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出城

令鄭安平感到意外的是,麻三和城主在車上都站得很穩。這並不容易:今天坐公交還站不穩呢,那時車無輪胎,地面也不是公路,幾乎就是鄉下的石子路。車巔得十分厲害,鄭安平有幼時入學的底子,維持平衡還十分困難。城主還好說,難道麻三也……

麻三沉聲道:“那兩人還在城中嗎?”

城主不發一聲。

“青壯出城時,讓他們乘亂離開!”麻三又道。

城主“哼”了一聲,道:“這位兄弟……”

麻三道:“鄭兄弟,不妨!”

城主道:“黃口孺子,不成大器!竟惹出如此大事!”

麻三道:“先救全城性命。讓精壯出城,爲先驅就爲先驅,先留一命再說。”

城主道:“也只能如此了。……城中婦孺當如何?”

麻三道:“信陵君心善,城中婦孺只會留爲人質;只要城外的精壯不出意外,城中當不會有甚麼禍亂。”

城主道:“三兄如此信任信陵君!”

麻三道:“弟與信陵君有一面之緣,又與門客同行三程,多與其交好。天下均稱信陵君信義,弟一見,果然不虛。”

城主長嘆一聲:“敝邑立於世間百年,一旦……”

麻三道:“城主不是早有意識,在大梁之側,能安睡百年,已是不易了。早晚終歸他人。歸於信陵君,不差!”

城主嘆道:“亂世……,亂世……,人生不如狗……”

鄭安平駕着車,耳聽着兩人談論着天大的事,心裡一陣熱,一陣涼,有說不出的滋味。臉上卻不露出什麼情緒來,好像在全心全意地調馴着四匹馬。

不多久,車到了小城前面的廣場上。城主一邊在車上大喊“開城”,一邊跳下車去;麻三對鄭安平說了聲“在這兒等着”,也跳下車去。城門打開,兩人進了城,只留下鄭安平獨坐在車上。

鄭安平下意識地向城邊那個小茅屋望去,茅屋門閉着。鄭安平想着今天發生的事,不由有些失神。早間還在這間茅屋中溫柔地安睡,不由就被牽扯到一樁刺殺案中,而刺殺的對象竟然是信陵君,而他竟鬼使神差地衝上去,無端端地捱了兩劍……

胸口一陣疼痛把他喚回來。“仲嶽先生的藥還真好,傍晚上的藥,現在竟然可以駕車!”鄭安平竟然意外地滿意,“看來用不了多久就可痊癒了。”

麻三也真怪,平時看不出來有什麼出息,關鍵時候竟然如此出衆……不僅車技好,還和城主很熟,而且,好像還對這起刺殺案知根知底……他到底是什麼人?

“鄭兄弟,不妨!”麻三好像此前並沒有對他說過什麼,怎麼關鍵時候這麼信任自己?

鄭安平直覺感到自己陷入了一場巨大的麻煩之中,“不過也許是轉機呢!”今天他同時與高高在上的信陵君拉上關係,又重新認識了自以爲很熟的麻三,麻三看來很有些來歷不凡。“絕不能得罪任何一方,絕不能拒絕任何一方!”他對自己說。這很難,但必須如此。他直覺,一步行差步錯,立時就是萬丈深淵;而如果順利上線,也許就是人生的轉折。他看不到前方有什麼,只能被動地等待。

城中人聲沸騰起來,憤怒的叫罵,女人的啜泣,兒童的啼哭……間着雞飛狗跳聲,馬的嘶鳴和牛羊的低吼。

一個聲音壓倒了這些噪聲,清晰地傳到鄭安平的耳朵裡:“男兒要有血性,能保住城中的女人和孩子,出去打個仗怕什麼鳥!是男人,誰不打仗!誰都別慫,惹人看不上,就什麼都不是了!”

有個人問了句什麼,那個聲音道:“我小兒子今年十三歲,我今年六十歲,我們全都出城。城中男子,比我小兒子大的,比我小的,都是青壯,一律出城!帶器械……沒有?把家裡門栓拎上!儘量多帶粟糧!別拖拉,待大軍到了,就等着砍頭吧!”

不久,城門再次打開,一輛馬車當先出來。爲首的影影綽綽正是城主,跟在後面的應該是他的兒子們,結束得很精幹,手裡都握着很長的竿,面對城門排成一行。隨後,陸陸續續有人出來,有的幹練,手裡的傢伙也像那麼回事;有的拉雜,手裡握着的不知道是什麼。慢慢地,場上站了不少人,麻三最後出來,對城主說:“沒有了!”

城主叫着一個名字,問着是否到齊,叫到名字的都回答“齊了”。城主道:“清點人數!……一共一百一十六人!列好隊!打起精神!別讓人瞧小了!”

這邊列隊剛結束,魏軍的前哨就到了,遠遠望見城前有人列隊,便停止前進,向兩邊哨探而去。不久,魏軍中傳來號角聲。

麻三引着城主和他的車輛走向鄭安平。他讓城主在廣場前方等候,自己上了鄭安平的車,指着魏軍過來的方向對鄭安平說:“兄弟,咱過去!”

鄭安平輕揮繮繩,帶過車來,向大道平緩駛去,不多久就遇上了正在列隊的魏軍前部。麻三從懷中掏出一支符節,高舉在手上,鄭安平仍然保持着平緩的速度駕車向着陣門而去,守陣門的軍官查驗了符節,揮手放行。鄭安平駛車穿陣而過,來到前軍旗鼓車前,跳下車,將符節握在手中,行禮報道:“將軍已受城中輸誠,前軍待命!”督率前軍的正是晉鄙,他面無表情地揮手道:“知道了!”麻三再次上車,穿過前軍,向中軍而去,再次向督率中軍的芒卯傳達了城中輸誠的消息。隨後才找到後軍信陵君。由於前軍列陣,中軍和後軍也都停止前進,轉爲列陣,信陵君此時站在旗鼓車前,登在一塊較大的石頭上,看着後軍列隊。麻三報說城中青壯已經出城,信陵君看了看張輒和仲嶽,說:“吾等過去!”

鄭安平下了車,把車交還給夏侯。信陵君和芒申一左一右上了車。原跟在車後驛卒和武卒,以及沒有下到隊伍中的門客不到一百人,在車後跟隨。

在經過中軍和前軍時,信陵君向芒卯和晉鄙交待了幾句,讓這兩人下令全軍原地坐下休息。自己則到前面接受城主的輸誠。

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6章 巡哨第15章 升帳第87章 武將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103章 危機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363章 韓警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338章 祭壇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165章 破臉第243章 伐兵第133章 呂太公第124章 華陽城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145章 曾季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144章 訪老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76章 敬賢之道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121章 豪強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33章 出城第93章 故地重遊第369章 賜婚第44章 入城第302章 報喪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6章 囿中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16章 巡哨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27章 降服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6章 囿中第69章 芒氏大子第75章 陳留司士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32章 陷城(三)第5章 夜行第308章 救暴鳶第245章 入韓第358章 夜聚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58章 藍田玉第171章 信用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35章 計議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273章 練兵第261章 秦箭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83章 俠士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245章 入韓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320章 封賞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230章 司勝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82章 出城第74章 將相和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142章 刺探第129章 草舍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345章 除夕第25章 仲嶽第42章 失機第273章 練兵
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6章 巡哨第15章 升帳第87章 武將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103章 危機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363章 韓警第216章 義來利往第338章 祭壇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165章 破臉第243章 伐兵第133章 呂太公第124章 華陽城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145章 曾季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144章 訪老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204章 賺華陽尉第76章 敬賢之道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121章 豪強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33章 出城第93章 故地重遊第369章 賜婚第44章 入城第302章 報喪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6章 囿中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16章 巡哨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27章 降服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6章 囿中第69章 芒氏大子第75章 陳留司士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32章 陷城(三)第5章 夜行第308章 救暴鳶第245章 入韓第358章 夜聚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58章 藍田玉第171章 信用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35章 計議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273章 練兵第261章 秦箭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83章 俠士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245章 入韓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320章 封賞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230章 司勝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82章 出城第74章 將相和第210章 江湖豪傑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142章 刺探第129章 草舍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345章 除夕第25章 仲嶽第42章 失機第273章 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