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朱子善的陽謀

這份陳條如果說是二子楊忠良自己所寫,楊盛文不會在意,因爲他明白楊忠良的能力。但幺兒辦事能力,卻完全不同,哪怕看起來毫無理由,甚至奇談怪誕,楊盛文都會相信必有其妙之處。

對於這份陳條,確實是從沒見過的東西。但仔細琢磨,卻每一條都說到點子上。如此,讓二子背名遞交陳條,雖有作假,楊盛文也知道幺兒的用意。

楊盛文自然不會佔這種功業,楊繼業自己還不需要,舉人功名的身份,這份東西他來遞交確實發揮的作用小了。

有了自己的判斷,楊盛文叫右丞相府的人到來,又着人去請太子府的人過來,討論豫南黃河潰堤一事。順着討論處置之際,將這份陳條遞上去。

右丞相府這邊還在等人到齊,六百里加急的訊報傳送到京都。果然,昨晚午夜之際,豫南黃河決堤,水淹三府四州,災民多達二十餘萬人。

從昨晚開始,受災的人羣一直在擴大。洪水四溢,暴漲,暴雨還在持續,最終災情如何,目前還無法斷言。如今,十個時辰過去,那邊是什麼情況,確實難以判斷。

好在右丞相府提前將幾方面的人召集過來,太子府那邊的人已經到了。楊盛文便請示了太子劉靜,將左丞相府和其他各部的朝臣,都召集過來。

朱子善等人也得知豫南黃河決堤,暴雨,洪災,水淹三府四州。這樣的重大災情,朝廷肯定會要做救災工作。以往的救災,往往滯後,更多的災民都是聽天由命,各種因素死亡的,都不少。

水災之後,飢餓,寒冷,疫病,貧困,盜匪等等,這些沒有生存保障的災民,面臨的絕境之下,相互交換吃小兒的都不少。

可如今,要做救災工作難度更大。因爲朝廷已經沒多少銀兩可劃撥,沒有銀子、沒有米糧,那什麼救災?豫南雖說地處中原一帶,受到的戰亂不多,可黃河沿線的水災、旱情、蝗災都不少,使得民衆本身就沒什麼積蓄。

秋收之前發生水災,一年的農耕就報廢,無收。要養活這幾十萬受災民衆,朝廷哪有多少錢財、米糧來供養?是以一般的做法,都是朝廷劃撥一些銀子,設一些粥場,然後更多的老弱之衆,就看他們的命了。老弱的那些人,死亡是必然的歸宿。

對於賑災,朝廷官員會爭搶這樣的職位,因爲朝廷劃撥的銀子,確實可將大部分都扣留下來,也沒有人查的。因爲查貪腐的人,自身也是一個重要環節。這樣的層層環節,一直延伸到朝廷決策者們。

不過,朱子善知道楊盛文是不沾這些銀錢的,也看不得有人沾這些錢。他會在層層之間,將銀錢的流向,都做出清晰的帳冊,提交出來,供人事後查驗。

如此一來,今年的賑災之事,想來沒有幾個人願意去災區。賑災的官員,往往會去災區第一線,危險性不小。先不說吃住很難,還非常容易感染上疫病,一旦染上疫病,救治過程中,也可能會一命嗚呼。

得知豫南災情,朱子善當即與自己陣營的人互相溝通,說明了情況。同時,也想利用豫南水災之事,來對楊盛文做一次陽謀的動作。

右丞相府負責戶部,對於災情賑濟,是他們的工作職責。楊盛文接手戶部,如今要賑災,楊盛文就得拿出那個將賑災工作做好的人來負責具體推進。不然,楊盛文也會因爲這件事情而被質疑,到時候,朱子善等人自然不會放棄機會。

如果說前去賑災的人,做事平平,或略有政績,那也是應該的事情。所以,這次對於豫南災情的救濟賑災,右丞相府是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朱子善沒有與同陣營的人一起到來,而是孤單一個,這樣顯得太沒有與人拉幫結派。

太子府的人和太子劉靜也到了,人到齊後,楊盛文先將豫南黃河潰堤的六百里加急訊報進行宣讀。讓所有人明確面臨的是什麼問題。“太子殿下,水火不容情。昨晚午夜決堤,到如今快一晝夜了。朝堂這邊得及時作出賑災方略,最遲明早就得拿出銀子去豫南……”

太子劉靜說,“災情嚴重,朝堂必須對受災的民衆做出救濟。需要什麼,按舊例處置吧。所有事務,孤負責稟告父皇……”

太子劉靜作爲監國者,這個態度必須要有,也表明朝堂的仁德。

“……時間緊迫,要討論的事情不少,我們一一來議定吧”楊盛文沉着臉,掃了在場人一眼,知道這個事情不好做的,“首要之事,就是朝廷能夠拿出多少銀子用於賑災……受災範圍暫時是三府四州,洪水還在高漲,暴雨沒有停歇的勢頭,最後受災多寬,還不能確知啊。”

戶部尚書徐衛知道是怎麼回事,不等楊盛文點名,說,“右相,如今戶部確實沒有銀錢。不過,災情嚴重,災民等着朝廷活命。二十萬受災人羣,總不能少於三十萬兩銀子……我設法挪借吧,再多,確實拿不出……”

太子劉靜也知道,二十萬受災人羣,朝堂拿出三十萬兩銀子,一人才有一兩半,能買多少米糧?

“這些銀錢是第一批救災款項,之後秋收了,能夠擠出多少,總會再做救濟。不至於讓子民倒斃於路邊……”太子劉靜說,“在此,孤有幾句話要先言明。朝堂救災銀錢,一分一毫,都不得有人貪墨。誰敢於伸手、吸血,孤一定會讓其抄家滅族……”

“請太子殿下放心,不管是誰去豫南賑災,都會慈悲爲懷,救民於水火,誰膽敢貪贓枉法,將災民的救命銀錢貪墨,本相第一個不放過他。”楊盛文沉聲說,朱子善聽了,心裡暗笑。這樣的處境中,誰願意去豫南救災?

“第二個需要決策的,選派哪一位大人去豫南做欽差大臣,代表皇家、朝堂,救民於水火?”楊盛文說,看一眼各人的表情,又說,“各位推薦德才兼備的人走一趟吧。”

然而,沒有一個人說話,會場靜寂無聲。

第618章 山坳敵蹤第602章 劉浪成熟第164章 先走一步第530章 新婚了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511章 白素梅進楊家第264章 邀女進家第357章 退路被堵第58章 真面目第397章 新年大禮第237章 初到垣武城第666章 父子論兵第567章 韃子增兵第101章 土法煉鋼第77章 猜對了第613章 劉裕論政第153章 六十招,命還在第70章 攻楊家第700章 陳羽霏的消息第511章 白素梅進楊家第555章 追擊與反殺第39章 刺殺術威力驚人第50章 倩影再現第28章 酬 謝第398章 流民出路第445章 可曾懺悔第81章 攢 刺第662章 印象不搭第487章 機會不可失第397章 新年大禮第406章 祥山鎮第61章 豹虎鬥第124章 馬 事第656章 正兵三萬第683章 先走一步第599章 見湖鎮彙報1第189章 拿下小寨第325章 軍心氣勢第686章 襲擊白娘子第603章 二師出動第89章 一屋不掃第136章 難取捨第275章 文名單薄第25章 你是誰第612章 強軍鐵軍第683章 先走一步第634章 老餘找上門第19章 三個問題第125章 非同小可第635章 氣焰囂張第620章 我們贏了第191章 山寨城堡第575章 王師抵達第559章 用意有二第355章 殺回去第445章 可曾懺悔第477章 臨戰休整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571章 苦口勸說第247章 榮盛系列第682章 利好消息第45章 各自的防備第218章 教 化第496章 巫龍尋礦第462章 楊家粥場第483章 全 滅第80章 單 挑第692章 說服張新遠第548章 初戰韃子第435章 殺場逞威第140章 改進的方向第160章 三戰議定第336章 殺 賊第587章 知與行第636章 韓新勇的面子第711章 三天後動手第395章 奇襲見湖鎮(七)第219章 雲長坪寨第65章 匪衆逃散第697章 欽差到第380章 陷 阱第503章 朱子善三策第508章 教學理念第122章 兄弟父子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497章 誰來主持第667章 北地耕織第312章 王爺也煩惱第43章 蠻族的理智第370章 升山鎮李家第643章 尚書秦鍾彬第326章 住涇延鎮第322章 邊走邊練第656章 正兵三萬第204章 賺大了第224章 朱成章回家第444章 突然發難第336章 殺 賊第340章 平時多流汗
第618章 山坳敵蹤第602章 劉浪成熟第164章 先走一步第530章 新婚了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511章 白素梅進楊家第264章 邀女進家第357章 退路被堵第58章 真面目第397章 新年大禮第237章 初到垣武城第666章 父子論兵第567章 韃子增兵第101章 土法煉鋼第77章 猜對了第613章 劉裕論政第153章 六十招,命還在第70章 攻楊家第700章 陳羽霏的消息第511章 白素梅進楊家第555章 追擊與反殺第39章 刺殺術威力驚人第50章 倩影再現第28章 酬 謝第398章 流民出路第445章 可曾懺悔第81章 攢 刺第662章 印象不搭第487章 機會不可失第397章 新年大禮第406章 祥山鎮第61章 豹虎鬥第124章 馬 事第656章 正兵三萬第683章 先走一步第599章 見湖鎮彙報1第189章 拿下小寨第325章 軍心氣勢第686章 襲擊白娘子第603章 二師出動第89章 一屋不掃第136章 難取捨第275章 文名單薄第25章 你是誰第612章 強軍鐵軍第683章 先走一步第634章 老餘找上門第19章 三個問題第125章 非同小可第635章 氣焰囂張第620章 我們贏了第191章 山寨城堡第575章 王師抵達第559章 用意有二第355章 殺回去第445章 可曾懺悔第477章 臨戰休整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571章 苦口勸說第247章 榮盛系列第682章 利好消息第45章 各自的防備第218章 教 化第496章 巫龍尋礦第462章 楊家粥場第483章 全 滅第80章 單 挑第692章 說服張新遠第548章 初戰韃子第435章 殺場逞威第140章 改進的方向第160章 三戰議定第336章 殺 賊第587章 知與行第636章 韓新勇的面子第711章 三天後動手第395章 奇襲見湖鎮(七)第219章 雲長坪寨第65章 匪衆逃散第697章 欽差到第380章 陷 阱第503章 朱子善三策第508章 教學理念第122章 兄弟父子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497章 誰來主持第667章 北地耕織第312章 王爺也煩惱第43章 蠻族的理智第370章 升山鎮李家第643章 尚書秦鍾彬第326章 住涇延鎮第322章 邊走邊練第656章 正兵三萬第204章 賺大了第224章 朱成章回家第444章 突然發難第336章 殺 賊第340章 平時多流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