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沉重的話題:北地

幾天後,右丞相府的人手已經到位,至於運轉,肯定要一段時間來磨合。這對右相楊盛文而言,不算什麼事。

太子監國也在逐漸走向常態,左丞相府和右丞相府會將各自的工作、決策等都報太子,然後再傳達下去,貫徹落實。

對於文朝的整體運轉,目前面臨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秋收即將到來。秋收情況如何,不但牽涉到千千萬萬的子民們生存,也牽涉到文朝的稅收狀況,沒有稅收或稅收拖欠,都會給文朝帶來沉重的壓力。

當然,文朝商業發展發達,除了糧食收益的稅收外,商業這一塊地稅收也佔一部分。只是,文朝對於商業稅收還沒有太明確的概念,漏洞多使得本該有最大收益的一塊,卻受到較少比例的稅收,致使文朝的國庫空空,各項政務推動起來艱難。

商稅難受,其實是一種觀念所致:官不與民爭利。

然後,各大家族所經營的商業所得,基本上沒有什麼繳稅的概念,儘可能地逃避繳稅,而將盈利全部歸到商家。反而是一些小商販,會被逼迫着繳納商稅,自然商稅這一塊的國家收益就很小。

之前,右丞相府楊盛文曾動過這一塊,國庫有所增收,但商稅依舊沒有徹底解決問題。

農業稅收上,也有衆多漏洞,很多糧田寄存在有功名的士子名下,便成爲免徵的田畝。如此百年來,積累的田畝就是一個巨大的數據,使得徵稅的田土變少,增稅的總量也就大爲縮減。

關於稅收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文朝鬥爭激烈的一塊,牽扯麪太大,而碰觸到太多人的利益,使得一旦有這方面的工作推動,就迎面而來最激烈的鬥爭。就連之前楊盛文都不敢邁開大步子,推進國家稅收的行動。

如今,在左丞相府主導國事的六年中,稅收這一塊就更加萎縮,國家運轉已經出現比較嚴重的赤字。幾乎將今後三五年的稅收都花銷掉了。

國家開支最大的幾塊,一是官員們的工資和獎勵;二是水利維修;三是賑災開支。賑災每年都有,國家層面開銷雖大,但真正落到受災民衆頭上的,到底有多少,確實很難說。

朝廷還有一塊最大的開銷,那就是軍費。在北地,常駐的邊軍,每一年都會投入幾百萬銀兩,多的時候會有千萬兩白銀。但實際上,這些開銷所起到的效用並不明顯。

邊軍多,駐紮防線太長。哪怕有長城這樣的險要關口,有各大關隘,依然難以防備北地遊牧民的突襲、破關,破關後在北地的破壞和燒殺搶掠。

這幾乎就是一個無法解開的結,也將文朝的運轉綁在這上面,讓文朝拖得越來越孱弱。

邊軍雖說是文朝的精銳,但戰力與後金韃子不能野戰,更不能與蒙匈族的軍兵正面對抗。要抗擊北地入侵,唯一依仗的就是長城和關隘。

韃子侵邊,總會選擇一處關隘進行突襲,即使守軍察覺韃子的動向,先有了防備,往往還是被韃子迅猛地突破。之後,只有扼守縣城、村裡圍牆,與韃子做艱苦卓絕地抗擊,損失慘重,也使得文朝的北地越來越荒蕪,人口越來越減少。

對於文朝皇室和朝堂文武官員說來,文朝面臨的這些,他們都知道,但要解決這些問題卻無法做到。

太子監國之後,因爲到過北地督軍,對這個事情比較上心。看到北地大片土地荒蕪,村寨破敗,人們流離失所,自然心疼。

劉靜監國後,便向左丞相府這邊提出這個問題。左丞相府統屬兵部,北地的戰事,也是兵部最重要的一塊工作。

太子提出問題後,朱子善覺得這時候不適合推諉,也不適合拖延。同時,這個問題的討論和決策,也是試探右相楊盛文的最好方式。

太子劉靜提出這樣的問題,會不會是楊盛文在背後,想插手軍務、伸手進軍方的一個信號?對於這一點,朱子善和相關的人,自然會嚴密注意。

如今的左丞相府權力已經縮水一半多,如果兵部再被牽着走,他朱子善在京都還有什麼尊嚴和顏面?自身的利益就會更大縮水,以後,左丞相府就成爲笑話。

當然,目前正是太子監國和右丞相府才重開之際,勢頭才升起來,不適合直接硬拼。如果未指定對太子監國不滿意,對楊盛文的工作不滿意,那右丞相府很可能會再次貶斥。甚至可能在未來不就,大寶上的人到底是誰,都難斷言。朱子善豈能夠輕易出招?

用一兩天的時間準備,朱子善將京都這邊牽涉到北地邊防工作的大佬們,都請進左丞相府。參與討論這個沉重的話題:北地邊防工作如何開展。

兵部是核心,然後牽涉到工部、戶部、吏部,親王等等。朱子善自然是將這些部門的高級成員,都請進左丞相府,共同來討論這個話題。

人數越多,牽涉到的方面也就越大,自然就更難有統一的聲音。朱子善就是想要讓太子劉靜明白一點,北地邊防問題,不是朝廷不努力,更不是他這個左丞相不作爲,而是實際上的困難太大,目前難有解決問題的可能。

至於文朝邊軍爲什麼比韃子軍兵要差,只能打防禦戰,被動挨打還每戰必敗,那都是有着不可克服的客觀原因。目前,能夠將韃子拒之長城之外,已經是非常好的狀態。

吏部這邊,尚書秦鍾彬帶着左右侍郎簡新藍和高詹遠一起到來,工部尚書何駿,也將他的左右手帶過來;兵部尚書鄭粱鈞,左右侍郎同樣跟着到來,另外,五軍都督府也到來了。

親王府、宗人府等皇室的人手也過來,親王府的劉偉,二親王劉佩,五親王劉景等也帶着一兩個軍將一起到來。太子府那邊,張洪庭和韓立仁隨行,另外還有一個新進入太子府體系的,與軍方工作聯絡的人,昭勇將軍田開悟等,算是人數不多的一方。

另外,楊盛文只帶一個隨員出席會議。

第232章 皇上不昏庸第173章 衝上去第187章 攀爬山崖第687章 橫肉男亡第654章 嚴家三兄弟第611章 絕巔蘇子第173章 衝上去第413章 擒下兩人第67章 一聲炮響第579章 挖 坑第658章 陳老頭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183章 議定攻山第190章 精銳之基第367章 初見唐俊詞第639章 活不過三天第38章 學內功第434章 小瓷罐發威第68章 決戰起第612章 強軍鐵軍第126章 無需多禮第201章 誰 錯第649章 徐衛化緣第82章 我是他的大姐大第287章 行動了第16章 你賴皮第429章 句句屬實第106章 民壯兇猛第118章 入生蠻村寨第690章 輸得徹底第189章 拿下小寨第644章 聚仙樓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241章 見學政第50章 倩影再現第9章 找王爺第373章 真要拿我?第526章 到底有多強第453章 文昭帝的推測第130章 演 說第705章 離開豫南第464章 麻煩上門第229章 失 寵第47章 低級粗糙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132章 談不攏第397章 新年大禮第52章 獻 詩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162章 楊猛拼命第593章 進宮面聖第172章 打 獵第318章 沒有選項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271章 提前的中秋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179章 討要戰馬第111章 要做的事情太多第124章 馬 事第100章 我們做第44章 一幅對聯第553章 邀入夥第130章 演 說第336章 殺 賊第617章 寄望皇孫第564章 攻寨手段第495章 書堂選址第589章 韓家論說楊繼業第313章 明天發榜第594章 韓立仁逛街第691章 什麼來路第243章 爭 辯第248章 暗 謀第228章 鍾御醫的手第306章 鎮遠鏢局被賣第5章 抄 詩第18章 縣學內第606章 強攻唐家第69章 精銳齊出第526章 到底有多強第466章 臉頰緋紅第279章 文名大起第412章 山裡潛伏第368章 張濤到杭第702章 佳人有染第719章 皇室之戰第634章 老餘找上門第411章 王府軍開拔第53章 混亂起第251章 證據齊全第270章 離家赴考第353章 作戰任務第57章 攻 殺第576章 王師對峙韃子第47章 低級粗糙第63章 一路衝殺第92章 族羣分別第197章 破關卡第663章 楊媽的歡與樂第690章 輸得徹底
第232章 皇上不昏庸第173章 衝上去第187章 攀爬山崖第687章 橫肉男亡第654章 嚴家三兄弟第611章 絕巔蘇子第173章 衝上去第413章 擒下兩人第67章 一聲炮響第579章 挖 坑第658章 陳老頭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183章 議定攻山第190章 精銳之基第367章 初見唐俊詞第639章 活不過三天第38章 學內功第434章 小瓷罐發威第68章 決戰起第612章 強軍鐵軍第126章 無需多禮第201章 誰 錯第649章 徐衛化緣第82章 我是他的大姐大第287章 行動了第16章 你賴皮第429章 句句屬實第106章 民壯兇猛第118章 入生蠻村寨第690章 輸得徹底第189章 拿下小寨第644章 聚仙樓第476章 全殲宮左部第241章 見學政第50章 倩影再現第9章 找王爺第373章 真要拿我?第526章 到底有多強第453章 文昭帝的推測第130章 演 說第705章 離開豫南第464章 麻煩上門第229章 失 寵第47章 低級粗糙第565章 不能避戰第132章 談不攏第397章 新年大禮第52章 獻 詩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162章 楊猛拼命第593章 進宮面聖第172章 打 獵第318章 沒有選項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271章 提前的中秋第425章 一棍放倒第179章 討要戰馬第111章 要做的事情太多第124章 馬 事第100章 我們做第44章 一幅對聯第553章 邀入夥第130章 演 說第336章 殺 賊第617章 寄望皇孫第564章 攻寨手段第495章 書堂選址第589章 韓家論說楊繼業第313章 明天發榜第594章 韓立仁逛街第691章 什麼來路第243章 爭 辯第248章 暗 謀第228章 鍾御醫的手第306章 鎮遠鏢局被賣第5章 抄 詩第18章 縣學內第606章 強攻唐家第69章 精銳齊出第526章 到底有多強第466章 臉頰緋紅第279章 文名大起第412章 山裡潛伏第368章 張濤到杭第702章 佳人有染第719章 皇室之戰第634章 老餘找上門第411章 王府軍開拔第53章 混亂起第251章 證據齊全第270章 離家赴考第353章 作戰任務第57章 攻 殺第576章 王師對峙韃子第47章 低級粗糙第63章 一路衝殺第92章 族羣分別第197章 破關卡第663章 楊媽的歡與樂第690章 輸得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