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滅林丹汗部

在數月之後,霍亂疫情最終完全得以消弭,所喪命者也不過千餘人,感染者中倒也有十之四五的人得以在及時發現與大明版抗生素與大量中藥材的幫助下得以痊癒。

與此同時,山西爆發的鼠疫也因爲朝廷的嚴令而得到了控制,並也開始逐漸消亡,死亡人數也大大減少,總的來說,爆發於天啓十五年的瘟疫最終沒有釀成大變,沒有出現原有歷史上的大範圍蔓延,並最終在崇禎十六年左右直接導致整個京城已無可戰之兵。

對瘟疫的抗爭本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能否戰勝瘟疫並不是在於治療手段與防疫手段有多麼先進,而是在於一個國家的財力與執行力有多強,在大明數百年中,也不是沒有發生過大疫,但在王朝初期國富民強時,自然也不會造成大的影響,而在後來的明末肆虐整個華北則也跟大明當時已經毫無能力組織抗疫有關,如今的大明在朱由校的改革下已然遠遠區別於原本歷史上的明末,帝國實力甚至遠超隆萬時期,因而能迅速組織力量將要大範圍肆虐華北的瘟疫扼殺於搖籃之中。

然而,更讓朝廷官員在此霍亂中疫情深刻的並不是大明對於新型外來入侵病菌的迅速應對機制有多麼完善,而是陛下對於囤積居奇藉此發國難財的官員之處罰力度之嚴格,讓這些一衆在新時代下面對更多利益誘惑的官員們受到了極大的震懾,至此以後他們在商業競爭中不得不考慮整個國家的利益與是否違揹人倫道德。

內閣大學士被罰俸且降級處理,堂堂戶部尚書死於獄中,且家族產業被沒收,連帶作爲天子內臣的少監也難保其性命,天下第一府尹也同樣被判處死刑,這些都讓開始逐漸敗壞的吏治再次在墮落的過程中再一次剎住了腳,併爲以後進軍林丹汗部和對戰羅剎國奠定堅實的國內政治基礎。

而兵部官員盧象升與楊嗣昌政治地位上升,也不過是一個表觀現象,林丹汗部的可汗林丹汗不是皇太極沒有一個完善的情報體系,也沒能夠從大明的這些公共消息中察覺到大明即將對其興兵伐罪的信息。

就在天啓十六年秋季快要結束之際,皇莊在新的施肥技術推廣後,整個大明再一次迎來了大豐收,糧食產量再一次達到了歷史新高,而這個時候也多是韃子扣關劫掠時,但此時大明皇帝陛下則率先下達了召集禁衛軍出關征伐蒙古林丹汗之旨意。

歷經近兩年的準備,禁衛軍已擴充到了三十餘萬,每個主力軍已經達到了五萬餘人,主力武器也基本上完全更新換代爲新一代後裝式線膛槍,火炮與投擲類炸彈也得到了極大更加,適應於各類作戰的類型也大大擴充,毒氣彈的種類也增加了許多,飛行營的武器也不再僅僅是燃燒包,也能利用滑翔機投擲炸彈具備轟炸機的一定功能。而戰車的速度也因爲材料科學的進步而大大提高,雖然已經比不上戰馬奔馳的速度,但至少能比人奔跑時快,其靈活性也大大提高,因爲隨着蒸汽機的進一步改良,熱力學利用效率也大大提高,使得蒸汽機的體積減少。

不過,此次沒再由盧象升參與實際指揮,作爲內閣首輔的盧象升現在也只是待在京城同楊嗣昌一樣調度錢糧與策劃戰略,而實際指揮權則交給了常延齡。

這也算是常延齡第一次直接指揮數十萬人的作戰,不過好在對手林丹汗部只是一支古典式的騎兵,在大明禁衛軍面前已經不具備任何挑戰性,因而常延齡倒也不用擔心會打敗仗,他現在最需要擔心的也只是能否全殲林丹汗部的有生力量。

不過,此次出征蒙古林丹汗部的不止是三十餘萬禁衛軍,還有九邊邊鎮的邊軍主力,除留守各處邊關重鎮的兵力不計外,共計五十餘萬邊軍也即將出關掃蕩歸附林丹汗部的蒙古其他部落。

之所以如此安排,一是爲了報大明百年來邊鎮軍民被關外韃子一直欺凌之仇,二是也趁此具備對蒙古諸部的絕對優勢之時練一練邊軍,重燃邊軍血性。

正因爲將整個帝國的軍事力量都投注於徵伐林丹汗部的漠北戰場,朱由校還特地將此次征伐取了一個代號,即叫:“狩獵”,顧名思義,大明帝國只是將此次軍事行動看做是一場全國性的狩獵而已,而所獵之物只有林丹汗部和他控制的其他蒙古部落。

孫傳庭、王在晉、毛文龍、曹文詔、滿桂、趙率教、周遇吉等邊鎮大將都參與了此次征伐,他們將同禁衛軍各軍一起會獵於漠北,在諾大的草原上展開一次規模空前的實戰訓練。

除常延齡負責指揮禁衛軍專門針對林丹汗部本部作戰以外,孫傳庭則被任命爲指揮邊軍各部征伐處林丹汗部外其他蒙古大小部落的最高指揮者,而孫承宗則被任命總提調官,負責整個大軍的後勤供給,同時,楊嗣昌也參與此事,確保大軍後勤保障。

畢竟,這一次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不僅僅是要訓練大兵團作戰也是要提升整個大明的後勤機制,日後大明展開的滅國行動肯定不少,而後勤供給的重要性也會越來越高,那些地方不足,那些地方需要改進都需要在實戰中去總結。

……

而此時的林丹汗卻依舊在做着他的春秋大夢,喀爾喀部與科爾沁部還有建奴的隕滅沒有讓他完全意識到大明現在是多麼可怕的一個存在,在趁着大明休整與應對國內疫情之機,他幾乎已經吞併了整個漠北的蒙古諸部,儼然成爲了關外最強的勢力,所以他現在很天真地認爲自己已經具備可以和大明一戰的實力。

再加上,從來中原農耕政權與關外遊牧民族政權作戰,都是遊牧民族勝多敗少,所以,在林丹汗看來,在自己數十萬騎兵面前,大明即便再強悍也不過是土雞瓦狗,不堪一擊,對於建奴的失敗,他也只是簡單的認爲只是建奴騎兵數量還是偏少且畢竟在接觸漢人文化以後開始墮落腐化導致如今的結局而已。

林丹汗雖說有野心稱霸天下但並不注重生產,他的思維模式依舊停留在靠掠奪獲得生存資料的層次,因而在如今關內豐收之際,他依舊如往常一般派出大量遊騎來大明邊鎮扣關打糧。

飛行營的戰士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盤旋於空中翱翔一會兒,以偵探四處敵情,而轟鳴着的戰車則肆無忌憚地行進在最前面,且隨時跟進飛行營的導引改變着前進的方向,跟隨着戰車後面的禁衛軍步兵倒是步伐整齊,雙手端着火槍,猶如鋼鐵洪流般橫亙在水豐草茂的草原之上。

騎兵則是分成兩隊,呈弧形前進,且也時不時的會有哨騎策馬離開,轉眼間就沒了蹤影,也有探聽消息的哨騎回到主力隊伍。

而邊軍這邊則幾乎都是戰騎,猶如風捲殘雲般從自己所在地區朝一些中小部落席捲而去,很多離大明邊鎮比較近的部落直接被大明邊軍直接殺的片甲不留,而這些部落殘餘的騎兵則只能往林丹汗部集中。

此時,林丹汗部準備南下扣關打糧的部分遊騎則已於禁衛軍的前沿部隊遭遇,這些韃子騎兵一看見前面轟隆隆前進的戰車就傻了眼,但還是試探性地拉開了弓,無數支利箭直接朝戰車傾覆而來,而就在這些韃子騎兵的弓箭叮叮噹噹地打在戰車上時,飛行營的燃燒包與炸彈也已丟了下來,轟隆一聲就在這些韃子騎兵間炸開,火花四處濺開,這些韃子騎兵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就被炸的是四肢分離,腸子滾了一地。

片刻之後,戰車繼續前進,後面的步兵也依舊保持着整齊的步伐,除了這些倒在地上無法爬起的韃子騎兵的軀體被戰車壓得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和一些還沒有完全死頭的韃子騎兵哀嚎聲以外,整個草原依舊保持的很安靜。

而這時候,也陸陸續續有騎兵帶回消息給林丹汗,言及大規模的明軍來襲,林丹汗聽後不由得感到有些驚訝,但他也沒感到十分的懼怕,直接集結其本部所有騎兵開始直接朝禁衛軍前進方向直趨而來。

林丹汗的本部騎兵已有十餘萬,一起出動時倒也規模巨大,遮天蔽日一般。

但等到他的十萬鐵騎遇見禁衛軍主力時卻都傻了眼,他們沒想到這大明竟然出動瞭如此多的軍隊,但他們發現這些明軍大部分是步兵時倒也不由得鬆了口氣,在林丹汗一聲令下後,還是捲起萬丈狂沙朝分成數路猶如長劍出鞘一般朝禁衛軍各個方向殺來。

頓時整個草原上是殺聲震天,而禁衛軍行進在最前面的戰車也停了下來,開始調轉着炮口,猛然間就無數火舌噴射出來,炮彈直接在這些韃子騎兵間炸開,與此同時,飛行營也在天上丟着炸彈與燃燒包,烈火猶如絢麗的牡丹花一般在草原上綻放,無數韃子的鮮血與殘肢直接飛揚起來,濺落在泥土上,盪漾起無邊的哀嚎聲。

炮兵營的火炮也開始發射,這些射程比較遠威力更大的炮彈使得林丹汗部十萬鐵騎的後方也遭受到了炮擊,頃刻間,這林丹汗部的十萬鐵騎就被炸的是人仰馬翻,陣營頓時變得大亂。

林丹汗有些懵逼,他從來沒想到打戰還可以這麼玩,他本以爲自己鐵騎過去就能輕鬆對這些明軍步兵大砍大殺,即便是這明軍的炮火與火器犀利,然而現在的事實卻是,自己的鐵騎連步兵的影都沒摸到,自己這邊就已經被炸的折損大半,一些地方更是直接變成了火海一般,無數被火焰吞噬的騎兵在地上拼命的哀嚎着。

殺啊!

禁衛軍這邊的騎兵也發起了衝鋒,噼裡啪啦的子彈在煙霧瀰漫的空氣中炸開,簌簌地將一個個韃子騎兵擊倒,而這些還有戰鬥力的韃子騎兵則也悍不畏死地朝禁衛軍騎兵這邊衝了過來。

但他們的弓箭速度明顯比不上禁衛軍騎兵的子彈的速度,沒待這些韃子騎兵拉開弓,就早已有無數韃子騎兵被掀開了天靈蓋。

一直躲在戰車後面的禁衛軍步兵此時也衝了出來,嗷嗷叫的就朝林丹汗部騎兵的中軍位置殺了過來,但仍舊以隊爲單位整齊前進,連排的子彈橫掃而來,一些見禁衛軍步兵衝過來還想借用戰騎的快速優勢先擊敗禁衛軍步兵,但卻一衝過來就被禁衛軍步兵的連排子彈掃倒大半。

沒到兩個時辰,林丹汗部的十萬鐵騎就已呈現全面潰敗的跡象,最終他林丹汗自己也不得不承認這仗沒法打。

林丹汗甚至已顧不得集合殘部,直接就先帶着身邊的百餘騎兵狼狽而逃,而飛行營和騎兵則先追了過來,不停地追在這林丹汗的屁股後面放槍丟炸彈。

林丹汗此時也顧不得那麼多,依舊是拼命地跑,他從來也沒有想到過自己苦心孤詣數年的力量竟然在頃刻間就被大明的軍隊碾壓,他現在再也不敢妄想去取代大明,重建自己的大元江山,他現在唯一想到儘快逃出去,能活下去。

這已然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爭,禁衛軍已經開始不再拘泥章法,甚至連征伐其他部落的邊軍也是如此,他們瘋狂的追擊着這些韃子們,有的甚至只有一個士兵就敢追殺着十多個韃子騎兵。

明顯,剛纔一個照面的對戰就已經直接嚇破了這些韃子騎兵的膽,而對於胃口很大的明軍們而言,他們並不滿足於此時的勝利,他們繼續瘋狂地掃蕩着這漠北草原的每一個角落,幾乎一個韃子騎兵也不曾放過,猶如他們此次的軍事行動代號是“狩獵”一樣,此時的韃子們在他們眼裡就是獵物,誰都願意獵殺更多的獵物,而不是空手而歸!

林丹汗最終被一個禁衛軍騎兵擊中了數槍而死,但他即便到死也沒有明白大明軍隊緣何突然變得如此強大,簡直就是摧古拉朽一般滅掉了自己的部落,在不到一天之內,就使得自己辛苦了數年的統一大業毀於一旦。

第四百八十七章 漢化從改名開始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親自爲誘餌第五百三十九章 成立內廠第六十章 天啓八年就此開始第六百零一章 不知道巴結朕第二十九章 抄家(二)第五百零九章 巡視天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韃子來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海蘭珠面聖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學士與兵部左侍郎視察津門第兩百四十二章 董其昌和張溥求情第六百章 新的首輔產生模式第一百三十四章 地方官迎駕第三百八十二章 北方威脅與沿海海盜劫掠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力奪回澳門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補大學士第五章 朱由檢最後的請求第兩百三十六章 抱了魏敏兒第二十章 不聽話的東林御史官第三十四章 誰說我大明科技落後第兩百六十六章 賊心不死的滿清第七十九章 大事第三百五十五章 在大明建立公共衛生和醫療體系第三百八十五章 傲慢無知而又可笑的野蠻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原來是這位大能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一百零九章 有人要你的命第六十五章 執拗的朱由檢第一百三十三章 代善之死第三百二十四章 “十八路諸侯”聯合抗明第四章 計行險招第一章 逼朕喝毒藥第一百五十七章 銀行開張第九十四章 舉子鬧事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一條鐵路幹線通車第三百三十六章 明正典刑第三百三十章 兵圍盛京以脅皇太極第三十三章 拆東林書院第一章 逼朕喝毒藥第二十二章 撤換邊鎮總兵官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第三百六十一章 惶惶不可終日的漢奸們第兩百五十四章 讓閻應元來做巡撫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清洗第三百五十一章 鄭芝虎被擒第九十章 火炮第兩百六十二章 張岱恨藩王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穩第五十章 非一百白甲兵不能全殲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出山海關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夕明月照碧海第三百九十一章 鄭芝龍慘敗第一百零四章 酷吏錢謙益第三百零五章 罷免兩位內閣閣臣第五百四十三章 大明城市新風貌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三百四十五章 高層文官間的鬥爭第三十六章 寧完我與鰲拜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佔關寧軍老巢第六十七章 不給力的宋應星第兩百一十九章 下江南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兩百零四章 調禁衛軍入魯地第十六章 朱由校,昏君耳第一百七十九章 斗膽直陳第兩百八十六章 皇太極惱羞成怒與東廠來武昌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城突發事件第三百六十一章 惶惶不可終日的漢奸們第四百零八章 禁衛軍突然出現第十六章 朱由校,昏君耳第六十二章 授課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政治與基礎教育改革設想第一百七十九章 斗膽直陳第兩百零九章 孔興凱心狠手辣第五百零八章 攻進京都第一百八十九章 突然的發現第七十九章 大事第一百五十九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政治與基礎教育改革設想第一百六十六章 打擊盜用商標者第一百二十二章 彈藥將竭第五百九十八章 統一歐亞第五百三十七章 要把鴉片賣到西洋去第四十一章 秦晉百姓若反,則孫承宗必死第兩百二十二章 官拜翰林第兩百六十章 招工與土地承包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變得更糟糕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政治與基礎教育改革設想第兩百一十一章 斬殺第三百二十三章 張家口堡會見林丹汗第一百三十章 讓皇太極跪下第五百一十三章 巡視貴州與陳眉公第五百零三章 驅趕紅毛鬼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五百七十三章 擴大戰爭與拉動經濟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
第四百八十七章 漢化從改名開始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親自爲誘餌第五百三十九章 成立內廠第六十章 天啓八年就此開始第六百零一章 不知道巴結朕第二十九章 抄家(二)第五百零九章 巡視天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韃子來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海蘭珠面聖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學士與兵部左侍郎視察津門第兩百四十二章 董其昌和張溥求情第六百章 新的首輔產生模式第一百三十四章 地方官迎駕第三百八十二章 北方威脅與沿海海盜劫掠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力奪回澳門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補大學士第五章 朱由檢最後的請求第兩百三十六章 抱了魏敏兒第二十章 不聽話的東林御史官第三十四章 誰說我大明科技落後第兩百六十六章 賊心不死的滿清第七十九章 大事第三百五十五章 在大明建立公共衛生和醫療體系第三百八十五章 傲慢無知而又可笑的野蠻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原來是這位大能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一百零九章 有人要你的命第六十五章 執拗的朱由檢第一百三十三章 代善之死第三百二十四章 “十八路諸侯”聯合抗明第四章 計行險招第一章 逼朕喝毒藥第一百五十七章 銀行開張第九十四章 舉子鬧事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一條鐵路幹線通車第三百三十六章 明正典刑第三百三十章 兵圍盛京以脅皇太極第三十三章 拆東林書院第一章 逼朕喝毒藥第二十二章 撤換邊鎮總兵官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自信的君王和自信的臣僚第三百六十一章 惶惶不可終日的漢奸們第兩百五十四章 讓閻應元來做巡撫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清洗第三百五十一章 鄭芝虎被擒第九十章 火炮第兩百六十二章 張岱恨藩王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穩第五十章 非一百白甲兵不能全殲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出山海關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夕明月照碧海第三百九十一章 鄭芝龍慘敗第一百零四章 酷吏錢謙益第三百零五章 罷免兩位內閣閣臣第五百四十三章 大明城市新風貌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三百四十五章 高層文官間的鬥爭第三十六章 寧完我與鰲拜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佔關寧軍老巢第六十七章 不給力的宋應星第兩百一十九章 下江南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兩百零四章 調禁衛軍入魯地第十六章 朱由校,昏君耳第一百七十九章 斗膽直陳第兩百八十六章 皇太極惱羞成怒與東廠來武昌第四百七十七章 京城突發事件第三百六十一章 惶惶不可終日的漢奸們第四百零八章 禁衛軍突然出現第十六章 朱由校,昏君耳第六十二章 授課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政治與基礎教育改革設想第一百七十九章 斗膽直陳第兩百零九章 孔興凱心狠手辣第五百零八章 攻進京都第一百八十九章 突然的發現第七十九章 大事第一百五十九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政治與基礎教育改革設想第一百六十六章 打擊盜用商標者第一百二十二章 彈藥將竭第五百九十八章 統一歐亞第五百三十七章 要把鴉片賣到西洋去第四十一章 秦晉百姓若反,則孫承宗必死第兩百二十二章 官拜翰林第兩百六十章 招工與土地承包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變得更糟糕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政治與基礎教育改革設想第兩百一十一章 斬殺第三百二十三章 張家口堡會見林丹汗第一百三十章 讓皇太極跪下第五百一十三章 巡視貴州與陳眉公第五百零三章 驅趕紅毛鬼第三十八章 巡城御史第五百七十三章 擴大戰爭與拉動經濟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三百九十二章 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