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爲了儒家在這個時代好混一點,荀子做出了妥協

在趙丹問出這個問題之後,荀況並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在稍微沉默思考了一會之後才做出了答覆。

這答覆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答覆,而是一個反問。

荀況問道:“大王欲王乎?霸乎?”

趙丹想了想,道:“寡人慾以霸王道雜之。”

對於這個答案,荀況明顯愣住了。

這位大儒的驚訝之意是如此的明顯,以至於就連接下來說話的時候聲音都有些顫抖:“大王欲行王道?”

趙丹有些奇怪的看了荀況一眼,但還是說道:“非行王道,乃霸王道雜之。”

下一刻,荀況蒼老的臉上突然浮現出了一絲激動的紅暈,正容收衣,朝着趙丹行了一個大禮。

“臣爲天下萬千儒者,謝過大王!”

雖然趙丹的話十分明確無誤的說了“霸王道雜之”這四個字,但是雜歸雜,裡面含有“王道”可是確實無誤的。

這對於一直得不到認可的儒家來說,是極爲重要的。

在後世,儒家一家獨大了兩千年,壓得其他諸子百家喘不過氣來,但是在這個春秋戰國時代可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自從孔子創立儒家開始,雖然儒家一直和墨家被並稱爲“儒墨顯學”,但非常諷刺的是,這兩大顯學基本上都並沒有得到當時強國國君的認同。

這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因爲孔子所提倡的“王道”,指的乃是周天子的王道。可到了春秋戰國的時代了,誰還買周天子的賬啊。大家都有實力了,幹嘛還要按照你孔子的話去尊重周天子這個王?

所以孔子游說君王的失敗是必然的。

到了孟子時代,這種狀況也並沒有得到改變。

孟子是怎麼說的?“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

這種話顯然是不可能被君王們聽得進去的,事實上孟子如果是碰到了後世的某些專制君主的話,那麼單單這句話就足夠他掉腦袋了。

說白了,儒家的思想一直就是要“仁”,要“王道”,但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諸侯們朝不保夕,恨不得把所有的其他國家統統弄死,這時候來談什麼仁啊王道啊,顯然是不可能得到國君們的重用。

說白了,儒家思想在這個社會狀況下是根本不符合現實的。

作爲儒家在春秋戰國時代最後一位大能,荀況其實已經意識到了儒家的這個問題,並且針對當前的現實做出了妥協。

這種妥協不但在於荀子將法家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之中,更在於荀子已經不像他之前的孔子和孟子兩位前輩一樣,一定要自己的國君去堅持什麼不切實際的王道了。

這種妥協在《荀子》一書之中隨處可見。

比如荀子認爲治理國家可以“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君主既可以選擇“義立而王”這個上策,也可以選擇“信立而霸”這個中策,只要不選擇“權謀立而亡”這個下策就行。

又不如說在兼併戰爭之中,荀子認爲國君可以選擇“以德兼人,以利兼人,以富兼人”,也是三種方法。

甚至對於儒者本身荀子也分了等級,說:“人主用俗人,則萬乘之國亡;用俗儒,則萬乘之國存;用雅儒,則千乘之國安;用大儒,則百里之地,久而後三年,天下爲一,諸侯爲臣;用萬乘之國,則舉錯而定,一朝而伯(霸)。”

簡單的說荀子的主張就是:國君同志,你想要霸道的話,也行;但是你在霸道的同時要記住霸道只是中策,想要千秋萬代的話還是得用王道。

或者這麼說,“霸道”被荀子認爲是“初級王道階段”,而荀子所主張的“王道”則是“高級王道階段”,

對於一個儒者來說,這其實已經是最大的讓步了。再讓步的話,就等於是否認王道的可行性,那就不能再算是一個儒者了。

但讓荀子灰心喪氣的是,就算自己已經做出瞭如此的讓步,仍舊沒有任何國君願意採納自己的理論。

齊國只是利用荀子的名聲來提振稷下學宮的名聲從而達到提振齊國名聲的地步,而楚國的春申君之所以招攬荀子也只是因爲想表現出一副肯用人的好名聲,對於荀子的理論也是完全無視。

就連荀子自己都有些灰心喪氣,打算老死蘭陵了。

就在這個時候,荀子收到了來自祖國的呼喚。

一開始荀子對此並不在意,畢竟在荀子看來趙國並不是秦國的對手,只有楚國和齊國纔有希望。

但當趙國在長平取勝之後,荀子的看法改變了。

趙國擊敗了秦國,成爲了當之無愧的霸主國之一,如果能夠勸趙國從霸道進化王道的話,那荀子的理想也算是達成了。

所以荀子辭去了蘭陵令的職位,帶着自己最得意的兩名弟子一路風塵僕僕的回到了闊別多年的邯鄲。

讓荀子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纔剛剛和這位趙王見面,年輕的趙王就給了自己一個如此之大的驚喜。

儒家所提倡的王道,居然真的有希望能夠成爲國君執政之道的一員!

儒家士子,居然真的有希望登入朝堂之中,成爲執政力量中的一員!

荀子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對着趙丹正色道:“以況之見,一統天下者,當爲趙國!”

當然是趙國。

如今的這個世界,只有趙國能夠接受儒家的王道。

只要儒家在趙國生根發芽,那麼等到趙國統一天下之後,儒家的王道不就能夠隨着趙國的一統而傳遍天下了嗎?

至於孔子所提倡的周天子王道···到了這個時候,已經不再有任何一個腦子正常的儒者覺得周天子王道能夠有重現世間的機會了。

趙丹一聽荀子的這句話,整個人也終於放心了。

很顯然,這位儒家大能的話清晰無比的表明了一個立場,那就是堅決和趙國共進退。

所以趙丹也不再猶豫,正色對着荀子說道:“寡人慾用先生爲中尉,助寡人選任賢能,拔舉官吏,不知先生願否?”

趙丹這句話一說出來,荀況還沒有先做出反應,但是荀況的兩名弟子李斯和韓非卻都激動了起來。

這可是趙國中尉啊!趙國六大臣之一,屬於不折不扣的趙國領導人啊!

而且現在的趙國還是和秦國並立的天下霸主,甚至還接連打敗了秦國兩次!在這樣的國家之中出任如此重要的職位,那不知道是天下多少人的夢想啊。

但下一刻,荀況的回答卻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這名儒家大能在聽到趙丹的話之後並沒有馬上開口,而是沉默思考了好一會才道:“大王,況並不欲在趙國爲官。”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頂部"加入書籤"記錄本次(第一百八十九章爲了儒家在這個時代好混一點,荀子做出了妥協(第三更))的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蘭嵐謝謝您的支持!!

第六百七十五章 更加惱火的魏王圉第九百二十八章 趙勝的顧慮第二十章 蘇代使齊 3第八百六十四章 毛遂的計劃第二百二十二章 韓王然的糾結第二百七十四章 河東太守府驚變第五章 外交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園獻計第八百九十一章 失蹤的歌姬第三百八十六章 呂不韋的心事第五百六十一章 明線暗線,一團亂麻第九百零二章 李牧的新想法第五百七十二章 夏日會議第七百二十一章 鹿臺第七百四十八章 趙軍出征第一百一十五章 來自趙丹的密信第五百七十七章 白起的直覺第九百零一章 高宛城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火第一千零四章 趙有黃雀,其名趙丹第二百九十二章 魏無忌的威脅第五百二十章 未知來客第六百三十一章 兄妹會第三百五十四章 燕後到來第九十三章 秦軍的總攻?第四百二十四章 太醫院第九百七十九章 漢中危情又是一個月結束了,和大家聊聊吧.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丹聽了想殺人第五百六十二章 呂不韋的努力第六百五十七章 候與範睢第一百五十章 魏武卒第五百七十四章 大膽奴婢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理的趙豹第一百一十九章 邯鄲大朝議第二百三十七章 魏無忌覺得自己可能是帶不動這些豬隊友了第七百四十三章 鄭朱使韓推書第五百六十七章 突飛猛進的李牧第四百三十四章 寡人覺得不行第七十九章 韓國之辯第一百九十章 邯鄲學宮?寡人看行!第七百三十章 魏國的條件第一百零六章 誰說君子不會耍賴?第八十九章 呂不韋獻計第八百六十四章 毛遂的計劃第三百九十九章 荀子論兵第六百九十六章 必勝無疑之計第二百三十四章 楚國戰爭會議第三百零六章 將計就計的魏無忌第五百二十四章 候的陰毒計策第四百六十一章 澠池之會第八百五十二章 付之一炬,瞞天過海第三百七十九章 選哪裡作爲攻擊方向?第五百五十一章 義渠人屠第八百五十章 廉頗的信心第二百一十八章 回馬箭第七百二十六章 後勝有點慌第九百七十五章 破城第三十一章 後宮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園獻計第八十章 馮亭第六百八十章 魯儒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非和參謀處的計劃第七百八十章 擒王第五百九十九章 一切,便拜託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突飛猛進的李牧第九百六十五章 退無可退的王翦第七百一十章 是時候破釜沉舟了第三百九十章 風雨欲來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的大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邯鄲大朝議第三百章 喜當爹的趙丹和來自魏國的消息第八百七十一章 博弈第四百四十四章 秦王稷醒了第四百三十一章 蔡澤的屈辱求和路 一第四百八十八章 魏無忌的“豔遇”第七百一十四章 勝利的消息和李牧的危機第一千章 趙丹的驚訝和封賞典禮第五百一十四章 面見魏王圉第二百八十八章 解圍第三百五十三章 趙丹的王牌騎兵第三百零九章 趙丹收到的兩個好消息第八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第七百三十七章 六國來朝第十章 邯鄲第七百三十八章 這酒有毒!第五百一十一章 趙王的信到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自信滿滿的休利單于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人老了,就會急躁第三百五十六章 願爲良弓,不爲狡兔第一百二十六章 真正的正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王,此事恐怕有些麻煩第二百七十一章 黯然的君王后和喜怒相加的趙丹第一千零三章 救星“鄭朱”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牧,莫非汝只能夠胡吹大氣?第四百九十四章 齊國人有點慌第六百九十一章 常平關危情第八百六十八章 黃歇的困境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屠斜衝陣
第六百七十五章 更加惱火的魏王圉第九百二十八章 趙勝的顧慮第二十章 蘇代使齊 3第八百六十四章 毛遂的計劃第二百二十二章 韓王然的糾結第二百七十四章 河東太守府驚變第五章 外交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園獻計第八百九十一章 失蹤的歌姬第三百八十六章 呂不韋的心事第五百六十一章 明線暗線,一團亂麻第九百零二章 李牧的新想法第五百七十二章 夏日會議第七百二十一章 鹿臺第七百四十八章 趙軍出征第一百一十五章 來自趙丹的密信第五百七十七章 白起的直覺第九百零一章 高宛城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火第一千零四章 趙有黃雀,其名趙丹第二百九十二章 魏無忌的威脅第五百二十章 未知來客第六百三十一章 兄妹會第三百五十四章 燕後到來第九十三章 秦軍的總攻?第四百二十四章 太醫院第九百七十九章 漢中危情又是一個月結束了,和大家聊聊吧.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丹聽了想殺人第五百六十二章 呂不韋的努力第六百五十七章 候與範睢第一百五十章 魏武卒第五百七十四章 大膽奴婢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理的趙豹第一百一十九章 邯鄲大朝議第二百三十七章 魏無忌覺得自己可能是帶不動這些豬隊友了第七百四十三章 鄭朱使韓推書第五百六十七章 突飛猛進的李牧第四百三十四章 寡人覺得不行第七十九章 韓國之辯第一百九十章 邯鄲學宮?寡人看行!第七百三十章 魏國的條件第一百零六章 誰說君子不會耍賴?第八十九章 呂不韋獻計第八百六十四章 毛遂的計劃第三百九十九章 荀子論兵第六百九十六章 必勝無疑之計第二百三十四章 楚國戰爭會議第三百零六章 將計就計的魏無忌第五百二十四章 候的陰毒計策第四百六十一章 澠池之會第八百五十二章 付之一炬,瞞天過海第三百七十九章 選哪裡作爲攻擊方向?第五百五十一章 義渠人屠第八百五十章 廉頗的信心第二百一十八章 回馬箭第七百二十六章 後勝有點慌第九百七十五章 破城第三十一章 後宮第三百八十七章 李園獻計第八十章 馮亭第六百八十章 魯儒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非和參謀處的計劃第七百八十章 擒王第五百九十九章 一切,便拜託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突飛猛進的李牧第九百六十五章 退無可退的王翦第七百一十章 是時候破釜沉舟了第三百九十章 風雨欲來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一觸即發的大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邯鄲大朝議第三百章 喜當爹的趙丹和來自魏國的消息第八百七十一章 博弈第四百四十四章 秦王稷醒了第四百三十一章 蔡澤的屈辱求和路 一第四百八十八章 魏無忌的“豔遇”第七百一十四章 勝利的消息和李牧的危機第一千章 趙丹的驚訝和封賞典禮第五百一十四章 面見魏王圉第二百八十八章 解圍第三百五十三章 趙丹的王牌騎兵第三百零九章 趙丹收到的兩個好消息第八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第七百三十七章 六國來朝第十章 邯鄲第七百三十八章 這酒有毒!第五百一十一章 趙王的信到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自信滿滿的休利單于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人老了,就會急躁第三百五十六章 願爲良弓,不爲狡兔第一百二十六章 真正的正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王,此事恐怕有些麻煩第二百七十一章 黯然的君王后和喜怒相加的趙丹第一千零三章 救星“鄭朱”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牧,莫非汝只能夠胡吹大氣?第四百九十四章 齊國人有點慌第六百九十一章 常平關危情第八百六十八章 黃歇的困境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屠斜衝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