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大儒登門

收拾情懷,不管自家如何,在來客面前,韓立仁要表現出那種文人的豁達。

客廳有人在座,大兒子韓泉小心在陪坐。隨即,韓立仁見客人是誰,心頭一振,跨步進屋,說,“張老,您大駕光臨寒舍,是韓家榮耀。只是我失禮了,請張老包涵。”

來人是太子少保張洪庭,正二品的大員,關鍵是張洪庭目前是京都士林一派儒家之首領。人雖在太子府,但聲望正隆,逐漸替代當初的右相楊盛文。

這樣的名宿大佬到韓家來,那是韓家的榮耀,也可能會導致韓家處境的改變。不過,張洪庭目前的重心在養望,對官家皇權沒去分心。即便太子劉靜沒了,換一個人做太子,估計他依舊是太子少保。

張洪庭肯定不會閒着沒事到韓家來,韓立仁多少有些忐忑,卻不能表露在外。

“立仁回來了。”張洪庭站起來回一禮,他身份、地位和年齡都在那擺着,對韓立仁算是客氣。

寒暄之後,韓立仁陪坐。韓泉見父親回來,身上的壓力小一些,也是依舊陪坐一旁,這是對張洪庭的禮貌,也許聽一聽張洪庭這位大宗師的一些言辭,會讓自己在儒學上有所增益。

韓家目前的情況看,已經在朝堂沒有前路,只能走儒學一途。只要韓家兄弟在儒學上有所建樹,那勢必會讓韓家的地位提升起來。

“立仁,今天突然到府上來,打攪你家。也是受人所託,前來韓家求一寶。”張洪庭自然不會多廢話,寒暄之後,就說出自己的來意。

“哦,張老,韓家但有之物,儘可說來。韓家自不會吝嗇。”韓立仁當即表態,能夠讓張洪庭出面,會不會是親王府的動作?不過,韓立仁隨即否認。張洪庭這樣的存在,哪會爲親王府屈尊。

“老友所求,自然是韓府稀世之寶。老友原本該親自登門的,因由種種,他未能前來,才託請老夫。倒不是我那老友失禮於韓家,還要請立仁海涵。”張洪庭先不急着說出爲何事而來,卻表達了一些情由。

“張老客氣,張老到寒舍,令寒舍蓬蓽生輝。”韓立仁笑呵呵地說,見張洪庭越客套,反而令他更不安。

“其實,我對老友託請之事,也不知詳情。只是登門來請立仁給一個承諾而已,既然立仁覺得好,那位就直言了。”

“張老請說,自是無不可之事。”張洪庭親自上門,韓家又有什麼不答應的?也不敢不答應啊。

“那老夫先恭喜立仁,”張洪庭站起來,行一禮,韓立仁急忙還禮,張洪庭又說,“老夫的老友楊盛文,立仁沒忘記吧。他託請老夫到貴府來,請立仁答應將令千金嫁給楊家小兒楊繼業。

楊家的情況立仁也知道,他是不能到京都來的。這是皇命,不可違逆,倒不是楊盛文無禮,還請立仁和韓家多諒解。”

韓立仁聽說是這個事情,心中感嘆。該來的事情,總是無法避免的。好在楊家託請了張洪庭這樣的大佬,對韓家而言,也算是給足了臉面。女兒已經到了楊家,那是安全順利抵達荊蠻楚地,說到底,韓立仁心裡放下一樁牽掛和擔心。

“張老,不知小女目前……”韓立仁說。

“老夫也不知具體,你也知道,老夫與楊盛文之間雖是老友,但在儒學上各有見解,他是不會多說的。”張洪庭微微搖頭,然後也解釋一番。

對於這個事情,張洪庭自認爲是一樁美事,至少,楊盛文以後會承自己一份人情的。

韓立仁也知道,荊蠻楚地窮山惡水,不教化之地,也不知楊家是怎麼樣的水深火熱。而女兒到那邊去,得受多少苦難。再者,楊家那位小兒,是有名的書呆子,這種人或許不會欺負女兒,但有如何給女兒幸福?

如果當初楊家不定下婚事,後來不退婚,韓家無論如何都不會有其他想法。可楊家已經退婚,楊韓兩家已經沒有那一層約束,再將女兒嫁過去,韓立仁是不捨的。

靜默一會,張洪庭也不催。韓家是什麼態度,對張洪庭而言沒有多少關係。他不過是受人之託,表達楊家的意思而已。楊盛文託請自己出面,那是給韓家很大的面子了,也說明楊家對韓家之女的重視。

“父親。”韓泉見老爸不說話,便在旁邊輕輕地說。楊家如何切不說,妹妹已經到荊蠻楚地了,楊家既然託請了張洪庭到韓家來,家裡還能改變主意的事實嗎?說不定,妹妹與那楊家兒郎都有夫妻之實了。

對楊家那位,韓泉也是有印象。不過,之前似乎又有所改變,據說《詠石》一詩就出自他的手。《詠石》詩在京都傳開,楊詠石這個名號,讓不少人傳頌,但這些人都不知楊詠石到底是何人。

韓泉是從妹妹那得知的,或許是這樣的詩,才讓妹妹下定決心去荊蠻楚地。

當然,罪魁禍首還是皇孫的壓迫,但韓家又如何訴這冤情?

韓立仁這時也是驚覺,當即對張洪庭說,“張老,下官失禮了。”

“立仁牽掛女兒,那也是人之常情。韓家有千金,楊家有才子。其實天早就作合,中途轉些波折起伏,以後必然是千古傳奇之美事。”張洪庭說,從衣袖裡拿出幾張紙,放在桌上,然後推給韓立仁。

韓立仁將紙拿起,其上有詩三首:《詠石》、《竹石》和《秋江獨釣》,三首詩中唯《詠石》一詩在京都傳揚,並傳出楊詠石名號。

韓立仁也有耳聞,這時候,看到《詠石》一詩,重讀起來,就感覺到詩者那種千古雄厚的意志和決心。再看《竹石》,詩中所言,恰好是楊家目前的境況,非常切貼。最後一首詩《秋江獨釣》倒是奇特,應用九個一字成詩,每篇詩的意境高妙,確實都是名傳千古的詩作。

韓立仁讀罷,看了一眼張洪庭,心裡終究還是疑惑,難道這都是楊繼業所作詩篇?

如此看來,這個書呆子還真不一樣了。環境改造人,能夠改變如此之巨大?

第227章 昔日少年已成長第688章 當斷得斷第168章 劉耀輝出面第143章 年輕的情愫第96章 再進王府第139章 洞內作坊第293章 假 打第239章 新朋友第1章 穿楊箭第486章 謊報軍功第223章 攤子大第126章 無需多禮第34章 《勸學詩》第392章 奇襲見湖鎮(四)第716章 出 擊第299章 進伏擊圈第505章 韓立仁隨行第416章 張靖海家世第64章 巫虎逞威第43章 蠻族的理智第203章 山寨儲倉第676章 豫南潰堤第456章 追與逃第467章 方家之謀第630章 有喜啦第663章 楊媽的歡與樂第241章 見學政第304章 黑手到底是誰第438章 珍稀的奇物第222章 功夫不負第613章 劉裕論政第160章 三戰議定第363章 劉府夜談第236章 去府城前的準備第281章 進場與考試第244章 惡意濃烈第106章 民壯兇猛第406章 祥山鎮第592章 宮裡府裡第151章 削勁的血性第414章 張靖海第31章 逃 學第194章 小六出戰第435章 殺場逞威第655章 勝三傑第676章 豫南潰堤第87章 戰後相見第421章 訴衷腸第109章 教數字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250章 告官府衙第203章 山寨儲倉第560章 阿德到來第650章 互相揭短第349章 新規劃第194章 小六出戰第185章 同行同吃同睡第661章 見面歡第434章 小瓷罐發威第393章 奇襲見湖鎮(五)第652章 新軍之議第424章 接戰前第85章 刮骨療法第661章 見面歡第525章 怒氣難平第538章 雷義認輸第176章 暗器撲面第600章 旅途戲樂第96章 再進王府第115章 深化合作第145章 先選誰第431章 有刺客第16章 你賴皮第15章 巫 龍第81章 攢 刺第679章 朱子善的陽謀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125章 非同小可第195章 輕鬆擒下第75章 赴死之殺第472章 啞口阻擊第115章 深化合作第350章 粥場鄭明亮第230章 求 寶第408章 好東西第604章 觀察敵情第120章 山洞有礦第58章 真面目第270章 離家赴考第132章 談不攏第498章 議婚事第338章 追 擊第414章 張靖海第454章 韓新勇新崗位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472章 啞口阻擊第380章 陷 阱第234章 碎馬腳第327章 三品徐金勝第557章 三面伏殺
第227章 昔日少年已成長第688章 當斷得斷第168章 劉耀輝出面第143章 年輕的情愫第96章 再進王府第139章 洞內作坊第293章 假 打第239章 新朋友第1章 穿楊箭第486章 謊報軍功第223章 攤子大第126章 無需多禮第34章 《勸學詩》第392章 奇襲見湖鎮(四)第716章 出 擊第299章 進伏擊圈第505章 韓立仁隨行第416章 張靖海家世第64章 巫虎逞威第43章 蠻族的理智第203章 山寨儲倉第676章 豫南潰堤第456章 追與逃第467章 方家之謀第630章 有喜啦第663章 楊媽的歡與樂第241章 見學政第304章 黑手到底是誰第438章 珍稀的奇物第222章 功夫不負第613章 劉裕論政第160章 三戰議定第363章 劉府夜談第236章 去府城前的準備第281章 進場與考試第244章 惡意濃烈第106章 民壯兇猛第406章 祥山鎮第592章 宮裡府裡第151章 削勁的血性第414章 張靖海第31章 逃 學第194章 小六出戰第435章 殺場逞威第655章 勝三傑第676章 豫南潰堤第87章 戰後相見第421章 訴衷腸第109章 教數字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250章 告官府衙第203章 山寨儲倉第560章 阿德到來第650章 互相揭短第349章 新規劃第194章 小六出戰第185章 同行同吃同睡第661章 見面歡第434章 小瓷罐發威第393章 奇襲見湖鎮(五)第652章 新軍之議第424章 接戰前第85章 刮骨療法第661章 見面歡第525章 怒氣難平第538章 雷義認輸第176章 暗器撲面第600章 旅途戲樂第96章 再進王府第115章 深化合作第145章 先選誰第431章 有刺客第16章 你賴皮第15章 巫 龍第81章 攢 刺第679章 朱子善的陽謀第473章 嚶嚶地哭第125章 非同小可第195章 輕鬆擒下第75章 赴死之殺第472章 啞口阻擊第115章 深化合作第350章 粥場鄭明亮第230章 求 寶第408章 好東西第604章 觀察敵情第120章 山洞有礦第58章 真面目第270章 離家赴考第132章 談不攏第498章 議婚事第338章 追 擊第414章 張靖海第454章 韓新勇新崗位第405章 出兵寧府第472章 啞口阻擊第380章 陷 阱第234章 碎馬腳第327章 三品徐金勝第557章 三面伏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