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衛國之師

十三師?楊林翼的心中,頓時有了個大大的問號。

十三,在許多遙遠的國度視爲不吉之數,但是這個十三師,在所有共和軍人的心中,始終佔着特殊的地步。

十三師歷史雖然相當久遠,可畢竟不能和號稱“開國六鎮”的一至六師相比,他是在共和創立前三年倉促成軍,在這一點上,甚至還不如被稱爲“護國六鎮”的七至十二鎮。

十三師雖然功勳卓著,可遠不能和三、五師、九師這樣的部隊相比,甚至還不如號稱“綏遠鐵騎”的騎一旅。

十三師的編制並不龐大,全師直隸六個步兵營加騎炮輜工各一營,7000人的編制只有普通師的半數。

十三師的軍餉不高,在軍中只能算一般水平,十三師並不團結,歷史的原因,使他的每一個營都有無數光榮的歷史,導致內部產生了無數的派系……

僅管如此,在無數共和軍人心中,這個師有着特殊的位置。而無數少女的心中,談吐高雅,英俊不凡的十三師軍官是擇偶的最佳選擇之一。

共和前三年,國父林思遠戰死於冀南邯鄲,當時叫“光復義軍”的共和軍,在失去這位靈魂人物後,全軍大亂,金軍十餘萬趁機南渡滏陽河。

在此全軍存亡之際,六鎮統領一致擁戴國父夫人臨時統帥全軍,並由六鎮統領組成的統領團統制全軍,同時將起兵以來收編的六協之衆改成七至十二鎮,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共和草創”。

由於林夫人沒有直屬部隊,六鎮統領特意從每鎮之中調出精銳步兵一隊,合計步兵四營十二隊,編爲十三鎮,由國父愛女林紫音統領,共和開國之後,由鎮改師,即爲十三師。

該師在共和草創之始,戰則爭先,退則斷後,以犧牲精神而聞名全軍,尤其在海河一役,林紫音高呼“十三鎮,掩護全軍!”全師在海河北岸反覆衝殺十餘次,使四鎮之衆能安全退回海河之南,但全師死傷慘重,海河以北屍骸遍地,堆積成山,號稱開國諸役最爲慘烈。

從共和草創至今,這個師始終抱着不介入政治的態度,有着永不參與內戰的美名,常年作爲首都衛戍使用,官兵則是各省督軍挑選出全軍最優秀的軍官士兵送至京城,而十三師出來的軍官以能戰著稱,也是最受部隊歡迎的。

但十三師是最挑剔的,往往送來的一營官兵中,往往只挑中半數不到,因此十三師永遠不會滿員。這些眼高於頂的天之驕子,在這等時刻非得個個使出全身的力氣,但也未必成功。

共和三十二年,當時統治西南各省的廣東督軍段如傑親自選了一營之衆,送至京都,可十三師只挑了一連不到,其餘全數退回廣東,這不到百人的一連之衆也當真是藏龍臥虎,日後竟出了三位督軍,七位師長,至於師長之下的主官更是不計其數。

十三師長駐京中,但每至國家生死存亡之際,便會出師助戰,與友軍合作堪稱無間,勝則彈冠相慶,敗則鼎力相助,號稱“衛國師”,在民間聲名極佳,尤其是共和十八年間,直奉之戰方止,我國元氣大傷,其時徵新羅大軍失利,數十萬軍民困頓於鴨綠江畔,該師八晝夜長驅近千里,在敵前搶佔了楚山,全師高叫林紫音當年的豪言“十三鎮!掩護全軍!”

面對數倍之敵,十三師血戰十數日寸步不讓,其時戰況堪稱山河變色,面對虎狼之敵,一個小小高地一地竟易手十餘次,雙方的屍體反覆堆積竟達數米,此戰戰罷敵軍六個師團已不能再戰,戰後收攏全師亦不足千人,但終於讓數十萬軍民成功渡江,“衛國師”之名不徑而走,可謂聲震於海內。

其後數十年,在安南千里雨林和安南叛匪連番血戰,在漠北苦戰柔然叛匪,在甘陝剿滅回亂,在新省擊破鐵勒兩師之衆……不戰則已,戰則必起中流砥柱的作用。

巨大的疑惑在楊林翼心中產生,是什麼原因讓從來不干預政治的十三師維護起柳鏡曉來。

這一次五家聯手反柳的計劃,楊林冀在後面出了很大的力量。楊林翼圖魯非止一日,河南爲百戰之地,楊部陝軍又屬客軍,困守河南只能坐以待斃。

所以自己一方面大力拉攏中原豪傑,一方面力圖向外發展,但西有晉軍,北方爲直軍,南方爲親直的湖北,東爲柳鏡曉的山東,哪一方都不是省油的燈,若一個不小心,自己辛苦打下來的這份的基業就付於流水了。

但膠東政局變幻之快,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而柳鏡曉在酒樓暗示對己方部隊調動了若指掌,警報自己不要輕舉妄動,山東各部想必早已嚴陣已待,至於這京中政局變幻,恐怕更出乎自己所料。

一想到這,楊林翼突然對手下幹部問道:“我之政績,比之柳鏡曉如何?”

底下有人搶先應道:“督軍治豫以來,剿流寇,查貪官,賑災民,興水利,正民風,政績昭然,豈是柳鏡曉那好色狂徒能比?”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楊林翼聽過不由有了幾絲喜意,片刻之後,又復常態,道:“不,柳鏡曉治魯以來,雖無大功,亦無大過,他軍中魯南子弟甚多,不能視爲客軍,若刀兵一起,人心向背,極難預料啊!”

稍緩緩了,他又道:“我軍戰力和柳軍相較如何?”

“柳軍久疏軍陣,兵力不足四萬,當年一支流寇就搞得全省震動,又要分兵防備李定遠、曹明,魯豫邊境守軍不過兩團,我軍能征善戰,雄兵八萬隨時準備出戰,想必是勢如破竹,滅此朝食!”小呂搶先回答。

嶽鍾林冷笑一聲道:“好一個滅此朝食……小呂是想學齊頃公了,真是豪情可佳,只不過我軍戰力亦是堪憂,我們陝軍能徵能戰,但是裝備太劣,步兵兩人才有步槍一杆,豫軍實不堪戰,多爲趟將民團編成,一團只有五六百人……這勝敗之數,楊大哥,鍾林說句實話……還是末知之數啊……”

楊林翼繼續問道:“那一旦開戰,論軍費開支,我軍和山東相比如此?”

楊林翼問出了第三個問題,衆人一齊愣在原地,因爲長期以來一想速取山東,根本沒有想到打消耗仗上去,而雙方在經濟上的差距實在太大了。

第八章第3章 極密第18章 南征令(上)第41章 辭別第29章 林西苦戰(五)第41章 含韻第12章 河北義師第34章 決戰前夕(一)第39章 整肅第十五章第33章 優勢第10章 觀戰第一第5章 川鄂和談第40章 中定邊軍部隊沿革第40章 下第20章 魚龍混雜第12章 全軍出征第41章 入關第9章 宣戰(一)第34章 兩女相見第4章 再遇鏡曉第34章 橫刀奪愛第28章 通貨第40章 大破匪軍第27章 馳援第6章 破碎(三)第41章 兩女相爭第21章 婚事第19章 死戰第23章 夫人路線第40章 大破匪軍第13章 哀兵必勝第28章 武裝示威一個步兵營擊敗一個騎兵軍第32章 總統選舉第12章 逆流千里第30章 風煙第9章 爵帥來由第8章 大海戰(下)第14章 馬桶機關(上)第36章 決戰前夕(三)第14章 鄂奉戰開第13章 密報第31章 濟南第7章 死投第42章 東南(一)第8章 能將丁寧第38章 林西決戰(二)不幸的事情第27章 林西苦戰(三)第28章 通貨第27章 煽風點火第35章 平定第29章 蕩匪記第38章 奉軍北進第六 卷府院之爭預告二十三章 幸福時光第9章 莫名結果第31章 沈家第21章 婚事第21章 閨中樂事第8章 大海戰中(一)第42章 東南(二)第44章 出兵第19章 再見雪海第2章 四照堂第43章 海上(上)第5章 故人第12章 柔然第40章 大破匪軍第30章 風煙中幾種火炮的射程第3章 舊情強烈推薦一部架空小說第33章 風雲變第14章 黃羊攻勢第28章 轉折第1章 大獲全勝第5章 惡戰將至第32章 林西苦戰(八)第15章 心事第4章 正式奪權第35章 三堂會審第16章 彈雨第19章 神槍無敵笑話戰裡的幾個典故第42章 東南(三)第11章 有功旅長第13章 小氣督軍第13章 崩盤第39章 笑話戰第12章 湖南問題(中)第35章 有花解語第三十章 2潛機第8章 大海戰中(二)第五 捲揚威兩湖劇情預告第9章 開戰第8章 大海戰中(一)第8章 天堂地獄
第八章第3章 極密第18章 南征令(上)第41章 辭別第29章 林西苦戰(五)第41章 含韻第12章 河北義師第34章 決戰前夕(一)第39章 整肅第十五章第33章 優勢第10章 觀戰第一第5章 川鄂和談第40章 中定邊軍部隊沿革第40章 下第20章 魚龍混雜第12章 全軍出征第41章 入關第9章 宣戰(一)第34章 兩女相見第4章 再遇鏡曉第34章 橫刀奪愛第28章 通貨第40章 大破匪軍第27章 馳援第6章 破碎(三)第41章 兩女相爭第21章 婚事第19章 死戰第23章 夫人路線第40章 大破匪軍第13章 哀兵必勝第28章 武裝示威一個步兵營擊敗一個騎兵軍第32章 總統選舉第12章 逆流千里第30章 風煙第9章 爵帥來由第8章 大海戰(下)第14章 馬桶機關(上)第36章 決戰前夕(三)第14章 鄂奉戰開第13章 密報第31章 濟南第7章 死投第42章 東南(一)第8章 能將丁寧第38章 林西決戰(二)不幸的事情第27章 林西苦戰(三)第28章 通貨第27章 煽風點火第35章 平定第29章 蕩匪記第38章 奉軍北進第六 卷府院之爭預告二十三章 幸福時光第9章 莫名結果第31章 沈家第21章 婚事第21章 閨中樂事第8章 大海戰中(一)第42章 東南(二)第44章 出兵第19章 再見雪海第2章 四照堂第43章 海上(上)第5章 故人第12章 柔然第40章 大破匪軍第30章 風煙中幾種火炮的射程第3章 舊情強烈推薦一部架空小說第33章 風雲變第14章 黃羊攻勢第28章 轉折第1章 大獲全勝第5章 惡戰將至第32章 林西苦戰(八)第15章 心事第4章 正式奪權第35章 三堂會審第16章 彈雨第19章 神槍無敵笑話戰裡的幾個典故第42章 東南(三)第11章 有功旅長第13章 小氣督軍第13章 崩盤第39章 笑話戰第12章 湖南問題(中)第35章 有花解語第三十章 2潛機第8章 大海戰中(二)第五 捲揚威兩湖劇情預告第9章 開戰第8章 大海戰中(一)第8章 天堂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