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流感的研究價值,海潮沒這麼胖!
“前幾個月你不是剛出過差嗎?這次又輪到了?”朱霖聽到老孃的話,對着她好奇的問道。
傅照君說道:
“這次不是輪到誰的問題,肯定是全部出動,整個靠近遠東的省市都會需要人手。”
“我們這裡是首都,加上本來就是挨着的,所以肯定是得去。”
說到這裡,她嘆了口氣:
“上次大流感還是1968年那會兒。”
“今年1977,這才還不到十年呢。”
方言聽到丈母孃說的話後,立馬記起了上輩子學校裡學過的1977蘇聯遠東大流感。
在華夏流感中心的檢測報告裡,這次流感是20世紀有記錄的,強度第二的大流感。
僅次於1968年7月首發於香江的亞型流感。
幾天從蘇聯遠東向西蔓延到列寧格勒、莫斯科,十二月上旬在蘇聯全境內,五十個主要城市造成中等強度的爆發流行。
同年11月,又開始在香江,新加坡,馬來,菲等地區流行,12月席捲歐亞大陸。
1978年1月起,英、德、法、日、韓、泰、印尼、羅馬尼亞、比利時、南斯拉夫、荷蘭先後出現流行爆發。
一直到4月底,各國流感病纔開始下降好轉。
該流感病毒的主要襲擊對象,是25歲以下的青年人和中小學生。
不過傳染性強的病毒,往往致死率就很低。
這次和1968年亞型流感是兩個極端,它幾乎是沒有造成死亡的病例。
普通人最多就是感覺頭痛,發熱,咽喉腫痛,咳嗽,然後四天時間就沒事兒了。
只有少部分人會有併發肺炎,鼻竇炎。
另外內地因爲交通並不發達,所以流感病毒在國外雖然傳播的厲害,但是在內地並沒有太大範圍的影響。
主要傳播也只是在靠近蘇聯遠東的幾個主要城市。
不過這次的流感很有研究價值,特別是北方的中醫,在這次事件中累積了不少經驗,好多方子在幾十年後證明了其價值。
……
方言對着丈母孃說道:
“新聞上不是說了嘛,和1968年的不一樣,不用恐慌,而且上面也說了,病毒只是感染1950年以後出生的人,所以應該之前出現過相同的病毒,你們身體裡已經有免疫了。”
丈母孃還是有些擔心的說道:
“如果按照新聞上的內容是可以這樣推測,那實際是什麼情況,現在還不知道。”
說罷,她搖搖頭說道:
“嗐,光擔心也沒什麼用,不出意外的話,下午應該就會接到通知了。”
“到時候應該就能知道這件事情的全部情況了。”
家裡其他人也點點頭。
今天這一桌人,除了小老弟和正義明珠兩個小傢伙,其餘人都是醫療系統的。
方言是中醫,何慧茹和朱霖是婦科醫生,傅照君是傳染病防治的臨牀專家。
要說關於新聞裡這事兒,最權威的還是她自己。
雖然方言知道歷史走向,但是明面上來說,他在這塊兒還是個外行。
所以丈母孃聽到方言的說法,也就只是當他在安慰自己了。
方言也知道現在說別的也沒有人會相信。
……
等到吃過飯後,大家都去上班上學,只有方言和小老弟在家裡複習。
小老弟沒有了陳大導這個學渣的打擾,今天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狀態中。
在正院兒書房打開窗戶,甚至還能聽到小老弟在前院裡背誦的聲音。
方言則是在自己書房裡,回憶上輩子的那些應對流感的藥方。
不一會兒就寫了好幾個出來。
除了一些沿用張仲景的經方,剩下的都是一些後世驗證有效的方子。
其中還有朱老在2003年3月,在南通電話指導搶救的一個方子。
當時是GD省中醫院一位77歲的老人在大手術後感染上重症,被送進ICU急救,患者高燒,昏迷,手撒口開,四肢冰冷,當時主治醫生用安宮牛黃丸沒有效果,打電話求助在南通的朱老。
朱老聽了臨牀報告後,當即就判斷是陰厥,然後開了個方子出來,後來用後果然立竿見影。
隨後又開出方子指導後續治療,在三月二十號的時候,這位老人已經康復出院。
當時這治療老人感染的方子2003年5月9號的《華夏中醫藥報》第五版被刊登了,後來方言上學的時候,見到有人將這些方子收集起來,然後發在了論壇裡面。
當時方言就記了一下,現在記憶力提升上來,前世的一些記憶也清晰了,讓他能夠將其從腦海深處挖掘出來。
一下午時間,方言就在書房裡面寫這些藥方。
不知不覺的,時間就已經來到了下班的點。
“哥!要不要一起去接正義和明珠放學?”小老弟的聲音從窗戶外邊傳了進來。
方言這纔回過神,看了一眼手錶,發現已經到這個時間了。
他一邊將鋼筆擰上,一邊對着外邊的小老弟迴應:
“稍等,我馬上就來。”
伸了個懶腰,活動了一下筋骨,方言便朝着門外走去。
這麼久時間了,都還沒去接過兩個小朋友放學呢。
要麼是太忙,要麼就是讓家裡老孃和媳婦代勞了。
現在外甥趙正義成了自己三徒弟,今天自己這個當師父的,也應該去主動接他一下。
協和的幼兒園隔這裡也沒多遠,所以不需要騎車,兩兄弟就直接出了門,朝着幼兒園方向走去。
沒要一會兒,兩人就到了幼兒園門口。
此時已經有不少家長在學校門口等着了,方言他們到的時候這邊還沒開門,幼兒園裡的小朋友還在排隊。
待會兒一開校門,小朋友就會一個個被家長接走了。
此刻,一些看到自己家長的小孩已經在對着外邊大聲喊了。
到這裡來接孩子的,一般都是爺爺奶奶。
當然也有年輕的,不過大部分都不是爸爸媽媽,而是待業在家裡複習的舅舅,小姨之類的。
反正這會兒還沒開門,方言就和小老弟在一旁聊起了小說的事情。
《白樺林》現在已經暫時休刊。
小老弟熱度明顯已經下降了,此時外邊最熱鬧的話題是高考是和高考有關的體檢。
小說這件事兒像是被大家遺忘了一樣。
事實上也證明方言給小老弟提的意見非常準確,最近的《人民文學》就算是已經減產,但依舊還是不怎麼賣的出去,說明銷量明顯已經下滑了。
小老弟也第一次見識到了什麼叫流量。
就在這時候,突然他的肩膀被人拍了一下。
“誒,你是……海潮?!”一個扎着高馬尾的姑娘,一臉驚訝的看着方晨對着他問道。
小老弟也被驚了一下,他實在是沒想到,自己熱度高的時候,滿大街都是自己一樣裝扮的人,當着別人面說自己是海潮,人家都不相信。
反倒是現在熱度下降的時候,居然還會被人認出來。
“你是怎麼認出我來的?”方晨驚訝的對着姑娘問道。
結果這時候姑娘又皺起眉頭來,然後搖了搖頭說道:
“不……不對,你……你不是海潮,海潮沒你這麼胖。”
說着姑娘直接轉身就走。
方晨:“……”
此時的小老弟受到了心靈上的暴擊。
臉一陣紅一陣白的。
方言實在是憋得很痛苦,上前拍了拍小老弟肩膀,對着他說道:
“剛纔你就不該承認那麼快,或許她還會遲疑一下。”
小老弟摸了一把肚子上出現的贅肉,悲憤的說道:
“都是陳楷歌那傢伙害的,每天都拉我去吃夜宵,喝啤酒!”
“現在搞得我身材都變胖了。”
方言示意他放寬心,對着他出了個主意:
“沒事兒,到時候重新再做個作家專訪拍個照。”
小老弟再次受到暴擊。
其實他並不胖,只是原來的樣子是那種精瘦精瘦的,所以現在長了一點肉就被人說胖了。
方晨對着方言抱怨道:
“哥,哪有你這樣的。”
說罷他自己對着自己下了個決心:
“我現在每頓必須要少吃一些了!”
方言笑着點點頭,這點他倒是相信小老弟還是有毅力的,只要沒陳楷歌這傢伙來拉着他宵夜,按照每天吃個六七分飽的飲食習慣,很容易就能瘦下來,畢竟小老弟做了這麼多年的活,每天的基礎代謝還是非常高的。
身上的那些贅肉要不了多久就全會被燃燒殆盡,重新回到他原來的樣子。
這時候隨着一聲哨子聲響起,幼兒園的大鐵門終於被打開。
家長們一窩蜂的走了進去,來到各自孩子的班,從教師手裡領走自己家裡的孩子。
方言從來沒來過,所以也不認識班主任,只能仔細在人羣裡找尋兩個孩子的蹤跡。
不過他眼力很好,很快就看到了手牽手的兩兄妹。
“那邊。”方言對着正在努力觀察的小老弟,指了指正義和明珠的隊伍。
“哪兒呢?”小老弟眯着眼睛,還是沒看到。
方言拍了拍他肩膀直接走了上去。
很快趙正義和趙明珠兩孩子也看到了方言,立馬跑到了隊伍前面的老師身邊。
“唐老師,我師父來接我們了!”趙正義一臉嚴肅的指着方言,對着年輕的老師說道。
聽到這話的老師轉過頭看了一眼方言,然後說道:
“只能家長來接,師父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