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東廠與錦衣衛

南京鎮守太監魏忠賢

文淵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孫承忠

工部左侍郎兼侍讀學士徐光啓

謹身殿大學士魏廣微

工部尚書霍維華

吏部尚書崔呈秀

司禮監掌印太監兼東廠提督王承恩

錦衣衛指揮使許顯純

左中允李明睿

……

朱由校看着手裡的這本已經錄有朝中十多位大員的保皇黨名錄,不由得暗笑了笑,他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那就是讓保皇黨逐漸壯大,並進而排擠出東林黨,並最終通過保皇黨這一新興軍事政治團體掌控國家資源,從而是大明走向中興。

任何一個政權的崛起都有他的一個強有力的團體,劉秀有云臺二十八將,李世民有他的天策府,朱元璋的淮西子弟,滿清的八旗,後世自不必說,黃埔軍校的成功就是典範。

東林黨既然代表的是明末商人即大鄉紳的利益,那保皇黨則代表絕大多數中下層地主和大多數百姓的利益。

東林黨的政治主張是反對宦官,反對礦稅。

而保皇黨的政治主張則是徵收商稅,展海洋貿易,振興大明,這是與東林黨的主張相違背的,也完完全全的說明了這兩黨以後只能是水火不相容。

不過,東林黨無明確的政治信仰,嚴格上來說,東林黨還算不上是一個組織嚴密的政治組織。

但保皇黨則不然,他有自己明確的政治信仰,那就是皇帝陛下朱由校親自提出的忠於君王,振興大明。

同時,朱由校自己撮合成立的保皇黨有一個嚴密的中樞機構,那就是朱由校設置在乾清宮的西暖閣。

這西暖閣有些像秘書處或者總裁辦,但他的職責的的確確是領導保皇黨的工作。

朱由校的筆桿子李明睿按照朱由校的意願,寫了長達三萬字的《保皇黨綱領草案》,其中就囊括了這些所謂的政治信仰、主張和領導機構。

而這個《保皇黨綱領草案》一寫完,朱由校就將它下給了保皇黨的大臣們,並鼓勵大臣們提出自己的意見。

讓這些傳統的封建士大夫們去理解朱由校的思維,有些困難,但這些人也不笨,在仔細看了朱由校同時送來的輔助材料後,一個個也都明白了皇帝陛下如此大費周章的目的。

這些大臣們大都是傳統鄉紳家庭出身,本就反對商業,因而徵收商業稅,打擊官商結合,他們是贊成的。

振興大明,是朱由校特意把“大明”這個國家概念特意提出來的,目的自然是讓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理想,這與傳統儒家思想相契合,也沒人反對。

不過展海洋貿易卻讓大臣們有些不理解,陛下爲何強調在這一點,好在這些大臣們幾乎都是內地出身,對海洋商業的瞭解不深,因而也沒人反對。

就這樣,朱由校總算是團結了一幫以循吏爲主的實幹官員在自己周圍。

而這些大多曾是閹黨的官員也打開了心結,從今天起,他們不再是閹黨,他們沒有違背心中的理念,他們不是投靠宦官,而是比別人更忠君。

從今天去,誰不與他們爲伍,就是不忠不義之徒,他們有義務懲罰這些無忠君意思的亂臣賊子!

朱由校也沒有想到,這個團體的政治信仰會在後期展爲以“忠君”爲核心思想,當然這是後話。

自從魏忠賢被貶謫爲南京鎮守後,朱由校就特意把東廠和錦衣衛相分開,從此兩個特務機構都是獨立機構,錦衣衛不再受東廠管束。

而且,在抄沒鄭三俊家族的錢財充入內帑後,朱由校當即就撥給了錦衣衛和東廠各十萬兩,命王承恩和許顯純壯大自己的特務隊伍,並建立培訓、參謀、後勤等一系列的服務系統。

除此之外,朱由校還將這兩大特務機構明確了職能,東廠主要負責大明百姓和士紳官員的情報收集與監督,稽查逮捕。

錦衣衛則從此只針對軍事和對外戰爭的情報收集。

如此以來,在皇帝朱由校的鼓勵資金支持下下,這兩大的特務機構是拼了命的擴大規模,一時間東廠番子遍佈了內6十八省,茶樓酒肆、秦樓楚館,水6碼頭、城市鄉村都有東廠番子的身影,有的是某大戶人家的奴僕,有的人是在紡織作坊做工的工人,有的還是在青.樓賣唱的****有的則是某官員的轎伕,甚至有小妾也有可能是東廠番子。

總之,只要朱由校想知道某地最近生了什麼大事,想了解誰在何時何地說了什麼話,王承恩在第二天就能將消息報告給他。

許顯純的錦衣衛自然也不甘落後,在九大邊鎮的鎮守太監被相繼遣派到江南或者各地重要商業集散中心徵收稅收後,錦衣衛則立即進駐了各大軍鎮。

從參將以上到總兵官再到巡撫督師,邊鎮各級文武官員身邊都會有錦衣衛伴隨。

當然,這還是隻是明面上的,早已有錦衣衛秘密潛入了女真、蒙古、朝鮮等各處當臥底,一時間朱由校的情報網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

有時候遼東督師王在晉都不知道的情報消息,他都能提前知道。

東林黨人的筆記裡這樣記錄這段歷史,一時間緹騎四處,東廠番子四處抓人,無人敢言國事,否則動輒以誹謗君王之罪押入大牢,有舉人於半夜被抓走,有縣學生員數十人被抓進大牢,一時間民衆莫不怨聲載道,天下無寧日矣,此乃大明兩百年最黑暗之時。

但偏偏就是這樣的最黑暗的時代,沒有一個人起義,也沒有一個人造反。

寒門出身的天啓二十六年新科狀元丁一魁曾與個人筆記中記載,天啓年間,雖災害頻,但百姓最爲安樂,蓋因朝廷得報及時,賑災及時矣。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朱由校爲了壯大保皇黨,便命東廠將自己的入保皇黨.介紹材料和各種材料寄送到了自己熟知的幾個明末重要人物處。

如現在還在大名府任知府的盧象升。

還在大同任知府的馬士英以及曹文詔、黃得功、閻應元等。

這些來自於大明各地且還未聲名鵲起的明末豪傑們就這樣被朱由校連接在了一起。

第五百零三章 驅趕紅毛鬼第五百四十二章 徹底沉淪的帝王荒誕生活第三百零七章 滿桂見皇帝第三百六十三章 坑害大漢奸鮑承先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風塵地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五百九十五章 佔領馬賽第四百章 朱由校要當好皇帝第一百五十四章 原來是這位大能第一百三十七章 恣意瀟灑的魏忠賢第六十三章 授官第兩百八十八章 平叛第一百一十四章 只有韃子了第五十四章 工程營第兩百九十六章 帝王的職責第一百零九章 有人要你的命第九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六十三章 貨幣改革第三百一十章 檢閱禁衛軍第兩百一十四章 滅門第五百六十一章 兵抵利物浦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有帝王的富貴風流第三百一十章 檢閱禁衛軍第三百五十五章 在大明建立公共衛生和醫療體系第二十五章 活捉韃子第四百三十四章 徹底佔領爪哇國第三百一十八章 喀爾喀部的反應第四百八十四章 滅林丹汗部第六十一章 花錢與要錢第兩百五十七章 經濟工作會議第三百九十八章 從皇家科學院的書辦開始第五百三十九章 成立內廠第三十七章 出宮第一百零三章 射殺第五十二章 讓朱由檢進京第四百零三章 貪婪的哥薩克騎兵第三百七十二章 鄭芝豹被圍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孔胤植氣急敗壞第十五章 去江南,那裡是東林黨的老巢第兩百一十二章 包圍孔府第一百二十一章 開始懷疑人生的皇太極第五百九十五章 佔領馬賽第兩百三十五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一百八十六章 拉下去,砍了第三十四章 誰說我大明科技落後第二十六章 抓捕第兩百零七章 面對祖墳被挖的孔聞詩第五百二十章 帝王吃農家飯第兩百七十八章 姻緣卦象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會(三)第三十六章 寧完我與鰲拜第兩百八十八章 平叛第五百二十三章 直接槍殺西洋番第兩百五十三章 大肆抓捕第六章 誰是亡國之君第五百一十二章 李明睿坑秦良玉第兩百六十九章 罰藩王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穩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閣老指導都御史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對城裡漢人動手第二十二章 撤換邊鎮總兵官第三百一十四章 宣旨(一)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時候開啓戰端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阿敏不可饒恕第一百九十七章 從孔氏嫡庶上否定孔胤植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清洗第八十七章 挑撥第七十一章 笨得像豬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審衍聖公孔胤植第四百一十章 朱由檢押解進京第五百七十三章 擴大戰爭與拉動經濟第兩百一十六章 自裁第三百三十八章 海蘭珠面聖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啓二十年代初期的盛世縮影第五百一十九章 改造的如何第五百九十章 進擊羅馬教皇國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殲與妄圖稱帝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佔關寧軍老巢第九十章 火炮第一百三十五章 要債第五百零八章 帝國很忙,帝王很閒第五百章 不平等條約第兩百九十六章 帝王的職責第三百三十三章 習慣了就好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啓程南巡第一百四十四章 溫體仁拜訪劉宗周第四百章 朱由校要當好皇帝第三百七十七章 銷燬煙土第九十章 火炮第兩百九十七章 皇家軍事學堂第三期招生現場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個百萬產業第七十九章 大事第六百零三章 開發美洲(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漢化從改名開始第兩百零二章 作死與構陷第一百二十五章 韃子要走第一百五十六章 閣老身敗名裂與大明致富故事第五十九章 除夕
第五百零三章 驅趕紅毛鬼第五百四十二章 徹底沉淪的帝王荒誕生活第三百零七章 滿桂見皇帝第三百六十三章 坑害大漢奸鮑承先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風塵地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五百九十五章 佔領馬賽第四百章 朱由校要當好皇帝第一百五十四章 原來是這位大能第一百三十七章 恣意瀟灑的魏忠賢第六十三章 授官第兩百八十八章 平叛第一百一十四章 只有韃子了第五十四章 工程營第兩百九十六章 帝王的職責第一百零九章 有人要你的命第九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六十三章 貨幣改革第三百一十章 檢閱禁衛軍第兩百一十四章 滅門第五百六十一章 兵抵利物浦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有帝王的富貴風流第三百一十章 檢閱禁衛軍第三百五十五章 在大明建立公共衛生和醫療體系第二十五章 活捉韃子第四百三十四章 徹底佔領爪哇國第三百一十八章 喀爾喀部的反應第四百八十四章 滅林丹汗部第六十一章 花錢與要錢第兩百五十七章 經濟工作會議第三百九十八章 從皇家科學院的書辦開始第五百三十九章 成立內廠第三十七章 出宮第一百零三章 射殺第五十二章 讓朱由檢進京第四百零三章 貪婪的哥薩克騎兵第三百七十二章 鄭芝豹被圍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孔胤植氣急敗壞第十五章 去江南,那裡是東林黨的老巢第兩百一十二章 包圍孔府第一百二十一章 開始懷疑人生的皇太極第五百九十五章 佔領馬賽第兩百三十五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一百八十六章 拉下去,砍了第三十四章 誰說我大明科技落後第二十六章 抓捕第兩百零七章 面對祖墳被挖的孔聞詩第五百二十章 帝王吃農家飯第兩百七十八章 姻緣卦象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會(三)第三十六章 寧完我與鰲拜第兩百八十八章 平叛第五百二十三章 直接槍殺西洋番第兩百五十三章 大肆抓捕第六章 誰是亡國之君第五百一十二章 李明睿坑秦良玉第兩百六十九章 罰藩王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穩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閣老指導都御史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對城裡漢人動手第二十二章 撤換邊鎮總兵官第三百一十四章 宣旨(一)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時候開啓戰端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阿敏不可饒恕第一百九十七章 從孔氏嫡庶上否定孔胤植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清洗第八十七章 挑撥第七十一章 笨得像豬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審衍聖公孔胤植第四百一十章 朱由檢押解進京第五百七十三章 擴大戰爭與拉動經濟第兩百一十六章 自裁第三百三十八章 海蘭珠面聖第四百五十七章 天啓二十年代初期的盛世縮影第五百一十九章 改造的如何第五百九十章 進擊羅馬教皇國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殲與妄圖稱帝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佔關寧軍老巢第九十章 火炮第一百三十五章 要債第五百零八章 帝國很忙,帝王很閒第五百章 不平等條約第兩百九十六章 帝王的職責第三百三十三章 習慣了就好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啓程南巡第一百四十四章 溫體仁拜訪劉宗周第四百章 朱由校要當好皇帝第三百七十七章 銷燬煙土第九十章 火炮第兩百九十七章 皇家軍事學堂第三期招生現場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個百萬產業第七十九章 大事第六百零三章 開發美洲(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漢化從改名開始第兩百零二章 作死與構陷第一百二十五章 韃子要走第一百五十六章 閣老身敗名裂與大明致富故事第五十九章 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