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2)

建康方向,憑藉相對狹小的土地和數量較少的人口,能夠守住江南半壁江山,主要靠的就是淮河防線。而淮河防線,壽春和鍾離,就是兩個最關鍵的點之一。

劉裕大軍大部分還在山東境內,新佔領的地盤也需要鞏固,就必須留下大量軍隊,否則,收復的地盤得而復失,那還不如不要勞師動衆去收復。

偏偏,苻睿大軍橫亙在豫東一線,就對鍾離和壽春二城形成威脅,一旦這兩座城池丟掉了,恐怕淮河一線,都會被苻睿大軍給控制,畢竟這是一支擁有十萬人的精銳軍隊。

劉億如現在還不知道,如今鍾離已經失守,劉裕自己在壽春城裡苦苦支撐,但是哪怕是從千里之外來看,形勢也是不容樂觀。

問題還在於,誰都知道,晉國其實是幾支勢力支撐起來的,北府軍是自成體系,荊州軍如今因爲桓衝等人選擇和謝安講和,所以還算能夠配合,可是其他的軍隊,不管是戰鬥力還是可靠度,其實根本不能幫到劉裕。

顯而易見,苻睿也是看準了形勢,在劉裕形勢最危險的時候,發出了雷霆一擊。

段業其實還做了很多不利於劉裕的事情,但是現在,哪裡是講出來的時候呢?尤其是怎麼能跟劉億如去講這個呢。劉億如很擔心,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其實以段業看來,苻睿肯定可以給劉裕製造不小的麻煩,但是想給劉裕帶來危險,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想了想,段業還是說道:“如姐,你放心啦,吉人自有天相嘛,劉大哥一定不會有事的。”

“嗯。”劉億如輕輕點頭,事實上現在她也知道,多想也沒有用,就算段業願意幫她,也是鞭長莫及。

她只能在每個夜深人靜的夜晚,給自己的弟弟默默祈福。

與此同時,李非也徐徐說道:“……如果說關中對中原有高屋建瓴之勢,那麼隴西對關中佔有高屋建瓴之勢。實際上,隴西不僅僅是據關中之上游,它對漢中、四川也擁有上游之勢。公子您看,渭水、白龍江、西漢水等河流均發源於隴西。其中,滋補秦川的渭水向東流,經過關中,而白龍江南流,經過益州,西漢水東流漢中。從地勢來說,隴西地勢明顯高於關中、漢中和四川,所以,從炎黃開始,歷次戰爭之中,自關中、漢中、四川仰攻隴西較難,而自隴西下攻卻較易。”

見呂弘聽得認真,完全沒有和段業鬥蛐蛐時候的那種滿不在乎的樣子,李非也算鬆了口氣,還好,這三公子本質上還是很聰明的,只是偶爾故意裝傻罷了。

呂弘也沒有辦法,呂紹和呂纂倆人都太牛,他不這樣,實在是一點空間也沒有。如果他那時候就顯得自己很能,很聰明,很有本事,那除了提前曝光陣亡,恐怕沒有任何好處。

韜光養晦,是已經實踐證明幾百年上千年都有效的法子。所謂槍打出頭鳥,呂紹和呂纂都冒了頭,看起來氣勢洶洶,但是他們在呂光心中的地位究竟如何,恐怕還有待商榷。

李非也正是看清了這一點,才毅然選擇低調的追隨呂弘,因爲他相信,比起呂纂或者呂紹,呂弘是一個更值得信任,也更有前途的人。

“三公子,我們繼續講吧。”李非說道。

“是,先生請。”呂弘的態度極爲恭敬。

“三公子,我們涼州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爲對於關中、漢中和蜀中來說,無論哪一方,如能取得隴西,便取得了一種地理上的有利態勢。您想想,諸葛孔明爲何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坐而論道,自然要有問有大,李非其實現在之於呂弘,某種程度來說,近乎師生關係了。現在,李非就在着力培養呂弘,尤其是要培養他的戰略眼光和思維方式。這次考校他,也是要順便驗收一下這些日子的成果。

所謂子午谷奇謀,是指的三國時期,諸葛亮首次北伐時,大將軍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襲之計,魏延提出,可以由他率領五千精兵,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走最近的道路,快速到達長安城下,守城的乃是魏國駙馬夏侯楙,此人懦弱無能,一旦聽聞大軍來攻,一旦會坐船逃跑,如此就可以一舉拿下長安。

而在此之後,則由諸葛亮率領大軍由斜谷趕到長安西面,進行支援。再由長安的魏延和諸葛亮的主力兩面圍殲關中的魏軍主力。

可是,諸葛亮認爲此計過於兇險且難以成功,故棄而不用。而之後,魏軍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對子午谷方向有了防範,也就再也沒有條件了。

也就是因爲這件事,讓魏延覺得諸葛亮過分謹慎,沒有魄力,繼而就離心離德,不願服從。後人也以此作爲魏延之後謀反的理由之一。

這個問題,是個大問題,子午谷奇謀,核心其實是一個弱國選擇主動進攻強國的核心城市,說實話,是很需要勇氣和想象力的。如何去考量,是很鍛鍊人的能力的。

呂弘想了想,還是說道:“先生,呂弘卻以爲,那諸葛亮不採用此計,並非膽怯,而是因爲諸葛亮根本不打算攻打長安,他的目標應當是涼州。”

李非心中頗爲讚許,但是還是不動聲色,道:“你說下去。”

“先生,就像你剛纔說的那樣,隴西在關中之西,而河西又在隴西之西。所以隴西足以制關中,河西則足以制隴西。以關中而欲圖隴西,可以聯結河西,利用河西對隴西的地理優勢,制隴西之後,夾擊隴西。劉秀之結好竇融爲的也正是這樣,因爲我們涼州,太重要了。”

原來,東漢初年,爭奪天下的除了劉秀的漢廷外,主要有三支勢力:隴西的隗囂、河西的竇融和益州的公孫述。隗囂表面事漢,實謀割據一方。

竇融家累世在河西,知其風俗人情。竇融在佔領涼州後麼,撫結雄傑,懷輯羌虜,很得人心,東方流民避難者,歸之不絕,遂爲河西諸郡所推,而據有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五郡。

而公孫述則恃益州地勢之險,在益州帝制自爲。並且還想着分兵兩路,一路從荊州北上,一路從漢中北上,兩路大軍,並取中原,其實這和諸葛亮的隆中對,就頗爲相似。甚至可以說,諸葛亮很大程度上,還借鑑了當年公孫述的想法。

但是話說回來,當時天下的局勢,對比今日,其實也是很類似的。晉國佔據江淮山東,淝水新勝,氣勢走強。慕容家族雖然佔據河北,可是慕容沖和慕容垂還沒有分出勝負,還在內耗之中。苻堅重病在身,秉國的苻宏只能勉強保住關中核心地帶。呂光則是佔據涼州,待機而動。

呂弘想了想,說道:“先生,當初劉秀專心對付關東羣雄之時,對於西方的處理策略是以隴制蜀。爲了牽制隗囂,轉而結好河西的竇融。與此同時,隗囂也在試圖拉攏竇融。但是,到底是劉秀的使者比較得力,竇融與其部下傾向於劉秀,遣使至洛陽試探。劉秀禮遇來使,並以王者包容天下的氣概,說服了竇融。竇融等爲劉秀的氣度、明見和誠意所感動,遂專心事漢。劉秀授竇融爲涼州牧,zhuanzhi河西。劉秀略定中原後,興兵西討。竇融則率河西五郡太守,厲兵秣馬,耀兵河上,給隗囂很大壓力;後又親率步騎數萬,與劉秀會師於高平,合兵攻隗囂。隗囂窮蹙無計,投靠公孫述,不久敗亡。可見,竇融的選擇,真的如同劉秀所說的,是舉足輕重,某種意義來說,是涼州決定了天下的走勢。”

“是啊。”李非嘆道,“東漢諸將初攻隴西之時,隗囂部將王元據隴坻,伐木塞道。諸將仰攻隴坻,大敗而還,不得已改取守勢。足見隴西在地理上對關中所據有的優勢。這也正是劉秀傾心結好竇融的原因所在,如果不是沒有辦法,我想劉秀也不會開出那麼豐厚的條件。竇融擁河西歸漢,遂改變了東漢面對隴西的戰略態勢。所以三公子,這一點,你要多多思考啊。“呂弘點頭,道:“我想,劉秀的正確策略,想必也對諸葛亮起到了很大的啓發左右,諸葛此人,用兵謹慎,先取涼州,就能取得對關中的地理優勢,這一點實在太重要了,否則,靠着蜀中之地,想取天下,實在太難。”

李非笑了笑,突然說道:“那三公子以爲,如果諸葛亮不考慮這個,轉而支持子午谷奇謀,你說能不能成功?”

呂弘想了一下,堅定地說道:“不能!”

“爲什麼。”

呂弘信心十足的說道:“先生,魏延的想法固然大膽,如果成功了的戰果也的確誘人,可是,要想魏延的計劃得以實現就必須同時滿足5個條件。”

“哪五個?”

“第一,魏延率軍從褒中出發,循秦嶺東行進入子午谷,循子午谷到長安,完成這個行程必須用10天的工夫;第二,曹魏長安守將夏侯楙得知魏延軍突然到來時必須要棄城逃跑。而不是閉城堅守。第三,夏侯楙逃跑時,必須留下大批可供蜀軍食用的糧草輜重。第四,魏軍的增援部隊必須要在20天后纔到達長安。第五,諸葛亮大軍從斜谷出發,必須在20天內趕到長安,增援魏延。同時,還得順便收拾掉長安西面其他的魏軍。可是依我看,這五個必須的條件,每一個想實現,都可能性不大。”

李非沒有想到,呂弘居然有如此見識,還一下子說出了條理如此清晰的五個理由,這可是很難得的啊,他忙鼓勵呂弘說下去。

呂弘現在也進入了狀態,神色頗有些興奮的說道:“先說第一個。10天之內穿過子午谷而到達長安,恐怕是很難得,從我們的地圖上可以知道,子午穀道長約600裡,兩邊高山對峙,中間水流湍急,全靠架在山崖上的棧道通行。如果中間有壞道。就必須停下來修復後,才能繼續通行。如果壞道一多,修復的時間就會很長,也就會延遲到達長安的時間,如果不能在10天內到達長安,那麼魏軍的細作就可能會得到情報而有所準備,使蜀軍失去奇襲的效果。而且兩年之後,魏軍都督曹真伐蜀就是從子午道走的。那一次,曹真一個月才走了子午谷的一半,可見10天內走完子午谷是相當不容易的。”

“是這個道理,子午谷,我可是專門去走過的。”

“再說第二個。魏軍守將夏侯楙怯而無謀這是事實,但他會不會害怕到一聽說魏延軍隊過來就真的坐船逃跑呢?恐怕魏延這一點太過於一廂情願了吧。如果他不是棄城逃走,而是據城而守,等待援軍到來的話那又怎麼辦呢?即使夏侯楙真的棄城逃走,還有曹魏雍州刺史郭淮呢!昔日定軍山一戰,黃忠陣斬夏侯淵,就是這個郭淮穩住了局勢,阻止了疏浚的進一步北上,如今這個有膽有謀的郭淮已成爲雍州刺史,一起鎮守長安,他能放下長安重地而和夏侯楙一起逃走嗎?”

呂弘歇了口氣,又說道:“再說第三點。即使魏延成功佔領了長安,怎能保證曹軍就一定留下大批糧草輜重給蜀軍呢?如果曹軍把糧食運走或是乾脆將其付之一炬的話,蜀軍能空着肚子守城嗎?想要走子午谷,基本來說,是不能帶太多糧食的,必須靠着在長安那邊魏軍的糧食來補給,如果軍隊沒糧食,根本撐不了幾天。至於第四點。誰又能保證關東援軍一定會在20天后纔到達長安。遠的不說,就拿司馬懿襲擊孟達來說,孟達估計司馬懿要一個月後才能趕到上庸,結果司馬懿只用了短短的八天時間就趕到了,殺了孟達個措手不及。而且從關東到關中,一路上一馬平川,沒有什麼天然屏障,正利於曹魏的鐵騎晝夜急馳。”

李非看呂弘越說越是神采飛揚,越講信心越足,心裡也是非常高興,要知道,呂弘可是他教出來的學生啊,學生出息了,當老師的他可也是高興的。

呂弘深吸口氣,道:“至於第五點,蜀道本來就難走,諸葛亮率軍從斜谷出發到長安,一樣要行千里棧道,怎能保證就一定能趕在曹魏援軍到來之前到達長安?萬一落在曹軍後面,魏延軍被曹軍吃掉不說,諸葛亮的北伐大軍就會屯兵于堅城之下,陷於進退兩難的窘境。陸遜火燒連營之後,蜀軍精銳幾乎盡喪,諸葛亮苦心經營近10年的這支力量,如果再失敗,蜀國恐怕馬上就要亡國的!這五點,任意一個出問題,子午谷奇謀都一定失敗,更何況這五個都可能出問題?所以,我認爲,這子午谷奇謀,根本不可行。”

呂弘一口氣說完這麼多,口都有些渴了,忙抓過水杯來喝水,而李非則輕輕拍手叫好。因爲呂弘這段論述,實在是太精彩了。

李非自然是連連誇讚,而呂弘也是連連自謙,雙方推讓了幾個回合後,李非才意味深長的說道:“涼州如今在刺史大人手上,那是上天的庇佑啊!三公子,你千萬要抓住機會啊。”

呂弘知道,李非這話,真意當然在言外,其實是又在勸自己,加入倆個哥哥的奪嫡之戰中。因爲過去的種種顧慮,長期以來,呂弘對這個問題,基本是採取迴避的態度,他很清楚李非的用意,也很感激李非願意來燒自己的冷竈,而不是去燒倆哥哥的熱竈。但是,一直以來,呂弘始終糾結於親情之中。他不願和父兄反目成仇,也不願意介入赤裸裸的權力鬥爭。更重要的是,涼州這麼一個地方,他相信,不管是呂纂也好,還是呂紹也罷,他們的能力都遠遠超出了涼州的限制,想要搞好涼州,基本沒有什麼難度。

李非這時候卻趁機說道:“三公子,方纔我們講了那麼多,你沒有注意到麼?涼州是如此重要的地方,怎麼能落入他人之手?公子,您如果有了涼州,不單是自保有餘,呵護一方百姓,更重要的,是天下不太平已經快100年了,如今人心思安,正是明君橫空出世,登高一呼的時候啊!如果公子能夠拿下涼州,以爲基業,徐徐經營河西隴右,完全有統一天下的可能,而公子如果不主動爭取,如今二位公子的爭奪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現在看起來,雙方都已經馬入夾道,再難回頭了,三公子,您以爲,您還有可能繼續置身事外麼?”

李非這話,一下子點醒了呂弘。他不得不承認,李非說的沒錯,呂纂和呂紹再這麼搞下去,結果是顯然的,一定要分出個你死我活,而那時候,自己一定會被逼選邊站,不是朋友就是敵人,而那一幕,正是呂弘最最擔心的。

全本推薦:、、、、、、、、、

最新全本:、、、、、、、、、、

第74章 攘外必先能安內(2)第144章 天公作美第37章 考驗(9)第179章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19)第197章 改變命運的時刻(17)第279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31)第117章 疑人(3)第36章 貨幣戰爭(12)第22章 佈置樁腳第66章 孤枕難眠第45章 突圍(5)第32章 考驗(4)第333章 另闢蹊徑取大權(2)第50章 突圍(11)第74章 戰略退卻第60章 科舉(13)第210章 生死之際的考驗(8)第129章 勝敗豈是天註定(4)第67章 英雄末路空悲切(3)第89章 突圍(47)第180章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20)第47章 突圍(8)第5章 佈局(5)第7章 交鋒(3)第113章 婚姻(20)第75章 仇恨第78章 俘虜倒給出難題(1)第97章 交易(29)第65章 科舉(20)第316章 最長的一天(2)第169章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9)第15章 變徵(1)第51章 科舉(4)第58章 回來第70章 突圍(30)第10章 長安(10)第69章 交易(3)第21章 驚險過關第146章 風起雲涌(9)第64章 突圍(25)第280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32)第162章 婚禮(3)第114章 七人同時論天下(16)第257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9)第44章 突圍(4)第119章 朱序出使第69章 交易(3)第89章 兄弟恩怨何時了(8)第29章 宮變(4)第18章 貴人(2)第216章 生死之際的考驗(13)第89章 華夷之辨第222章 閃轉騰挪求新局(6)第40章 考驗(12)第11章 佈局(11)第51章 一戰乾坤(2)第99章 婚姻(6)第40章 貨幣戰爭(16)第142章 風起雲涌(5)第110章 過河過河(上)第43章 齊心合力治敦煌(3)第119章 朱序出使第134章 借刀報仇第86章 兄弟恩怨何時了(5)第200章 改變命運的時刻(20)第14章 斬將奪兵(3)第112章 聖僧之妻(1)第175章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15)第77章 王者歸來第32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2)第332章 最長的一天(16)第257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9)第162章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2)第143章 誓師大會第299章 攤牌(7)第98章 結心第54章 突圍(15)第44章 齊心合力治敦煌(4)楔子第131章 勝敗豈是天註定(6)第22章 覲見(1)第15章 甕中捉鱉(1)第326章 漫長的一天(10)第167章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7)第7章 長安(7)第107章 婚姻(14)第32章 陷入僵局第42章 跑路(3)第85章 烏茲鋼刀第150章 烽煙滾滾來天半(10)第295章 攤牌(3)第207章 生死之際的考驗(5)第51章 訴情(1)第92章 兄弟恩怨何時了(11)第320章 最長的一天(5)第85章 烏茲鋼刀第1章 河西叛亂第214章 生死之際的考驗(12)第167章 雙飛入紫宮第147章 力挽狂瀾(3)
第74章 攘外必先能安內(2)第144章 天公作美第37章 考驗(9)第179章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19)第197章 改變命運的時刻(17)第279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31)第117章 疑人(3)第36章 貨幣戰爭(12)第22章 佈置樁腳第66章 孤枕難眠第45章 突圍(5)第32章 考驗(4)第333章 另闢蹊徑取大權(2)第50章 突圍(11)第74章 戰略退卻第60章 科舉(13)第210章 生死之際的考驗(8)第129章 勝敗豈是天註定(4)第67章 英雄末路空悲切(3)第89章 突圍(47)第180章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20)第47章 突圍(8)第5章 佈局(5)第7章 交鋒(3)第113章 婚姻(20)第75章 仇恨第78章 俘虜倒給出難題(1)第97章 交易(29)第65章 科舉(20)第316章 最長的一天(2)第169章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9)第15章 變徵(1)第51章 科舉(4)第58章 回來第70章 突圍(30)第10章 長安(10)第69章 交易(3)第21章 驚險過關第146章 風起雲涌(9)第64章 突圍(25)第280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32)第162章 婚禮(3)第114章 七人同時論天下(16)第257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9)第44章 突圍(4)第119章 朱序出使第69章 交易(3)第89章 兄弟恩怨何時了(8)第29章 宮變(4)第18章 貴人(2)第216章 生死之際的考驗(13)第89章 華夷之辨第222章 閃轉騰挪求新局(6)第40章 考驗(12)第11章 佈局(11)第51章 一戰乾坤(2)第99章 婚姻(6)第40章 貨幣戰爭(16)第142章 風起雲涌(5)第110章 過河過河(上)第43章 齊心合力治敦煌(3)第119章 朱序出使第134章 借刀報仇第86章 兄弟恩怨何時了(5)第200章 改變命運的時刻(20)第14章 斬將奪兵(3)第112章 聖僧之妻(1)第175章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15)第77章 王者歸來第32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2)第332章 最長的一天(16)第257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9)第162章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2)第143章 誓師大會第299章 攤牌(7)第98章 結心第54章 突圍(15)第44章 齊心合力治敦煌(4)楔子第131章 勝敗豈是天註定(6)第22章 覲見(1)第15章 甕中捉鱉(1)第326章 漫長的一天(10)第167章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7)第7章 長安(7)第107章 婚姻(14)第32章 陷入僵局第42章 跑路(3)第85章 烏茲鋼刀第150章 烽煙滾滾來天半(10)第295章 攤牌(3)第207章 生死之際的考驗(5)第51章 訴情(1)第92章 兄弟恩怨何時了(11)第320章 最長的一天(5)第85章 烏茲鋼刀第1章 河西叛亂第214章 生死之際的考驗(12)第167章 雙飛入紫宮第147章 力挽狂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