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蘇代使齊 3

這裡蘇代所說的“萬金”,當然不是一萬兩黃金,事實上黃金作爲貨幣大規模流通,那得到千年之後的唐宋時代去了,這個時代的“金”實際上指的是銅製貨幣。

蘇代這句話的實際意思就是你齊國把糧食拿出來,我趙國用錢買,多少錢都不會少你的。

作爲戰國七雄之中的工商業大國,趙國這點自信心還是有的。

事實上,錢這個東西,反而是這一次整個議題之中最不重要的一點。最重要的一點,當然是齊國肯不肯拿出這些糧食給趙國,幫助趙國度過這燃眉之急。

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外交,就好比是一場辯論會。蘇代作爲趙國一方的首席辯手,上來率先提出了“借糧給趙國,我覺得ok。”這麼一個觀點。

那麼接下來當然不可能就直接由主評委(齊王建和君王后)做出決定,而是應該由反方辯手上場。

果然下一刻,一個清朗的聲音立刻響起:“蘇卿此言謬也!”

一名寬袍大袖的齊國大夫昂然出列,衆人定睛一看,原來是齊國大司行田炎,只見田炎先是朝着上首的齊王建和君王后一拱手,隨後侃侃而談。

“蘇卿之言,臣所不取也。臣聞當今之世,乃大爭之世也。諸侯相互征伐,故有朝秦暮楚之謂也。或今日合縱,或明日連橫,豈非諸國之常態也?孔子曰,人無遠慮,則必有近憂。秦者,齊之遠慮也,趙者,齊之近憂也。今秦趙相攻於長平,正乃我齊國之幸事也,宜觀之而不可助之,故借糧一事,萬不可行!”

這田炎就說了,這年頭大家你打我我打你那都不算個事,誰打誰都是正常的。而如今秦國是我們齊國的“遠慮”,趙國是我們齊國的“近憂”,所以你們兩個去打生死好了,我們齊國只管坐山觀虎鬥,誰贏誰輸我們齊國都高興,最好是兩敗俱傷,所以借糧這種事情就趕緊拉倒吧。

田炎這個大司行的官職就相當於齊國的外交部長,是齊國重臣之一,而且他本身也是齊國田氏王族的一員,因此他的話無疑就代表着齊國一部分大臣的意思。

事實上田炎的這種想法,在這個時候的齊國應該屬於主流意見,歷史上的齊國也正是因爲秉持着這種坐山觀虎鬥的想法,所以既沒有出兵也沒有借糧給趙國。

對於這種言論,蘇代當然是有所準備的,但蘇代還沒有先開口,卻有另外一個人搶先開口了。

“大司行之言,鄙人亦不取也。”

衆人紛紛轉頭看去,卻見說話的是另外一名齊國重臣,大司田周奮。

這位大司田周奮年紀約莫四十來歲,整個人方臉濃眉,長得一副老實人的模樣,但雙眼之中卻是精光閃爍,鋒芒其中。

當下周奮起身出列,對着齊王建和殿中齊國衆臣就是一番高論。

“以臣之見,不如借糧以退秦兵,不借則秦兵不卻,是秦之計中而齊之計過也。且趙之於齊,扞蔽也,猶齒之有脣也,脣亡則齒寒。今日趙敗,明日必患及齊。夫救趙,高義也,卻秦兵,顯名也。不務爲此而務愛粟,爲國計者過矣。”

這個周奮的意思就是,對於齊國來說,趙國是擋在秦國東進面前的屏障,所以爲了保護這個屏障,借糧是應該去做的。而且援救趙國逼退秦國這件事情,屬於在諸侯之中大大長臉的事情,爲了一點糧食就不去做這件事情,簡直就是扯淡啊。

毫無疑問,周奮的這段話和田炎的話正好是針鋒相對,這番話一出,田炎的臉色立刻就變得陰沉了不少。

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派系,齊國的大臣們自然也不可能免俗。周奮和田炎,恰好就是一對齊國政壇之中有名的政敵。方纔周奮話裡的那最後一句“爲國計者過矣”,就是暗指現在討論的都是國家大事了,你田炎還在這裡瞎扯淡!

蘇代看了一眼周奮,周奮正好也將目光投了過來,兩人四目相對,均從對方的眼中看出了一絲隱藏得極深的笑意。

這位相當於齊國農業部長的大司田周奮,其實有着一個不爲人知的恩人,這個恩人,就是如今身在趙國邯鄲的都平君田單!

周奮,就是田單爲了這一次蘇代出使齊國所提供的,最強大的助力。

可別小看這個周奮這個大司田的身份,在這個總體來說尚處於封建農業社會的年代,周奮這個農業部長的身份,可比田炎這個外交部長還要強一些呢。

而且別忘了,趙國在這個時候畢竟是能夠和秦國相提並論的兩強之一,論起外交影響力來說也並不算弱,因此齊國的政壇上親秦者固然大有人在,但是親趙者也並非就完全無人。

有了大司田周奮這名齊國重臣在前面頂住之後,諸多親趙派大臣也紛紛跳了出來,力挺借糧之事,於是雙方你來我往,兩派大臣在金鑾殿之中吵成一團。

至於引發這次爭吵的始作俑者蘇代則是一直老神在在的坐在那裡,就好像這件事情根本和自己無關一般。

毫無疑問,這樣的爭吵是根本不可能吵出任何結果的,所以當爭吵持續到一定階段之後,有一個人終於有些按捺不住了。

這個人,就是在場的秦國使臣佚莊。

要知道秦國的“遠交近攻”戰略,首先是“遠交”,也就是交好齊、楚、燕三國,接着纔是“近攻”,就是攻擊更加靠近秦國的韓、趙、魏這三個從晉國分離出來的國家(也就是所謂的“三晉”),所以秦國使臣出現在齊國的金鑾殿之中,當然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事實上這位秦國使臣佚莊來到齊國已經有好幾年了,在這幾年裡,他在齊國政壇之中上下活動打點,或威逼或利誘,用盡了渾身解數,讓不少齊國的大臣成爲了親秦派,甚至因此而影響到了齊國的最高統治者,所作所爲不可謂不成功。

但是眼下這殿中親秦派和親趙派大臣吵成一團這種事情,顯然就讓佚莊這名秦國使者有些心慌了。

⊙tt kan ⊙c ○

畢竟從聲勢來看雙方都是相當的,而且兩位最高決策者齊王建和君王后又一直沉默不言讓人搞不清楚態度,萬一吵着吵着齊王建和君王后改變了原先的立場,決定轉而支持趙國怎麼辦?

如果局勢真的發展到這個地步的話,那佚莊也就別回秦國了,因爲到時候在咸陽等待着他的除了人頭落地之外不會再有別的結局。

眼見這僵持之局一時半刻不會發生改變,秦國使臣佚莊心中一橫,做出了決定。

看來只能出殺手鐗了!

於是佚莊悄然擡頭,朝着一名跪坐在大殿前列,但卻一直好像一個旁觀者一樣不言不語的齊國大臣使了一個眼色。

這位齊國大臣,便是如今的齊國大司理——後勝!

第三百四十章 逃亡第八百二十六章 燕國滅第七百二十八章 有些絕望的魏王圉第五百一十章 見好就收?第一千零三十章 西進的趙括第五百六十一章 明線暗線,一團亂麻第三百五十九章 春耕祭天儀式第二百六十一章 樂間傳遞的消息第二百四十六章 雛鷹營,趙丹的怒火第三百五十三章 趙丹的王牌騎兵第八百一十一章 澹林部第三百三十五章 深夜來客第六百五十四章 邯鄲的變化第三百五十六章 願爲良弓,不爲狡兔第四百零一章 櫟陽城外的心機第七百七十五章 呂不韋整個人都震驚了第七百七十二章 王駕親征第七百八十五章 具裝甲呈威第四百七十五章 援軍來了第八十三章 長平戰火 3第八百四十三章 戰局會議第九十六章 夜襲第六百零七章 惱火的趙括第九百三十七章 勸降第五百二十六章 紙第二百零一章 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先打誰?第六百八十六章 後勝的天大好事第四百三十二章 趙國人發現了?第二百九十六章 蘇代終於見到了魏王圉第三百三十九章 一路向北,一路向西第五百零四章 一個靠譜的君王還是很重要的第九百二十七章 生存還是死亡,汝自己選第五百一十七章 趙丹的答案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匈奴重騎兵第六百五十三章 荀況入宮第九百零四章 李園進宮第一百九十一章 或許這就是穿越的意義吧第一百一十九章 邯鄲大朝議第三百一十章 韓非給趙丹帶來的啓發第二百七十六章 掌控大局第七百二十七章 齊國的決定第二百三十三章 叛國者,死!第四百八十章 寡人怎麼可能當一個逃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傳令第六百一十四章 虞信的攻擊第四百九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零七章 將軍,趙王一定有詐!第七百六十九章 猝不及防的呂不韋第四十二章 虞信使楚 3第七百九十章 如何割肉也是一門技術活第二百二十七章 請不要懷疑,我們戰國諸侯就是這麼牛!第六百五十八章 深夜秘客第九百二十二章 李園可是個聰明人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人要建國?第六百七十六章 內外交困的楚國第七百零八章 詳情和應對第五百零九章 言傳身教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四十五章 龐煖第九百二十四章 毛遂帶來的新情報第五百三十九章 趙丹教子第二十八章 趙異人第八百四十七章 不謀而合第六百二十二章 審問第八百七十七章 陽翟風雲第五百六十一章 明線暗線,一團亂麻第二百零九章 墨俠們的刺殺計劃第六百七十七章 黃歇,汝是把寡人當傻子嗎?第八百章 賢撣的心路歷程第四百一十六章 破秦兵第八百六十七章 謝幕和揭幕第四百二十四章 太醫院第九十六章 夜襲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牧東進,韓王然的決定第三百零一章 趙丹要開幕府?第九百五十章 李牧的盟友第一百六十二章 我們趙國要求不高,你們秦國只需要割點土地就行了第七百九十八章 西進祁連山第五百二十四章 候的陰毒計策第五百九十二章 行刺未遂第四百三十三章 從今日起,那便是趙國的了!第八百一十五章 破城難?第五百零七章 破趙良機?魏無忌的猶豫第五百一十六章 讓趙丹震驚無比的提議第六百七十一章 戰爭會議第六百二十五章 最終裁決第七百六十八章 第三次伐趙聯盟第三百五十六章 願爲良弓,不爲狡兔第四百零四章 王氏雙雄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大結局第八百三十八章 李牧的決定第七百一十一章 轉折第一千零五章 趙忠第五百八十八章 百將李同第五百五十章 李牧很淡定第八百三十二章 腹真的驚喜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非和參謀處的計劃第六百一十八章 齊國人又要搞歪心思?第三百五十章 宜陽城的歸屬第一百九十二章 秦國的慘重損失讓秦王稷十分的不爽
第三百四十章 逃亡第八百二十六章 燕國滅第七百二十八章 有些絕望的魏王圉第五百一十章 見好就收?第一千零三十章 西進的趙括第五百六十一章 明線暗線,一團亂麻第三百五十九章 春耕祭天儀式第二百六十一章 樂間傳遞的消息第二百四十六章 雛鷹營,趙丹的怒火第三百五十三章 趙丹的王牌騎兵第八百一十一章 澹林部第三百三十五章 深夜來客第六百五十四章 邯鄲的變化第三百五十六章 願爲良弓,不爲狡兔第四百零一章 櫟陽城外的心機第七百七十五章 呂不韋整個人都震驚了第七百七十二章 王駕親征第七百八十五章 具裝甲呈威第四百七十五章 援軍來了第八十三章 長平戰火 3第八百四十三章 戰局會議第九十六章 夜襲第六百零七章 惱火的趙括第九百三十七章 勸降第五百二十六章 紙第二百零一章 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先打誰?第六百八十六章 後勝的天大好事第四百三十二章 趙國人發現了?第二百九十六章 蘇代終於見到了魏王圉第三百三十九章 一路向北,一路向西第五百零四章 一個靠譜的君王還是很重要的第九百二十七章 生存還是死亡,汝自己選第五百一十七章 趙丹的答案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匈奴重騎兵第六百五十三章 荀況入宮第九百零四章 李園進宮第一百九十一章 或許這就是穿越的意義吧第一百一十九章 邯鄲大朝議第三百一十章 韓非給趙丹帶來的啓發第二百七十六章 掌控大局第七百二十七章 齊國的決定第二百三十三章 叛國者,死!第四百八十章 寡人怎麼可能當一個逃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傳令第六百一十四章 虞信的攻擊第四百九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零七章 將軍,趙王一定有詐!第七百六十九章 猝不及防的呂不韋第四十二章 虞信使楚 3第七百九十章 如何割肉也是一門技術活第二百二十七章 請不要懷疑,我們戰國諸侯就是這麼牛!第六百五十八章 深夜秘客第九百二十二章 李園可是個聰明人第六百零八章 匈奴人要建國?第六百七十六章 內外交困的楚國第七百零八章 詳情和應對第五百零九章 言傳身教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四十五章 龐煖第九百二十四章 毛遂帶來的新情報第五百三十九章 趙丹教子第二十八章 趙異人第八百四十七章 不謀而合第六百二十二章 審問第八百七十七章 陽翟風雲第五百六十一章 明線暗線,一團亂麻第二百零九章 墨俠們的刺殺計劃第六百七十七章 黃歇,汝是把寡人當傻子嗎?第八百章 賢撣的心路歷程第四百一十六章 破秦兵第八百六十七章 謝幕和揭幕第四百二十四章 太醫院第九十六章 夜襲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牧東進,韓王然的決定第三百零一章 趙丹要開幕府?第九百五十章 李牧的盟友第一百六十二章 我們趙國要求不高,你們秦國只需要割點土地就行了第七百九十八章 西進祁連山第五百二十四章 候的陰毒計策第五百九十二章 行刺未遂第四百三十三章 從今日起,那便是趙國的了!第八百一十五章 破城難?第五百零七章 破趙良機?魏無忌的猶豫第五百一十六章 讓趙丹震驚無比的提議第六百七十一章 戰爭會議第六百二十五章 最終裁決第七百六十八章 第三次伐趙聯盟第三百五十六章 願爲良弓,不爲狡兔第四百零四章 王氏雙雄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大結局第八百三十八章 李牧的決定第七百一十一章 轉折第一千零五章 趙忠第五百八十八章 百將李同第五百五十章 李牧很淡定第八百三十二章 腹真的驚喜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非和參謀處的計劃第六百一十八章 齊國人又要搞歪心思?第三百五十章 宜陽城的歸屬第一百九十二章 秦國的慘重損失讓秦王稷十分的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