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

轉眼進入了天啓十年,如果按西曆算,也就是公元一六三零年,但按照目前的局勢,似乎仍然沒有要亂的跡象。

而且還生了一件小小的喜事,就是皇后張嫣也懷了孕,雖說作爲皇帝陛下的朱由校已經有了皇子且以此證明自己不是身體有問題,但皇后懷孕則也說明皇后張嫣仍舊有當母親的能力。

這也就昭示着日後還是會有嫡長子出現的,雖然朱由校不在乎這個,但對於一干恪守儒家禮儀的官員來講,的的確確是一件錦上添花的喜事。

但朱由校卻沒有閒暇去看看皇后張嫣,他現在已經在大明船政局快待了一個月,就爲了同茅元儀一起將大明第一艘木製蒸汽動力戰船研製出來。

按照草圖計劃,大明第一艘蒸汽動力戰船並不小,爲了讓他有足夠的動力,便必須有足夠大的氣缸和鍋爐。因而在便使得整膄戰船達到了三十噸,長達七十華尺,但絕對部分都是鍋爐和氣缸組成的雙聯臥式蒸汽動力機的機器主體,且主要放在戰船底層前端,後端則存儲着大量的煤炭。而上面則是雙層側面炮臺,在甲板上還有一門大口徑炮,其火力配置並不比福船小。

而動力則是更快了許多,航按照現代的話說大約在十一節。總之,如果再裹上裝甲,也的的確確當得上當今世上大明乃至世界最先進的戰艦,甚至也過西洋的軟帆艦船,畢竟依靠的動力都不一樣。

但造好了蒸汽動力戰艦,卻不能代表能立即應用於禁衛海軍。

這種越時代的東西,不是傳統的船工就能駕馭的,甚至什麼是螺旋槳,如何去操作都需要一步步的教,讓這些人一點點的去熟悉。

朱由校本就是高學歷的出身,也能看懂英文文獻,當然,即便是中文文獻,很多地方也是需要朱由校來翻譯的。

很多時候,都是朱由校自己先學習了一遍,搞明白了再講給茅元儀,茅元儀明白原理後再想辦法去攻克一個難題。

最終,茅元儀自己設計出了一套接近近代的動力轉換(將水蒸氣的熱能轉化成機械能)的裝置和度操控裝置,並確立如何開動戰艦的基本操作方法。

但這也是他自己實驗了許多遍實驗出來的,所以花費的時間並不少。

而現在,他還得親自去教在皇家軍事學堂和大明海洋學堂接受過理論基礎訓練的如顧三麻子等的海軍儲備人才。

花了好幾個月,一艘戰艦總算能在津門外的渤海近海區域開動起來,而這時候朱由校纔給他取了個名字“鄭和號”。

取名鄭和號自然是爲了紀念曾經宣揚大明海上威嚴的鄭和,毋庸置疑。

但鄭和號現在卻不是拿來作戰甚至作戰訓練,甚至就是拿來給學員們進行駕駛訓練的,顧三麻子們等海軍軍官日後肯定是要指揮海戰的,而不是來開船的,因而不得不加緊訓練一批專職開船的技術型海軍官兵。

顧三麻子等第一批學會操作蒸汽動力艦船的學員很快就成了大明海洋學堂的教官,並着手訓練各自技術型海軍官兵。

這樣一來,直搞了大半年,第一個蒸汽動力軍艦爲主要組成部分的北海艦隊纔算正式成立。

本來,朱由校是打算先將東海艦隊作爲海軍體系的主力艦隊的,要不然也不會將大明海洋學堂建立在南京,而且具有海軍基礎的南京水軍也在東南一帶。

但現在朝廷正着手與鄭芝龍的招安談判,爲了不讓鄭芝龍警覺,朱由校便聽此了楊嗣昌的建議先在自己朝廷能夠控制的渤海一帶建立起主要的海軍力量,並進而延伸的黃海,最後可以威脅後金,還可以南下控扼東海。

而且,還有遼東半島和登萊半島護衛,可以避免海軍在初期因爲羽翼未豐而被鄭芝龍或其他大型海盜給打擊。

只是有些缺陷的是,北邊除了能加強對朝鮮的控制外,並無其他戰略價值。

而朱由校建立海軍,其根本目的就是是打破鄭芝龍等海盜對大明海權的架空,並進而打破西方殖民者對南洋越來越強的控制力,且把皇家織造局和皇家工業公司的大量產品銷售出去,獲得更多的財富積累。

在這個都在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時代,作爲大明皇帝的朱由校不能只靠內需財,畢竟打掉了舊的利益集團,還會誕生新的利益集團。

在一個封閉的社會空間裡,受生產力展的度影響,財富在某一段時間會處於一個恆定的值,而要想短期內獲得大量的財富資源,並進而讓國內所有階層都享受到利益,以緩解矛盾,只能靠對外掠奪。

不過,現在把主要海軍力量建立在了北海,也就意味着大明不會立即去參與到南洋的海洋利益角逐中去。

這樣一來,朱由校在北海一帶的小動作也就沒讓鄭芝龍和李魁奇等海盜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而在朱由校一邊進行高官厚祿的誘惑下,他們也就更加自然而然的認爲大明這只是爲日後進攻滿清做準備。

因爲負責招安的兩廣總督熊文燦就是這麼對鄭芝龍說的,鄭芝龍也的確信了。

這也不能不怪鄭芝龍愚笨,在政治上他本就算不上優秀,甚至還比不上他的兒子鄭成功。

在原有的歷史上,鄭芝龍先是因爲深受傳統的落葉歸根思想的影響歸附了朝廷,還在後來控制隆武政權,但卻又因爲保住自己利益而去投降滿清,卻落得個悲催的結局。

若是他同他兒子鄭成功一樣堅定的依靠自身海戰優勢,說不定還能善始善終,或許還能在海外建國,也未可知。

第五軍兩萬餘人加上顧三麻子原來本部人馬再加上從其他南方軍隊特別是長江沿岸水軍抽調的稍微優秀的官兵共同打亂混編的禁衛軍海軍共計三萬人左右,且暫時就組成北海艦隊。

覃博桐成爲北海艦隊總兵官兼第一艦隊指揮使,而顧三麻子則是北海第二艦隊指揮使,原登萊水軍且也是袁可立部下而同顧三麻子一樣在皇家軍事學堂進修過的李如泗則爲北海第三艦隊指揮使。

鄭和號則作爲北海艦隊旗艦,由覃博桐親自坐鎮。

在北海艦隊在渤海領域進行訓練和擴編時,皇家織造局卻遇到了一件麻煩事。

原來,鄭芝龍在一邊與兩廣總督熊文燦進行招安的談判時,一邊卻縮小皇家織造局的貨物出口量,甚至以最近海上不安全爲由壓低皇家織造局的價格。

朱由校聽聞後乾脆以琉球國王登基大禮爲由讓已經集訓三個月的北海第一艦隊立即南下,並由北海第一艦隊負責運輸賀禮去琉球國,其實則是運輸皇家織造局一部分貨物於琉球國賣,目的就是走出由朝廷自己經營海貿的第一步。

第六百零三章 開發美洲(下)第一百六十章 招兵要求與成立軍事學堂第兩百九十九章 公路收費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補大學士第兩百四十三章 劉孔昭倒戈與朱由校動屠刀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四百一十四 又驚又懼的文官們第三百二十一章 微生物發酵在軍事上的運用第兩百三十一章 活躍資本經濟的阻礙第五十章 非一百白甲兵不能全殲第八十四章 讓朱由檢當監斬官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閣老指導都御史第三百一十四章 宣旨(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擴張纔是最符合帝國利益(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學研究制度化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補大學士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疆大吏們第七十章 只能當一小卒第八十二章 逃出軍營與杖斃第六十七章 不給力的宋應星第三百六十三章 坑害大漢奸鮑承先第一百零七章 大風起,胡亂始第五百二十章 帝王吃農家飯第五十六章 管生活的劉汝愚第五百八十七章 誆騙奧斯曼與羅剎國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對城裡漢人動手第三百九十四章 又要搞大清洗第二十章 不聽話的東林御史官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比皇太極更大方第五百九十九章 帝國公民分三等第五十八章 朕的盼頭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會(一)第兩百七十九章 直接拒絕第二十一章 八大晉商第三百五十八章 殉節第一百七十章 拖也要拖得你妥協第四十四章 封賞第二十三章 居然有韃子第一百五十九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兩百二十一章 張岱是主筆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機仍在第三章 朱由校的反擊第一百一十九章 代善打了退堂鼓第四百五十章 當了三天皇帝就被活捉第兩百零六章 孔聞詩欲留遺言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子與奴才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靜的天啓九年第五百二十四章 帝臨澳門第五百二十章 帝王吃農家飯第一百零七章 大風起,胡亂始第兩百一十三章 朕不希望孔府有一個活口第五百七十一章 天啓二十七年的大明現狀第一百一十四章 只有韃子了第四十一章 秦晉百姓若反,則孫承宗必死第一百八十九章 御舟上的密議第一百一十三章 請君入甕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風塵地第兩百四十九章 衝突第五百一十六章 悄然改變經濟活動方式的統治階級 (第四更)第四百一十四 又驚又懼的文官們第一百八十章 這是好事呀第四百六十三章 宮闈之事第五百三十六章 紅葉塢見顧橫波第四百五十七章 突然變得很賤的多爾袞第三百六十二章 錢謙益獻策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太極的最後一擊第一百二十二章 彈藥將竭第兩百八十一章 說親第三百零二章 忠臣與奸臣第一百八十七章 闖駕第一百一十章 繼續給他升官第一百零五章 無權節制毛文龍第二百二十五章 盧象升對吳三桂的羞辱第三百八十章 治外法權第兩百二十九章 留都官員對國家資本的抵制第一百八十八章 難以置信第四百八十五章 張煌言去漠北第一百四十七章 溫體仁,真小人也 (第一更,求首訂)第五百八十四章 想打歐羅巴第三百六十四章 被滿門抄斬第兩百三十四章 騷亂第一百七十三章 羣臣憎恨溫體仁第四百九十九章 逼羅剎國談判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三百三十五章 吳三桂被押解進京第四百零四章 戰車碾壓第四百五十章 僵持第五百四十章 李定國第五百零一章 當今大明之社會風氣第一百六十七章 徐光啓的進化論錯誤理解方式第四百四十五章 準備總攻第三百七十二章 鄭芝豹被圍第五百六十六章 “賣國賊” 愛德華親王第五百七十章 鐵路建設與公路建設第兩百四十五章 抓捕王文奎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機仍在第三百零四章 下獄(下)第四十一章 秦晉百姓若反,則孫承宗必死
第六百零三章 開發美洲(下)第一百六十章 招兵要求與成立軍事學堂第兩百九十九章 公路收費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補大學士第兩百四十三章 劉孔昭倒戈與朱由校動屠刀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四百一十四 又驚又懼的文官們第三百二十一章 微生物發酵在軍事上的運用第兩百三十一章 活躍資本經濟的阻礙第五十章 非一百白甲兵不能全殲第八十四章 讓朱由檢當監斬官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閣老指導都御史第三百一十四章 宣旨(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擴張纔是最符合帝國利益(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學研究制度化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補大學士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疆大吏們第七十章 只能當一小卒第八十二章 逃出軍營與杖斃第六十七章 不給力的宋應星第三百六十三章 坑害大漢奸鮑承先第一百零七章 大風起,胡亂始第五百二十章 帝王吃農家飯第五十六章 管生活的劉汝愚第五百八十七章 誆騙奧斯曼與羅剎國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對城裡漢人動手第三百九十四章 又要搞大清洗第二十章 不聽話的東林御史官第一百二十七章 朕比皇太極更大方第五百九十九章 帝國公民分三等第五十八章 朕的盼頭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會(一)第兩百七十九章 直接拒絕第二十一章 八大晉商第三百五十八章 殉節第一百七十章 拖也要拖得你妥協第四十四章 封賞第二十三章 居然有韃子第一百五十九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兩百二十一章 張岱是主筆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機仍在第三章 朱由校的反擊第一百一十九章 代善打了退堂鼓第四百五十章 當了三天皇帝就被活捉第兩百零六章 孔聞詩欲留遺言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子與奴才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靜的天啓九年第五百二十四章 帝臨澳門第五百二十章 帝王吃農家飯第一百零七章 大風起,胡亂始第兩百一十三章 朕不希望孔府有一個活口第五百七十一章 天啓二十七年的大明現狀第一百一十四章 只有韃子了第四十一章 秦晉百姓若反,則孫承宗必死第一百八十九章 御舟上的密議第一百一十三章 請君入甕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風塵地第兩百四十九章 衝突第五百一十六章 悄然改變經濟活動方式的統治階級 (第四更)第四百一十四 又驚又懼的文官們第一百八十章 這是好事呀第四百六十三章 宮闈之事第五百三十六章 紅葉塢見顧橫波第四百五十七章 突然變得很賤的多爾袞第三百六十二章 錢謙益獻策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太極的最後一擊第一百二十二章 彈藥將竭第兩百八十一章 說親第三百零二章 忠臣與奸臣第一百八十七章 闖駕第一百一十章 繼續給他升官第一百零五章 無權節制毛文龍第二百二十五章 盧象升對吳三桂的羞辱第三百八十章 治外法權第兩百二十九章 留都官員對國家資本的抵制第一百八十八章 難以置信第四百八十五章 張煌言去漠北第一百四十七章 溫體仁,真小人也 (第一更,求首訂)第五百八十四章 想打歐羅巴第三百六十四章 被滿門抄斬第兩百三十四章 騷亂第一百七十三章 羣臣憎恨溫體仁第四百九十九章 逼羅剎國談判第十九章 皇帝的日常生活第三百三十五章 吳三桂被押解進京第四百零四章 戰車碾壓第四百五十章 僵持第五百四十章 李定國第五百零一章 當今大明之社會風氣第一百六十七章 徐光啓的進化論錯誤理解方式第四百四十五章 準備總攻第三百七十二章 鄭芝豹被圍第五百六十六章 “賣國賊” 愛德華親王第五百七十章 鐵路建設與公路建設第兩百四十五章 抓捕王文奎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機仍在第三百零四章 下獄(下)第四十一章 秦晉百姓若反,則孫承宗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