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章 內閣定製

“什麼!?”李鴻章被皇帝的一番話給驚呆了。他無論如何也沒想到,皇帝竟然是要自己接替曾觀瀾的內閣總理之位,總理內閣大局。就算是暫時給自己一個內閣副總理的職務,可實際總理內閣大局,又有什麼區別呢?這可是整個中華帝國最爲重要的位置了,除了如今實際掌管討虜軍總參謀部之中的總參謀長之外,整個帝國朝政,沒有比內閣總理更顯赫的官位了。

而且,因爲皇帝在中華帝國的朝政中推行內閣負責制,朝堂各部向內閣負責,而內閣總理直接向皇帝一人負責,這樣的話,內閣總理實際上就是前朝的宰相或是大學士,並且,像滿清一朝的內閣首輔大學士也僅僅是名譽上的宰輔,實際權力多半集中在滿蒙之人或是漢軍旗人爲主的軍機大臣手中,因此,必須要既是內閣首輔大學士又是軍機大臣之人,纔算得上是真正的有實權的宰輔。但就算是這樣,也分攤了很多人,並不能真的做主,何況大事小事都還是皇帝甚至皇帝背後的滿蒙貴族勢力說了算。

但中華帝國完全不同。李鴻章在帝國也爲官近8年,已經非常瞭解帝國與滿清的不同。

帝國的皇帝陛下,乃是真正的不喜抓權,將一切的政務國事都讓內閣總理和朝堂各部去處理,這樣一來,讓自己主持內閣事務,就是說比當初的滿清大明等內閣首輔大學士和首輔軍機還要重要!

見李鴻章被自己說出的話嚇得愣住了,馮雲山又接着解釋道:“觀瀾這些年被朕強行按在主持內閣的重要位置,幹得雖然還算不錯,但朕卻並不是特別滿意,事實上,還可以更好。

觀瀾本身不善長與人打交道,更不習慣與洋人打交道,並且,說實話,他有些思想僵化,思路不夠開闊,心思也夠大,守成有餘而開拓不足。在這不進則退的巨大變革時期,他出任帝國內閣總理,有些不妥了。當然,他自己也認識到這個問題,多次向朕提出更換職位,奈何朕手頭沒有合用之人。但朕又不能長期如此,讓帝國的發展受到影響,思來想去,正好前陣子看到江蘇的發展變化,又調閱了愛卿的過往資料,發現愛卿還算適合這個位置。

當然,不是直接一步到位,而是,愛卿你這次就不必回蘇州了,朕準備啓用松江知府劉坤一出任蘇州巡撫,而擢升上海縣長張之洞爲松江知府兼上海縣長,以上海帶動整個松江府。而愛卿你,則先出任內閣委員,熟悉下內閣各部堂的業務,不過時間緊張,以半個月時間爲限,先與曾觀瀾進行一下內閣朝政的交接,同時也正好與劉坤一進行下江蘇省務的交接。半個月之後,觀瀾另有安排要職,屆時內閣便要你挑起大梁。”

李鴻章頭腦有些空白!巨大的驚喜不斷衝擊着他的頭顱,他沒想到自己的升遷會如此之快,要按資輩,再怎麼樣也輪不到他李鴻章來接任曾觀瀾的位置。廣東巡撫伍崇曜、雲南巡撫曾水源、湖北巡撫劉長佑、直隸巡撫周勝坤,還有朝堂上的各部部長,庶務部部長王闓運、司法部長黃玉昆、內務部長謝享才、外務部長吳如孝、工務部長曾玉珩等人,無不比他資格更老,關係也更貼近皇帝。

但如今陛下已經明確地說,要讓他李鴻章來接替曾觀瀾之位。這怎麼能不讓他驚喜和意外?皇帝是真的從帝國的發展角度出發,純粹是看重個人的理政和辦事能力,而非與陛下之間的親疏關係。這纔是真正的唯纔是舉啊。

李鴻章內心感嘆着,對陛下的提攜充滿感激。

他誠惶誠恐地道:“陛下,微臣也不敢再虛僞地謙虛推辭。只是微臣的確有些惶恐,怕不能替陛下分憂,將陛下的差事辦壞了,到時候就算萬死也無濟於事了。陛下,能否增加內閣成員的人數,多任命兩名名內閣委員,這樣一來也好有事多多商議,二來,也能羣策羣力,各自分工負責一塊,將內閣諸多事務做好,三來,最好是從如今的各部部長重選任,也能幫微臣壓住陣腳,否則微臣心中沒底啊。”

馮雲山點點頭:“愛卿這個顧慮也是實在。好,朕應允你,再從部長和各省巡撫之中增加四名內閣委員,組成包含愛卿你本人在內的5名內閣成員小組,此後便成定製,最多不過7人。不過這人選嘛,你突然提出,朕還要再思量一下。”

馮雲山也沒想到李鴻章會突然提出要增加內閣委員的事情,還找個他心中沒底怕壓不住陣腳的理由,馮雲山自然有些清楚,這正是這傢伙的聰明之處。

誠然有部分是他李鴻章貿然被自己提拔到這個高位,有些惶恐在所難免,但要說壓不住陣腳,怎麼可能?有自己這個皇帝支持,加上他李鴻章也算是滿清官場磨礪了數年,又在帝國的江蘇巡撫位置上履職八年,也算是政壇老手了,怎麼可能心生懼意?這必定是他向自己表明不準備獨攬大權的意思,讓自己寬心,更主要是的向朝堂上的那些部長們和各省巡撫們傳遞信息,表明他並不是恃寵而驕。

另外,馮雲山猜到,他可能確實有些擔心他畢竟是一個外來戶的滿清降臣,向自己建議增加幾名內閣成員,一來的確可以分擔些壓力,二來,自己必定會挑選一些心腹監督幫襯他。這樣的話,便不至於讓內閣同各部及地方各省造成隔閡。

若是他像曾觀瀾這樣一人主持內閣,靠着手下的一些執事和幕僚等,反而落入曾觀瀾如今的境地,甚至會比曾觀瀾更差。一個人精力終究有限,無論如何也玩不轉一個龐大的帝國的所有政務,這樣的話,雖然地位超然,算是內閣宰輔,但卻無法將指令有效落實下去,政令不通,反而落得沒了威信。

曾觀瀾性子恬靜,不爭權,又是自己這個帝國皇帝的絕對心腹,各部部長都還算服他,平素也不敢給他找什麼難堪。而若是李鴻章這樣,進取心和權利慾望強烈的人,再採取一人內閣,又不算是自己的絕對心腹,必定會將自己陷入一團糟地地步。

反倒是他這招建議,將內閣成員擴大,形成一個團隊,將內閣的基本盤子做大,這樣內閣各部就真正地成爲內閣的一部分,通過內閣成員分工管理,將各部有效串聯起來,連成一個整體,反倒更有利於內閣的政令暢通,提高內閣威信,讓整個帝國的政務都從內閣發出,這對於中華帝國來說是一件大好事,對於他李鴻章個人來說,也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PS:感謝一葉知秋大大打賞!

975章 軟弱的布坎南總統1244章 沙俄的恐慌第158章 布爾布隆透露的消息第1339章 馮雲山的打算第259章 籌建黃埔軍校第705 章 佔領陝甘(上)第581章 八里橋血戰(中)868章 墨西哥遠征軍第1261章 不能太激進第645章 馮洪會面(感謝書友20170312101635904打賞)第1307章 鐵路發展章程和航運第246章 洋人來求見第五十章 湘軍名將的歸附(中)第1052章 絕望的坎貝爾第703 章 陝西形勢第1122章 陛下被行刺766章 征討朝鮮(一)第580章 八里橋血戰(上)834章 電纜和油田第1061章 兵力單薄的澳大利亞第218章 缺錢缺人的曾國藩1238章 貪婪的本性第470章 驅趕清兵去緬甸第五十七章 擬建制硝工場794章 新購軍艦到港826章 南洋新城——雞籠坡(上)第275章 新式練兵有了成效第468章 謀劃緬甸戰略726 章 劉永福參軍第1277章 《邊疆大開發法案》891章 出兵東洋第140章 急火攻心的咸豐(上)第633 章 少年張之洞750章 繳獲779章 尊王攘夷第598章 載垣改名“那奴兒”第551章 重回前世之地第665 章 英國態度的轉變770章征討朝鮮(五)839章 歐洲局勢954章 中華帝國的完全統一967章 海底電纜公司的消息第1301章 華人的橡膠園第十章 天父的警示第717章 出兵安南第1087章 又一個遇刺的倒黴總統第549章 鎮海馮石羅再晤(加更求全訂)865章 東方雄獅已經覺醒第六十一章 攻陷郴州(下)1015章 哪怕變成一撮黃土也只能呆在釣魚島上第1107章 打了大勝仗都還沒反應過來第1251章 出鐵水第六十三章 抵達桂陽第1170章 不歡而散的密晤第610章 龍牀睡着太硬了第1275章 移民和發展問題第1166章 拿破崙三世的舞臺第605章 馮雲山進天安門907章 工人領袖麥喀士第333章 第一機器廠和鋼鐵廠的投產(感謝諸神賞)722 章 完善徵兵制度(上)第1088章 範汝增和西華德的密會第663 章 遠東傳來的消息第664 章 吳健彰歸降第442章 洋人退步了第664 章 吳健彰歸降第八十三章 正和鋼鐵廠(上)第1221章 馮李對第1182章 錫克軍隊VS高加索軍團863章 西疆的治理第572章 佔領天津第294章 太平天國來人第1321章 悲慘的英國紡織業735 章 在美國的吳如孝第157章 買武器圖紙和機器(求支持)第399 章 下次凡不容易,撈回本才行第373章 琉球王覲見第358章 意見分歧第622 章 捻軍的處境第257章 曾剃頭變成曾屎頭了第151章 普魯士人的生意(下)第八章 童子營裡的四眼狗第1090章 瀕臨破產的聯邦財政第524章 羅張氏的故事第345章 勸降秦日綱(感謝諸神之天下歸心打賞)第1212章 鋼材緊俏第1032章 此仇不報,誓不爲人第550章 海防重地論海防第1081章 兩彭的對決第721 章 世上再無越南,唯有交趾和日南兩省第151章 普魯士人的生意(下)第711章 農牧生產建設兵團第208章 攻佔高雷瓊(上)第327章 未來的美國鐵路大王來包工程第1029章 愛爾蘭自治(感謝鬼狐毒士大大打賞!)第554章 滿清軍機廷會(感謝征程老大的打賞!)第523章 洪仁軒自薦去勸降天王第428章 失去上嗨,朕只能吃鹹菜了第1198章 如同兒戲的談判第471章 奉議土州的鎮長
975章 軟弱的布坎南總統1244章 沙俄的恐慌第158章 布爾布隆透露的消息第1339章 馮雲山的打算第259章 籌建黃埔軍校第705 章 佔領陝甘(上)第581章 八里橋血戰(中)868章 墨西哥遠征軍第1261章 不能太激進第645章 馮洪會面(感謝書友20170312101635904打賞)第1307章 鐵路發展章程和航運第246章 洋人來求見第五十章 湘軍名將的歸附(中)第1052章 絕望的坎貝爾第703 章 陝西形勢第1122章 陛下被行刺766章 征討朝鮮(一)第580章 八里橋血戰(上)834章 電纜和油田第1061章 兵力單薄的澳大利亞第218章 缺錢缺人的曾國藩1238章 貪婪的本性第470章 驅趕清兵去緬甸第五十七章 擬建制硝工場794章 新購軍艦到港826章 南洋新城——雞籠坡(上)第275章 新式練兵有了成效第468章 謀劃緬甸戰略726 章 劉永福參軍第1277章 《邊疆大開發法案》891章 出兵東洋第140章 急火攻心的咸豐(上)第633 章 少年張之洞750章 繳獲779章 尊王攘夷第598章 載垣改名“那奴兒”第551章 重回前世之地第665 章 英國態度的轉變770章征討朝鮮(五)839章 歐洲局勢954章 中華帝國的完全統一967章 海底電纜公司的消息第1301章 華人的橡膠園第十章 天父的警示第717章 出兵安南第1087章 又一個遇刺的倒黴總統第549章 鎮海馮石羅再晤(加更求全訂)865章 東方雄獅已經覺醒第六十一章 攻陷郴州(下)1015章 哪怕變成一撮黃土也只能呆在釣魚島上第1107章 打了大勝仗都還沒反應過來第1251章 出鐵水第六十三章 抵達桂陽第1170章 不歡而散的密晤第610章 龍牀睡着太硬了第1275章 移民和發展問題第1166章 拿破崙三世的舞臺第605章 馮雲山進天安門907章 工人領袖麥喀士第333章 第一機器廠和鋼鐵廠的投產(感謝諸神賞)722 章 完善徵兵制度(上)第1088章 範汝增和西華德的密會第663 章 遠東傳來的消息第664 章 吳健彰歸降第442章 洋人退步了第664 章 吳健彰歸降第八十三章 正和鋼鐵廠(上)第1221章 馮李對第1182章 錫克軍隊VS高加索軍團863章 西疆的治理第572章 佔領天津第294章 太平天國來人第1321章 悲慘的英國紡織業735 章 在美國的吳如孝第157章 買武器圖紙和機器(求支持)第399 章 下次凡不容易,撈回本才行第373章 琉球王覲見第358章 意見分歧第622 章 捻軍的處境第257章 曾剃頭變成曾屎頭了第151章 普魯士人的生意(下)第八章 童子營裡的四眼狗第1090章 瀕臨破產的聯邦財政第524章 羅張氏的故事第345章 勸降秦日綱(感謝諸神之天下歸心打賞)第1212章 鋼材緊俏第1032章 此仇不報,誓不爲人第550章 海防重地論海防第1081章 兩彭的對決第721 章 世上再無越南,唯有交趾和日南兩省第151章 普魯士人的生意(下)第711章 農牧生產建設兵團第208章 攻佔高雷瓊(上)第327章 未來的美國鐵路大王來包工程第1029章 愛爾蘭自治(感謝鬼狐毒士大大打賞!)第554章 滿清軍機廷會(感謝征程老大的打賞!)第523章 洪仁軒自薦去勸降天王第428章 失去上嗨,朕只能吃鹹菜了第1198章 如同兒戲的談判第471章 奉議土州的鎮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