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清軍來襲(下)

道州城三面環水,西面濂溪河旁就是雲山一帶,太平軍早派人駐守山上,山腰架設火炮,設立矮牆與木柵欄等防禦工事。南面和東面由河水猛漲的濂溪河和瀟水環繞,易守難攻。因此,清軍進攻的重點在城北,特別是通往永州府的官道。

馮雲山自知並不擅長臨陣指揮作戰,便將狙擊清軍的作戰指揮權交給戰事經驗豐富的羅大綱、林鳳祥和李開芳他們,自己在一旁協助。

羅大綱自加入太平軍以來,每次戰事都衝在最前面,身經百戰。一直以來,名義上,他是跟隨西王蕭朝貴的前軍作爲先鋒部隊,都在蕭朝貴的指揮下作戰。

實際上,蕭朝貴勇猛過人,常常率一干親衛衝鋒在最前,真正統籌協調戰場的協調者,往往落在羅大綱頭上。像攻佔永安城,就是羅大綱抓住戰機,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自作主張一戰而下,爲太平天國打下第一份基業。

也不假意推辭,羅大綱欣然領命。他知道聖王的爲人,也明白聖王對自己的瞭解,一切的虛情客套之言,用不着!

而土官正將軍林鳳祥,沒有人比馮雲山更清楚這名猛將的戰場指揮作戰能力了。能在另外一個時空,率先攻破武昌城頭,又是首破南京城門,率兵攻克揚州、鎮江,帶2萬精兵便能北伐到京師旁邊的天1津,縱橫滿清腹地3年,擊潰清軍上十萬,這樣的戰績,就是由林鳳祥所創造。

而李開芳,雖然計謀不多,但個人武力和帶兵作戰的衝鋒能力,更是比林鳳祥更爲出色。

這樣的絕世猛將就在眼前,馮雲山毫不猶豫地將與清軍主力廝殺的任務,交給了他們倆人。

於是,林鳳祥率聖二軍五千兵士、炎官副將軍李開芳率聖三軍的四千“道州大旗營”將士主動出擊,立即潛行,趕往城北三十多裡,永州通往道州官道上的一個河谷處,分散埋伏在河谷的兩邊,準備夾擊沿着河谷邊官道前來的清軍。

而羅大綱,則率聖一軍的四千將士,趕至城東北20裡的斜皮渡地帶駐防,應對從東面寧遠方向來的清軍。聖王馮雲山,則率剩餘的五千將士,以及一干御林軍、後勤軍等,拱衛道州城,隨時支援城外。

.................................

一隊疏密相間的清軍隊伍,行進在瀟水邊,永州通往道州的官道上。走在隊伍中間的幾匹高頭大馬,簇擁着這支隊伍的統帥---剛去掉“署理”二字轉正的廣@西提督劉長清,他最近心情不錯。

從永安,再到桂林,一路追擊太平軍反賊,未曾有敗仗。

當然,一些嫉妒本督的小人,說什麼劉軍門未曾真正與太平軍反賊正面交戰過。真是混賬話!本督還是總兵的時候,就率兄弟們將反賊驅逐永安,一路追殺,擒獲賊首天德王洪大全,這不是正面交戰?難道非要跟灌了迷魂藥、悍不畏死的反賊死拼,纔算正面交戰?

本督可不是烏蘭泰那樣的傻楞子,正面硬拼。帶兵打仗,還是要靠腦子。幾月時間而已,本督從一鎮總兵,先是升遷爲署理提督,最近又轉爲正式的一省提督。而沒腦子的烏蘭泰,只知道身先士卒地傻衝,現在已化成一堆黃土。

哎呀,這人吶,不光要有好出身,還得有腦子。不光要有腦子,還要有機緣。騎在馬背上的劉長清不由從內心發出感慨。

這不,才升的廣@西提督,廣@西亂匪主力已經圍攻長沙,禍水北走。剩下的一部老弱病殘亂匪偏師,居然敢盤踞道州,甚至有返回廣@西跡象。這簡直就是---天上掉下來的肥肉,給本督送軍功來了。

也幸好本督手裡有兵!可惜給和春那廝分走三千多精悍的樻@州苗兵,要不然,本督率自己本部五千精兵,直接橫掃道州,根本不用等那孫應照了。小小的永州鎮總兵,居然來分本鎮功勞,想想就心痛啊。

不過,看見眼前隊形雜亂,衣冠不整、走路彎彎扭扭的永州兵勇,劉長清又一陣不爽。他想起了出兵之前,幕僚苦口婆心勸諫自己的話。

“軍門,雖說那道州的粵賊只是馮雲山帶領的一支老弱之衆,沒什麼戰力,道州也是不戰而下。但畢竟道州城也堪比府城,城牆之高厚,並非普通縣城能比。且粵賊素擅煽動民壯,佔領道州這段時間,想必已聚當地刁民數千,加上原有粵賊,賊兵人數恐比我方還多。軍門還是徐徐圖之,摸清賊情,待永州孫總兵一道,合兵一處,一鼓擊潰粵賊!”

嗤!這些酸秀才,做了本督幕僚,還要拿別人好處,這麼幫永州總兵說話,莫非真以爲本督不清楚他打的好算盤?無非擔心本督一戰而下,獨佔功勞而已!劉長清想着那個精廋幕僚的話,心裡暗自發笑。

本督堂堂廣@西提督,想的不是如何一鼓擊潰粵賊!而是---全殲這股粵賊,不能再使之逃竄到廣@西境內。這股粵賊都是病弱之流,人數越多,反而會讓本督功勞越大。

本督不擔心粵賊據城而守,那樣的話,正好一網打盡,全部剿滅。本督只擔心粵賊聞風而逃,雖道州城不戰而下,可這本就在意料之中。但粵賊如果重新逃竄回廣@西,自己身爲廣@西提督,又有得頭疼了。至於粵賊會不會主動出擊?笑話,只是一幫老弱病殘婦孺之流,要是真來埋伏,倒省得到處尋他,一股殲滅就是。

想想永州總兵孫應照所部,從寧遠繞道而來,就算自己爲了國事,堂堂提督折下身份,願意等候這幫郴州兵,但要合兵一處,起碼也要兩天後。兩天時間,說不定這幫粵賊早已經竄入廣@西境內了。

不行,必須要儘快趕到道州!

“報!軍門,前方官道不遠,便進入瀟水的河谷,兩旁古樹廕庇連天。前鋒營怕賊兵埋伏其中,已停止行軍,並派探哨前去查探。”

“河谷?查探一下也好!命前鋒營不許耽擱戰機,速速查探,儘早趕路!各營稍事休息,都不許卸甲,隨時準備出發!”

劉長清對前鋒營的膽小謹慎有些惱怒,不過,他是讓並不歸屬自己本部的永州兵充當前鋒,因此,也並不表現出來,只是吩咐早點出發。

前鋒營信使地位並不低,察言觀色本事不小,知道這劉軍門對永州本地兵有些看輕,便立即傳令給前鋒營。

前鋒營探哨在官道上粗粗查探,並未發現什麼,正準備進入樹林仔細查勘一下,把總帶着幾人,騎着馬匆匆趕來。

把總得知探哨並未發現可疑跡象,便手一揮道:“不必浪費時間查看了,諒那長毛賊也沒那麼大膽子,估計此時都已逃出道州了。兄弟幾個,趕緊隨我回去覆命。軍門都等着急了。”

幾名探哨翻身上馬,隨把總北返離開河谷。

躲在樹叢後的林鳳祥,鬆了一口氣,轉頭朝身後埋伏着的聖軍刀矛手輕喝一聲:“兄弟們,繼續給我躲好了。一會就算槍炮聲響起,沒我命令,也還是死死地給我藏好。不遵命令,軍規處置!”

不知道自己無意中,壞了大事的劉長清,聽到探哨來報後,臉上更加顯出不耐煩地神色。本督早知道,道州的粵賊都是老弱病殘之列,哪有膽量出來作戰。白白耽誤時間!

就應該迅速行軍,趕到道州城。大不了本督謹慎點,先不攻城,只是先將道州城圍困起來,等那姓孫的領兵到了,再行攻城。是了,本督率領大軍一圍,聯合當地鄉紳,再赦免從賊的本地民壯,說不定,不用費多少手腳,就可拿下道州,剿滅粵賊。

沉浸在貪天大功的劉長清,忽覺屁股下坐騎走得緩慢了起來,擡頭一看,原來隊伍已經進入了前鋒營說的狹長的河谷。河谷約莫三四里長,官道在瀟水的西岸,道路兩旁一邊是河水,一邊是山腳濃密翠綠的樹叢,一下變得有些擁擠起來。

劉長清下了馬,揉揉自己痠痛的屁股,招招手換來親衛,攙扶着他坐上後面八人擡着的空轎。

轟!轟轟!幾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連成一片,一股強烈的衝擊波席捲而來。同時,河谷兩旁的山腰樹叢裡,槍炮聲響起一片。

964章 倫敦紡織行業遭遇的衝擊第161章 柳暗花明 (下)第476章 擬建煉油廠第1148章 亞丁港960章 焦頭爛額的維多利亞第215章 楊秀清攻佔南京城第1180章 這纔是天朝上國的作派第193章 要贖戰俘,拿銀子來第214章 徐壽的外侄女傅善祥第1055章 英軍大敗(上)第1169章 即將完成的和談第339章 “借”濟州島第351章 聖國新一輪攻略(諸神兄又賞)第155章 招標(下)第230章 平息叛亂第318章 做好接應北伐軍的打算第214章 徐壽的外侄女傅善祥第265章 大興土木的天京第705 章 佔領陝甘(上)第1044章 強大的火力772章 日本長崎的唐人坊第1074章 慘烈的勒蘇爾小鎮第508章 治理常州與攻破湖州第284章 平爐鍊鋼很先進,‘罐鋼’之法也不賴第661章 浩大的工程941章? 印度轟動第567章 攻陷炮臺第228章 吳如孝歸來第1067章 普魯士受到啓發914章 遠征聯合艦隊第1114章 勝利初顯第357章 蔣家家族會第六十五章 竟然是硫化鋅第1278章 土地流轉政策961章 大不列顛王國的兵力第1277章 《邊疆大開發法案》910章 密約998章 聯邦政局動盪815章 損失巨大第十七章 佔領道州(上)779章 尊王攘夷第309章 清廷官場的黑暗第1214章 鍊鋼新技術(感謝燈泡老大的打賞!)第602章 那不是皇后,那是瘋婆子第188章 繳獲的軍艦和規劃的造船廠第1275章 移民和發展問題第265章 大興土木的天京第377章 佩裡的打算第三十八章 攻佔寧遠(中)第567章 攻陷炮臺第七十章 火藥和水泥(推薦票!)第362章 富裕的湘北第209章 攻佔高雷瓊(下)第157章 買武器圖紙和機器(求支持)768章征討朝鮮(三)第543章 長達四十里的江北大營第651章 討論國都問題第200章 作戰計劃821章 星加坡天福宮790章 四大船政總局和機器製造總局第七十五章 一戰下陽山(求點擊收藏)第七十四章 入夥的禮物第1053章 決戰第四十七章 鎮壓奸商(上)第1209章 帝國國庫收支762章 謀略朝鮮第188章 繳獲的軍艦和規劃的造船廠第1152章 紛亂的沙俄766章 征討朝鮮(一)第584章 北逃熱河第四章 宿命之地第512章 胡雪巖幫助破杭州城第439章 軍艦?是被大風颳跑了(謝諸神賞)第1032章 此仇不報,誓不爲人第707章 佔領陝甘(中)第1131章 痛哭的維多利亞女王第327章 未來的美國鐵路大王來包工程第1061章 兵力單薄的澳大利亞793章 布爾布隆抵達聖京(求訂閱)第228章 吳如孝歸來第692 章 問策(三)761章 朝鮮來的消息第二十章 討胡檄文第526章 羅張氏的決定第608章 滿清認罪詔書的十宗罪869章 普埃布拉攻城開始第1335章 鮑狄埃和嗯格斯第136章 成立南洋公司(上)第十五章 分兵、分別第1163章 不相信俾斯麥第1174章 奧斯曼土耳其第318章 做好接應北伐軍的打算第240章 討虜軍軍服第二十一章 修改軍紀教條第408 章 建立大明國773章 日本風雲(一)第1207章 環西伯利亞大鐵路784章 移民政策第269章 商議出兵第414章 上嗨城陷入絕境
964章 倫敦紡織行業遭遇的衝擊第161章 柳暗花明 (下)第476章 擬建煉油廠第1148章 亞丁港960章 焦頭爛額的維多利亞第215章 楊秀清攻佔南京城第1180章 這纔是天朝上國的作派第193章 要贖戰俘,拿銀子來第214章 徐壽的外侄女傅善祥第1055章 英軍大敗(上)第1169章 即將完成的和談第339章 “借”濟州島第351章 聖國新一輪攻略(諸神兄又賞)第155章 招標(下)第230章 平息叛亂第318章 做好接應北伐軍的打算第214章 徐壽的外侄女傅善祥第265章 大興土木的天京第705 章 佔領陝甘(上)第1044章 強大的火力772章 日本長崎的唐人坊第1074章 慘烈的勒蘇爾小鎮第508章 治理常州與攻破湖州第284章 平爐鍊鋼很先進,‘罐鋼’之法也不賴第661章 浩大的工程941章? 印度轟動第567章 攻陷炮臺第228章 吳如孝歸來第1067章 普魯士受到啓發914章 遠征聯合艦隊第1114章 勝利初顯第357章 蔣家家族會第六十五章 竟然是硫化鋅第1278章 土地流轉政策961章 大不列顛王國的兵力第1277章 《邊疆大開發法案》910章 密約998章 聯邦政局動盪815章 損失巨大第十七章 佔領道州(上)779章 尊王攘夷第309章 清廷官場的黑暗第1214章 鍊鋼新技術(感謝燈泡老大的打賞!)第602章 那不是皇后,那是瘋婆子第188章 繳獲的軍艦和規劃的造船廠第1275章 移民和發展問題第265章 大興土木的天京第377章 佩裡的打算第三十八章 攻佔寧遠(中)第567章 攻陷炮臺第七十章 火藥和水泥(推薦票!)第362章 富裕的湘北第209章 攻佔高雷瓊(下)第157章 買武器圖紙和機器(求支持)768章征討朝鮮(三)第543章 長達四十里的江北大營第651章 討論國都問題第200章 作戰計劃821章 星加坡天福宮790章 四大船政總局和機器製造總局第七十五章 一戰下陽山(求點擊收藏)第七十四章 入夥的禮物第1053章 決戰第四十七章 鎮壓奸商(上)第1209章 帝國國庫收支762章 謀略朝鮮第188章 繳獲的軍艦和規劃的造船廠第1152章 紛亂的沙俄766章 征討朝鮮(一)第584章 北逃熱河第四章 宿命之地第512章 胡雪巖幫助破杭州城第439章 軍艦?是被大風颳跑了(謝諸神賞)第1032章 此仇不報,誓不爲人第707章 佔領陝甘(中)第1131章 痛哭的維多利亞女王第327章 未來的美國鐵路大王來包工程第1061章 兵力單薄的澳大利亞793章 布爾布隆抵達聖京(求訂閱)第228章 吳如孝歸來第692 章 問策(三)761章 朝鮮來的消息第二十章 討胡檄文第526章 羅張氏的決定第608章 滿清認罪詔書的十宗罪869章 普埃布拉攻城開始第1335章 鮑狄埃和嗯格斯第136章 成立南洋公司(上)第十五章 分兵、分別第1163章 不相信俾斯麥第1174章 奧斯曼土耳其第318章 做好接應北伐軍的打算第240章 討虜軍軍服第二十一章 修改軍紀教條第408 章 建立大明國773章 日本風雲(一)第1207章 環西伯利亞大鐵路784章 移民政策第269章 商議出兵第414章 上嗨城陷入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