城時間也不短,卻是一首詩都沒寫。

除了榮盛酒樓那上聯,而那上聯也有不少人認爲不是楊繼業所撰,從何而來,不得而知。因爲這個聯,楊繼業自己也不聲明版權,所有的運作都交給榮盛酒樓。

學政吳金保最早參與徵聯的官方大佬,他也沒說出上聯就是楊繼業所撰的話,這讓有這種觀點的書生最好的證據。

對於楊繼業出現在華新社陣營中,是柳風社員們之前就預料的,但真看到楊繼業顯得稚嫩的臉龐,又覺得壓力不小。

今天,楊繼業同樣是一把扇,這是書生的標配。同時,這樣的天氣也確實熱,好在沙洲上樹蔭好,江風也大,緩解掉暑氣。

孫曉君一邊介紹其他的文學社團的情況,表面了即使這些人不足爲患,但依然要謹慎以待。楊繼業的《詠石》詩確實大氣、感染力足,這樣的明志詩,從古以來也沒有幾篇可比肩的存在,但楊繼業的詩作確實少。

打開扇子,扇面上提有字,還有幾筆簡筆畫。那畫兩杆竹,穹勁剛直,點點葉脈,簡筆到極致,但一眼就看出是竹畫。竹根部,三兩短墨,將亂石之態烘托出來。

孫曉君閒聊之際,無意中注意到楊繼業的扇子,覺得新奇,說,“楊詠石,平時都沒見你用扇,這次拿了什麼新扇?”

楊繼業笑一笑,知道自己的準備還是會起到作用的。當即將手中的扇,遞給孫曉君,說,“小弟胡亂塗鴉,又題了一筆字,難以入目啊。”

書生自己手中所拿扇子,往往是自己塗鴉,也算是自己的一張名片。楊繼業的字主要是前身接承而來,雖說他目前還是習慣與硬筆書寫,但真的要認真寫毛筆字,還是拿得出手的。

孫曉君先看了畫,說,“楊詠石,你這幾筆,可將詠石畫活了。當真了不得啊。還有這竹,使得整幅面渾然一體,妙妙妙。”

第189章 拿下小寨第20章 曲解經典第104章 汗如雨第340章 平時多流汗第701章 春塘江口第212章 各支態度第22章 刺 殺第379章 領軍需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531章 張靖海病了第499章 議清剿第481章,倭寇噩夢第334章 兵額有缺第658章 陳老頭第26章 女孩與老者第713章 一槍撂倒第308章 知書堂第350章 粥場鄭明亮第299章 進伏擊圈第674章 論攻與守第294章 各方態度第31章 逃 學第121章 回都蠻寨第657章 女兒心思第437章 收穫豐厚第500章 書堂三聯第116章 削勁哥第682章 利好消息第630章 有喜啦第329章 知府唐俊詞第287章 行動了第155章 隔空喊話第265章 少年開口第648章 孤德不彰第162章 楊猛拼命第634章 老餘找上門第97章 虎口奪食第558章 破壞戰場痕跡第275章 文名單薄第440章 敢不敢第86章 裝傻啊第676章 豫南潰堤第374章 積怨在心第293章 假 打第556章 自由射擊第606章 強攻唐家第27章 笨死了第165章 竹 石第150章 騎兵突襲第561章 阿德說楊家子第599章 見湖鎮彙報1第152章 大宗師之威第618章 山坳敵蹤第286章 周家行動第216章 項目開工第632章 幫妹妹第103章 用楊家束縛楊家第83章 雙魔女之戰第714章 不經打第681章 前往豫南第183章 議定攻山第459章 大將軍指揮不動第309章 爭議是高效廣告第208章 韓門雙進士第490章 與禮不合第469章 方家不甘第42章 太子劉靜第15章 巫 龍第259章 露出獠牙第628章 無路可上第272章 九天七夜第447章 發酵與演變第293章 假 打第387章 強行軍第12章 討價還價第447章 發酵與演變第650章 互相揭短第211章 不用勉強第554章 留火種第138章 仿製成功第140章 改進的方向第11章 一拳之威第94章 應對問答第134章 生意要不要第24章 俘獲三個第182章 第一親第474章 少爺少爺第217章 玉滿懷第292章 飛鴿傳信第311章 左丞相府選兵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436章 讓我活命第275章 文名單薄第42章 太子劉靜第660章 了心願第146章 態度粗暴第407章 標靶五十步第713章 一槍撂倒第387章 強行軍
第189章 拿下小寨第20章 曲解經典第104章 汗如雨第340章 平時多流汗第701章 春塘江口第212章 各支態度第22章 刺 殺第379章 領軍需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531章 張靖海病了第499章 議清剿第481章,倭寇噩夢第334章 兵額有缺第658章 陳老頭第26章 女孩與老者第713章 一槍撂倒第308章 知書堂第350章 粥場鄭明亮第299章 進伏擊圈第674章 論攻與守第294章 各方態度第31章 逃 學第121章 回都蠻寨第657章 女兒心思第437章 收穫豐厚第500章 書堂三聯第116章 削勁哥第682章 利好消息第630章 有喜啦第329章 知府唐俊詞第287章 行動了第155章 隔空喊話第265章 少年開口第648章 孤德不彰第162章 楊猛拼命第634章 老餘找上門第97章 虎口奪食第558章 破壞戰場痕跡第275章 文名單薄第440章 敢不敢第86章 裝傻啊第676章 豫南潰堤第374章 積怨在心第293章 假 打第556章 自由射擊第606章 強攻唐家第27章 笨死了第165章 竹 石第150章 騎兵突襲第561章 阿德說楊家子第599章 見湖鎮彙報1第152章 大宗師之威第618章 山坳敵蹤第286章 周家行動第216章 項目開工第632章 幫妹妹第103章 用楊家束縛楊家第83章 雙魔女之戰第714章 不經打第681章 前往豫南第183章 議定攻山第459章 大將軍指揮不動第309章 爭議是高效廣告第208章 韓門雙進士第490章 與禮不合第469章 方家不甘第42章 太子劉靜第15章 巫 龍第259章 露出獠牙第628章 無路可上第272章 九天七夜第447章 發酵與演變第293章 假 打第387章 強行軍第12章 討價還價第447章 發酵與演變第650章 互相揭短第211章 不用勉強第554章 留火種第138章 仿製成功第140章 改進的方向第11章 一拳之威第94章 應對問答第134章 生意要不要第24章 俘獲三個第182章 第一親第474章 少爺少爺第217章 玉滿懷第292章 飛鴿傳信第311章 左丞相府選兵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436章 讓我活命第275章 文名單薄第42章 太子劉靜第660章 了心願第146章 態度粗暴第407章 標靶五十步第713章 一槍撂倒第387章 強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