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你在逼我

年輕的參加迎春文會主要有兩意圖,一是以詩詞揚名,再則是可近觀遊春美女。不論能不能看對眼,能不能讓對方看中自身,只要詩才好,總會有人看上。

楊繼業對這兩目標都不存在,劉瀟傑親自邀約,他也不好推託。從另一面說,蘇杭這裡的倭寇之亂,或許在今年就可消除,那接下來自己在蘇杭,主要還是與這邊發文人、商家、大族、官衙的人打交道,繼續藏在背後,確實也不適宜。

“楊詠石可記得詩經有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據我所知,楊詠石你還沒成親吧。”唐俊詞笑着說,對於調侃楊繼業的機會難得,隨後又對楊繼業身邊的巫素貞說,“伍小姐,楊詠石才高八斗,當世一絕。真要看牢一些纔是,不然,也不知有多少鶯鶯燕燕的嬌娘,傾心與他……”

亭子其他人,沒同楊繼業打過交道的,不多。見楊繼業這樣一個面嫩的少年郎,居然得知府大人這邊看重、親近,都好奇起來。

這該是有多深的關係,纔會在衆人面前說這番話?

“唐大人……”楊繼業有些無語,倒是挺身邊的巫素貞面露微笑,美目閃着光華,自是對楊繼業非常滿意。

與巫素貞之間的關係已經確定下來,到巫家寨求婚了,可巫素貞配置楊繼業到蘇杭,兩人依舊沒有突破那層關係。對此,巫素貞理解是楊繼業會先與大婦韓玉芝先同房,這也是文朝一些人家的規矩。

楊繼業之所以堅持沒有同房,確是因爲他覺得自己還沒到十八歲,身體沒有長成熟。過早有這樣的事,會不會損害自己的身體?

與巫素貞之間其實在巫家寨時,就比較親密了。後來在垣武城更是同住在一起,往蘇杭來,也是如此。巫素貞也就剩下最後一地,沒被楊繼業攻佔了。

在外人面前,巫素貞的表現很令人讚賞。這樣跟在楊繼業身邊出來遊學的,自然不會是楊繼業的大婦,對於這點,唐俊詞等人自然明白。因爲知道這點,纔會說這樣一番話,楊繼業也很無語。

“過來坐坐。”唐俊詞說,“今天羣賢畢至,我爲你引見蘇杭的文壇名宿,你也可多聽一聽之下名宿的見解。”

“多謝大人。”楊繼業走進亭子,團團地對衆人施禮,說,“各位前輩大賢,學生再次有禮了。劉老、段老……”

“楊詠石,今天迎春文會,可得一展身手。《詠石》、《竹石》、《秋江獨釣》,全是難得一見的傳世之作,足見你詩才高明。”劉裕站起來說。

劉裕在蘇杭士林絕對是最爲頂尖的大儒,他都開口贊楊繼業,爲楊繼業揚名。這可是難得一見的事,劉裕對人要求不苛刻,但卻少有讚許過蘇杭這邊的年輕人。但凡被劉裕認可、勉勵的年輕人,都是蘇杭這邊很具潛力的角色。

唐俊詞也知道劉裕與楊繼業是認識的,起因就是楊繼業在杭城外辦粥場,彼此之間有了交集。至於更細一些的往來,沒人多說什麼。

特別是在坨田坳項目入股的事情,完全是高等級的隱秘,除了股東知道那些事,外人都不會察覺。

給楊繼業介紹蘇杭的士林宿老,楊繼業再一次恭恭敬敬地見禮。這些人都是老進士、甚至是翰林,或其他職位退下來的大佬。

相對楊繼業這個十七歲不足的少年舉人,他們自然是士林裡的高峰,有待於楊繼業去超越。禮貌以對,也是必須的環節。

楊繼業到一位叫“趙老”的文人面前,也是一個退隱的老進士。楊繼業見了禮,對方輕描淡寫地還禮,勉勵幾句。

主要是楊繼業太年輕,雖說穿了舉人服飾,主要還是因爲唐俊詞、劉裕等人對他的態度,才讓這位沒無視楊繼業的存在。

楊繼業自然不在意,雙方差距明顯。劉裕卻說,“老趙啊,楊詠石的詩才了不得也就罷了,在杭城外辦粥場,從去年冬一直到如今,一天都沒歇過火。當真是活命無數啊,蘇杭這邊,多少人感恩於他。可楊詠石卻一直低調做人,要不,他的名聲又如何僅僅有些詩名?”

趙老聽劉裕這樣說,當即也站起來,對楊繼業行一禮,說,“楊士子,是我失禮了,罪過。”

“趙老言重,您如此卻讓學生如何自處?小子後進末學,到蘇杭來遊歷,是想聆聽前輩們教導,好有所寸進……”楊繼業微笑着說,態度誠懇,極好,讓在場的所有人對他印象都好。

也不多說,坐下喝茶。巫素貞坐在楊繼業身側,更加緊張。楊繼業也明白,這種場合裡,他確實不適合在這邊多呆,不然,讓蘇杭這邊的年輕人見了,心生妒忌,也是必然。

隨後,楊繼業以看風景爲由,帶着巫素貞等人離開。劉裕說,“楊詠石,可不能光顧遊玩,賞花看柳。今天是迎春文會,總不能卻詩作纔對。”

“學生不擅作詩,讀書也不多。劉老,你這是在逼我啊,今天遊春,如何放下心結?”楊繼業出聲抱怨,但劉裕等人卻哈哈哈地笑。

等楊繼業走遠,趙老看着這個年輕人的背影,轉頭看身邊的劉裕。劉裕在趙老耳邊說,“去年李家寨外殲滅倭寇、年後在見湖鎮再殲滅倭寇,你說這些事如何說給你聽?他一直低調,卻是在等三年後春闈,蘇杭這邊,知道他爲地方出力的不多,要不然,知府大人爲一個粥場就這樣對他?”

聽劉裕說這幾句,趙老也不反問查證,知道劉裕不是信口開河之人,而唐俊詞也是官聲不差的人。

劉瀟傑遲疑一下,也不留在亭子這邊。他作爲同知,這裡有唐俊詞這位主官在,他不好多出頭。索性離開,尾隨在楊繼業身後,到江島去賞風景。

楊繼業手牽着巫素貞而走,巫素貞俊美的臉稍微罩了一些絲巾,只有鼻頭之下部分露在外,光潔的肌膚,嘴形惹人,下巴微微帶瓜子形。這時候,手被楊繼業牽住,心裡如同蜜糖一般,卻又多少有些羞怯。

第357章 退路被堵第618章 山坳敵蹤第274章 身子麻第492章 生祠與奉供第110章 生蠻五支第310章 蘇杭倭患第545章 情況有異第603章 二師出動第591章 薑是老的辣第240章 求 聯第60章 大火阻路第680章 陳條之辯第366章 蠻族軍離城遠第524章 同一天第642章 太子監國第597章 朱成章的心願第666章 父子論兵第696章 破王家第639章 活不過三天第388章 見湖鎮外第447章 發酵與演變第245章 鴉雀無聲第124章 馬 事第10章 三拳決恩仇第320章 楊繼業求親第169章 交戰規則第617章 寄望皇孫第12章 討價還價第578章 增援承平山莊第105章 二皇子劉偉第501章 殿試中榜第594章 韓立仁逛街第613章 劉裕論政第80章 單 挑第42章 太子劉靜第506章 途知幽燕破第138章 仿製成功第552章 退入山莊第43章 蠻族的理智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435章 殺場逞威第169章 交戰規則第314章 名次不高第6章 過 關第114章 與生蠻的第一份協議第57章 攻 殺第278章 九個一第518章 美人恩第84章 又見啞巴第701章 春塘江口第272章 九天七夜第709章 新仇舊恨第676章 豫南潰堤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470章 誘敵深入第427章 殺伐果敢第674章 論攻與守第285章 趕時機第568章 軍營破第410章 一語驚夢第114章 與生蠻的第一份協議第544章 承平山莊第163章 竹 詩第665章 無戰損第654章 嚴家三兄弟第51章 冬梅殺到第634章 老餘找上門第231章 上 朝第163章 竹 詩第362章 想不透第117章 搭搭手第303章 報 官第132章 談不攏第312章 王爺也煩惱第296章 孫家助力第145章 先選誰第585章 劉銘回京第277章 誦詩揚名第368章 張濤到杭第713章 一槍撂倒第143章 年輕的情愫第110章 生蠻五支第630章 有喜啦第679章 朱子善的陽謀第181章 處置中年文士第461章 戰機與戰場第531章 張靖海病了第505章 韓立仁隨行第5章 抄 詩第465章 抗爭不退第11章 一拳之威第305章 柳河縣城來了快馬第6章 過 關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718章 家事國事第535章 來戰——第320章 楊繼業求親第91章 劁 豬第352章 倭寇來了
第357章 退路被堵第618章 山坳敵蹤第274章 身子麻第492章 生祠與奉供第110章 生蠻五支第310章 蘇杭倭患第545章 情況有異第603章 二師出動第591章 薑是老的辣第240章 求 聯第60章 大火阻路第680章 陳條之辯第366章 蠻族軍離城遠第524章 同一天第642章 太子監國第597章 朱成章的心願第666章 父子論兵第696章 破王家第639章 活不過三天第388章 見湖鎮外第447章 發酵與演變第245章 鴉雀無聲第124章 馬 事第10章 三拳決恩仇第320章 楊繼業求親第169章 交戰規則第617章 寄望皇孫第12章 討價還價第578章 增援承平山莊第105章 二皇子劉偉第501章 殿試中榜第594章 韓立仁逛街第613章 劉裕論政第80章 單 挑第42章 太子劉靜第506章 途知幽燕破第138章 仿製成功第552章 退入山莊第43章 蠻族的理智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435章 殺場逞威第169章 交戰規則第314章 名次不高第6章 過 關第114章 與生蠻的第一份協議第57章 攻 殺第278章 九個一第518章 美人恩第84章 又見啞巴第701章 春塘江口第272章 九天七夜第709章 新仇舊恨第676章 豫南潰堤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470章 誘敵深入第427章 殺伐果敢第674章 論攻與守第285章 趕時機第568章 軍營破第410章 一語驚夢第114章 與生蠻的第一份協議第544章 承平山莊第163章 竹 詩第665章 無戰損第654章 嚴家三兄弟第51章 冬梅殺到第634章 老餘找上門第231章 上 朝第163章 竹 詩第362章 想不透第117章 搭搭手第303章 報 官第132章 談不攏第312章 王爺也煩惱第296章 孫家助力第145章 先選誰第585章 劉銘回京第277章 誦詩揚名第368章 張濤到杭第713章 一槍撂倒第143章 年輕的情愫第110章 生蠻五支第630章 有喜啦第679章 朱子善的陽謀第181章 處置中年文士第461章 戰機與戰場第531章 張靖海病了第505章 韓立仁隨行第5章 抄 詩第465章 抗爭不退第11章 一拳之威第305章 柳河縣城來了快馬第6章 過 關第161章 楊猛出戰第718章 家事國事第535章 來戰——第320章 楊繼業求親第91章 劁 豬第352章 倭寇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