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你在逼我

年輕的參加迎春文會主要有兩意圖,一是以詩詞揚名,再則是可近觀遊春美女。不論能不能看對眼,能不能讓對方看中自身,只要詩才好,總會有人看上。

楊繼業對這兩目標都不存在,劉瀟傑親自邀約,他也不好推託。從另一面說,蘇杭這裡的倭寇之亂,或許在今年就可消除,那接下來自己在蘇杭,主要還是與這邊發文人、商家、大族、官衙的人打交道,繼續藏在背後,確實也不適宜。

“楊詠石可記得詩經有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據我所知,楊詠石你還沒成親吧。”唐俊詞笑着說,對於調侃楊繼業的機會難得,隨後又對楊繼業身邊的巫素貞說,“伍小姐,楊詠石才高八斗,當世一絕。真要看牢一些纔是,不然,也不知有多少鶯鶯燕燕的嬌娘,傾心與他……”

亭子其他人,沒同楊繼業打過交道的,不多。見楊繼業這樣一個面嫩的少年郎,居然得知府大人這邊看重、親近,都好奇起來。

這該是有多深的關係,纔會在衆人面前說這番話?

“唐大人……”楊繼業有些無語,倒是挺身邊的巫素貞面露微笑,美目閃着光華,自是對楊繼業非常滿意。

與巫素貞之間的關係已經確定下來,到巫家寨求婚了,可巫素貞配置楊繼業到蘇杭,兩人依舊沒有突破那層關係。對此,巫素貞理解是楊繼業會先與大婦韓玉芝先同房,這也是文朝一些人家的規矩。

楊繼業之所以堅持沒有同房,確是因爲他覺得自己還沒到十八歲,身體沒有長成熟。過早有這樣的事,會不會損害自己的身體?

與巫素貞之間其實在巫家寨時,就比較親密了。後來在垣武城更是同住在一起,往蘇杭來,也是如此。巫素貞也就剩下最後一地,沒被楊繼業攻佔了。

在外人面前,巫素貞的表現很令人讚賞。這樣跟在楊繼業身邊出來遊學的,自然不會是楊繼業的大婦,對於這點,唐俊詞等人自然明白。因爲知道這點,纔會說這樣一番話,楊繼業也很無語。

“過來坐坐。”唐俊詞說,“今天羣賢畢至,我爲你引見蘇杭的文壇名宿,你也可多聽一聽之下名宿的見解。”

“多謝大人。”楊繼業走進亭子,團團地對衆人施禮,說,“各位前輩大賢,學生再次有禮了。劉老、段老……”

“楊詠石,今天迎春文會,可得一展身手。《詠石》、《竹石》、《秋江獨釣》,全是難得一見的傳世之作,足見你詩才高明。”劉裕站起來說。

劉裕在蘇杭士林絕對是最爲頂尖的大儒,他都開口贊楊繼業,爲楊繼業揚名。這可是難得一見的事,劉裕對人要求不苛刻,但卻少有讚許過蘇杭這邊的年輕人。但凡被劉裕認可、勉勵的年輕人,都是蘇杭這邊很具潛力的角色。

唐俊詞也知道劉裕與楊繼業是認識的,起因就是楊繼業在杭城外辦粥場,彼此之間有了交集。至於更細一些的往來,沒人多說什麼。

特別是在坨田坳項目入股的事情,完全是高等級的隱秘,除了股東知道那些事,外人都不會察覺。

給楊繼業介紹蘇杭的士林宿老,楊繼業再一次恭恭敬敬地見禮。這些人都是老進士、甚至是翰林,或其他職位退下來的大佬。

相對楊繼業這個十七歲不足的少年舉人,他們自然是士林裡的高峰,有待於楊繼業去超越。禮貌以對,也是必須的環節。

楊繼業到一位叫“趙老”的文人面前,也是一個退隱的老進士。楊繼業見了禮,對方輕描淡寫地還禮,勉勵幾句。

主要是楊繼業太年輕,雖說穿了舉人服飾,主要還是因爲唐俊詞、劉裕等人對他的態度,才讓這位沒無視楊繼業的存在。

楊繼業自然不在意,雙方差距明顯。劉裕卻說,“老趙啊,楊詠石的詩才了不得也就罷了,在杭城外辦粥場,從去年冬一直到如今,一天都沒歇過火。當真是活命無數啊,蘇杭這邊,多少人感恩於他。可楊詠石卻一直低調做人,要不,他的名聲又如何僅僅有些詩名?”

趙老聽劉裕這樣說,當即也站起來,對楊繼業行一禮,說,“楊士子,是我失禮了,罪過。”

“趙老言重,您如此卻讓學生如何自處?小子後進末學,到蘇杭來遊歷,是想聆聽前輩們教導,好有所寸進……”楊繼業微笑着說,態度誠懇,極好,讓在場的所有人對他印象都好。

也不多說,坐下喝茶。巫素貞坐在楊繼業身側,更加緊張。楊繼業也明白,這種場合裡,他確實不適合在這邊多呆,不然,讓蘇杭這邊的年輕人見了,心生妒忌,也是必然。

隨後,楊繼業以看風景爲由,帶着巫素貞等人離開。劉裕說,“楊詠石,可不能光顧遊玩,賞花看柳。今天是迎春文會,總不能卻詩作纔對。”

“學生不擅作詩,讀書也不多。劉老,你這是在逼我啊,今天遊春,如何放下心結?”楊繼業出聲抱怨,但劉裕等人卻哈哈哈地笑。

等楊繼業走遠,趙老看着這個年輕人的背影,轉頭看身邊的劉裕。劉裕在趙老耳邊說,“去年李家寨外殲滅倭寇、年後在見湖鎮再殲滅倭寇,你說這些事如何說給你聽?他一直低調,卻是在等三年後春闈,蘇杭這邊,知道他爲地方出力的不多,要不然,知府大人爲一個粥場就這樣對他?”

聽劉裕說這幾句,趙老也不反問查證,知道劉裕不是信口開河之人,而唐俊詞也是官聲不差的人。

劉瀟傑遲疑一下,也不留在亭子這邊。他作爲同知,這裡有唐俊詞這位主官在,他不好多出頭。索性離開,尾隨在楊繼業身後,到江島去賞風景。

楊繼業手牽着巫素貞而走,巫素貞俊美的臉稍微罩了一些絲巾,只有鼻頭之下部分露在外,光潔的肌膚,嘴形惹人,下巴微微帶瓜子形。這時候,手被楊繼業牽住,心裡如同蜜糖一般,卻又多少有些羞怯。

第331章 何來軍糧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535章 來戰——第595章 死士刺殺第683章 先走一步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203章 山寨儲倉第61章 豹虎鬥第89章 一屋不掃第357章 退路被堵第141章 準備出發第129章 潛力同窗第63章 一路衝殺第374章 積怨在心第28章 酬 謝第322章 邊走邊練第385章 證據確鑿第254章 行有行規第155章 隔空喊話第658章 陳老頭第81章 攢 刺第62章 殺匪虎第701章 春塘江口第605章 外圍肅清第72章 平叔現身第305章 柳河縣城來了快馬第279章 文名大起第187章 攀爬山崖第126章 無需多禮第79章 磨刀石第169章 交戰規則第38章 學內功第12章 討價還價第650章 互相揭短第76章 逃逸與襲擊第78章 啞 巴第253章 榮盛鏢局第291章 各家選邊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684章 堵決口之策第39章 刺殺術威力驚人第558章 破壞戰場痕跡第486章 謊報軍功第75章 赴死之殺第706章 要見太子第118章 入生蠻村寨第512章 見老爸第663章 楊媽的歡與樂第262章 難選擇第637章 韓新勇的猜疑第385章 證據確鑿第717章 算你狠第419章 論蘇杭局勢第435章 殺場逞威第44章 一幅對聯第645章 重開右相府第631章 楊平京的曾經第119章 高福高壽第115章 深化合作第675章 陳家的後門第312章 王爺也煩惱第649章 徐衛化緣第415章 文武孰弱第442章 魏進隨軍第212章 各支態度第364章 倭寇來源第32章 蘿蔔乾第93章 初進縣衙第587章 知與行第238章 絕聯求對第83章 雙魔女之戰第618章 山坳敵蹤第199章 關巖山寨第213章 至少兩年第378章 捉襟見肘第632章 幫妹妹第454章 韓新勇新崗位第666章 父子論兵第76章 逃逸與襲擊第568章 軍營破第284章 孫大炮第619章 殺上去第688章 當斷得斷第421章 訴衷腸第685章 抵達裕口縣第309章 爭議是高效廣告第277章 誦詩揚名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167章 誰出戰第616章 太子也煎熬第309章 爭議是高效廣告第280章 百十斤第530章 新婚了第502章 後金破關第163章 竹 詩第561章 阿德說楊家子第166章 一記耳光第80章 單 挑第34章 《勸學詩》第261章 還是談不攏
第331章 何來軍糧第335章 倭寇來襲第535章 來戰——第595章 死士刺殺第683章 先走一步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203章 山寨儲倉第61章 豹虎鬥第89章 一屋不掃第357章 退路被堵第141章 準備出發第129章 潛力同窗第63章 一路衝殺第374章 積怨在心第28章 酬 謝第322章 邊走邊練第385章 證據確鑿第254章 行有行規第155章 隔空喊話第658章 陳老頭第81章 攢 刺第62章 殺匪虎第701章 春塘江口第605章 外圍肅清第72章 平叔現身第305章 柳河縣城來了快馬第279章 文名大起第187章 攀爬山崖第126章 無需多禮第79章 磨刀石第169章 交戰規則第38章 學內功第12章 討價還價第650章 互相揭短第76章 逃逸與襲擊第78章 啞 巴第253章 榮盛鏢局第291章 各家選邊第154章 朱成章和劉世博第684章 堵決口之策第39章 刺殺術威力驚人第558章 破壞戰場痕跡第486章 謊報軍功第75章 赴死之殺第706章 要見太子第118章 入生蠻村寨第512章 見老爸第663章 楊媽的歡與樂第262章 難選擇第637章 韓新勇的猜疑第385章 證據確鑿第717章 算你狠第419章 論蘇杭局勢第435章 殺場逞威第44章 一幅對聯第645章 重開右相府第631章 楊平京的曾經第119章 高福高壽第115章 深化合作第675章 陳家的後門第312章 王爺也煩惱第649章 徐衛化緣第415章 文武孰弱第442章 魏進隨軍第212章 各支態度第364章 倭寇來源第32章 蘿蔔乾第93章 初進縣衙第587章 知與行第238章 絕聯求對第83章 雙魔女之戰第618章 山坳敵蹤第199章 關巖山寨第213章 至少兩年第378章 捉襟見肘第632章 幫妹妹第454章 韓新勇新崗位第666章 父子論兵第76章 逃逸與襲擊第568章 軍營破第284章 孫大炮第619章 殺上去第688章 當斷得斷第421章 訴衷腸第685章 抵達裕口縣第309章 爭議是高效廣告第277章 誦詩揚名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167章 誰出戰第616章 太子也煎熬第309章 爭議是高效廣告第280章 百十斤第530章 新婚了第502章 後金破關第163章 竹 詩第561章 阿德說楊家子第166章 一記耳光第80章 單 挑第34章 《勸學詩》第261章 還是談不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