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重歸故里

張祿也不把鄭安平往堂上引,直接帶到自己居住的廂房內。進入廂房後,張祿匆匆關上門,兩人伏地對拜一拜。廂房內煨着一罐火種,吞吐着小小火光。鄭安平痛苦的表情引起了張祿的注意,問道:“傷猶未愈?”

鄭安平脫下皮甲,解開上衣。張祿把鄭安平拉到火種前,看了看,道:“此爲新傷?”

鄭安平指着上胸部的兩處傷疤道:“還有兩處,已愈。”

看着鄭安平身上還裹着一層層布條,張祿道:“何以至此?”

鄭安平道:“昨夜遇賊夜襲,身被五創。幸有甲護身,尚無大礙。麻三兄……已然殞命!”

張祿也有些驚詫,道:“何人夜襲?”

鄭安平道:“人衆約二十餘,雙人一馬,得十餘騎。至營邊忽地分散。時衆人意皆在騎,不意步卒伏於暗中。待騎調開守禦,步卒暴起,直襲營中。吾等驛卒首被其創。吾首見步卒,大呼而前,餘衆跟進,故吾被創尤甚。三兄於被創之餘,奮勇首登,賊弩集於一身,血流如注,當即殞命!”

張祿很敏感地問道:“三兄首登,何以登?”

鄭安平道:“營以車爲柵。賊至而不能入,乃於車旁以弩射之。首射之後,張弦之時,麻兄奮起,將車掀翻,欲登車而出,乃爲十箭所洞穿。吾等鼓勇上前,賊乃退走。”

張祿道:“賊人慾擊何人?”

鄭安平一下子懵了,道:“欲擊何人?但擊吾五人,他人無恙。”

張祿道:“汝等身後爲誰?”

鄭安平想了想,道:“身後但母子二人。”

張祿道:“何得有母子二人?”

鄭安平有些不好意思,道:“城外有一小邑,邑邊茅舍內有母子二人,其母以倚門爲業,其子尚幼,才及四尺。君上軍小邑,破之。其二人乃歸君上左右侍候。”

張祿道:“倚門之女,何人擊之?必有他者!”

鄭安平道:“何得有他?”

張祿道:信陵君何在?“

鄭安平道:”實未見也。“

張祿警惕道:”衆人皆起,獨不見信陵君乎?“

鄭安平解釋道:”車陣百乘在前,信陵君必在於彼。臣等五人,奉命護安車,其上乃母子二人,惟在後陣,盡短褐步卒也。“

張祿道:”立營之後,其母子在何處?“

鄭安平道:”乃在營中,與吾等同夥。同夥中……仲嶽先生、郭先生……凡此種種,信陵君與張輒先生未見也。“

張祿道:”張輒先生前日乃歸,公子不知?“

鄭安平道:”未知也。張輒先生已歸國矣?“

張祿道:”前日王使華陽傳諭,張輒先生以公子使歸,另一人隨衛……哼哼,好計策!“

鄭安平道:”何計?“

張祿道:”必也有人慾不利於信陵君,而爲其所覺。乃僞爲隨衛,與張輒同時入樑,而於華陽虛設旗號,擊鼓而進,誘敵顯身。現敵蹤已顯,所失不過一麻三耳。好計!“

鄭安平道:”先生其言此乃計也?敵襲乃在其意中?吾等皆爲所算?“

張祿道:”非只汝也,衆門客亦在算中,惟不自知耳。汝等奮勇而前,盡爲所傷,雖屬不智,亦必有後福!“

鄭安平道:”何福也?“

張祿道:”汝等衛信陵君而被創,信陵君寧草芥視之!必有國士之報也。“

鄭安平道:”信陵君已命厚葬三兄。一棺一槨送至驛舍,錦繡服飾以爲其壽。停靈七日以爲祭奠。旦日獻祭,或有其牲。“

張祿道:”麻三庶人,命以士禮葬之,猶爲可也。餘三人亦爲庶人乎?“

鄭安平道:”並吾亦庶人也,又何止三人。“

張祿又問道:“前有言,汝其爲信陵君擋刃,其狀何如?”

鄭安平道:“此事先生亦知之?”

張祿道:“有軍使偶至裡中歇馬,閒談而知。”

鄭安平道:“此里長見吾而色變也!此所言長矣。吾入驛中,即爲信陵君、晉大夫所徵……”

張祿道:“晉鄙大夫?亦同至軍中?”

鄭安平道:“然也!一任軍事,君上盡付於大夫,未曾稍預;君上安居後軍,垂手而治。”

張祿道:“既垂手而治,何刺客之有?”

鄭安平道:“是時也,君上初至軍,而諸先生猶未至也。芒將軍亦留軍中,以爲輔佐。吾與晉鄙大夫先至囿中,君上覆至,乃連夜遣吾五卒與芒申公子同往軍中報事。出長城後,天已放明。申公子乃以五里爲限,留一人爲使。三兄正當小邑城外。吾最爲後,在一廢城河外。”

張祿道:“此古管城也。管叔叛周公,兵敗被弒,其城爲隳。五里外小邑,或管遺民。”

鄭安平沒有心思聽這些歷史,繼續說道:“是夜也,有五子各佩雙劍,沿河而來。吾意能持雙劍者,非秦劍士莫能辦也,意甚恐。正彷徨間,魏軍乃至,蓋其迎君上者也。吾起而示警,劍士乃退,其一人似爲吾弩箭所中。魏卒示吾以節符,乃入長城迎信陵君。信陵君遂與晉鄙大夫單車出城,直入軍中。”

張祿道:“其三者,蓋公子乎?”

鄭安平道:“然也。爲其引路也。至廢城下交接畢,信陵君自與衆軍歸營,吾無所往,不敢於城外久居,遂移小城,居於鄭女之所。”

張祿道:“夜深人定,汝何知有鄭女耶?”

鄭安平有些侷促道:“賴三兄乃知之。……但求一眠而已,並無他事!”

張祿笑罵道:“一眠足矣,何有他事!旦日奈何?”

鄭安平道:“旦日,吾於河中汲水時,見五劍士沿大道而來,望小邑而去。……實在彗星當頭!”

張祿道:“五人何往?”

鄭安平道:“似往茅舍而去。”

張祿警惕道:“茅舍?鄭女所居者?”

鄭安平道:“然也!吾見劍士往茅舍而去,乃往廢城飛奔。適君上與芒將軍引軍而至,乃得解。吾告以秦劍士五人在小邑,芒將軍遂命武卒搜之,但得吾之甲弩,並未見劍士。未幾,有二子出,一老一幼,言邑中長老擔酒勞軍。卒遂引至營前。適吾正在帳中,方着甲畢。見二人似五劍士之二,乃出聲示警,意帳中披甲者僅吾一人,乃奮身上前,直爲二劍所傷,遂至昏厥。”

張祿道:“信陵君無恙乎?”

鄭安平道:“後聞信陵君一劍破帳而出,餘衆奮身齊上;刺客陷圍,乃自毀其面,自剄而亡。後君上軍於小邑,復於後門亂石堆中,見餘三劍士屍身。是五劍士皆殞命於小邑。”

張祿道:“小邑所居,若管氏遺民,連接遊俠,或有以也。”

鄭安平道:“仲嶽先生亦曰,刺客雖持雙劍,非秦劍士也,乃俠士也。何以知之?劍法非軍中所有也。”

張祿道:“仲嶽先生所言是也。”

鄭安平道:“君上之出也,俠士行刺;之歸也,復有俠士行刺。何俠士仇君上若此耶?”

張祿道:“俠者,以義爲先,委質爲臣,雖死不貳。非士仇君上,其主仇君上也。”

鄭安平道:“先生知其何人也?”

張祿道:“有劍有弩,有騎乃至十餘,豈尋常所能藏養。若非貴戚,即爲宗室。”

鄭安平道:“何貴人與公子有仇?”

張祿道:“公子之出也,奪誰權勢?”

鄭安平道:“芒將軍!”

張祿道:“復有何人?”

鄭安平想了想,道:“不知也。”

張祿道:“魏王!”

鄭安平驚道:“魏王?信陵君寧勿其弟乎?”

張祿道:“信陵君者,仁義佈於四海,折節下士,禮賢敬能,魏王其有乎?但以內外寵聞耳。天下知有信陵君,知魏王者誰何?”

鄭安平道:“若刺客爲魏王所遣……”

張祿道:“王雖惡信陵君,必不爲刺客之事也。何者?王有天下,非養士也。養士者,其芒將軍乎?”

鄭安平道:“芒將軍多近君上,其子亦頗近君上,若欲刺之,信陵君死之數矣!”

張祿道:“芒氏之仇信陵君者,非其仇也,欲其權勢。若近身而殺之,芒氏其亡命天涯矣!何權勢之有哉!故冒秦士而殺之。”

鄭安平道:“芒氏欲刺公子,而吾救之,其得罪於將軍乎!”

張祿道:“將軍屠汝,如屠狗耳!惟汝得護主之大功,不得其便耳!”

鄭安平有些緊張,道:“戰事已畢,吾等盡復其麾下,豈非魚肉哉!”

張祿道:“吾聞秦之和議也,魏獻十城降爲八城,其二乃華陽之功也。汝等皆有與焉,盡賜爵一級:乃得什伍。復有護主之功,再賜一爵,仍得長伯。夜來剿賊,身被重創,或再賜一爵,得無營司哉!雖不得一營,卒伯不可退也。若得卒伯……當和順上下,凡事退後,勿得奮勇!”

鄭安平道:“先生良言,吾當謹記!”

張祿道:“旦日君上獻祭,汝其備之!”

鄭安平道:“何備也?”

張祿道:“麻兄與汝,兄弟行也。當以兄弟之禮哀之。裡中子弟已歸,皆無功。旦日可白於里長,求告四升白布,折錢賈之。汝兄弟盡服之。乃以草繩束其發,勿以布也。伏拜於堂外,以盡其哀!”

鄭安平道:“仲嶽先生贈棺槨時,言君上知吾等隻身服役,多所不便,旦日復贈喪服,以盡其哀!”

張祿道:“信陵君果心思細密之士也!”

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294章 陰謀第238章 議兵第30章 陷城第291章 密書戰報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150章 陳筮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144章 訪老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62章 兵符第173章 夜議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215 歃血爲誓第320章 封賞第219章 夜襲第262章 傷營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151章 匯合第219章 夜襲第219章 夜襲第318章 退兵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136章 宴前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78章 帳議第85章 軍市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88章 武卒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137章 軍市第48章 真心第260章 議連衡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75章 陳留司士第72章 節鉞第88章 武卒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55章 段子幹第213章 贈劍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95章 郭子仲謹第74章 將相和第62章 兵符第8章 管城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6章 囿中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22章 俠客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80章 司馬堂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37章 點兵第72章 節鉞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263章 密議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二章 戰警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169章 誘供第103章 危機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144章 訪老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365章 執帚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11章 離城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132章 晉見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126章 傭車第9章 有刺客第156章 過橋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369章 賜婚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227章 司莽論策
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294章 陰謀第238章 議兵第30章 陷城第291章 密書戰報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150章 陳筮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144章 訪老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62章 兵符第173章 夜議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215 歃血爲誓第320章 封賞第219章 夜襲第262章 傷營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151章 匯合第219章 夜襲第219章 夜襲第318章 退兵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136章 宴前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78章 帳議第85章 軍市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88章 武卒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137章 軍市第48章 真心第260章 議連衡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75章 陳留司士第72章 節鉞第88章 武卒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55章 段子幹第213章 贈劍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95章 郭子仲謹第74章 將相和第62章 兵符第8章 管城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6章 囿中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22章 俠客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80章 司馬堂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37章 點兵第72章 節鉞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263章 密議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二章 戰警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169章 誘供第103章 危機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144章 訪老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365章 執帚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11章 離城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132章 晉見第184章 再入大梁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126章 傭車第9章 有刺客第156章 過橋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369章 賜婚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227章 司莽論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