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朱子善的陽謀

這份陳條如果說是二子楊忠良自己所寫,楊盛文不會在意,因爲他明白楊忠良的能力。但幺兒辦事能力,卻完全不同,哪怕看起來毫無理由,甚至奇談怪誕,楊盛文都會相信必有其妙之處。

對於這份陳條,確實是從沒見過的東西。但仔細琢磨,卻每一條都說到點子上。如此,讓二子背名遞交陳條,雖有作假,楊盛文也知道幺兒的用意。

楊盛文自然不會佔這種功業,楊繼業自己還不需要,舉人功名的身份,這份東西他來遞交確實發揮的作用小了。

有了自己的判斷,楊盛文叫右丞相府的人到來,又着人去請太子府的人過來,討論豫南黃河潰堤一事。順着討論處置之際,將這份陳條遞上去。

右丞相府這邊還在等人到齊,六百里加急的訊報傳送到京都。果然,昨晚午夜之際,豫南黃河決堤,水淹三府四州,災民多達二十餘萬人。

從昨晚開始,受災的人羣一直在擴大。洪水四溢,暴漲,暴雨還在持續,最終災情如何,目前還無法斷言。如今,十個時辰過去,那邊是什麼情況,確實難以判斷。

好在右丞相府提前將幾方面的人召集過來,太子府那邊的人已經到了。楊盛文便請示了太子劉靜,將左丞相府和其他各部的朝臣,都召集過來。

朱子善等人也得知豫南黃河決堤,暴雨,洪災,水淹三府四州。這樣的重大災情,朝廷肯定會要做救災工作。以往的救災,往往滯後,更多的災民都是聽天由命,各種因素死亡的,都不少。

水災之後,飢餓,寒冷,疫病,貧困,盜匪等等,這些沒有生存保障的災民,面臨的絕境之下,相互交換吃小兒的都不少。

可如今,要做救災工作難度更大。因爲朝廷已經沒多少銀兩可劃撥,沒有銀子、沒有米糧,那什麼救災?豫南雖說地處中原一帶,受到的戰亂不多,可黃河沿線的水災、旱情、蝗災都不少,使得民衆本身就沒什麼積蓄。

秋收之前發生水災,一年的農耕就報廢,無收。要養活這幾十萬受災民衆,朝廷哪有多少錢財、米糧來供養?是以一般的做法,都是朝廷劃撥一些銀子,設一些粥場,然後更多的老弱之衆,就看他們的命了。老弱的那些人,死亡是必然的歸宿。

對於賑災,朝廷官員會爭搶這樣的職位,因爲朝廷劃撥的銀子,確實可將大部分都扣留下來,也沒有人查的。因爲查貪腐的人,自身也是一個重要環節。這樣的層層環節,一直延伸到朝廷決策者們。

不過,朱子善知道楊盛文是不沾這些銀錢的,也看不得有人沾這些錢。他會在層層之間,將銀錢的流向,都做出清晰的帳冊,提交出來,供人事後查驗。

如此一來,今年的賑災之事,想來沒有幾個人願意去災區。賑災的官員,往往會去災區第一線,危險性不小。先不說吃住很難,還非常容易感染上疫病,一旦染上疫病,救治過程中,也可能會一命嗚呼。

得知豫南災情,朱子善當即與自己陣營的人互相溝通,說明了情況。同時,也想利用豫南水災之事,來對楊盛文做一次陽謀的動作。

右丞相府負責戶部,對於災情賑濟,是他們的工作職責。楊盛文接手戶部,如今要賑災,楊盛文就得拿出那個將賑災工作做好的人來負責具體推進。不然,楊盛文也會因爲這件事情而被質疑,到時候,朱子善等人自然不會放棄機會。

如果說前去賑災的人,做事平平,或略有政績,那也是應該的事情。所以,這次對於豫南災情的救濟賑災,右丞相府是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朱子善沒有與同陣營的人一起到來,而是孤單一個,這樣顯得太沒有與人拉幫結派。

太子府的人和太子劉靜也到了,人到齊後,楊盛文先將豫南黃河潰堤的六百里加急訊報進行宣讀。讓所有人明確面臨的是什麼問題。“太子殿下,水火不容情。昨晚午夜決堤,到如今快一晝夜了。朝堂這邊得及時作出賑災方略,最遲明早就得拿出銀子去豫南……”

太子劉靜說,“災情嚴重,朝堂必須對受災的民衆做出救濟。需要什麼,按舊例處置吧。所有事務,孤負責稟告父皇……”

太子劉靜作爲監國者,這個態度必須要有,也表明朝堂的仁德。

“……時間緊迫,要討論的事情不少,我們一一來議定吧”楊盛文沉着臉,掃了在場人一眼,知道這個事情不好做的,“首要之事,就是朝廷能夠拿出多少銀子用於賑災……受災範圍暫時是三府四州,洪水還在高漲,暴雨沒有停歇的勢頭,最後受災多寬,還不能確知啊。”

戶部尚書徐衛知道是怎麼回事,不等楊盛文點名,說,“右相,如今戶部確實沒有銀錢。不過,災情嚴重,災民等着朝廷活命。二十萬受災人羣,總不能少於三十萬兩銀子……我設法挪借吧,再多,確實拿不出……”

太子劉靜也知道,二十萬受災人羣,朝堂拿出三十萬兩銀子,一人才有一兩半,能買多少米糧?

“這些銀錢是第一批救災款項,之後秋收了,能夠擠出多少,總會再做救濟。不至於讓子民倒斃於路邊……”太子劉靜說,“在此,孤有幾句話要先言明。朝堂救災銀錢,一分一毫,都不得有人貪墨。誰敢於伸手、吸血,孤一定會讓其抄家滅族……”

“請太子殿下放心,不管是誰去豫南賑災,都會慈悲爲懷,救民於水火,誰膽敢貪贓枉法,將災民的救命銀錢貪墨,本相第一個不放過他。”楊盛文沉聲說,朱子善聽了,心裡暗笑。這樣的處境中,誰願意去豫南救災?

“第二個需要決策的,選派哪一位大人去豫南做欽差大臣,代表皇家、朝堂,救民於水火?”楊盛文說,看一眼各人的表情,又說,“各位推薦德才兼備的人走一趟吧。”

然而,沒有一個人說話,會場靜寂無聲。

第299章 進伏擊圈第496章 巫龍尋礦第81章 攢 刺第477章 臨戰休整第669章 鐵粉皇孫第98章 忠心換槍第470章 誘敵深入第463章 白素梅第173章 衝上去第505章 韓立仁隨行第304章 黑手到底是誰第93章 初進縣衙第165章 竹 石第223章 攤子大第234章 碎馬腳第568章 軍營破第235章 亂了分寸第21章 再抄詩第489章 手腳乾淨點第549章 騎兵衝陣第34章 《勸學詩》第199章 關巖山寨第308章 知書堂第666章 父子論兵第649章 徐衛化緣第323章 如何默契第718章 家事國事第270章 離家赴考第40章 端陽詩會第336章 殺 賊第668章 見先生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101章 土法煉鋼第597章 朱成章的心願第483章 全 滅第526章 到底有多強第552章 退入山莊第155章 隔空喊話第610章 西湖傳說第188章 消滅掉第263章 秋試三場第367章 初見唐俊詞第6章 過 關第119章 高福高壽第445章 可曾懺悔第596章 京城風起第219章 雲長坪寨第134章 生意要不要第428章 各方反響第712章 楊繼業露面第704章 安 睡第230章 求 寶第145章 先選誰第531章 張靖海病了第303章 報 官第167章 誰出戰第141章 準備出發第281章 進場與考試第251章 證據齊全第100章 我們做第280章 百十斤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439章 幾種作物第197章 破關卡第505章 韓立仁隨行第394章 奇襲見湖鎮(六)第340章 平時多流汗第556章 自由射擊第299章 進伏擊圈第234章 碎馬腳第652章 新軍之議第92章 族羣分別第301章 杳無音訊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323章 如何默契第301章 杳無音訊第402章 一飛沖天第76章 逃逸與襲擊第281章 進場與考試第401章 大儒登門第273章 夜裡的相處第211章 不用勉強第456章 追與逃第445章 可曾懺悔第661章 見面歡第457章 女兒心難猜第603章 二師出動第410章 一語驚夢第18章 縣學內第364章 倭寇來源第646章 三部表態第152章 大宗師之威第451章 父子相見第420章 不缺膽氣第306章 鎮遠鏢局被賣第486章 謊報軍功第439章 幾種作物第536章 北地多豪俠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468章 煽耳光
第299章 進伏擊圈第496章 巫龍尋礦第81章 攢 刺第477章 臨戰休整第669章 鐵粉皇孫第98章 忠心換槍第470章 誘敵深入第463章 白素梅第173章 衝上去第505章 韓立仁隨行第304章 黑手到底是誰第93章 初進縣衙第165章 竹 石第223章 攤子大第234章 碎馬腳第568章 軍營破第235章 亂了分寸第21章 再抄詩第489章 手腳乾淨點第549章 騎兵衝陣第34章 《勸學詩》第199章 關巖山寨第308章 知書堂第666章 父子論兵第649章 徐衛化緣第323章 如何默契第718章 家事國事第270章 離家赴考第40章 端陽詩會第336章 殺 賊第668章 見先生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101章 土法煉鋼第597章 朱成章的心願第483章 全 滅第526章 到底有多強第552章 退入山莊第155章 隔空喊話第610章 西湖傳說第188章 消滅掉第263章 秋試三場第367章 初見唐俊詞第6章 過 關第119章 高福高壽第445章 可曾懺悔第596章 京城風起第219章 雲長坪寨第134章 生意要不要第428章 各方反響第712章 楊繼業露面第704章 安 睡第230章 求 寶第145章 先選誰第531章 張靖海病了第303章 報 官第167章 誰出戰第141章 準備出發第281章 進場與考試第251章 證據齊全第100章 我們做第280章 百十斤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439章 幾種作物第197章 破關卡第505章 韓立仁隨行第394章 奇襲見湖鎮(六)第340章 平時多流汗第556章 自由射擊第299章 進伏擊圈第234章 碎馬腳第652章 新軍之議第92章 族羣分別第301章 杳無音訊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323章 如何默契第301章 杳無音訊第402章 一飛沖天第76章 逃逸與襲擊第281章 進場與考試第401章 大儒登門第273章 夜裡的相處第211章 不用勉強第456章 追與逃第445章 可曾懺悔第661章 見面歡第457章 女兒心難猜第603章 二師出動第410章 一語驚夢第18章 縣學內第364章 倭寇來源第646章 三部表態第152章 大宗師之威第451章 父子相見第420章 不缺膽氣第306章 鎮遠鏢局被賣第486章 謊報軍功第439章 幾種作物第536章 北地多豪俠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468章 煽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