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籌建黃埔軍校

傅善祥一身疲憊地下了船。

輾轉近兩月,從上嗨坐上一艘比利時洋人的商船去港島,卻在寧波又停留了大半月採購些生絲,而後又因半路南澳一帶討虜軍水師和滿清水師戰事,洋人商船無奈,又駛入廈門躲避了幾天,順便在廈門採購了些茶葉,幾經輾轉,終於達到了港島。

爾後,傅善祥和她姑母徐傅氏、二個小表弟以及李善蘭的妻子許氏等人,在四名廣州方面的細作的護衛下,轉船來到了廣州。

幾人一進廣州城,便被王府衛兵熱情地迎住,接至早就安頓好的一處大宅院落裡。李善蘭和徐壽、華蘅芳三人都安頓在這個宅院內。李善蘭和徐壽兩人得以和家眷團聚,自是感激聖王良多,這下更是死心塌地在廣州安心下來。

徐壽眼下正式職務是討虜軍總參謀部的軍事科學處副處長,不過,眼下這個處還沒運作起來,他便和華蘅芳一道在長洲島上幫忙籌建造船廠,經過許祥光調派上千人手,長洲島上的土地已經平整完成,只等聖王說的水泥造出,還有從洋人那邊購買的機器到貨,便能建好初步的造船廠了。

而李善蘭,則主要是在長洲島上協助許祥光籌建學堂。聽許祥光說,這座學堂的名字已經取好,叫黃埔軍校。至於爲何取這樣的名字,許祥光也不得而知,只是說,這時聖王親自取的名字。

如今,黃埔軍校已經基本搭建起來了。

其實也就是一所巨大的私塾模樣,不過又有些不同。長洲島的東側半邊島的四分之一,全部劃爲黃埔軍校的校區,這可比歷史上的那所著名的黃埔軍校校區大了近十倍。

整個軍校的建築都是典型的嶺南青磚建築,總共有四十餘進矮院落,都是二至三層高,各院全部迴廊環合,下雨天基本也可以走遍所有建築而不溼身。

四十餘進院落,又分爲東西中三部分。

東院爲學堂區,有十二座院樓爲學堂和實驗室。

西院爲生活宿舍區,有二十餘座院子。

中間有兩座院子,卻爲軍校的行政辦公區。

剩餘有幾座在一旁的院落,卻是空着備用,被當成接待學員和教官的家屬場所。

宿舍區的西院部分,各院都有帶長廊的青磚瓦舍,佈局對稱,各排房舍之間有走廊相通,每兩排組成一個獨立的院落,院牆開月形門,每院住約一連學生,稱爲連院。

中院有軍校部行政辦公院和尚武堂。尚武堂的前廳正門兩側有副楹聯,上有聖王口述、許祥光親筆書寫的八個大字:“驅逐韃虜,復我中華!”

這些青磚木柱搭建的矮樓院子,也是許祥光動用二千餘名工匠和幫工,從廣州那邊運來材料,搭建起來的。

與歷史上的相當簡陋的黃埔軍校不同,馮雲山讓許祥光建造的這座聖國的黃埔軍校,不但面積大了很多,還多了很多後世學校的設施。

有一所洋槍練習的靶場,讓以後的學員專門練習洋槍槍法之用。

在軍校的最邊緣,有一所火炮展示場,由於地形限制,只是陳列了幾尊典型的火炮,讓學員觀摩學習,但不能真正的開炮。

另外還有兩個操場,一大一小,小教場、大操場,供平時學員操練使用。

另外的還有閱覽室,放了大量兵書兵法,甚至還有個簡單的小沙盤室,將整個中國的地形都製作在內,供學員瞭解各地地形。

軍校快搭建完成的時候,許祥光便向聖王馮雲山請示。

對於這個黃埔軍校,馮雲山籌備已久,他是準備將這個軍校建爲一座綜合性的軍校,而不僅僅是座陸軍軍官學校。不過,現在,水師都纔剛剛建立不久,炮兵也還沒配齊,無奈,他準備暫時在黃埔軍校先只是先行開設陸軍軍官課程。

爾後,聖王馮雲山宣佈,他親自兼任黃埔軍校校長兼復興會代表。任命李善蘭爲常務副校長,負責軍校的實際教學組織;許祥光爲兼職副校長,負責學校的後勤等瑣事。

又任命討虜軍總後勤部的作訓處副處長崔大同兼任教導部主任,調任白暉懷任政治部主任,其餘人等以後再慢慢配置。

馮雲山將總參謀部的那幾名英國軍官,調3名已經能說粵語的,至黃埔軍校充當教官,教授英國近代士兵軍事技能。其餘軍事教官分批由作戰經驗豐富的討虜軍各營、團長臨時兼任。又從最近操練中脫穎而出、成爲練兵標兵的二名甲九師將士,升爲操練教官,調至黃埔軍校。

由於教官也不多,加上編制的教材也只是個《討虜軍操練手冊》和《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等一些歷史兵法兵書。馮雲山只得暫時準備在黃埔軍校開始步兵、炮兵、工兵、輜重、偵查、政治、救護等幾個專業兵種的科目。

馮雲山感覺教材實在是太少,想起後世黃埔軍校的教材,採用的是袁大頭編制的中華第一部《步兵操典》的軍校教材,於是,馮雲山又召集總參謀部,趕着編制了一部融合諸多兵法,再結合討虜軍編制的《戰術學》。

又讓劉勝邦口述,許祥光動筆,加上馮雲山他自己的一些知道的後世刺探情報、間諜、刺殺等手段編成一本粗淺的《偵查學》。還準備讓即將趕到的黃益芸,會同廣州城內的西洋傳教士哈巴安德醫生和他的學生何敬文,一起編制《救護學》,教導學員如何做好受傷士兵的救助和急救,減少受傷將士的死亡。

又將火炮、洋槍、火箭火罐等武器的使用着手,編寫了一本《兵器學》;結合沙盤和兩廣地形,編制了《地形學》。

最後,馮雲山想想最重要的是培養一批忠於自己的基層軍官,又親自編寫了一本《政治學》,將滿清韃虜的罪行,聖王帶領討虜軍一步步如何發展壯大的過程都編寫進去,將自己描寫成一名先知和救世主的形象,給衆學員洗腦,宣誓忠於聖王,加入復興會。

另外,在《政治學》中,馮雲山又將後世的一些宣傳手法放了進去,如批鬥遊行會、公審大會,憶苦思甜上臺演講會,以及太平天國的講道理,詳細說了宣傳的重要性,教導學員如何做好宣傳,引導士兵始終保持強盛的士氣和戰力。

他準備將《政治學》、《討虜軍操練手冊》、《戰術學》、《兵器學》、《地形學》、《偵查學》作爲黃埔軍校的核心軍事課程,培養一批面向步兵戰場的初級指揮官,也就是連排長,甚至班長。後面的發展,還得靠他們自己在日後的作戰中如何了。

並且,刊印這些教材的同時,沒本教材都設有編號,嚴禁帶出軍校,防止流傳外間。

前陣子,軍校還在籌建期間,他便提前下令從各軍挑選500名識字的基層軍官,直接進入黃埔軍校。沒想到,二十多萬討虜軍中,竟然找不出500名識字的軍官,後來便降低條件,只要大致識得幾個字有一定基礎,哪怕不是軍官只要是討虜軍將士便成,終於湊夠了480名將士。

無奈,馮雲山便下令從兩廣和佔領的福鍵、糊南等區域擇優招收320名學員,組成第一期的黃埔學員班共800名。

鑑於討虜軍中絕大部分將士都不識字的情況,馮雲山喚來李善蘭交代,準備在軍校裡成立一個預備班。跟一期學員開班的同時,在討虜軍中招收500名基層軍官,作爲第二期學員的預備學員,提前進入軍校教授其識字等基礎。

李善蘭又派人從南海縣鄉下僱請了幾名窮困的私塾先生,作爲國文先生。西洋傳教士哈巴安德醫生的學生何敬文,充任教授救護專業課程的先生。

準備妥當後,黃埔軍校便準備正式對外招收320名學員,將黃埔軍校真正開辦起來。

902章 應對第1150章 錫克大君第429章 楊秀清的瘋狂1236章 法蘭西帝國的圖謀第242章 親自練兵 (中)第665 章 英國態度的轉變第168章 義軍的分崩離析(下)第115章 廠東天地會起義(三)第157章 買武器圖紙和機器(求支持)第478章 石達開的消息第462章 建好磷肥廠第593章 坑人的談判(下)第六十三章 抵達桂陽第522章 洪仁軒和容閎來廣州825章 新建華人城市的構想958章 孟買完了第110章 天地會之爭(四)901章 猖狂的英國新公使第281章 曲仁煤礦和羅飛德的問題793章 布爾布隆抵達聖京(求訂閱)1237章 引起歐洲顫慄的黃禍第586章 石達開伏擊咸豐第366章 得手芸南銅礦第1275章 移民和發展問題1022章 失敗的英國工人暴亂準備另闢愛爾蘭戰場第158章 布爾布隆透露的消息第1141章 普魯士兩巨頭和他們的真正目標第1106章 首個目標——仰光港999章 華盛頓淪陷第345章 勸降秦日綱(感謝諸神之天下歸心打賞)第1130章 帝國交通的大發展823章 《星加坡條約》(上)第1280章 組建工業部第107章 天地會之爭(一)第262章 腳下踩的真的是巨大的圓球?第120章 攻奪廣州城(三)第八十二章 要成化學家的馮雲山829章 聚謀墨西哥第1310章 輕工業的發展第1118章 印度再次變天第二十九章 河谷伏擊(上)第223章 福鍵遇襲第496章 聖王的大喜事854章 宣戰878章 馬路第402 章 應對之策第三十三章 貴縣黃三第1151章 附庸國組成的戰爭機器第140章 急火攻心的咸豐(上)第445章 石油化肥司(感謝諸神老大的鼓勵)第226章 土人內亂的消息第三十六章 收服鄉紳第221章 擊潰南澳水師1008章 萬邦來朝的萬壽節725 章 左宗棠的驚歎第四十章 忠君殉國第九十二章 桂林山水甲天下(一)第1345章 美洲的開發956章 說服馬沙利764章 南洋戰略第232章 修訂版《聖國田畝制度》第236章 勸曾國藩謀反第679章 賑災安排與決口第539章 京杭大運河上840章 購買的軍艦第1216章 你去做印度國王第1144章 如何咽得下這口氣第1060章 對印政策第402 章 應對之策第1033章 兩個年輕人——曾紀澤和吳超越第709章 對疆政策第1348章 黃金城(感謝無敵大燈泡打賞!)816章 東印度及中國聯合艦隊第五十七章 擬建制硝工場第1060章 對印政策第541章 醫護兵745章 傑索爾村遭遇戰(上)第164章 刺殺第573章 一路西進第430章 幕府紛爭978章 被打臉的北方內閣成員第214章 徐壽的外侄女傅善祥第544章 清將衆生相915章 檳城襲擾第595章 桂良的交易第538章 曾國藩之死841章 西洋僱傭兵團第274章 《南方日報》的火熱825章 新建華人城市的構想775章 日本風雲(三)第1348章 黃金城(感謝無敵大燈泡打賞!)第363章 討虜軍的攻勢第1107章 打了大勝仗都還沒反應過來第1052章 絕望的坎貝爾第六十二章 人財兩得(求推票!)第六十八章 硫酸工場(下)825章 新建華人城市的構想第1058章 大不列顛王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終結第490章 東殿部屬的選擇(下)-曾水源歸順第161章 柳暗花明 (下)
902章 應對第1150章 錫克大君第429章 楊秀清的瘋狂1236章 法蘭西帝國的圖謀第242章 親自練兵 (中)第665 章 英國態度的轉變第168章 義軍的分崩離析(下)第115章 廠東天地會起義(三)第157章 買武器圖紙和機器(求支持)第478章 石達開的消息第462章 建好磷肥廠第593章 坑人的談判(下)第六十三章 抵達桂陽第522章 洪仁軒和容閎來廣州825章 新建華人城市的構想958章 孟買完了第110章 天地會之爭(四)901章 猖狂的英國新公使第281章 曲仁煤礦和羅飛德的問題793章 布爾布隆抵達聖京(求訂閱)1237章 引起歐洲顫慄的黃禍第586章 石達開伏擊咸豐第366章 得手芸南銅礦第1275章 移民和發展問題1022章 失敗的英國工人暴亂準備另闢愛爾蘭戰場第158章 布爾布隆透露的消息第1141章 普魯士兩巨頭和他們的真正目標第1106章 首個目標——仰光港999章 華盛頓淪陷第345章 勸降秦日綱(感謝諸神之天下歸心打賞)第1130章 帝國交通的大發展823章 《星加坡條約》(上)第1280章 組建工業部第107章 天地會之爭(一)第262章 腳下踩的真的是巨大的圓球?第120章 攻奪廣州城(三)第八十二章 要成化學家的馮雲山829章 聚謀墨西哥第1310章 輕工業的發展第1118章 印度再次變天第二十九章 河谷伏擊(上)第223章 福鍵遇襲第496章 聖王的大喜事854章 宣戰878章 馬路第402 章 應對之策第三十三章 貴縣黃三第1151章 附庸國組成的戰爭機器第140章 急火攻心的咸豐(上)第445章 石油化肥司(感謝諸神老大的鼓勵)第226章 土人內亂的消息第三十六章 收服鄉紳第221章 擊潰南澳水師1008章 萬邦來朝的萬壽節725 章 左宗棠的驚歎第四十章 忠君殉國第九十二章 桂林山水甲天下(一)第1345章 美洲的開發956章 說服馬沙利764章 南洋戰略第232章 修訂版《聖國田畝制度》第236章 勸曾國藩謀反第679章 賑災安排與決口第539章 京杭大運河上840章 購買的軍艦第1216章 你去做印度國王第1144章 如何咽得下這口氣第1060章 對印政策第402 章 應對之策第1033章 兩個年輕人——曾紀澤和吳超越第709章 對疆政策第1348章 黃金城(感謝無敵大燈泡打賞!)816章 東印度及中國聯合艦隊第五十七章 擬建制硝工場第1060章 對印政策第541章 醫護兵745章 傑索爾村遭遇戰(上)第164章 刺殺第573章 一路西進第430章 幕府紛爭978章 被打臉的北方內閣成員第214章 徐壽的外侄女傅善祥第544章 清將衆生相915章 檳城襲擾第595章 桂良的交易第538章 曾國藩之死841章 西洋僱傭兵團第274章 《南方日報》的火熱825章 新建華人城市的構想775章 日本風雲(三)第1348章 黃金城(感謝無敵大燈泡打賞!)第363章 討虜軍的攻勢第1107章 打了大勝仗都還沒反應過來第1052章 絕望的坎貝爾第六十二章 人財兩得(求推票!)第六十八章 硫酸工場(下)825章 新建華人城市的構想第1058章 大不列顛王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終結第490章 東殿部屬的選擇(下)-曾水源歸順第161章 柳暗花明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