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賣國賊” 愛德華親王

第二條:英吉利斯圖亞特王朝須開放格雷斯、曼徹斯特、利物浦、伊斯特本、倫敦等五處爲通商口岸,准許大明派駐領事,准許大明商人及其家屬自由居住,並不受英吉利法律法規約束,英吉利不擁有對大明帝國的治外法權。

第三條:英吉利向大明賠償2100萬銀元,其中600萬銀元作爲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銀元賠償大明軍費,300萬銀元賠償商人債務。其款分兩年繳納清楚,倘若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元應加利息五銀元。

第四條:永久允許大明商人與英吉利商人自由貿易,英吉利政府無權單方面決定對大明禁止貿易某一類或多類物品。

第五條:大明商人進出口貨物所繳納稅款,英吉利需與大明商定,英吉利對大明之貿易沒有關稅自主權。

第六條:大明與英吉利各自釋放對方軍民,但克倫威爾、湯姆等戰爭罪犯需交給大明予以嚴懲。

第七條:大明享有英吉利的最惠國待遇,英吉利與其他國簽訂的權利與優待,大明同樣有資格享有。

整整七條,每一條都猶如刀劍一般誅殺着愛德華親王的心,但楊嗣昌已經把話說在前面,這七條沒有一條可以減少,整個條約草案只能增加不能減少。

所以,愛德華親王即便心裡再不願意,也不能有任何異議。

楊嗣昌很淡然地滑動着手指上的玉扳指,也沒再說話,作爲一個大明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官員,他所提出的所有條款都是爲了大明的利益最大化,並能有效的保證大明商人的利益。

雖然這對於英吉利的代表愛德華而言實在是太過分,沒有一條能讓自己接受,但對於楊嗣昌而言,爲了儘可能的保持着與斯圖亞特王朝的關係,不太過削弱斯圖亞特王朝的實力使其不能平定國內叛亂,他已經很仁慈的主動減掉了很多更過分的內容。

但這七條是萬萬不能再減的。

在楊嗣昌看來,作爲一個軍事系統的戰略性官員,他自然知道懷特島的軍事戰略價值的重要性,而大明要想以最少的武裝力量控制整個英吉利貿易乃至整個歐羅巴局勢,就必須佔有個樞紐點,這樣既可以威脅倫敦,也可以南下威脅巴黎,也可以西進威脅德意志,還可以出海直接進攻荷蘭與佛郎機。

所以,大明必須擁有懷特島。

而這幾處通商的城市作爲目前英吉利最發達的物資中轉站,是必須要允許大明在這一帶能通商的,因爲這一帶都是大明的鴉片貿易的主要經營店。

而斯圖亞特王朝爲了自己的統治要封鎖貿易可以封鎖其他城市,只要不妨礙這幾個地方就是,這已經算是楊嗣昌的巨大讓步。

其次,關於賠款問題,楊嗣昌也沒有獅子開很大的口,他這是根據錦衣衛提供的斯圖亞特王朝收入所得到的結果,在他看來,賠這個數字,斯圖亞特王朝不會因此而滅亡。

愛德華親王最終也不得不答應了這個草案,他的性格本就偏懦弱,如今楊嗣昌又直接說不可更改,他也不好再說什麼,只是訕笑道:“閣下或是再三斟酌了的,我也沒什麼異議,但這些條款,鄙人還是無法向我君王交待。”

楊嗣昌見他言語支支吾吾,且也沒有什麼原則,便決定再拿出一些利益來誘惑他下定決心出賣自己國家利益。

於是,楊嗣昌便道:“殿下應該知道,本官執掌的是兵部,也就是整個大明帝國的軍事方面,有一半是本官說了算的,本官也知道貴國如今正苦於對蘇格蘭叛軍的平叛一直毫無進展,本官可以私底下和殿下籤訂一個協定,將一批質量上好的武器賣給你,且只賣給你,到時候你再轉手賣給貴國軍方,殿下想必會因此獲利不少,甚至也可因此而掌控一定軍權,貴國君王想必也不會再敢把你怎麼樣,你也不會在那羣新興貴族面前擡不起頭來。”

楊嗣昌此舉擺明了是在賄賂愛德華親王,並有意要讓愛德華親王的自身利益與大明的利益捆綁在一起,讓他踏踏實實的做一個大明王朝的走狗。

換一種說法就是,讓他愛德華親王踏踏實實地做一個英吉利的賣國賊。

愛德華親王不是愚笨之人,自然知道楊嗣昌這是什麼意思,也知道一旦自己擁有了代表英吉利進口大明武器的獨家代理權,就意味着只要大明與英吉利的關係不惡化,自己就可以一直靠此大發橫財,而自己也可以控制英吉利軍方的武器輸入,畢竟最優良的武器都掌握在自己手裡。

只是,這樣一來,自己和整個英吉利都要受制於大明。

愛德華親王再做權衡,但豐厚的自身利益還是讓他毅然下定了出賣國家長遠利益的決心,畢竟他也不想自己這些傳統農場主的權力被新興貴族給逐漸剝奪,克倫威爾在禁菸運動中表現出的激進行爲不僅僅惹惱了外境勢力如大明也惹惱了他們這些斯圖亞特王朝的頑固派。

“那這條款當加上一條,大明礦石與武器運抵英吉利販賣不需繳納關稅”,愛德華親王突然提到這麼一句,他主動要求取締礦石與武器貿易的關稅也並非是真的要替大明省錢或者是替他英吉利博得大明的好感,而是這樣的話,楊嗣昌允諾由他愛德華家族獨家代理大明武器的成本會下降,他從中間賺取的利潤也就更多。

楊嗣昌倒無所謂,將一批國內淘汰後的武器販賣出去本是陛下所提倡的,而是賣給當地政府和當地的家族都是一樣的,如今只不過是藉此給這愛德華親王一點甜頭而已。

楊嗣昌見他如此爽快倒也很高興,事實上,從一開始看見這愛德華親王他就確定這人是最好的談判人選,就是爲了今天能更大程度擴大大明藉此次鴉片戰爭的利益索取度。

“既然如此,此次談判所得內容就算敲定下來,本官提議,明日就去我大明‘于謙’號戰艦上籤訂此條約,順便讓本官也招待招待殿下你”,楊嗣昌現在表現的很友好,這讓愛德華親王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忙不迭地答應下來。

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殲與妄圖稱帝第兩百七十五章 貌合神離第五百六十一章 兵抵利物浦第五十二章 讓朱由檢進京第兩百五十一章 禁衛軍進金陵城第兩百四十二章 董其昌和張溥求情第兩百三十七章 很壞很壞的朱由校第五百零八章 帝國很忙,帝王很閒第一百一十二章 男兒到死心如鐵第七十六章 我只是陛下走狗第七章 孫承宗不是楊漣第十六章 朱由校,昏君耳第三百三十五章 吳三桂被押解進京第兩百零二章 作死與構陷第一百七十八章 關懷備至的劉公公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情的海蘭珠第四十四章 封賞第五百三十八章 要販煙先禁菸第兩百九十四章 楚王朱華奎意外死亡第兩百八十一章 說親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殲與妄圖稱帝第兩百二十八章 一言不合就開殺第兩百三十八章 作威作福第兩百一十九章 下江南第四百二十章 緝拿爪哇國王儲第二十二章 撤換邊鎮總兵官第三百三十八章 海蘭珠面聖第三百四十五章 高層文官間的鬥爭第兩百零二章 作死與構陷第一百七十八章 關懷備至的劉公公第五百一十六章 悄然改變經濟活動方式的統治階級 (第四更)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州之圍解除第五百零八章 攻進京都第兩百零三章 判處凌遲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西洋蓬勃發展的鴉片貿易第五百七十章 鐵路建設與公路建設上架感言第兩百九十七章 皇家軍事學堂第三期招生現場第一百四十四章 溫體仁拜訪劉宗周第五百六十六章 “賣國賊” 愛德華親王第八十九章 野外拉練與飲食第兩百八十一章 說親第三百九十三章 投降日本與夷滅三族第五百七十二章 平定安南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芝龍歸附的條件第兩百二十八章 一言不合就開殺第七十八章 世叔第八十七章 挑撥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親自爲誘餌第三百四十四章 別開生面的經筵第一百七十章 拖也要拖得你妥協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回澳門居住權第四百六十章 獲得生員與舉人功名難度下降第四百二十一章 贖罪銀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機仍在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補大學士第四百五十章 當了三天皇帝就被活捉第三百一十七章 科爾沁部與察哈爾部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五百九十二章 佔領羅馬與羅馬教皇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情的海蘭珠第兩百零四章 調禁衛軍入魯地第五百八十九章 團滅威尼斯共和國陸軍第三百六十二章 錢謙益獻策第三百零八章 天啓八年的大明財政狀況第五章 朱由檢最後的請求第兩百一十一章 斬殺第兩百一十六章 自裁第二十一章 八大晉商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佔赫圖阿拉城第五百二十二章 爲何李明睿做不了首輔第兩百九十八章 鳳陽發生新變化第兩百零四章 調禁衛軍入魯地第一百三十三章 代善之死第五十三章 廷議第兩百九十二章 藩王一律鎖拿進京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敗緬甸第三百七十七章 銷燬煙土第一百六十九章 要有上國之臣的威風第一百二十八章 暴怒的吳三桂第三百三十二章 朱由校無視林丹汗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風塵地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變得更糟糕第十二章 當給天下人一個交待第三百三十九章 無心處理政務的朱由校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六十八章 皇家工程院的爆炸第四百六十八章 君王不早朝第十七章 結黨第三百八十四章 祖宗之地不可棄第兩百零三章 判處凌遲第五百零九章 巡視天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皇太極被押解進京第五百零八章 帝國很忙,帝王很閒第五百七十九章 朱由榔縊死緬甸國王第五百二十六章 體驗澳門城市生活第一百二十章 炮營再顯神威第三百九十八章 從皇家科學院的書辦開始第兩百二十一章 張岱是主筆第八十章 上當
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殲與妄圖稱帝第兩百七十五章 貌合神離第五百六十一章 兵抵利物浦第五十二章 讓朱由檢進京第兩百五十一章 禁衛軍進金陵城第兩百四十二章 董其昌和張溥求情第兩百三十七章 很壞很壞的朱由校第五百零八章 帝國很忙,帝王很閒第一百一十二章 男兒到死心如鐵第七十六章 我只是陛下走狗第七章 孫承宗不是楊漣第十六章 朱由校,昏君耳第三百三十五章 吳三桂被押解進京第兩百零二章 作死與構陷第一百七十八章 關懷備至的劉公公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情的海蘭珠第四十四章 封賞第五百三十八章 要販煙先禁菸第兩百九十四章 楚王朱華奎意外死亡第兩百八十一章 說親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殲與妄圖稱帝第兩百二十八章 一言不合就開殺第兩百三十八章 作威作福第兩百一十九章 下江南第四百二十章 緝拿爪哇國王儲第二十二章 撤換邊鎮總兵官第三百三十八章 海蘭珠面聖第三百四十五章 高層文官間的鬥爭第兩百零二章 作死與構陷第一百七十八章 關懷備至的劉公公第五百一十六章 悄然改變經濟活動方式的統治階級 (第四更)第三百七十六章 廣州之圍解除第五百零八章 攻進京都第兩百零三章 判處凌遲第五百四十五章 在西洋蓬勃發展的鴉片貿易第五百七十章 鐵路建設與公路建設上架感言第兩百九十七章 皇家軍事學堂第三期招生現場第一百四十四章 溫體仁拜訪劉宗周第五百六十六章 “賣國賊” 愛德華親王第八十九章 野外拉練與飲食第兩百八十一章 說親第三百九十三章 投降日本與夷滅三族第五百七十二章 平定安南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芝龍歸附的條件第兩百二十八章 一言不合就開殺第七十八章 世叔第八十七章 挑撥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親自爲誘餌第三百四十四章 別開生面的經筵第一百七十章 拖也要拖得你妥協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回澳門居住權第四百六十章 獲得生員與舉人功名難度下降第四百二十一章 贖罪銀第一百四十二章 危機仍在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補大學士第四百五十章 當了三天皇帝就被活捉第三百一十七章 科爾沁部與察哈爾部第兩百七十七章 萬人空巷拜皇上第五百九十二章 佔領羅馬與羅馬教皇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情的海蘭珠第兩百零四章 調禁衛軍入魯地第五百八十九章 團滅威尼斯共和國陸軍第三百六十二章 錢謙益獻策第三百零八章 天啓八年的大明財政狀況第五章 朱由檢最後的請求第兩百一十一章 斬殺第兩百一十六章 自裁第二十一章 八大晉商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佔赫圖阿拉城第五百二十二章 爲何李明睿做不了首輔第兩百九十八章 鳳陽發生新變化第兩百零四章 調禁衛軍入魯地第一百三十三章 代善之死第五十三章 廷議第兩百九十二章 藩王一律鎖拿進京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敗緬甸第三百七十七章 銷燬煙土第一百六十九章 要有上國之臣的威風第一百二十八章 暴怒的吳三桂第三百三十二章 朱由校無視林丹汗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風塵地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變得更糟糕第十二章 當給天下人一個交待第三百三十九章 無心處理政務的朱由校第四百零六章 數百顆哥薩克人頭與西征軍第六十八章 皇家工程院的爆炸第四百六十八章 君王不早朝第十七章 結黨第三百八十四章 祖宗之地不可棄第兩百零三章 判處凌遲第五百零九章 巡視天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皇太極被押解進京第五百零八章 帝國很忙,帝王很閒第五百七十九章 朱由榔縊死緬甸國王第五百二十六章 體驗澳門城市生活第一百二十章 炮營再顯神威第三百九十八章 從皇家科學院的書辦開始第兩百二十一章 張岱是主筆第八十章 上當