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果然還是老何那股味兒,已老實的同齡人(二合一章)
這個問題一出來,周圍人好奇了。
對啊!
何休都去世這麼多年了,沒有人教方言,他居然就把裡面的手法給學會了?
這簡直不可思議。
他們哪裡知道,方言學過道醫推拿術,學過正骨術,學過武,這些東西加起來,足夠讓他在文字的基礎上解析出來實際用法了。
不過方言也沒想給他們解釋。
今天過來是給他們展示自己繼承的東西的,不是給他們解密的。
其實只要他們承認自己用的老何家的手段就行了。
一旁的王鵬飛老爺子也反應過來,都不用方言說話,他就對着楊藝農說道:
“這個是人家的事兒,你管他是怎麼學的?”
楊藝農也不生氣,說道:
“我這不是好奇嘛,老何走這麼多年了,難道還能託夢給他外孫?”
一旁的祝伯權提醒道:
“你可別忘了人家是什麼人。”
他的意思很清楚,人家方言可是天才人物,你用自己的思維來猜測他,當然猜不出來了。
楊藝農聽到這裡,頓時恍然大悟。
笑着點點頭:
“哦,對!差點把他當成普通後輩兒了。”
“他現在可是在協和裡幫着中僑辦幹活,已經不是一般人了。”
這話說出來後,立馬就讓三個年輕後輩表情精彩起來。
佩服的人依舊佩服,不服的人和躍躍欲試的人,反倒是冷靜了不少。
他們想和方言比,確實該想一想自己幾斤幾兩。
就在這時候方言已經讓患者父母抱着孩子去一旁等着,等留針時間結束,就可以拿藥走人了。
“下一個!”
因爲有了之前同仁堂坐診的經驗,所以方言在這種小診所裡面,不知不覺的效率都提升了起來。
很快下一個孩子就被父母帶了上來。
這是一個大孩子了,今年看起來應該至少十一二歲的樣子,身材矮小,發育不良,頭髮枯黃。
“方大夫好!”對方父親先對着方言打了個招呼。
然後帶着孩子坐下後,就對着方言說道:
“我們家孩子十年前不小心掉入水中,被他爺爺救上岸後,從那以後就留下了後遺症,他會驚恐害怕地大聲呼喊,緊接着全身開始抽搐,過了很久才停止,這種情況經常發作,每次發作都會驚叫並抽搐,意識喪失不省人事,手腳蜷縮起來,口中吐出白沫,過了一會兒,喉間發出尖叫聲後才清醒過來,我們也到城裡一家精神病院進行檢查,當時被診斷爲癲癇。”
說完他從兜裡掏出一個藥盒子,放到方言面前,並說道:
“使用了這個……苯妥英鈉,但是效果也不太理想。”
方言微微皺起眉頭,苯妥英鈉是一種常用的抗癲癇藥物,不良反應是噁心、嘔吐、食慾減退,也可能出現頭暈、頭痛、眩暈、失眠、精神緊張等症狀,嚴重時可出現眼球震顫、共濟失調、意識模糊等。
長期使用還可能引起骨質疏鬆、低血鈣症等。
如果十年前就在使用,那這孩子恐怕實際年齡應該看到的要大。
於是方言問道:
“他今年多大了?”
“十五。”患者父親迴應道。
方言無語了,這麼久時間才帶過來,現在孩子發育都已經受到嚴重影響了。
不過治還是需要治的。
方言對着孩子說道:
“張開嘴讓我看看舌頭。”
孩子聽話的張開嘴,方言看到舌苔灰膩,舌暗淡。
倒是和他外在的表現差不多。
歡迎接着又對着患者說道:
“把你手拿上來,我把把脈。”
男孩子聽話的伸出手,方言將左右手的脈都摸了後,發現是脈沉細。
癲癇羊癲瘋在中醫裡的病名叫癇證。
他這是十年前溺水驚恐傷及心腎,致心陽不振、腎氣不固,而後痰濁內生,病程十年,長期服用苯妥英鈉損傷脾胃,運化失司,痰溼積聚,《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說過:“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抽搐、意識喪失爲肝風挾痰上擾清竅。
舌脈也佐證了這點,舌暗淡、苔灰膩是陽虛痰溼,脈沉細是陽氣不足,痰濁阻滯。
一般來說,此類頑固性癇證需堅持治療很長一段時間。
但是之前外公醫案裡有個類似的情況,他只用了兩個月的樣子,就將人給治癒了,不過那個方子並不是何家的秘方,而是用的清代道醫,恆陽子、天都鍾齡道人,程鍾齡的方子。
程鍾齡出生於1662年,卒於1735年,安徽歙縣人。
他自幼體弱多病,便立志學醫,發奮研讀《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以及金元四大家等醫學書籍,汲取古醫精華,逐漸成爲康熙、雍正時期的醫界新星。
中年時因祖墳與土豪家糾紛,爲不累及鄉民投案自首,被判死罪入獄,後因治好了巡撫母親的病,在巡撫母親的幫助下出家修行才逃過一劫。
《醫學心悟》是程鍾齡的代表作,成書於其獄中及出獄修行期間。
書中內容豐富,涉及內科、婦科、兒科等多個領域,詳細闡述了他對疾病的認識、診斷方法、治療原則以及藥物的使用等,還提出了著名的“醫門八法”,即汗、吐、下、和、溫、清、消、補。
外公何休留下過一本他自己寫的《醫學心悟註解》,被方言大表哥找到後,100美元賣到了方言手裡。
那個醫案裡的方子是仿程鍾齡化痰定癇法,製作的丸藥服用。
於是方言當即就快速的將的自己的辨證寫了出來。
辨證爲:脾虛生溼,溼生痰,痰熱生風,痰氣上逆,內擾神明。
治法:用外公何休醫案記載化痰定癇法,作丸藥服之。
接着他寫起了處方:
天麻 30g、川貝 30g、膽南星 15g、丹蔘 60g、麥冬 60g、石菖蒲 15g、遠志 20g、法夏 30g、全蠍 15g、陳皮 20g、殭蠶 15g、茯苓 30g、琥珀 15g、茯神 30g、辰砂 9g、薄荷 6g。
制服法:上藥研末,用竹瀝 1小碗,薑汁 1杯,再用甘草 4兩熬膏和藥爲丸如梧子大,辰砂衣,每服 2g,每日 3次。
方言寫好後,周圍幾個人都皺起眉頭看着他的方子。
他們倒是完全沒想到還能這麼治。
直接搓丸子讓人家回去吃。
“果然是怪方何的風格。”王鵬飛老爺子第一個點點頭說道。
他這一帶頭,其他人也紛紛點頭。
“確實,這還真是他的風格。”
“要是我就用滌痰湯和右歸丸加減,他倒是好,直接來了個省事兒的。”
“要不說還是他怪呢……”
周圍幾個後生,面面相覷,他們根本不會想到這麼幹,肯定是開了藥先試試,然後隔段時間來檢查一下,方言這個直接就沒這一步。
他這個方子的丸子一搓,就能吃好久了。
方言寫好後,對着患者家屬說道:
“忌羊肉、韭菜等發物防肝風復動,另外苯妥英鈉也別吃了,吃多了副作用多,現在還有幾年時間發育,趁着這段時間多吃點東西,爭取多長點個子。”
“好好!”患者家屬連連點頭。
“行了,拿着方子讓櫃檯去製藥吧。”方言將處方遞給對方。
對方拿到後連連點頭,他們雖然還沒試過方言的藥,但是畢竟方言名聲在外。
就沒聽說他治不好的,所以拿到藥方後,表現的也是相當激動。
他們可是聽過方言,只要是開的藥,那就必然能治好的傳說。
方言也沒廢話,對着下一個喊道:
“繼續,下一位!”
結合一個年輕的母親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走了上來,她一見面就急急忙忙的對着方言說道:
“方大夫,我們家孩子一歲,她在兩個月之前開始發病,呼吸急促困難,咳嗽並且有痰液,身體發熱,口渴,坐立不安,不停地哭鬧喊叫,連續幾個夜晚都無法入睡,也不願意進食,她還不能平躺着,一躺着就開始鬧騰,我們和她爸只能交替的抱着睡。”
“現在眼看着身體逐漸消瘦,大便又出現泄瀉的情況,小便的次數也增多了,但每次的量比較少,而且顏色發黃,我們就想找您看一看……這情況到底能不能治好?”
“你說病了兩個月了?”方言有些錯愕,今天這都是啥情況啊,剛纔是十年的,這會兒還是兩個月的,他們都是攢着等自己來治療嗎?
患者母親像是看出了方言的疑惑,趕忙解釋道:
“嗯,之前找大夫看過,但是沒太大的效果。”
方言點點頭:
“行,我現在先檢查檢查。”
接着他離開診臺,到了患兒身邊。
檢查後發現,患兒舌苔呈現白色,小兒指紋又粗又大,顏色發紫發黑,已經延伸到了命關部位。
這情況在中醫裡爲病情危重的徵兆。
方言趕忙檢查患兒的鼻翼和肋間,這時候如果出現鼻翼煽動、肋間隙凹陷,就表示轉爲“馬脾風“也就是西醫裡的重症肺炎了。
還好,沒有出現這情況,方言略微鬆了一口氣。
接着他趕忙開藥,穴位貼敷:白芥子1g、甘遂0.5g、細辛0.5g共研細末,生薑汁調糊,敷貼肺俞、膻中穴。
每日一次,一次一小時,皮膚髮紅即去。
看完後他遞給老鄧頭說道:
“鄧老幫忙弄一下,我給孩子做推拿!”
老鄧頭不以爲忤,點點頭就接過處方,快步去幫着方言調藥去了,他是老中藥師幹這些活兒那是手拿把掐。
方言這邊則是用上了小兒推拿。
將孩子從她媽媽手裡接過,然後開始推拿起來,手法是無名指掌面從指根推向指尖,這是清肺經,要做200次。
然後是揉掌小橫紋100次,也就是掌面小指根下尺側紋頭,揉這裡。
接着運內八卦100次,也就是在孩子掌心順時針劃圓,兩隻手分別做100次。
最後是捏脊6遍,從長強至大椎。
其他人都看着方言一步步的做,明顯能感覺到孩子的喘息聲,隨着方言的推拿平息了下來。
接着老鄧頭那邊的藥也弄好了,方言給孩子穴位上貼上。
然後對着患者母親說道:
“接下來你就帶着孩子去內堂待着,讓她躺一個小時,到時候藥差不多也熬好了,到時候你讓孩子喝了再走。”
患者母親對方言說:
“這……她躺着睡不着呀,還會哭鬧。”
方言說道:
“沒事兒,這會兒能睡得着了。”
說完他將孩子放平,果然沒有鬧騰,而是昏昏欲睡。
孩子母親頓感神奇,連忙接過,然後抱着孩子去了內堂。
這邊弄完後,之前的那個鍼灸留針也結束了,方言給他們取了針,告訴他們現在就可以回家了。
患者父母對這方言一頓感謝,然後拿着藥就去劃了價,給完錢就離開了這裡。
而方言則是繼續治療。
接下來是一大家子,患者是家裡七歲的孩子,這孩子已經發熱了好幾天,突然就昏迷過去,意識不清醒,眼睛緊緊閉着無法睜開,兩隻手急促地抽動,四肢冰冷,牙齒緊緊咬合,身體像弓一樣向後反張,大便和小便都不通暢、難以排出。
本來是打算來找王鵬飛老爺子的,但是沒想到方言也在這裡。
他們也是聽過方言的名字的,知道這位名聲在外,當即就請方言趕緊救治。
最⊥新⊥小⊥說⊥在⊥六⊥9⊥⊥書⊥⊥吧⊥⊥首⊥發!
方言診斷檢查時發現孩子脈搏隱匿,摸不到明顯的脈象,嘴巴緊緊閉着,舌頭沒辦法查看,臉色暗沉沒有光澤,用手按壓他的腹部,他身體反張的情況就更加嚴重了。
由此推斷他的腹部肯定疼痛。
外公何休的醫案之前寫過:
‘小兒口噤肢冷,目合面晦,脈不應指,似爲陰寒所襲。通過手觸其腹,反張更甚,二便秘澀,斷定爲“熱盛於中”之徵。’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
小孩子嘴巴緊緊閉合張不開,四肢冰冷,眼睛閉合着,面色晦暗,脈搏摸不到明顯的跳動,看上去好像是被陰寒之氣侵襲了。通過用手觸摸他的腹部,發現他身體向後反張得更加厲害,大便和小便都不通暢,由此判定這是體內熱邪非常旺盛的表現。
根據家長描述,方言斷定了剛好符合外公醫案裡所寫,他那段時間治療的各種病症實在是太多了,總是有能夠對上號的。
方言只要記得清楚,完全可以拿出來照抄答案。
這種情況治療意見就是,用急下存陰法。
藥方也非常的簡單。
炒枳實 5g、制厚朴 5g、錦紋大黃(泡)10g、玄明粉(泡)10g。
只不過藥方開出來容易,但是孩子的嘴巴閉的可嚴實了。
老爺子當初的醫案裡也沒寫,到底怎麼弄開的孩子嘴巴。
這下倒是然方言有些犯難了。
成年人方言可以直接物理方法伺候,或者在大醫院裡,直接插鼻管。
但是這是孩子,而且這也是個小小的藥店。
所以就只剩下最後兩種辦法了,第一就是灌腸,口服困難可以考慮通過直腸給藥,這也是在古代的時候用過的。
另外就是通過穴位刺激,幫助鬆弛咬肌,使口腔稍微張開。
方言想一想,然後直接先讓老鄧頭幫忙去把藥弄出來,接着他就開始了操作。
最終沒有選擇灌腸,而是使用自己比較拿手的穴位刺激。
底部先按壓人中用拇指指甲垂直下恰大概三秒左右,間隔兩秒後,再掐重複三次。
很快,刺激強度就讓患兒出現了皺眉和肢體抽動。
然後方言拿出銀針,直接刺在手背虎口處的合谷穴,快速刺入5mm左右,用捻轉瀉法,每秒轉動兩圈,快速振動下,大概30秒的樣子,患兒的嘴就張開了一釐米的縫隙。
“這就開了?!”患者家屬也是第一次看到這種手法,驚訝異常。
剛纔他們還以爲方言要直接撬開孩子的嘴呢。
結果沒想到只在嘴脣上掐了兩下,然後在手背上下針,自己家孩子緊閉的嘴直接就打開了。
周圍幾個圍觀的老前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換做他們肯定不這麼幹,灌腸就完事兒了,方言這麼還是有風險的,不是患兒的風險而是方言他自己的風險,要是下針手法差點,保準孩子張不開嘴。
這裡這麼多人看着呢,他敢直接一點猶豫都沒有,便開始施針,很顯然是對自己的鍼灸手法有很強的信心。
何休當年的鍼灸技術只能說一般,沒想到這外孫,反倒是青出於藍了。
一旁早就打聽過方言消息的王鵬飛老爺子,對着老夥計們透露到:
“你們還不知道吧,他跟着程莘農學了鍼灸,還是華夏研究院鍼灸研究所的顧問。”
頓時其餘三人和他們背後的年輕一輩兒都驚呆了。
有些不敢相信的,對王鵬飛問道:
“啊?程莘農?不是我想的那個吧?”
“就是你想的那個!”王老點點頭。
“他……他還是顧問?”楊藝農指着方言。
王鵬飛說道:
“我騙你幹啥,人家厲害着呢,早在去協和之前就在那邊搞研究了。”
祝伯權讚歎到:
“好傢伙……老何家的祖墳是冒火星子出來了!”
“……”宋祚民瞳孔地震中,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其餘三個後輩兒,這會兒也一個個陷入呆滯。
這傢伙以後是他們的同班同學?
這種怪物在身邊,這還怎麼玩?
另外一邊老鄧頭很快就將藥弄了出來,然後給孩子服了下去。
還好孩子雖然意識不清醒,眼睛緊緊閉着無法睜開,兩隻手急促地抽動,但是吞嚥動作還能夠下意識的做出來,隨着藥進入嘴裡,他下意識的就吞嚥了下去。
方言看到這裡也鬆了一口氣,果然外公沒搞錯,確實可以在這種狀態下給孩子把藥喂進去。
連着灌入好幾口藥進去後,孩子開始躁動不安起來。
肚子裡開咕嚕咕嚕的叫。
方言見狀,讓他們去後院準備給孩子排便。
家長趕忙照做,店裡的工作人員帶着他們去了後院。
過了也就幾分鐘的樣子。
一個工作人員從後院跑了出來,對着方言說:
“方大夫,孩子拉出來了!”
他有些緊張的補充道:
“有……有血!”
“不要慌。”方言說了一句,然後站起身就走了過去。
其他人也緊隨其後。
這種情況要麼是方言把人治好了,要麼就是方言把人治出毛病了。
大家各懷心思跟在方言身後一起來到後院。
很快他們就看到了孩子的排泄物。
那是大量夾雜着血液的黏膩溏軟的糞便。
宋祚民對着一旁的楊藝農問道:
“老楊,你怎麼說?”
楊藝農微微皺起眉頭壓低,聲音說道:
“孩子抽搐停止了,應該是好事兒。”
說完他又補充一句:
“不過還是沒醒,這事兒說不準。”
就在這個時候,方言已經對着一旁的老鄧頭說道:
“四肢冰冷的情況有所好轉,鄧老再來幾口藥。”
“好!”老鄧頭和方言也算是老搭檔了,對方言做事兒的風格那是一清二楚,當即也不廢話,直接就去弄藥去了。
方言的鎮定也讓孩子家屬吃了一顆定心丸,剛纔孩子拉了那麼多血出來,他們都嚇死了。
“他爲什麼會拉血呢?”這時候宋祚民背後的年輕人,終於忍不住問道。
他這話一出,周圍人全都看向了他。
這人和宋祚民長得有七八分相識應該是他的孫兒。
此人也是剛纔唯一一個,對方言露出佩服之色的人,見到所有人在看他,他也坦然,說道:
“我確實不懂,所以想問問。”
方言聽到對方的問題後,接過話才說:
“患兒體內熱邪壅盛,燥屎與熱毒搏結於腸道,導致腸絡損傷,血便顏色暗紅、混雜黏液,證實這是爲熱毒灼傷血絡所致,“陽明溫病,下利譫語,脈不實者,熱結旁流也“,意思是屬於陽明經的溫熱病,出現腹瀉而且伴有胡言亂語的症狀,如果脈象按起來不堅實有力,這就是熱結旁流的病症。”
“強力通腑後,蓄積的燥屎裹挾瘀血排出,類似“蓄血證“的排病反應,這出自《傷寒論》106條:“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血便量逐漸減少,提示着熱毒隨瘀血外泄,腸道損傷修復,而四肢持續轉暖證實陽氣通達,熱厥轉陽。”
“只要不是噴射狀鮮血便,就說明沒問題,只有看到噴射狀鮮血便纔有可能是腸穿孔導致,只要仔細觀察就能夠分辨出來。”
“此例血便屬“熱結旁流“的治療反應,是峻下熱結的正常病理過程。需動態觀察排血量及生命體徵變化,結合中醫“效不更方“與“中病即止“原則靈活調整治療。”
方言解釋完畢後,宋祚民的孫兒恍然,點點頭:
“原來如此!”
隨後還對着方言笑着拱了拱手:
“感謝方兄指點!”
方言擺擺手,讓他不用在意這個。
說完方言還害怕一旁患者家屬聽不懂,轉過頭來對着他們解釋:
“孩子排出的血便,是體內積存的熱毒與燥屎被藥物攻下時帶出的瘀血。就像疏通堵塞的河道時翻起淤泥,這是治療見效的表現。只要孩子抽搐停止、手腳變暖,說明熱毒正在排出。接下來我們會密切觀察排便顏色變化,並調整藥物加強涼血保護腸道就行了。”
聽到方言解釋過後,他們才明白過來。
對着方言連連感謝。
至於在場其他兩位同齡人,這時候已經徹底老實了。
換做他們來,已經開始抓瞎了,這點他們還是心裡有數的。
PS:月票又多了100,再欠大家2000字。
總共欠大家82,000字。
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畢。
晚點還有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