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邯鄲

就在蘇代走後不久,偏殿之中的趙丹招來了宦者令繆賢:“且去備車馬,記得不要大張旗鼓,寡人慾微服往郭城一行。”

繆賢聞言微微吃驚,因爲在繆賢的印象之中這還是趙丹自登基以來第一次主動出宮。

但繆賢畢竟是服侍過兩代趙王長達幾十年的人,經驗可以說是相當豐富了,所以在短暫的愣神之後立刻就應了下來:“唯。”

二十分鐘後,換上了一身常服、看上去就好像一名尋常貴族公子哥的趙丹坐在一輛看上去華麗但卻並不十分顯眼的馬車上,由幾名同樣換上了尋常裝束的侍衛護衛,離開了宮城大門,朝着數裡之外的郭城而去。

如果要在這個時代評選一個“十大最繁華城市”,那麼這座趙國的都城邯鄲絕對是榜上有名,而且還是非常靠前的那一種。

《管子·乘馬》裡曾經說過“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

這句話就是說,想要建立國都,那就得找一個依山傍水、水草豐美的地方,地勢不能太高不然不方便取水,但也最好不要太低否則有被水淹的危險。

邯鄲城位於趙國東南平原之上,西面是太行山,東面和南面都是大河流過,同時又地處交通要道,可以說在趙國之中是一個地理位置絕佳的立都所在。

而事實上趙國邯鄲、燕國武陽、齊國臨淄、魏國大梁、東周洛邑等都是這個時代的大城市,人口動輒幾十萬人,即便是在近代都能算是不折不扣的大都市了。

齊國人晏子在出使楚國的時候曾經這麼在楚王面前說過這麼一句話“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

這意思就是臨淄城裡的人已經多到了大家一起舉起袖子就能讓天空變陰,一起甩汗水就能直接下一場雨,走路都是摩肩接踵的你踹我我踩你。

但隨着五國滅齊這場浩劫之後,曾經的戰國第一強國齊國和臨淄這座曾經的戰國第一城一起遭受了重創,不復往日光景,反倒是邯鄲城伴隨着趙國這些年來的崛起越發的繁榮興旺,大有後來居上成爲如今戰國第一城的趨勢。

而趙國又是東方六國之中此時軍事實力最爲強盛的國家,所以邯鄲的這些年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如果沒有強大的軍隊來作爲屏障的話,那麼什麼經濟發展國家崛起就是一句空談和笑話。

由於換了常服,所以趙丹的馬車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並不起眼,很快就從邯鄲的南門進入了邯鄲城之中。

剛一進城,趙丹就下意識的——捂住了鼻子。

以西方世界的歷史來說,像法蘭西王國的都城巴黎,奧地利大公國的都城維也納,大英帝國的倫敦城都可以說是當時歐洲數一數二的大城市,而這些城市也都和此刻的邯鄲城一般有着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臭。

對,臭氣沖天的臭。

由於並沒有系統的城市排污系統,邯鄲城之中數十萬人所產生的各種生活垃圾和排泄物就沒有一個很好的去處,於是長年累月之下,一股瀰漫在空氣之中各個角落的臭味就由此而來了。

捂着鼻子的趙丹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周圍來來往往的人羣,發現所有人都是面色不變,看上去已經習以爲常了。

趙丹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這東西雖然沒有霧霾毒,但是比霧霾可是要薰鼻子多了。

看來在建設下水道工程勢在必行啊,以後在下水道系統沒有建好之前,自己還是少來幾趟郭城吧,這種公園旱廁的味道,咱們現代人的鼻子可真受不起這罪啊。

當然了,趙丹之所以來到郭城,倒也不是吃飽了沒事幹。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既然穿越到了這個世界成爲了趙國的國君,趙丹希望自己能夠做一個體察民情的趙王,那麼到邯鄲城裡實地走一走看一看,無疑就是體察民情最簡單也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坐在馬車上的趙丹開始打量起周圍的一切。

除了身爲趙王的趙丹所居住的宮城之外,這座面積遠勝於宮城的郭城纔是真正意義上的邯鄲城。

這裡並不像後世那般到處是小區到處是商鋪寫字樓,而是被分成商業區、手工業區、居民區等等幾個部分,每一個地方都有着嚴格的用途劃分,把整個郭城分成大大小小好幾十個不同的方塊區域。

而且由於工商業的興旺,邯鄲城的流動人口也非常的多,在邯鄲城之中你可以見到許多來自其他諸國的商賈和人們,可謂是足不出戶便了解各國時尚風向。

趙國所特有的短袖胡服自不必說,其他還有融合了東夷風格的齊人,和趙國差不多但是服飾沒有趙國這麼開放的楚國人,死死板板大熱天還要穿着寬袍大袖的燕國人,一身黑色匆匆低頭而過的秦國人等等,不一而足。

趙丹一路觀察下來,發現無論是趙國人也好,又或者是其他六國人也罷,似乎都沒有受到趙國正在和秦國於長平一線對峙的影響,大部分人臉上的神情都是比較的輕鬆,走起路來步伐也很輕快。

畢竟春秋戰國這幾百年的仗打下來,基本上也都麻木得差不多了。

但只有趙丹自己才知道,如果長平之戰一敗,秦國人就會立刻揮師進軍邯鄲,到了那個時候,這座曾經輝煌一時的戰國大城就要開始它的衰落之路了。

“長平,決不可敗!”趙丹下意識的微微握緊了拳頭。

和平,永遠是最可貴的東西。

一想到長平之戰,趙丹的心中一下子就沒了繼續逛下去的心思,而是開始默默的思考起自己的對策來。

如果說秦國是被壓在五指山下的孫猴子的話,那麼曾經輪流稱霸中原地區晉、楚、魏、齊、趙五國就是鎮壓住秦國的那五根手指。

如今其他的四根手指都已經鬆動和崩壞,一旦趙國這最後的希望也頂不住的話,那麼東方六國就再也無力抵擋強秦的入侵。

趙丹思來想去,總覺得自己之前的安排雖然也算不錯了,但是想要和秦國放對,手段總是要越多越好纔是啊。

得再想點辦法。

趙丹正出神間,馬車已經駛出了被人流擠滿的邯鄲城主幹道,來到了一條同樣寬闊,但人流卻相對稀少的大道上。

在這條道路的兩旁有許多豪華無比的府邸,一個個佔地頗廣,裝修得十分大氣,雕樑畫棟,朱漆紅牆,突出一個高端大氣上檔次。

趙丹心中一動,知道這裡就是趙國大人物們居住的地方了,像今天和趙丹開會的幾個大臣,他們的府邸也都在這條大街上。

趙丹隨手一指路邊一座府邸,問道:“此乃何人府邸?”

侍衛答道:“回大王,此乃都平君之府。”

“都平君田單?”趙丹心中一動,心道這還真是夠巧的,於是便開口道:“走,敲門去。”

第九百三十二章 急需正名的何華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使者和疏忽第七百四十八章 趙軍出征第三百九十七章 趙丹的隨機應變第三百九十四章 李牧自有主張又是一個月結束了,和大家聊聊吧.第三百五十一章 呂不韋和陽泉君的密謀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牧的打算第五章 外交第三百六十章 對燕國局勢的應對第九百零一章 高宛城下第七百二十二章 酒池肉林,謊言的力量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要中了趙丹的詭計啊第九百三十六章 後勝入高宛第二百零四章 你是把寡人當成秦王稷,還是把自己當成藺相如了?第九百三十五章 破解陰書第六十四章 燕國風雲 3第七百六十一章 荊軻的機會第四十四章 楚王元的決定第八百九十三章 五百主何華第五百五十二章 櫟陽城內的變化第九百四十三章 秦楚戰局第六百二十章 其實,我是一個臥底第九百三十三章 趙國內部的分歧第七百三十章 魏國的條件第四百九十章 設局?第七百八十九章 咸陽閒話第二百一十章 準備攀科技的趙丹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牧東進,韓王然的決定第七百四十八章 趙軍出征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塞的義渠勝第七百九十八章 西進祁連山第八百九十二章 今天也要好好的替大王效忠啊第八百四十四章 陽翟攻城戰第九百一十章 這是什麼鬼東西?第四百一十五章 激戰第四百八十章 寡人怎麼可能當一個逃兵?第二百二十八章 圍秦救楚?第一千零八章 趙丹的構想第六百六十八章 呂不韋回來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自信滿滿的休利單于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哪一位皇帝爲鏡?這是一個問題第七百一十一章 轉折第六百零三章 賢撣的美好生活第八百七十章 有點煩第七百八十七章 千鈞一髮第六百五十九章 孤兒營中小孤兒第五百五十八章 喜訊啊大王第七百五十六章 燕國的顧慮第七百七十一章 六國想要決戰?第八百五十一章 關中戰況第三百一十章 韓非給趙丹帶來的啓發第七百九十二章 割肉的秦王楚第四百七十二章 紫荊關和鍊鐵廠第九百六十一章 趙丹教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火第四百三十五章 趙丹的底線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人老了,就會急躁第二百九十三章 趙豹的意見似乎很有建設性第三百六十三章 微服出宮體察民情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制度和新相邦的產生第六百二十三章 觸目驚心的事實第六百四十六章 趙丹的應對第三百八十一章 李牧入河套第八百六十五章 李園進宮第三百六十八章 大決戰第八十六章 麻煩大了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怒第二百二十章 秦王稷的希望來了第三百七十六章 衛竭說齊王建第九百五十六章 呂不韋進宮第八百六十九章 黃歇的決定例行推書第一百五十二章 目標——秦軍!第九十六章 夜襲第九百七十八章 趙括南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魏王圉對趙丹的仇恨第八百一十七章 樂間亂第六百一十七章 棋差一招第三百三十八章 燕王薨,洛邑動第九百四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六百一十四章 虞信的攻擊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就問你範睢開不開口吧第二十八章 趙異人第七百五十一章 陶邑亂局第七百一十二章 暴跳如雷的魏王圉第五百八十二章 恭喜建國第九百三十二章 急需正名的何華第九百三十一章 瀕臨絕境的高宛第四百九十章 設局?第九十一章 韓王然的怒火第二百零四章 你是把寡人當成秦王稷,還是把自己當成藺相如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呂不韋和陽泉君的密謀第三百一十章 韓非給趙丹帶來的啓發第六百四十九章 介入戰爭?第七百零七章 邯鄲戰時會議第一千零二十章 反面人物果然還是有第五百一十一章 趙王的信到了第四百二十章 神奇的李牧
第九百三十二章 急需正名的何華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使者和疏忽第七百四十八章 趙軍出征第三百九十七章 趙丹的隨機應變第三百九十四章 李牧自有主張又是一個月結束了,和大家聊聊吧.第三百五十一章 呂不韋和陽泉君的密謀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牧的打算第五章 外交第三百六十章 對燕國局勢的應對第九百零一章 高宛城下第七百二十二章 酒池肉林,謊言的力量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要中了趙丹的詭計啊第九百三十六章 後勝入高宛第二百零四章 你是把寡人當成秦王稷,還是把自己當成藺相如了?第九百三十五章 破解陰書第六十四章 燕國風雲 3第七百六十一章 荊軻的機會第四十四章 楚王元的決定第八百九十三章 五百主何華第五百五十二章 櫟陽城內的變化第九百四十三章 秦楚戰局第六百二十章 其實,我是一個臥底第九百三十三章 趙國內部的分歧第七百三十章 魏國的條件第四百九十章 設局?第七百八十九章 咸陽閒話第二百一十章 準備攀科技的趙丹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牧東進,韓王然的決定第七百四十八章 趙軍出征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塞的義渠勝第七百九十八章 西進祁連山第八百九十二章 今天也要好好的替大王效忠啊第八百四十四章 陽翟攻城戰第九百一十章 這是什麼鬼東西?第四百一十五章 激戰第四百八十章 寡人怎麼可能當一個逃兵?第二百二十八章 圍秦救楚?第一千零八章 趙丹的構想第六百六十八章 呂不韋回來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自信滿滿的休利單于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哪一位皇帝爲鏡?這是一個問題第七百一十一章 轉折第六百零三章 賢撣的美好生活第八百七十章 有點煩第七百八十七章 千鈞一髮第六百五十九章 孤兒營中小孤兒第五百五十八章 喜訊啊大王第七百五十六章 燕國的顧慮第七百七十一章 六國想要決戰?第八百五十一章 關中戰況第三百一十章 韓非給趙丹帶來的啓發第七百九十二章 割肉的秦王楚第四百七十二章 紫荊關和鍊鐵廠第九百六十一章 趙丹教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火第四百三十五章 趙丹的底線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人老了,就會急躁第二百九十三章 趙豹的意見似乎很有建設性第三百六十三章 微服出宮體察民情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制度和新相邦的產生第六百二十三章 觸目驚心的事實第六百四十六章 趙丹的應對第三百八十一章 李牧入河套第八百六十五章 李園進宮第三百六十八章 大決戰第八十六章 麻煩大了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怒第二百二十章 秦王稷的希望來了第三百七十六章 衛竭說齊王建第九百五十六章 呂不韋進宮第八百六十九章 黃歇的決定例行推書第一百五十二章 目標——秦軍!第九十六章 夜襲第九百七十八章 趙括南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魏王圉對趙丹的仇恨第八百一十七章 樂間亂第六百一十七章 棋差一招第三百三十八章 燕王薨,洛邑動第九百四十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六百一十四章 虞信的攻擊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就問你範睢開不開口吧第二十八章 趙異人第七百五十一章 陶邑亂局第七百一十二章 暴跳如雷的魏王圉第五百八十二章 恭喜建國第九百三十二章 急需正名的何華第九百三十一章 瀕臨絕境的高宛第四百九十章 設局?第九十一章 韓王然的怒火第二百零四章 你是把寡人當成秦王稷,還是把自己當成藺相如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呂不韋和陽泉君的密謀第三百一十章 韓非給趙丹帶來的啓發第六百四十九章 介入戰爭?第七百零七章 邯鄲戰時會議第一千零二十章 反面人物果然還是有第五百一十一章 趙王的信到了第四百二十章 神奇的李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