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用楊家束縛楊家

朱子善將這詩重複兩遍,也體會到《詠石》詩隱含的用意和魅力。點點頭,“這詩可不差,楊盛文是在明志嗎?”

“大人,這詩是縣學考察學業夫子臨時出題,那小子在短時間內吟誦而出,不像是老賊的伏筆。後來在露臺上,那小子的詩也中規中矩,是那天所有獻詩中優秀之作……”

管家的意思,朱子善自然明白,不會有什麼爭辯。楊家這個小兒,自小被楊盛文管教和訓導,學識確實不差,人卻顯得呆傻。

如今,到荊蠻楚地後,性子轉了?這可有得玩了。楊家後輩,老大戰死,對楊盛文說來那是爲國捐軀,成爲楊家榮譽,心裡雖痛,卻以之爲傲。

楊家老二如今不過八品,錯過時機,以後即使苟活也不過苟活而已。朱子善對楊家這個人,不放在心上,也要利用這個老二,給楊盛文心裡加一些壓制。不然,楊盛文沒有這些拘畔,會有什麼樣的行止,反而難以猜中。

楊盛文作爲最強對手,雖然這時候他被貶斥到荊蠻楚地去,可朱子善並不認爲楊盛文就完全沒機會,在文朝,只要皇上覆起於他,祭天時間,楊盛文就會重新走進右丞相府。

也因此,朱子善在應對楊盛文的計謀上,都是儘可能利用這些東西,來讓楊盛文多一些縛手縛腳的因素。

只要楊盛文受到更多牽累,就不會是自己敵手。我強敵弱,又何須楊盛文死?楊盛文真死了,文朝這裡,必然會有另一個楊盛文出來,與自己對抗。

與熟知弱點的楊盛文對抗,當然好很多,而不是找另一個陌生的對手,還得費心費力去琢磨對方的意思。

對於楊繼業能夠吟出《詠石》詩,朱子善也明白,這個少年的文名會有不少提升,但這種東西有幫助,對於目前的右丞相府而言,實際上也是一種束縛。

爲了這個小兒子,楊盛文和他背後的人,會有更多忍讓,想得到更多時間讓這個少年成長起來吧?

這些人,自然看不到,楊家小兒能不能成才,能不能成長起來,關鍵在於皇上。皇上讓你成長,就能夠成長,不然,你才華越顯於世間,死得會越快。

“嗯,楊家那邊要保持密切關注。”朱子善說一句,卻不再細說。管家當即應了,“是,大人放心。”

等管家離開,朱子善卻沒有動。沉思起來,如今,文昭皇帝在春季病一次,身子更見衰弱。心裡明白的人,也都看得到,文昭帝時日所剩不多,另立太子這個大事,得儘快推上日程。

京都兩親王中,二親王劉佩、五親王劉景都傳遞過來信息,試探左丞相府的意思,拉攏之意也是明顯。但另立太子這個事情太大,參與進去,很可能讓文昭帝對他另有想法。

文昭帝雖垂垂老矣,人也不時昏糊,可朱子善根本不敢有多少僥倖之心,不敢有絲毫輕視這個老傢伙。

人老成精,連朱子善都覺得文昭帝表現在外的昏糊,是不是在試探他們這些身邊的人。

如今,左丞相府如果態度還模棱兩可,對接下去彼此之間的默契與合作,可能會出現問題。大人,誰佔據主導地位,對朱子善而言,還真不太在意。

只要文昭帝還在世一天,估計沒有誰敢直接面對這個老傢伙挑戰,五十多年在那個位子上,積累形成的威勢太重。

二皇子這些年來都在極力地表現,特別是近五年來,太子病情加重,二皇子抓住這樣的機會,也得到文昭帝不少稱讚。

二皇子和他身後的人,這幾年的活動,讓朱子善也意識到太子府的突變,有着某種關聯,而不是真的病重。這個病,怎麼而得?

太子劉靜獲病很有蹊蹺,但偏偏多方查證,都沒找出根由。有說是中邪,有說是被下毒,各種說法都有。

太子自從病倒後,身子骨像發脹的饅頭一樣,渾身虛脫,沒有一點氣力。連走兩步,就氣喘不已,虛汗如流水。

而他本人的艱難,無法與外人道。不過,劉靜也深知,生在皇家,一念生,一念滅。不論身體如何虛脫,從沒有在人前叫喚過一聲。

太子府的事務本來是很多的,因爲病倒,太子沒辦法處理這些雜務,也讓太子府的實權流走。

半年之後,劉靜咬牙在大廳坐着處理事務,任誰見到他那樣子,都忍不住太息、忍不住落淚。這些事情也傳到文昭帝得知,五年來,文昭帝只有第一次在太子病倒之初,到探視一會,後來再也沒進過太子府。

而太子劉靜也沒出過太子府。

作爲文朝權力最重的左丞相,朱子善對皇家之間的事情,從沒有問過一句。也沒有問候或探視過太子,因爲太子他本身是傾向右丞相的,將兒子劉銘交託給楊盛文教導、開蒙。

除開這個原因,朱子善覺得作爲文昭帝大臣,就必須全心全意忠心於帝皇,不能有爲今後鋪路的做法。

外在的舉動,不在意誰議論自己,朱子善明白,只要文昭帝信任自己,其他的評說都無需理會。對於有些臣子的做法,朱子善也很不屑的。明明文昭帝在爲,他們卻要對太子表忠心,爲文朝今後的皇帝鋪路。這樣做,文昭帝如何喜歡?

文昭帝固然要重視劉家大統,但他肯定更在意誰對他這個皇上忠心。楊盛文就是在這點上分不清,哪怕爲文昭帝做牛做馬十年,還不是被貶斥到荊蠻楚地?

這一次在荊蠻楚地的行動,朱子善不過是順勢做一點事情,也不怎麼瞞着京都的某些人。這也是一種表態,他心中,並不願意見到楊盛文真倒下、死掉。對於楊家,如果能夠留下楊盛文的兒子,用來牽制楊盛文,那纔是最好的狀況,完全可控制在自己手裡。

最希望看到楊盛文死掉的人,是二皇子。奪嫡之爭,會有多殘酷,完全可參照大唐宣武門之變。朱子善也理解二皇子和他背後的人做這樣的選擇,然而,荊蠻楚地居然沒有實現預期的結果,二皇子會有怎麼樣的選擇?下一步,會怎麼走?

第530章 新婚了第217章 玉滿懷第245章 鴉雀無聲第229章 失 寵第4章 詭 異第81章 攢 刺第355章 殺回去第234章 碎馬腳第634章 老餘找上門第221章 沒找到第287章 行動了第102章 左丞相府第150章 騎兵突襲第252章 連遭失利第536章 北地多豪俠第130章 演 說第674章 論攻與守第361章 不得不信第304章 黑手到底是誰第125章 非同小可第392章 奇襲見湖鎮(四)第492章 生祠與奉供第135章 談崩了第570章 命不該絕第17章 夜校之議第558章 破壞戰場痕跡第98章 忠心換槍第649章 徐衛化緣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203章 山寨儲倉第484章 宮崎山之死第483章 全 滅第301章 杳無音訊第676章 豫南潰堤第355章 殺回去第609章 田雄邦的圍困計第45章 各自的防備第20章 曲解經典第345章 監軍出場第378章 捉襟見肘第349章 新規劃第262章 難選擇第486章 謊報軍功第214章 娶 你第166章 一記耳光第675章 陳家的後門第306章 鎮遠鏢局被賣第545章 情況有異第711章 三天後動手第662章 印象不搭第148章 第一戰第130章 演 說第418章 兩人見面第422章 張靖海去當兵第424章 接戰前第321章 選兵和後勤第95章 二八分賬第247章 榮盛系列第681章 前往豫南第324章 能做到嗎第513章 遣人去北地第387章 強行軍第7章 鐵 叔第430章 直搗賊穴第606章 強攻唐家第590章 輕度腦溢血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357章 退路被堵第449章 老臣遵命第715章 碟血街頭第677章 誰遞陳條第135章 談崩了第625章 金銀不用給第410章 一語驚夢第346章 膽顫心驚第199章 關巖山寨第707章 密 談第123章 讀與考第210章 你該快樂第525章 怒氣難平第579章 挖 坑第502章 後金破關第456章 追與逃第37章 劉浪出題第477章 臨戰休整第162章 楊猛拼命第522章 郊迎二十里第77章 猜對了第582章 各方得失第534章 五義莊第247章 榮盛系列第377章 潰 逃第695章 城門交鋒第407章 標靶五十步第276章 舊詩鋪墊第177章 先斷四肢第651章 不歡而散第512章 見老爸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641章 開早朝
第530章 新婚了第217章 玉滿懷第245章 鴉雀無聲第229章 失 寵第4章 詭 異第81章 攢 刺第355章 殺回去第234章 碎馬腳第634章 老餘找上門第221章 沒找到第287章 行動了第102章 左丞相府第150章 騎兵突襲第252章 連遭失利第536章 北地多豪俠第130章 演 說第674章 論攻與守第361章 不得不信第304章 黑手到底是誰第125章 非同小可第392章 奇襲見湖鎮(四)第492章 生祠與奉供第135章 談崩了第570章 命不該絕第17章 夜校之議第558章 破壞戰場痕跡第98章 忠心換槍第649章 徐衛化緣第557章 三面伏殺第203章 山寨儲倉第484章 宮崎山之死第483章 全 滅第301章 杳無音訊第676章 豫南潰堤第355章 殺回去第609章 田雄邦的圍困計第45章 各自的防備第20章 曲解經典第345章 監軍出場第378章 捉襟見肘第349章 新規劃第262章 難選擇第486章 謊報軍功第214章 娶 你第166章 一記耳光第675章 陳家的後門第306章 鎮遠鏢局被賣第545章 情況有異第711章 三天後動手第662章 印象不搭第148章 第一戰第130章 演 說第418章 兩人見面第422章 張靖海去當兵第424章 接戰前第321章 選兵和後勤第95章 二八分賬第247章 榮盛系列第681章 前往豫南第324章 能做到嗎第513章 遣人去北地第387章 強行軍第7章 鐵 叔第430章 直搗賊穴第606章 強攻唐家第590章 輕度腦溢血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357章 退路被堵第449章 老臣遵命第715章 碟血街頭第677章 誰遞陳條第135章 談崩了第625章 金銀不用給第410章 一語驚夢第346章 膽顫心驚第199章 關巖山寨第707章 密 談第123章 讀與考第210章 你該快樂第525章 怒氣難平第579章 挖 坑第502章 後金破關第456章 追與逃第37章 劉浪出題第477章 臨戰休整第162章 楊猛拼命第522章 郊迎二十里第77章 猜對了第582章 各方得失第534章 五義莊第247章 榮盛系列第377章 潰 逃第695章 城門交鋒第407章 標靶五十步第276章 舊詩鋪墊第177章 先斷四肢第651章 不歡而散第512章 見老爸第527章 文朝周邊外族第641章 開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