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階父

呂仲留了個心眼,道:“階父思慮周密。小子所領金餅,俱已付與白兄。今身無餘金,奈何?”

不料,呂伯階爽快道:“且攜錢歸,旦日繳金何傷。”

這一豪爽竟令呂仲心中生出感動,懷疑自己以前對伯階的壞印象是不是錯了,忙道:“階父如此看顧,小子何幸!”

呂伯階也不搭言,起身就往後宅走,把呂仲一人留在大堂偏閣中。過了好一會兒,呂伯階纔回來,手裡拎着個沉重的傢伙,還未上堂,口裡就喊道:“仲子助我。”

呂仲急忙跑出閣去,呂伯階指着手中的傢伙道:“錢且交汝。”

呂仲接過那傢伙,果然沉重,細看如皮甲,前後底部反折,用牛皮線釘縫成袋,十分堅固。袋內沉甸甸的,聽上去裝的是錢。兩人進到堂內,呂伯階迫不及待地道:“脫去上衣。”

呂仲不明就裡,放下皮袋,脫去罩袍,再解開外衣。呂伯階一把扒下,指着皮袋道:“套入頭上。”

呂仲仔細一看,皮甲中央有一孔,正好可以把頭鑽過去,遂依言將頭鑽進,兩頭的袋子一前一後搭在胸背部。呂仲把手探入袋中,摸着是滿滿的銅錢,不知多少。遂將頭退出來,行禮道:“階父賜錢幾何?此皮囊何爲?”

呂伯階看傻瓜似地看着呂仲道:“言定三千錢,又何疑焉?三千錢,非此皮囊,何以載之!”

呂仲道:“此皮囊甚佳,皮革堅韌,縫製牢固,當值幾何?”

呂伯階道:“此囊乃吾行遠行之物,非以相贈,更非賈價。但有遠行者,即可攜之……若有遺失,則罰二金。”

呂仲道:“三千錢非輕易也,時過人定,敢請階父暫收,容明日再取。”

呂伯階再次望向呂仲,突然問道:“尊父何人?”

呂仲有些詫異,道:“家父名世平……”

呂伯階道:“汝父有若許嘉名,爲何汝昆仲只伯仲相稱?……世平英年而逝,汝昆仲尚幼……長則從誰,經營何事?”

呂仲道:“吾兄弟年十三即隨族父世良、世佳西出崑崙,經營珠玉。於今二十年矣!”

呂伯階道:“難怪處變不驚,受寵不驚,得利不驚。天下儘可去得。”

呂仲大驚道:“階父何意?”

呂伯階道:“汝但遊移片刻,即入罟中——此囊中非皆銅錢也,多錫鉛之屬也。”

呂仲身上暗出冷汗,不敢再久留,即辭道:“階父所教,小子謹記。天色已晚,小子願辭。旦日再來就教。”

呂伯階道:“今夜如何?無錢如何使得?”

呂仲不敢再領教,但言道:“數千銅錢,攜之不便;縱有皮囊,亦沉重難行;如有差池,恐傷階父之德。夜來如有用度,旦日再往階父處兌領。”

呂伯階道:“如此,就不相留。願令昆仲鵬程千里。”

呂仲道:“全賴階父之德。”

從呂行出來,呂仲輕舒一口氣,才感覺到汗已將內衫溼透,全身疲憊,面孔發燒,額角跳痛。回憶適才的情景,心有餘悸。至今也猜不透呂伯階到底是何等樣人。其人出言輕率,似乎胸無城府,但偏偏又來這麼一出精心策劃的陰謀,自己差一點就墮入其中;但又盡現體貼關心,似乎出於善意……。晚風吹來,呂仲不禁打了個寒戰;溼透的內衫貼在身上,變得冰涼。面上的潮熱漸漸退去,頭腦也慢慢清冷下來。他仔細地,一幅一幅回憶今天的交涉,從中尋找可能的疏漏。又想着應該如何把這一切告知乃兄。世界的面孔是如此不真實,有待他們一層層揭開。從他們兄弟踏上經商之路時,虛僞和欺詐就如影隨形,特別是在珠玉行,幾乎所有的明暗規則都是爲欺騙和反欺騙而生;防騙幾乎已經成爲生存的本能。但就算如此,他也差一點踏入陷阱中……這是爲何?

當呂仲從胡思亂想中回過神來,他已經從城西拐到城北,並沿着城北的大道走了一段。這時,他忽然發現,自己好像迷了路。在半輪殘月下,一帶田野是那麼相似,遠遠的嵩山藏在黑暗中,看不出有什麼可以提示該從哪裡轉向小道,回到麻三所在的小邑。呂仲有些慌亂。他試圖回憶走來時的那些細節,想從中找到一些可以參考的地標,但偏偏什麼印象也沒有。他不敢再往下走,也不敢隨便順着一條道拐到一個聚邑中去問問路——你不知道這裡的住的都是些什麼人,萬一闖到豪強家中,自己沒準悄沒聲地就丟了命。他自己知道,身上還剩三塊金餅。他於絕望之中,已經決定找一個避風的地方停下來,萬一找不到地方,就勉強在野外過一夜。這時,他發現田野上有人出現了。他停下來,正不知道怎麼辦,那邊已經大聲喊道:“前行者,呂先生乎?”

呂仲從聲音中聽出是鄭安平,大喜過望,高聲回道:“敢是鄭公子乎?”

兩邊走到一處,俱各相見。原來麻三見牛二先到,鄭安平與唐叔後至,而呂仲遲遲未歸,心中不安,急忙回了呂伯,帶着鄭安平和牛二尋出來。

麻三道:“幼時長老常教訓,日落即歸,否則爲鬼所迷。”

呂仲道:“亦不遠矣!牛二且不論,鄭公子與唐叔亦新至,何以尋得其地?”

鄭安平道:“此道旁有臥石,故知之。”

呂仲回頭望去,果見小道盡頭有一臥石。石頭並不大,不注意根本看不出。他又問麻三:“三兄幼居於此,願教以何識得歸家之路?——吾望諸道皆同,難以區分。”

麻三道:“道口有暗溝,雨時水順溝而下,入于田中,洶洶然不可止,道幾爲所斷,常涉水而過,或立足不住。”

呂仲停下步子,轉回去仔細查看,果見小道口有一淺溝,從大道切過來,不深也不寬,不過倒正好可以把大道上的積水排出。有麻三的指點,在月下依稀可辨。心裡不禁想,這也能指路嗎?只能暗暗記在心裡。既然長年在此生活過的麻三都找不出更明顯的地標,那也就只能是它了。

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44章 入城第365章 執帚第41章 備戰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37章 點兵第13章 芒家父子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24章 調兵第7章 圃田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144章 訪老第78章 帳議第219章 夜襲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35章 計議第247章 魏使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75章 陳留司士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93章 故地重遊第28章 降服(二)第39章 列陣(二)第165章 破臉第37章 點兵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303章 韓襲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71章 吹臺第263章 密議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9章 有刺客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59章 拜將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358章 夜聚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29章 降服(三)第39章 列陣(二)第247章 魏使第29章 降服(三)第213章 贈劍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46章 入國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363章 韓警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27章 降服第23章 大梁門衛第3章 祭旗出征第358章 夜聚第23章 大梁門衛第50章 防民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8章 管城第45章 回朝第294章 陰謀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308章 救暴鳶第35章 計議第318章 退兵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88章 武卒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291章 密書戰報第158章 女閭第55章 段子幹第25章 仲嶽第36章 定奪第46章 入國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89章 壯行第74章 將相和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261章 秦箭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41章 備戰第二章 戰警第32章 陷城(三)第130章 烤肉第115章 評議三策
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190章 須賈訪計第44章 入城第365章 執帚第41章 備戰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37章 點兵第13章 芒家父子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24章 調兵第7章 圃田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144章 訪老第78章 帳議第219章 夜襲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35章 計議第247章 魏使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75章 陳留司士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93章 故地重遊第28章 降服(二)第39章 列陣(二)第165章 破臉第37章 點兵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303章 韓襲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71章 吹臺第263章 密議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9章 有刺客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59章 拜將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358章 夜聚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29章 降服(三)第39章 列陣(二)第247章 魏使第29章 降服(三)第213章 贈劍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46章 入國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363章 韓警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27章 降服第23章 大梁門衛第3章 祭旗出征第358章 夜聚第23章 大梁門衛第50章 防民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8章 管城第45章 回朝第294章 陰謀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308章 救暴鳶第35章 計議第318章 退兵第332章 薪資六金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88章 武卒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291章 密書戰報第158章 女閭第55章 段子幹第25章 仲嶽第36章 定奪第46章 入國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89章 壯行第74章 將相和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261章 秦箭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41章 備戰第二章 戰警第32章 陷城(三)第130章 烤肉第115章 評議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