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私議

魏齊擊掌讚道:“捨生取國,壯哉!當一釂!”隨舉膝邊之爵,一飲而盡。另二人無奈,只得也舉爵飲盡。魏齊又給添酒。

芒卯道:“此軍原爲微賤所領,如曰成仁,合由微賤一身當之,何必假手大梁尉。況大梁尉身負大梁之守,豈可須臾或離。”

大梁尉道:“大梁周圍民軍佈防,偏俾均與魏相相參,且各門尉均知。大梁城高溝深,必無差失。將軍身負大王重託,豈可輕身險境。偏俾一勇之夫,正當其任。”

魏齊道:“不必爭執,吾當即刻進宮,將所議進呈大王,請大王定奪。無論芒卿或樑尉,必一人急赴軍中替回信陵公子,儘量多抽武卒隨衛。卿等當即督率大軍,躡秦軍後,以死決之。”

二人道:“如此,吾等且辭,旦日聽教!”魏齊要留飯,二人堅辭。魏齊於是直送到堂下,二人離去。魏齊更衣進宮與魏王商議。

二人出了相府大門,各人的車馬均在大梁門外,兩人只能步行到大梁門才能乘上車。這一帶正在宮牆和大梁城牆之間,大道寬闊,北邊是重臣府邸,南邊就是城牆。鴻溝從北水門入城,經大梁門前折向東南,流出南水門。此時戰時,各門緊閉,城牆上下俱有士卒巡哨,道路上空無一人。兩人並肩走了會,芒卯悄聲道:“大梁尉所欲何爲?”

大梁尉道:“豈有他謀,但捨生而已。”

芒卯道:“勢非至此,豈可輕言生死!”

大梁尉道:“偏俾智短謀淺,惟將軍指教。”

芒卯道:“全軍之要,不過財耳!魏相守財之見,寧敗軍而求財,非國家之福也。此深有望於樑尉也。”

大梁尉道:“偏俾何以當之?”

芒卯道:“以魏相之見,必不肯出此,故議間微賤不敢發一言。此時並無六耳,方敢言之,望樑尉無漏。”

大梁尉道:“偏俾何敢!”

芒卯道:“樑尉見到信陵君,只以微賤之意上達,且言魏相欲因財敗軍。總之,將今日席間三人議論如實相告。微意信陵君必有萬全之策。”

大梁尉揖道:“多謝指教!”

兩人一路談着,不覺已轉到大梁門前。兩人的車馬遠遠見到他們,急急地備好車,趕過來。兩人作禮而別,各自上車離去。芒未見大梁尉馬車去遠,四下無人,便悄悄問:“朝議如何?”

“今日無朝,只在庭前公議。”

“可聽父親之言?”

“並未駁回。”

“父親爲先王智囊,至今人望不減!”

“惟一事未準。”

“啊?何事!”

“爲父所領之軍如何處置。”

“爲何駁回?”

“不允免賦,寧可敗軍!”

芒未吃驚得睜大了眼睛:“寧可破軍,也不破財?”

“正是!不意昏憒一至如此!”芒卯恨恨地說道。

“到底如何處置?”

“以大梁尉入軍與秦軍死戰。”

“如此則十萬之民去矣!”

“尚不至此!”

“父親還有妙計?”

“先回家,吾等父子再商議。”

芒未抖開絲繮,馬車在空曠的街道上快跑起來,不一會兒就到了裡中。監門打開門,兩人牽車進入府中。芒卯先到堂上,取一支手節,叫來一名舍人,吩咐他持節請車右先生和虎仲先生同進晚餐。幾位兒子聽到父親回來,也紛紛從各自院裡匯聚到大堂。各人敘過禮,分長幼站立兩旁。芒家五子,各以出生時日的地支爲名,從長而幼依次是寅、亥、辰、未、申。芒未卸車尚未歸來,此時在堂上的只有四子。寅、亥兩子是芒卯在大哥去世後,娶其嫂而生;其餘三子則是現在的續絃夫人所生。近幾年,續絃夫人年齡漸老,已難生息,於是買了幾個侍妾,也生下幾個子女,只是尚未成人,只養在後院,不入大堂。

父子略談片刻,芒未已卸完車,回自己院裡更好衣,也來到堂上,與父親兄弟重新見過禮,入班站定。門上已經來報,所請的兩位先生已經到了。芒卯叫聲“請”,即起身迎出去,下了臺階,五子列在臺階兩邊。兩位先生進了門,芒卯揖迎,分賓主同升臺階,在堂前再揖,入堂後分賓主入座。五子魚貫而入,再次分列兩班。

芒卯與車、虎兩位先生閒談幾句,道:“微賤有不明之事,要請教先生,請二位先生一同進膳。”又轉向幾個兒子,“你們也在堂上一起進膳吧。”兩先生與五子行禮。老大芒寅吩咐下去。少時家僮託着食案來到堂前,五子先將芒卯和車、虎兩位先生的食案奉到各人席前,均是三鼎兩簋;而後又分別搬進自己的食案,均只一鼎一簋,又搬來兩張席,分別坐下。芒卯和兩先生依禮酬讓後,又對五子示意。衆人開始進膳。少頃食畢,將食案撤走。芒卯道:“堂上風涼,且至暖閣清坐!”衆人起身,隨着芒卯同到暖閣。時近黃昏,暖閣中的燈已經點燃,席案皆備。在芒寅的指揮下,家僮們又搬進一罈清酒,幾隻木盞。芒卯道:“秉燈作竟夜之談,唱酬之禮就免了吧!”兩先生道:“正要如此。”芒寅將木盞盛上清酒,送至各人席前案上。衆人在芒卯引導下,各飲一口清酒,隨置於案上。

芒卯道:“當今軍情,先生已知,當有以教我!”

略一沉默,車右先生先道:“秦軍趨啓封,其勢甚明。未啓今日朝議如何。”

芒卯道:“今日無朝,只取公議。議定當以大梁爲重,以西、南兩鄉軍延伸至西南各里郭,以爲防禦。武卒兩偏爲其鋒。北鄉軍移入城內,東鄉軍轉向城南。”

車右先生道:“現圃田城外民軍該當如何?”

芒卯道:“以大梁尉替回信陵君,躡秦軍之後,與之死戰。”

車右先生道:“如此幾棄啓封,奈何?”

芒卯道:“諸公皆曰大梁事大,啓封疥癬之疾耳。”

車右先生道:“啓封非疥癬之疾,實關心腹,主上深明其意!”

芒卯道:“吾何嘗不知啓封關乎大梁安危。但縱秦軍掠於郊,諸公以爲不可。微賤以爲,秦軍掠於郊,事有不可回;而縱其入啓封,則尚有聯韓一途可爲迴旋。”

車右先生道:“韓王慳薄,必不輕出。”

芒卯道:“那就看大王能出多大價了。卿等不知,魏相爲儉省圃田軍糧賦,寧願破軍。不拔一毛而求天下利,豈可得乎!”

第137章 軍市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49章 庭議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245章 入韓第92章 整軍第82章 出城第303章 韓襲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65章 梁氏賈米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282章 疑雲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63章 商賈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12章 欲訪曾季125章 洛陽白氏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128章 階父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238章 議兵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83章 俠士第79章 掌兵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131章 麻太公第234章 旦夕評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96章 隻言片語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133章 呂太公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80章 司馬堂第28章 降服(二)第38章 列陣(一)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243章 伐兵第369章 賜婚第369章 賜婚第308章 救暴鳶第152章 賈匏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45章 回朝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73章 樽俎折衝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8章 管城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295章 示警第138章 席次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369章 賜婚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234章 旦夕評第369章 賜婚第182章 爭武卒第31章 陷城(二)第39章 列陣(二)第293章 韓援第128章 階父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14章 定計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230章 司勝第193章 將相和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138章 席次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43章 等待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156章 過橋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209章 乘其隙第213章 贈劍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263章 密議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46章 入國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82章 出城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30章 陷城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96章 隻言片語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83章 俠士第8章 管城第151章 匯合第122章 豕三
第137章 軍市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49章 庭議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245章 入韓第92章 整軍第82章 出城第303章 韓襲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65章 梁氏賈米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282章 疑雲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63章 商賈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12章 欲訪曾季125章 洛陽白氏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128章 階父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238章 議兵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83章 俠士第79章 掌兵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131章 麻太公第234章 旦夕評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96章 隻言片語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133章 呂太公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80章 司馬堂第28章 降服(二)第38章 列陣(一)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243章 伐兵第369章 賜婚第369章 賜婚第308章 救暴鳶第152章 賈匏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45章 回朝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73章 樽俎折衝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8章 管城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295章 示警第138章 席次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369章 賜婚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234章 旦夕評第369章 賜婚第182章 爭武卒第31章 陷城(二)第39章 列陣(二)第293章 韓援第128章 階父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14章 定計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230章 司勝第193章 將相和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138章 席次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43章 等待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156章 過橋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209章 乘其隙第213章 贈劍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231章 戰後覆盤第263章 密議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46章 入國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82章 出城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30章 陷城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96章 隻言片語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83章 俠士第8章 管城第151章 匯合第122章 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