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八章 趙勝的顧慮

邯鄲,龍臺。

趙丹一臉嚴肅的閱讀着面前的一份奏摺。

“臣龐煖啓奏大王:

自月前王翦率領秦軍入寇以來,臣已率軍和王翦交戰數場,勝負各半。

以臣觀之,此子用兵頗爲老練,有大將之風,若是任其成長,日後或將成大患。

但請大王放心,只要有臣駐守,那麼王翦必定不能夠奪取西河也。”

趙丹看着這份奏摺,久久不語。

其實從這裡面就可以非常容易的看出來一點,那就是龐煖在面對王翦的時候,其實已經感受到很大的壓力了。

根據情報來看,這一次王翦率領的是十萬最爲精銳的秦軍,而龐煖所率領的則是三萬趙國邊騎軍團騎兵以及五萬趙國河東郡、上郡、晉陽等地調集的郡兵。

從戰鬥力來說,雖然龐煖這邊的軍隊數量更少,但是由於有着騎兵的存在,所以雙方的戰鬥力其實可以視作是五五開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王翦能夠和龐煖打成一個勝負各半的局面,其實已經是一個頗爲驚人的表現了。

畢竟龐煖可是成名已久的老將,而王翦纔不過是一個初出茅廬,剛剛第二次指揮這種大規模戰爭的菜鳥罷了。

趙丹心中暗自感慨:“果然不愧是被稱爲戰國四大名將之中最爲穩重之人啊,這個王翦,還真的是妖孽一樣的傢伙呢。”

趙丹合上了奏摺,對着面前的平原君趙勝說道:“平原君,汝傳令下去,再從原韓國地域徵發三萬青壯,支援龐煖將軍所在方向,記得讓人仔細篩選一下,把那些不安定分子都帶到戰場上去。對了,白起的那個兒子好像在羽林軍之中也有幾年時間了吧?如果沒有問題的話,這次就讓他去當一個裨將好了。”

韓國位於中原的西部地區,地域雖小但是人口卻不少,在征服了韓國之後趙國的人口就增加了一百五十萬人左右,徵調三萬人並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

事實上這也是戰國時代各國常用的策略,畢竟國家雖然滅了,但是卻並不代表着這個國家上的人民就完全的服從了。

就比如說燕國,燕國滅亡也有好些年了,但是現在的燕國故地上每年都會爆發幾次到十幾次的叛亂。

雖然說這些叛亂通常都只不過是幾十人乃至上百人的規模,十分容易就能夠平定了,但是也證明了想要完全將一個地方的民心收攏過來,僅僅憑藉着這兩三年的時間是很難做到的。

爲了有效的減少叛亂,將那些潛在的叛亂分子徵發並且送到戰場上去消耗掉就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策略。

不但能夠讓這些不安定因素直接位於軍隊的監視之下,更可以有效的去用他們來消耗敵軍的有生力量,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用這一招的也不是隻有趙國和趙丹,像歷史上的長平之戰,秦王稷就是徵發了剛剛被秦軍征服不久的河內郡所有青壯去包抄了趙軍的退路,然後纔有了趙括被困四十天的走投無路和白起的長平大勝。

趙勝應了一聲,猶豫了一下,然後恭聲開口道:“大王,臣覺得以龐煖將軍之能,應付這個王翦應該是綽綽有餘了,若是再派軍前去支援,似乎並無這個必要。”

作爲龐煖的盟友,趙勝當然是想要替龐煖說話的。

在趙勝看來,對付區區一個王翦,哪裡需要這麼大動干戈?

所以趙勝覺得,這說不定就是趙丹對龐煖不滿,或者說對龐煖的能力表示懷疑的一種表現。

因此趙勝這麼說,就是想要聲援一下龐煖,好讓龐煖不至於在趙丹的心中失分太多。

在說完了這番話之後,趙勝心中也是有些忐忑。

說實話,現在的趙丹威權日重,即便是趙勝這種三朝老臣加上王叔的身份,也不敢擺什麼架子,反而是更加小心翼翼的夾起了尾巴做事。

趙勝的心中可是和明鏡一樣,現在的虞信那是死死的盯着自己的位置呢,這個時候可絕對不能夠犯下任何錯誤,讓虞信得到機會取代自己。

一想到虞信現在正在楚國之中撈着功勞,趙勝的心中就不覺有些鬱悶,要是自己能去楚國就好了。

趙國到了現在這個時候,文武分化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了,武將問鼎相位的可能性已經是無限的縮小,到了近乎於零的地步。

在這樣的情況下,虞信作爲一個文臣基本上是不可能有機會獨自領軍去滅國了,畢竟廉頗龐煖李牧這一堆大將都還活着呢,哪輪得到虞信?

只要虞信拿不到這滅國之功,那麼他就不可能對趙勝造成任何的威脅。

前提是趙勝不犯錯。

出於謹慎起見,趙勝不但希望自己不犯錯,同時也不希望自己的盟友們犯下任何的錯誤。

趙丹看了趙勝一眼,並不知道自己的這位王叔兼相邦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就閃過了這麼多的念頭,而是對着趙勝微笑道:“平原君,汝可不要小看這個王翦。寡人可以斷言,將來在滅秦之戰時,這個王翦一定便是寡人軍隊的最大麻煩。”

趙勝看到趙丹如此重視一名秦國“名不見經傳”的武將,心中不由得有些不以爲然,但是他的臉色並沒有絲毫這樣的情緒表露,而是同樣微笑道:“大王所言極是,既然如此,那麼臣這便下令讓人徵發青壯便是。不過大王也不必擔心,想來咸陽之中有那人在的話,到時候拿下秦國應該是比較容易的事情。”

趙勝並沒有具體的說出那人的名字,但是無論是趙丹還是趙勝心中都非常的清楚,這指的就是如今的秦國相邦呂不韋。

趙丹嗯了一聲,心中卻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在去年呂不韋前來邯鄲的時候,那時候的呂不韋可是口口聲聲說只要給他那個互換地盤的計劃一個機會,呂不韋就有希望拿下蔡澤,成爲秦國政壇之中說一不二的傢伙。

但是現在時間都過去半年多了,蔡澤依舊還是好好的在秦國的政壇之上活蹦亂跳的。

這是不是有些不對啊?

趙丹想了想,決定還是將這件事情暫時放到了一旁。

作爲一個能夠史書留名的權相,呂不韋這些年來的表現雖然並沒有歷史上的那般出彩,但是也足夠證明他的確是很有能力的人。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如此,那麼就讓他自己發揮去好了。”趙丹心中下定決心,便和趙勝商量其他國事去了。

趙丹並不知道的是,就在這個時候,遠在咸陽的呂不韋正在遭遇着一場極大的麻煩。

第一百二十三章 監察衛,多此一舉第四百一十章 吾有憂,呂大夫可能解?第二百三十六章 裝逼瞬間被打臉的感覺可很不好受第六十八章 好消息第二章 會議第七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五百七十九章 奪函谷第一千章 趙丹的驚訝和封賞典禮第二百一十七章 趙國騎兵五百主李牧第三百五十七章 武安君,許久不見第六百二十七章 李牧的憂心第二百四十一章 自信滿滿的休利單于第三百九十章 風雨欲來第八百四十四章 陽翟攻城戰第六百二十六章 汝妻子吾養之,汝勿慮也第一千零六十章 魯儒第五百二十一章 風流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匈奴這些年第二百五十四章 鬱悶的司馬靳第三百零五章 趙國的使者來到了陶邑城外第二百三十四章 楚國戰爭會議第一百零二章 秦蠻子,妄想!第四百五十二章 面見段乾子第五百二十六章 紙第五百五十一章 義渠人屠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啊第八百七十四章 最終決定第四百一十八章 趙柱獻計第五百三十章 豐收第八百一十五章 破城難?第六百九十章 進展順利的草原攻略第六百七十七章 黃歇,汝是把寡人當傻子嗎?第十六章 兒子第七十六章 一郡換一國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哪一位皇帝爲鏡?這是一個問題第四百零三章 戰還是不戰?第六百九十九章 呂不韋的好主意第四百章 激烈的關中前線戰場第二百八十三章 蔡澤見趙丹第五百二十四章 候的陰毒計策第四百一十七章 蔡澤罷相第九百二十八章 趙勝的顧慮第七百三十九章 一切都亂套了!第二百八十四章 蔡澤獻計第八百五十二章 付之一炬,瞞天過海第四百五十四章 必須割讓此二城第五百五十三章 櫟陽驚變第三十八章 七大姑家八大姨的九兒子第三百七十五章 秦使說韓王然第四百八十二章 破月氏人,何須出奇?第四百四十一章 李牧將軍,此舉萬萬不行!第九百一十二章 都是一羣沒用的東西!第一百五十六章 真要議和?第八十三章 長平戰火 3第六百五十二章 暴怒的魏王圉第五百七十四章 大膽奴婢第四百零二章 趙國人來了?第五百六十三章 白起做得,吾亦做得!第三十二章 趙姬第一百六十三章 沒錯,我們秦國的目標正是這九州天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自信滿滿的休利單于第四百七十二章 紫荊關和鍊鐵廠第一百七十九章 論收小弟對趙國的重要性第五百一十八章 會見齊國君臣封推感言第六百二十章 其實,我是一個臥底第三百七十一章 捷報傳回了邯鄲第七百八十九章 咸陽閒話第三百三十六章 成長的代價第七百六十章 不合時宜的吵架第四百九十七章 後勝求和第九百零一章 高宛城下第六百九十一章 常平關危情第七百八十七章 千鈞一髮第九百三十一章 瀕臨絕境的高宛第五百七十七章 白起的直覺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匈奴人的重騎兵第三百八十四章 楚國太子帶來的驚喜第九百一十一章 慘就一個字第九百四十九章 打草驚蛇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準備第八百四十章 我也是當過大王的人第七百零一章 臣斗膽請太子選擇第九百七十三章 移駕第四百二十六章 破箭樓第二十二章 蘇代使齊 5第一百九十六章 即將入場的是另外一支精銳虎賁軍第九百一十二章 都是一羣沒用的東西!第五百一十五章 割地還是滅國,汝自己選吧第九百七十四章 兵臨咸陽第一百二十九章 傳令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理的趙豹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初戰,形勢不利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線戰事第二百四十五章 破解圍秦救楚,範睢有三計第四百一十七章 蔡澤罷相第七百零二章 太子的最終決定第四百零二章 趙國人來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廉頗的小心思第一百九十二章 秦國的慘重損失讓秦王稷十分的不爽
第一百二十三章 監察衛,多此一舉第四百一十章 吾有憂,呂大夫可能解?第二百三十六章 裝逼瞬間被打臉的感覺可很不好受第六十八章 好消息第二章 會議第七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五百七十九章 奪函谷第一千章 趙丹的驚訝和封賞典禮第二百一十七章 趙國騎兵五百主李牧第三百五十七章 武安君,許久不見第六百二十七章 李牧的憂心第二百四十一章 自信滿滿的休利單于第三百九十章 風雨欲來第八百四十四章 陽翟攻城戰第六百二十六章 汝妻子吾養之,汝勿慮也第一千零六十章 魯儒第五百二十一章 風流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匈奴這些年第二百五十四章 鬱悶的司馬靳第三百零五章 趙國的使者來到了陶邑城外第二百三十四章 楚國戰爭會議第一百零二章 秦蠻子,妄想!第四百五十二章 面見段乾子第五百二十六章 紙第五百五十一章 義渠人屠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啊第八百七十四章 最終決定第四百一十八章 趙柱獻計第五百三十章 豐收第八百一十五章 破城難?第六百九十章 進展順利的草原攻略第六百七十七章 黃歇,汝是把寡人當傻子嗎?第十六章 兒子第七十六章 一郡換一國第一百八十八章 以哪一位皇帝爲鏡?這是一個問題第四百零三章 戰還是不戰?第六百九十九章 呂不韋的好主意第四百章 激烈的關中前線戰場第二百八十三章 蔡澤見趙丹第五百二十四章 候的陰毒計策第四百一十七章 蔡澤罷相第九百二十八章 趙勝的顧慮第七百三十九章 一切都亂套了!第二百八十四章 蔡澤獻計第八百五十二章 付之一炬,瞞天過海第四百五十四章 必須割讓此二城第五百五十三章 櫟陽驚變第三十八章 七大姑家八大姨的九兒子第三百七十五章 秦使說韓王然第四百八十二章 破月氏人,何須出奇?第四百四十一章 李牧將軍,此舉萬萬不行!第九百一十二章 都是一羣沒用的東西!第一百五十六章 真要議和?第八十三章 長平戰火 3第六百五十二章 暴怒的魏王圉第五百七十四章 大膽奴婢第四百零二章 趙國人來了?第五百六十三章 白起做得,吾亦做得!第三十二章 趙姬第一百六十三章 沒錯,我們秦國的目標正是這九州天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自信滿滿的休利單于第四百七十二章 紫荊關和鍊鐵廠第一百七十九章 論收小弟對趙國的重要性第五百一十八章 會見齊國君臣封推感言第六百二十章 其實,我是一個臥底第三百七十一章 捷報傳回了邯鄲第七百八十九章 咸陽閒話第三百三十六章 成長的代價第七百六十章 不合時宜的吵架第四百九十七章 後勝求和第九百零一章 高宛城下第六百九十一章 常平關危情第七百八十七章 千鈞一髮第九百三十一章 瀕臨絕境的高宛第五百七十七章 白起的直覺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匈奴人的重騎兵第三百八十四章 楚國太子帶來的驚喜第九百一十一章 慘就一個字第九百四十九章 打草驚蛇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準備第八百四十章 我也是當過大王的人第七百零一章 臣斗膽請太子選擇第九百七十三章 移駕第四百二十六章 破箭樓第二十二章 蘇代使齊 5第一百九十六章 即將入場的是另外一支精銳虎賁軍第九百一十二章 都是一羣沒用的東西!第五百一十五章 割地還是滅國,汝自己選吧第九百七十四章 兵臨咸陽第一百二十九章 傳令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理的趙豹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初戰,形勢不利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線戰事第二百四十五章 破解圍秦救楚,範睢有三計第四百一十七章 蔡澤罷相第七百零二章 太子的最終決定第四百零二章 趙國人來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廉頗的小心思第一百九十二章 秦國的慘重損失讓秦王稷十分的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