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皇上查閱

一石激起千層浪。

太子劉靜突然走出太子府,去皇宮,自然引起很多猜疑,也促使很多人要做新的選擇與判斷。

文朝劉家大統,接下去會怎麼走,落到哪一位手中。對於文朝朝堂大佬們、對於朝堂中低階層的人而言,都是性命交關的生死大事。

當然,不是改朝換代,站隊就格外重要。選對了邊,新皇自然會有所回報,選錯了便,機會就錯過了。再想得到新皇的信任,不是沒有機會而是不可能付出代價就能夠得到。

這樣的事情,誰都明白。

不過,目前還是文昭帝一朝,所有的人對這位老皇上都是心存凜凜。使得大家必須要選邊,又不能表現出選邊的樣子,非同尋常地考較人智慧。

不過,這些朝堂的人,自然有這方面的能力,才能夠升遷到目前的職位,不然,又憑什麼你那個省錢而其他人則停步不前?

京城的風浪自不可能立即平靜,這時候,纔是風起之際。幾乎所有人都裝成平凡的樣子,各自籌劃,都是爲了生存和發展。

轉眼五天,依舊在皇宮。兩天前,老太監已經收到從蘇杭傳送過來的戰況簡報,已經呈給了文昭帝。在蘇杭那邊蒐集到的信息,與軍報的信息確實有較多出入,但也有相合的地方。

文昭帝看過,將信報拍在桌上,說,“這個張濤成事不足啊。”平倭軍確實兩度殲滅倭寇,第一次是王府軍在李家寨外伏擊,殲滅倭寇兩千餘級。被張濤在呈報中,寫成五千餘;

第二次是見湖鎮殲滅盤踞的倭寇,殲滅三千餘級,兩次合計五千餘,而上報道呈文中,卻成爲兩次都是五千餘,擴大一倍的戰功。

虛報戰功是常見的事情,這次不算誇大。更具體的,關於蘇杭那邊的情況,之後會呈報京都。

這一次拿到來自蘇杭的呈報,老太監不先拆開看,已經知道里面的東西不會過於刺激到文昭帝,才放心帶入宮中。

文昭帝見老太監拿着東西,微笑地說,“怎麼,京都對太子府的事情,都有什麼反應?”

“皇上,這是從蘇杭那邊傳回來的。請皇上查閱。”老太監自然瞭解京都這幾天各家都在活動、觀望、商議、選擇等等,但不會太早將情況彙報上來,等各家都有了傾向選擇後,再來彙報,更恰當。

“哦,那我看看。”文昭帝對發生在蘇杭的戰事,已經失望,哪怕有兩次全殲倭寇的勝績,但徐金勝在其中的表現並不突出,反而是來至荊蠻楚地的王府軍戰功更大。這樣的結果不是文昭帝期待的,與他最初的設想出現較大偏差。

拆開文書,文昭帝認真地閱讀。雖說對蘇杭那邊的戰事失望,蘇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還得弄明白。這是文昭帝做事的慣例,可不行讓大臣們糊弄自己。

裝着不知情,讓大臣得到一些利益,讓他們之間爭來爭去,這纔會讓整個朝堂變得有趣,讓各種事務得以運轉。至於誰輸誰贏,只要不超出自己的筐子,就隨他們去折騰。真要有誰敢跳出筐子,那就一巴掌拍狠一些。

讓其他人看到都怕了,朝堂纔會繼續運轉,繼續在那個筐子中往前走,日子就這樣一年年過下來。

老太監一直在關注皇上的臉色,在內宮,文昭帝不會掩飾自己的喜怒。老太監通過皇上的喜怒,也會在第一時間得知呈報的信息。

文昭帝每看完一頁,便遞給老太監,讓他也看。老太監自然也想知道,蘇杭的情況,和接下來該對蘇杭那邊的人做出什麼樣的回覆和指示。

等兩人看過,文昭帝說,“沒想到,這個徐金勝也是個庸才,不堪大用啊。”

“皇上,徐金勝倒算中規中矩。張濤壓着他,徐金勝手裡的軍兵又沒能操練好,前軍之敗,算不到徐金勝頭上。”老太監說,“皇上,王府軍就很強了,兩戰皆是王府軍全殲倭寇。特別是在見湖鎮那一戰,從時間看來,王府軍一晝夜可行軍一百餘里?咱們的邊軍都沒這麼強吧。”

“嗯,我也在想,王府軍會不會是早一天就先出擊,蘇杭的人並不知實際出軍時辰,誤以爲一天行軍百餘里?”文昭帝說,“鎮邊王府壓制荊蠻楚地,確實有些功績。去年與魔教一戰,也是殺敵不少。這倒是一支可戰之軍了。”

“恭喜皇上,鎮邊王府軍本是皇家親軍。親軍強,國祚旺啊。”這話也就老太監可說說,其他人但凡提到國祚的,都沒好果子吃。

文昭帝點點頭,對於文朝出現一支強軍,自然是好事。

“鎮邊王府軍是親軍,戰事上用命,將士戮力。皇上,如此看來蘇杭的平倭之戰,今年有望結束,就是大喜之事了。”老太監說,“蘇杭那邊,對春耕派軍保護,免受倭寇之苦。這也是好法子,春耕纔會有秋收,蘇杭民衆纔不缺吃的。”

“這是民生之大事,徐金勝肯做這一事,不錯。”文昭帝說。

“蘇杭今年那個遊學書生,叫楊繼業。皇上,我記得楊盛文家那個書呆子,也叫楊繼業,不會是巧合吧。”老太監笑呵呵地說。

知道皇上對楊家還是掛心,只是,目前肯定不會對楊家有什麼表示而已。

文昭帝從一疊文紙中,選出一張,說,“這個遊學書生是一個舉人,新考取的,十七歲。秋試的時候,你不是提了一下楊家幺兒科考之事?不會這樣巧合嗎?”文昭帝說着笑了起來。

“皇上,自古以來就說,無巧不成書啊。照我看啊,這個遊學書生真可能是楊家那位了:新科舉子不進京會試卻遊學蘇杭,他不知蘇杭有倭寇之亂?要麼就是楊盛文的主意,要麼就是像楊盛文一樣倔強。

荊蠻楚地的王府軍應徵蘇杭作戰,十六歲的新科舉子隨軍遊學,到蘇杭之後,楊詠石的文名便傳開了。唐俊詞這個老傢伙都爲他傳名,會不會早知道楊繼業是楊家幺兒?”

第546章 是走還是打第106章 民壯兇猛第570章 命不該絕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273章 夜裡的相處第121章 回都蠻寨第83章 雙魔女之戰第2章 有鬼呀第283章 良人安在第177章 先斷四肢第274章 身子麻第265章 少年開口第601章 蠻族軍三分第193章 二管家叫門第456章 追與逃第260章 再找恆源商貿第640章 召見楊盛文第628章 無路可上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119章 高福高壽第610章 西湖傳說第131章 黑腳蠻主第607章 破祖宅第31章 逃 學第401章 大儒登門第609章 田雄邦的圍困計第701章 春塘江口第418章 兩人見面第343章 耍蠻氣第53章 混亂起第210章 你該快樂第8章 闖王府第560章 阿德到來第94章 應對問答第343章 耍蠻氣第232章 皇上不昏庸第663章 楊媽的歡與樂第327章 三品徐金勝第117章 搭搭手第163章 竹 詩第305章 柳河縣城來了快馬第158章 逼反蠻族第45章 各自的防備第5章 抄 詩第703章 誰家相公第533章 多高士第211章 不用勉強第696章 破王家第351章 購米糧的路子第224章 朱成章回家第191章 山寨城堡第367章 初見唐俊詞第696章 破王家第617章 寄望皇孫第516章 找王爺第315章 星夜返回第220章 先生最尊第245章 鴉雀無聲第675章 陳家的後門第65章 匪衆逃散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88章 洗 臉第506章 途知幽燕破第121章 回都蠻寨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95章 二八分賬第696章 破王家第332章 自我介紹第478章 又受挫第91章 劁 豬第238章 絕聯求對第320章 楊繼業求親第678章 爭欽差大臣第288章 收糧與佈局第482章 前無路第289章 擡價與競爭第133章 給你選擇第628章 無路可上第350章 粥場鄭明亮第368章 張濤到杭第552章 退入山莊第328章 知兵張濤第337章 衝陣強殺第482章 前無路第75章 赴死之殺第79章 磨刀石第8章 闖王府第119章 高福高壽第217章 玉滿懷第98章 忠心換槍第114章 與生蠻的第一份協議第47章 低級粗糙第566章 膠着與潰退第250章 告官府衙第3章 老 媽第30章 內功是什麼東西第663章 楊媽的歡與樂第250章 告官府衙第131章 黑腳蠻主
第546章 是走還是打第106章 民壯兇猛第570章 命不該絕第207章 年少英傑第273章 夜裡的相處第121章 回都蠻寨第83章 雙魔女之戰第2章 有鬼呀第283章 良人安在第177章 先斷四肢第274章 身子麻第265章 少年開口第601章 蠻族軍三分第193章 二管家叫門第456章 追與逃第260章 再找恆源商貿第640章 召見楊盛文第628章 無路可上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119章 高福高壽第610章 西湖傳說第131章 黑腳蠻主第607章 破祖宅第31章 逃 學第401章 大儒登門第609章 田雄邦的圍困計第701章 春塘江口第418章 兩人見面第343章 耍蠻氣第53章 混亂起第210章 你該快樂第8章 闖王府第560章 阿德到來第94章 應對問答第343章 耍蠻氣第232章 皇上不昏庸第663章 楊媽的歡與樂第327章 三品徐金勝第117章 搭搭手第163章 竹 詩第305章 柳河縣城來了快馬第158章 逼反蠻族第45章 各自的防備第5章 抄 詩第703章 誰家相公第533章 多高士第211章 不用勉強第696章 破王家第351章 購米糧的路子第224章 朱成章回家第191章 山寨城堡第367章 初見唐俊詞第696章 破王家第617章 寄望皇孫第516章 找王爺第315章 星夜返回第220章 先生最尊第245章 鴉雀無聲第675章 陳家的後門第65章 匪衆逃散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88章 洗 臉第506章 途知幽燕破第121章 回都蠻寨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95章 二八分賬第696章 破王家第332章 自我介紹第478章 又受挫第91章 劁 豬第238章 絕聯求對第320章 楊繼業求親第678章 爭欽差大臣第288章 收糧與佈局第482章 前無路第289章 擡價與競爭第133章 給你選擇第628章 無路可上第350章 粥場鄭明亮第368章 張濤到杭第552章 退入山莊第328章 知兵張濤第337章 衝陣強殺第482章 前無路第75章 赴死之殺第79章 磨刀石第8章 闖王府第119章 高福高壽第217章 玉滿懷第98章 忠心換槍第114章 與生蠻的第一份協議第47章 低級粗糙第566章 膠着與潰退第250章 告官府衙第3章 老 媽第30章 內功是什麼東西第663章 楊媽的歡與樂第250章 告官府衙第131章 黑腳蠻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