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秦箭

信陵君得到秦韓交通,勾聯緊密,遂與大梁尉商議,結果是,若不能戰,當要求和。而後與晉鄙商議,晉鄙認爲,既然和議未定,前線當然以準備打仗爲主,不要爲和議的消息所動,至失軍心。信陵君遂遣大梁尉入朝廟議,而鼓勵晉鄙積極尋戰。

第二天,大梁尉帶着自己的一些家臣離開,從左右營各分派了一百武卒隨衛:他們都是樑尉公子從大梁花錢募來的。大梁尉承諾,回到大梁後,他們可以選擇重新恢復武卒身份,領取薪金;也可以脫離武卒,大梁尉府保證他們的衣食。不管選哪種,樑尉公子許諾的十錢,都一定會給的。

信陵君則和衆門客一起商議進一步行動。大家理了理,分出三類行動:後勤管理,主要包括糧秣的籌集與分配、營房管理、過冬物資的儲備,等等,統由仲嶽先生負責;情報偵察,包括與軍隊哨兵的協調,統由郭先生負責;軍隊管理,包括武卒和民軍,統由張輒負責。

仲嶽先生希望在十天內,把周圍的空房都徵用起來,作爲軍隊的營房;至於糧秣補給,除了向周圍農民購買外,就是和須賈大夫聯繫,儘快取得韓國的支援。萬一不行,就擴大購糧範圍,一直到鄭國城下。

郭先生召集了一百多人,分批出發,由近及遠,瞭解周圍情況,以十天爲期,要把探查的範圍擴大到啓封內部。諸位門客商議了詳細的偵察步驟和人員、時間安排。

張輒的任務說來最複雜,其實最輕鬆。因爲各部都有自己的部隊長,他只要把這些部隊首長管理好就行。至於具體事項,不僅張輒,門客中間估計都沒有幾個明白的。

衆人還商議了與陳筮見面的問題,信陵君想着晉鄙的叮囑,這事大梁可以積極,自己不能,否則軍心動搖,形勢不堪設想。所以大家共議,不要主動出擊,只等陳筮自己上門。

早餐過後,樑尉公子領着一衆家臣來了。與信陵君等見過禮,信陵君宣佈正式由樑尉公子總領全軍武卒。樑尉公子說,其父行前叮囑,要管理好武卒,基本一條就是每天黃昏晚餐後,巡視各營。還向他交待了非常詳細的巡視要領和方法。信陵君道:“既大梁尉所囑,自當行之。”心裡奇怪,爲什麼自己不行,非要讓兒子去幹?仲嶽先生沒有繼續安排樑尉公子住大梁尉居住的營房,而是把他安排進一座營司府中,與司莽相對。

到了中午,左營來報,有陳四者,自稱爲將軍差遣來營效力。張輒親到左營,把陳四接來,與信陵君見過禮,把他交給郭先生,在外出偵察時相隨,以便譜畫地圖。

今天,秦軍依然沒有出營……

郭先生本來安排陳四今天休息,但陳四在華陽城內轉了一圈,晚餐時就畫出了華陽城的平面圖,令郭先生都十分驚訝。

平靜中又過了一天。

次日,照例的擊鼓聚衆,點名,彙報,發佈指令,早餐。食畢,郭先生派出了第一批偵察人員,陳四夾在其中。人員散出去後,列陣的鼓聲響越:秦軍又出營了。

雖然只過了幾天,信陵君已經沒有了初次出戰時的青蔥,臉上帶着平靜和沉穩,在一衆門客的簇擁中,登上城樓觀戰。後軍的武卒和民軍也都各按方位列陣。列陣完畢,三司和後軍右偏一起上了城樓。——讓民軍列陣,右偏上城候命,是信陵君在這兩天做的新決定。因爲這幾天的任務主要是練兵,那自然一切都要按戰時來練,不能因爲後軍不會受到攻擊而不參與訓練。

遠處的塵圭再次捲到空中,遮蔽了半天中的太陽……

鼓聲經久不息,還隱隱傳來吶喊之聲,好像秦人要來點正格的了。城上的人開始緊張起來,有人小聲道:“萬餘秦人敢衝十萬魏軍?”沒有人理他,他也閉了嘴。

突然,前面的鼓聲節奏發生改變,樑尉公子道:“前軍徵召弓弩。”三司也確認了鼓聲的意義。信陵君道:“願各營依令而行。”於是華陽城上的鼓點也響起。三司連忙回營,每營調撥出一百武卒,指定了首領。不久,軍使馳馬大聲呼喊道:“各營弓弩一百,往前軍候命。”準備好的武卒跟着軍使往前軍開拔。

前面的情況完全看不清,似乎有隱約的弓弦聲。鼓聲和吶喊聲一陣陣傳來,顯示戰況激烈。信陵君實在忍不住了,大聲問城樓上了瞭望哨道:“何所見?”

瞭望哨答道:“無見!”

在焦灼的氣氛中,終於等來了鐘聲,提示秦軍開始撤退。衆人心裡開始輕鬆起來:又是一個有驚無險的一天。

一直到日上中天,魏軍才鳴響了鐘聲,各軍收軍入營。不久,飛奔而來的軍使通報:前軍與秦軍進行了對射,雙方互有損傷;秦軍未能突破魏軍防禦,即行退去。

信陵君問道:“前軍何傷?”

軍使道:“待報!”

信陵君道:“勞大夫及諸司、士卒。”軍使敬禮後離去。

樑尉公子道:“臣願即行巡視,以勞諸軍。”

信陵君道:“善!有傷損者,代孤致意!”樑尉公子帶着幾名家臣,駕着兩乘車離去。

信陵君慰勞了三司,叮囑支援前軍的武卒一旦回來,立即讓爲首者領來府中回話。三司各自回營。衆門客和跟着信陵君回府的,也有提前辭去的。信陵君沒有與門客們商議什麼,直接回到東閣休息。

直到信陵君打午睡醒來,前往前隊的武卒才被司莽領着過來。信陵君招呼他們坐下,給他們敬了酒,然後才詢問事情的經過。他們的經歷出奇的一致:跟着軍使往前軍,尚未到達時,就聽到秦軍的鐘聲,到達前軍後,魏軍收軍的鐘聲也已經響起:他們事實上沒有參戰,甚至沒有看到雙方交戰的情景。問他們前軍的傷亡情況,他們也一概不知。信陵君只好打發他們離去。

樑尉公子直到太陽西沉纔回來。與信陵君見過禮,信陵君急迫地問道:“戰事若何?”

樑尉公子答道:“臣先拜大夫,知戰事經過。秦人復從左營持重而進,至溝前乃發箭,箭如雨下,牆後武卒大半帶傷。大夫遂徵調各營箭士往助,復調右營出戰。秦人二射後,即退。”

信陵君道:“何鼓聲之久也。”

樑尉公子道:“秦人隅中而戰,日中而退,不過一時也。乃進而復退也。”

信陵君道:“傷者幾何?”

樑尉公子道:“左營前卒二百,皆各帶傷;後卒三百,傷者百餘。唯有牆甲護衛,皆不致命。然秦人箭雨遮天蔽日,言之膽寒。”

信陵君道:“一營傷三百餘,是難再戰矣。”

樑尉公子道:“大夫已補中軍一營以代之,是無憂也。”

信陵君道:“餘營各有傷亡?”

樑尉公子道:“援軍未至而秦人已退,故均無傷亡。”

信陵君道:“傷者何處安置?”

樑尉公子道:“已至中軍帳前,有醫官施藥。臣亦至,一一撫慰,並致公子慰勞之意。衆復振奮。”

信陵君道:“食畢,孤當親往視之。”

樑尉公子道:“公子不可,其處穢濁,有不可言者。”

信陵君道:“中軍帳前,何穢濁之有?”

樑尉公子道:“血污泗流,蠅蚊亂飛,兼以行動不便,就地屎尿,遂以成此。”

信陵君也不與他爭論,轉換話題問道:“大夫於戰事有何教訓?”

樑尉公子道:“此戰也,秦人箭之勝,有愈於常,一射而盡傷守卒。若乘機攻寨,則守衛艱難。”

信陵君道:“秦人奈何未攻?”

樑尉公子道:“是則未知,但聞之於大夫也。”

信陵君道:“大夫將以何策應之?”

樑尉公子道:“吾觀大夫正熟籌之間,意甚難平。”

信陵君又詳細地問了傷員的傷勢,如所傷的部位,箭入幾何,血能止否……樑尉公子儘自己所能作了回答,但可以看出,他對傷員的傷情並未做細緻觀察,甚至可能根本沒有探視傷情,只是走馬觀花般地慰問了一圈。這更加堅定了信陵君必須要親自去一趟的決心。

鼎中粥熟,信陵君要留樑尉公子同餐,樑尉公子連忙辭去。外出的門客陸續進來。信陵君找到仲嶽先生,把樑尉公子瞭解情況作爲說明,告訴他自己想餐後探視傷員。仲嶽先生想了想,把自己的弟子叫來,讓他們出城採集一些野菊花和葎草,就於溝中漂洗乾淨。自己快速地喝了一碗粥,匆匆離開,指導弟子們把這兩種草整理妥當,找了件舊衣服包上,結成一個包袱。

等信陵君等餐畢,仲嶽先生已經備好三乘車,把包袱放在車上,叫了自己的幾名弟子,一齊前往中軍。

車到中軍,衛兵驗過節符,通報進去。中軍將迎出來,告知晉鄙大夫尚在前軍未歸,傷員所在之處甚污穢,公子最好別去。信陵君見他面露爲難之色,很不情願陪自己去探視傷員,便道:“將軍但遣一人引路即可,卿可自便。”中軍將竟然就坡下驢,叫了一名家臣,領着信陵君一行出中營,繞到一片臨時搭起的營地中,傷兵們橫七豎八地躺倒一地。

第67章 交酒第37章 點兵第357章 管祭第48章 真心第215 歃血爲誓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68章 城北驛第52章 私議第97章 月下清談第150章 陳筮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151章 匯合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294章 陰謀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372章 巴姊第213章 贈劍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4章 信陵君第66章 濮陽呂氏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25章 仲嶽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156章 過橋第38章 列陣(一)第295章 示警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13章 芒家父子第76章 敬賢之道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372章 巴姊第67章 交酒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171章 信用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282章 疑雲第372章 巴姊第366章 寧治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61章 席議第261章 秦箭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29章 降服(三)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120章 俠士第292章 書名第16章 巡哨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273章 練兵第263章 密議第74章 將相和第293章 韓援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35章 計議第240章 蓋聶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61章 席議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23章 大梁門衛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150章 陳筮第33章 出城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45章 回朝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54章 賣王第213章 贈劍第308章 救暴鳶第40章 勵士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155章 共其利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193章 將相和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3章 祭旗出征第131章 麻太公第285章 見陳公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130章 烤肉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76章 敬賢之道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25章 仲嶽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169章 誘供第222章 善後第140章 糶於啓封
第67章 交酒第37章 點兵第357章 管祭第48章 真心第215 歃血爲誓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68章 城北驛第52章 私議第97章 月下清談第150章 陳筮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151章 匯合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294章 陰謀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372章 巴姊第213章 贈劍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4章 信陵君第66章 濮陽呂氏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25章 仲嶽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156章 過橋第38章 列陣(一)第295章 示警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13章 芒家父子第76章 敬賢之道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372章 巴姊第67章 交酒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171章 信用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282章 疑雲第372章 巴姊第366章 寧治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61章 席議第261章 秦箭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29章 降服(三)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120章 俠士第292章 書名第16章 巡哨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273章 練兵第263章 密議第74章 將相和第293章 韓援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35章 計議第240章 蓋聶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61章 席議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23章 大梁門衛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150章 陳筮第33章 出城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45章 回朝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54章 賣王第213章 贈劍第308章 救暴鳶第40章 勵士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155章 共其利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193章 將相和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3章 祭旗出征第131章 麻太公第285章 見陳公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130章 烤肉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76章 敬賢之道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25章 仲嶽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169章 誘供第222章 善後第140章 糶於啓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